詩詞歌賦文言文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在做《司馬光砸缸》這篇文言文的閱讀題時,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下面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司馬光砸缸》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司馬光砸缸》閱讀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爲家人講,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③間畫以爲圖。

仁宗寶元初,進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華靡⑤,聞喜宴⑥獨不戴花,同列⑦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選自《宋史》)

註釋:①凜然穩重的樣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京、洛指北宋時的開封和洛陽。④甫冠指剛滿二十歲。⑤華靡奢華。⑥聞喜宴朝廷賜宴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的人。⑦同列這裏指同年進士的人。

《司馬光砸缸》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並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瞭解其大意後回來講給家人聽。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飢渴和冷熱。一羣小孩子在庭院裏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馬光砸缸》閱讀題目:

16 、解釋下列加點字。(2分)

(1)退爲家人講(2)羣兒戲於庭

17、請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18、從短文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3分)

《司馬光砸缸》閱讀答案:

16、(2分)(1)退回去(回家)(2)於在

17、(2分)從此他的手不放下書,到了不知道飢餓口渴、寒冷酷熱的地步啊!

18、(3分)聰明好學;機智勇敢;不喜奢華(低調淡泊或樸素)。

有關司馬光介紹: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鉅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剝胡桃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他拿了一隻青胡桃,請他姐姐幫忙剝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沒有剝下皮,就生氣地走開了。

一會兒後,家裏的女傭過來,知道司馬光想吃胡桃,就舀來一碗開水,把青胡桃放進水裏。胡桃經開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剝下來了。司馬光的姐姐從裏屋出來,看見他在吃胡桃,就問胡桃皮是誰剝的。司馬光說:“當然是我剝的,我想了個辦法,用開水一泡,這皮就剝下來了。”

正在這時,司馬光的父親走進屋來,狠狠地訓斥說:“你這孩子,怎麼能說謊話!”原來,女傭替司馬光剝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親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馬光知道自己錯了,馬上低下了頭。從此,他牢記父親的教誨,老老實實做人,再也不撒謊了。

這爲他以後成爲國家的重臣奠定了基礎。

恭敬兄長

司馬光的哥哥司馬旦八十歲左右時,司馬光也年事不小了,但照料兄長從不委由僕人代勞,都親自操持。侍奉兄長就如同侍奉父親一樣地盡心盡力。尤其老人家體質羸弱,消化不良,需要少吃多餐。所以每當吃完飯不久,司馬光總會親切地問候哥哥:“您餓了嗎?要不要再吃點啥?”幾乎是時時刻刻地關注,就如同照顧嬰兒般地無微不至。

天氣稍稍轉涼,司馬光就常常輕撫着兄長的背,並關切地問道:“衣服嫌薄嗎?會不會冷?”日日與兄長相伴噓寒問暖,這是何等的溫馨感人!

諺語說:“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爲弟兄?”司馬光將兄弟間真摯的友愛做到了極致,傳爲古今的美談。

透過司馬光的四則小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窺知到他的品德、學識、涵養的.無懈可擊,緣自他的孝順、友愛、忠誠,而這一切都是因爲司馬光從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本性。

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也繼承父親之志,自幼勤奮好學,不僅學識淵博,通曉經史,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史學功底,參與了父親《資治通鑑》的編纂工作。侍奉父母也極其孝順,在母親去世之時,悲痛至極,三天三夜滴水不進,其孝至誠可知。司馬光人倫的表率,後人宗仰的豐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