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沈煥傳文言文翻譯及閱讀

本文已影響 3.75W人 

文言文翻譯是多年來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考生在翻譯文言文時,要遵守“信、達、雅”的翻譯原則、掌握一些翻譯技巧,下面是沈煥傳文言文翻譯及閱讀,歡迎參考閱讀!

沈煥傳文言文翻譯及閱讀

宋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沈煥,字叔晦,定海人。試入太學,始與臨川陸九齡爲友,從而學焉。乾道五年舉進士,授餘姚尉、揚州教授。召爲太學錄,以所躬行者淑諸人,蚤暮延見學者,孜孜誨誘,長貳①同僚忌其立異。會充殿試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偉其儀觀,遣內侍問姓名,衆滋忌之。或勸其姑營職,道未可行也,煥曰:“道與職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言路②以爲訕己,請黜之,在職才八旬,調高郵軍教授而去。

後充幹辦浙東安撫司公事高宗山陵③百司次舍供帳酒食之需供給不暇煥亟言於安撫使鄭汝諧曰國有大戚而臣子宴樂自如安乎汝諧屬煥條奏。充修奉官,移書御史,請明示喪紀本意,使貴近哀慼之心重,則茇舍菲食自安,不煩彈劾而須索絕矣。於是治並緣④爲奸者,追償率斂者,支費頓減。

歲旱,常平使分擇官屬振恤,得上虞、餘姚二縣,無複流殍。改知婺源,三省類薦書以聞,遂通判舒州。閒居雖病,猶不廢讀書,拳拳然以母老爲念、善類凋零爲憂。卒,丞相周必大聞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賢揚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煥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晝觀諸妻子,夜卜諸夢寐,兩者無愧,始可以言學。追贈直華文閣,特諡端憲。煥之友舒璘字元質,奉化人。璘樂於教人,嘗曰:“師道尊嚴,璘不如叔晦,若啓迪後進,則璘不敢多遜。”

(節選自《宋史·沈煥傳》)

【注】①長貳:指官的正副職。②言路:指言官。③山陵:此指營造陵墓。④並緣:相互依附勾結。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後充幹辦浙東安撫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帳酒食之需供給/不暇/煥亟言於安撫使鄭汝諧曰/國有大戚/而臣子宴樂/自如安乎/

B.後充幹辦浙東安撫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帳酒食之需/供給不暇/煥亟言於安撫使鄭汝諧曰/國有大戚/而臣子宴樂自如/安乎/

C.後充幹辦浙東安撫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帳酒食之需/供給不暇/煥亟言於安撫使鄭汝諧曰/國有大戚而臣子宴/樂自如/安乎/

D.後充幹辦/浙東安撫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帳酒食之需供給不暇/煥亟言於安撫使鄭汝諧/曰/國有大戚/而臣子宴樂自如/安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3分)( )

A.授,是古代表示授予官職的專用術語,文中是“委任”“任命”的意思。

B.殿試,由皇帝認定的'博學之士主持的考試,是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

C.通判,是官職名,宋初爲了加強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而設“通判”一職。

D.諡,是指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所給予的帶有褒貶善惡意義的稱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沈煥治政能力強,受到三省推薦。當年大旱,沈煥被派到上虞、餘姚兩個縣搞救濟工作,他去了之後,這兩個縣再沒有流亡餓死的人了。

B.沈煥身體力行,善待衆人。他被召爲大學錄,早晚接見學生,勤奮不懈地教誨引導,爲此同僚嫉恨他標新立異

C.沈煥人品高尚,不隨便寬恕自己。他曾經說,白天從妻子孩子那裏觀察,晚上從睡夢中卜測,只有兩個方面都做到問心無愧,纔可以談論學問。

D.沈煥敢於直言,不畏權貴。營造高宗陵墓時,臣子宴飲作樂,花費很多,他就上奏彈劾,終使顯貴近臣悲痛之心加強。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言路以爲訕己,請黜之,在職才八旬,調高郵軍教授而去。(5分)

(2)閒居雖病,猶不廢讀書,拳拳然以母老爲念、善類凋零爲憂。(5分)

答案:

10.B

11.B(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

12.D(“終於使顯貴近臣悲痛之心加強”分析有誤。“使顯貴近臣悲痛之心加強”是沈煥移送文書給御史,要求明確說明喪事本意後想達到的目的,不是事實結果。)

13.(1)言官認爲是譏刺自己,奏請貶退他,在官才八十天,調任高郵軍教授而離京。(訕:諷刺;黜:貶黜;八旬:八十天)

(2)閒居時雖然抱病,但沒有中斷讀書,至誠地掛念母親年邁,擔憂善良之人淪落。(不廢:沒有中斷;拳拳然:至誠地;善類:善良之人)

【參考譯文】

沈煥,字叔晦,是定海人。考進太學,開始同臨川陸九齡成爲朋友,跟隨他學習。乾道五年考中進士,授任餘姚縣尉、揚州教授。被召爲太學錄,身體力行善待衆人,早晚接見學生(學習的人),勤奮不懈地教誨引導,長官副長官同僚忌恨他標新立異。適逢充任殿試考官,唱名那天在庭下按序站立,皇帝覺得他儀表堂堂,派宦官問他的姓名,衆人越發忌恨他。有人勸他姑且鑽營官職,因爲道尚難推行,沈煥說:“道與職能夠分成兩個嗎?”引用《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言官認爲是譏刺自己,奏請貶黜他,在官才八十天,調任高郵軍教授而離京。

後來充任幹辦浙東安撫司公事。營造高宗陵墓,百司休息處所供設帷帳酒飯的花費,供給很多,沈煥急切對安撫使鄭汝諧說:“國家有大悲事,而臣子宴飲作樂自由自在,安心嗎?”鄭汝諧囑託沈煥分條上奏。充修奉官,移送文書給御史,要求明確說明喪事本意,使得顯貴近臣悲痛之心加強,草屋薄膳自然安適,用不着彈劾而勒索絕跡。於是整治相互依附勾結做壞事的,索還任意收取的,支出費用頓時減少。

這年乾旱,常平使分別選屬官救濟,沈煥被派到上虞、餘姚兩縣,再沒有流亡餓死的人。改任婺源縣知縣,三省都向皇上寫推薦書,於是通判舒州。閒居時雖然抱病,但沒有中斷讀書,至誠地掛念母親年邁,擔憂善良之人淪落。沈煥去世,丞相周必大聽到後說:“追想立身朝廷不能夠推舉賢能稱揚良善,我愧對沈叔晦,益友有三人,沈叔晦沒有對不起我。”

沈煥人品高尚,而他的內心不安,不隨便寬容自己,他曾經說白天從妻兒那裏觀察,晚上從睡夢中卜測,兩方面都沒有虧心事,纔可以談到學問。他去世後被追贈直華文閣,特賜諡號爲端憲。沈煥的朋友舒璘字元質,是奉化人。舒璘樂於教誨他人,他曾經說:“在師道尊嚴上,我不如沈叔晦,如果說啓發後輩學識較淺的人,那麼我不敢太謙虛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