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現代詩

現代詩歌的賞析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賞析現代詩歌,我們在閱讀或鑑賞時,要做到的是避開字句表面有時甚至是悖謬的意義的干擾,穿過那些令人意亂神迷的很多時候只是起着美學裝飾效果的閃亮意象的迷惑。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現代詩歌的賞析,歡迎查看。

現代詩歌的賞析

1、何其芳《秋天》

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柏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着白霜,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

賞析

這一首詩寥寥數語但妙機四溢,詩人以賦爲主卻不爲物滯,這是深得我國古典詩詞的精髓的。“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此詩之性*情!

“晨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秋天棲息在農家裏。”秋天是空曠深靜的,深秋時節,少了繁忙,多了悠閒。在這種清靜的氛圍裏,“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一個飄,活畫了秋之靜美怡然,有“空山不見人”,但聞斧聲響(借用王維《鹿柴》句)之幽美情調。這丁丁斧聲震落着草木樹林上的露珠。這本是詩人心靈的秋聲!“鐮刀”是怡然的,它靜靜地掛在房檐上,進入了悠閒的時光。你看,它多滿足多恣意,它是“飽食過稻香的”,它還在回昧剛剛經歷過的喜悅吧?詩人本是在寫農人,但他不讓他們出現,卻寫了伐木聲和鐮刀。這安然自得不正是收穫後的農人之心態麼?瓜果成熟了,它們沒有辜負人的辛勞,長得那麼肥碩,正呆頭呆腦地坐在籬間等候主人用揹簍裝它們回去呢!“秋天棲息在農家裏”,那是一囤囤稻米、滿地的瓜果嗎?可以這麼說,但別忘了更主要的是農人對土地的虔誠有了報答,那飽滿的心不正能裝得下寧靜豐碩的秋麼?

“向江面的冷霧撤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蘆篷上滿載着白霜,/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秋天遊戲在漁船上。”上面的秋天是“棲息”着的,這裏的秋天是“遊戲”着的。江面盪漾着柔曼的晨霧,漁人在霧中撒網,那網似隱似現朦朧在白霧之中,該是怎樣的美喲!秋天是“淘氣”的,它和漁人在“遊戲”吶,你看。那網拉起了,有歡蹦亂跳的銀魚兒,可也有滿滿—網烏柏樹的葉子,漁人又歡喜又有些懊惱,秋天就以這種方式親近着漁人,真是有趣!滿載着魚兒的小船上落滿了白霜,如情似夢地歸泊了,秋水被漾開一弧弧波紋,那是小槳在吻着它,無聲地、默契地。

上面兩節寫了田園之秋,清江之秋,下面該寫心靈之秋了。我國古詩不乏這種結構方式,先寫景,後寫情,全部景色*又被這情浸潤着,一層層地展開,一層層地惆悵,情景交織着,結合成更深遠的意境。像王安石的“楊柳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相見江南”,就屬這種路數。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牛人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丁,/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秋蟲唧唧,秋潭寒碧,大自然就要平和閒靜地睡了。牧羊女那麼惆悵,因爲深秋將盡,革木荒疏起來。她是怕不能給羊兒喂新鮮的草了麼?纔不是呢,是怕她的心兒沒人給“喂”笛聲了!整個夏天,她傾聽着牧牛少年那“香與熱”的牧笛,她的心兒也像羊一樣那麼安詳、那麼滿足地鋪在青草上。可是牧羊女將不再能聽到那牧苗了,因爲那少年在深秋不見了,他不知道那笛聲已流淌在少女“夢寐”般的心裏。這是—縷憂愁,但那麼清爽那麼醇冽,這秋天的心境被詩人微妙地展示出來了:甜蜜的清愁。

《秋天》的鄉村、江湖、牧女就這樣被詩人濃縮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之中。目既往還,心亦吐納,這是一首中國情韻十足的秋之詩。

2、冰心《紙船——寄母親》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着——留着,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着,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賞析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這一首詩卻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遊戲世界中找到了一個可以寄託對母親無限戀念的中介物——紙船,並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

詩歌第一、二節便寫疊紙船、拋紙船:“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着,留着”,表明詩人並非這一次的出門遠行纔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思念與深情由來已久;“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表明所疊紙船的數量之多,也表明對母親的思念之深;詩人把紙船“從舟上拋下在海里”後,“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裏,/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寫出了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後瞬間令人心碎的結果,它暗示讀者,紙船漂過大海到母親身邊實際上不可能,給人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但詩人仍“不灰心的每天疊着,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親那兒!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詩人的願望能夠實現嗎?其實,這一問題已經並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託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解心頭的憂傷,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第三節詩,詩人思念至極,展開想像:“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的無端入夢。”紙船漂不到母親的身邊,就進入母親的夢中吧!“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它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去。”點明題旨,感情達到最強烈的狀態,令人悵然不已。這是全詩最爲精彩的一筆。 在這一首詩中,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

3、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着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着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着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

賞析

在郭沫若看來,無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個體生命之中:“我想詩人的心境譬如一灣清澄的海水,沒有風的時候,便靜止着好像一張明鏡,宇宙萬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裏面;一有風的時候,便要波翻浪涌起來,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活動着在裏面。”(《三葉集》)當有限的個體生命與無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聯繫,郭沫若以新的靈感方式改變了自己視覺感應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經大大偏離了古代作家的視覺常規。他不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靈感受夜空。夜空引誘着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審美化的態度與無限的宇宙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節奏中,既有“鼓舞調”,也有“沉靜調”(《論節奏》)。他的《星空》詩,便是“鼓舞調”的夜空的巡禮。在他筆下,夜空是那樣奇麗可驚,那樣蕩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恆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許變換!/美哉!美哉!/我醉後一枕黑酣,/天機卻永恆在轉!”而《天上的街市》這一首詩,則是一首“沉靜調”的清朗雋美的夜歌。就在寫作《天上的街市》的半個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達夫的一封信裏表示自己嚮慕“平和潔淨”的詩的世界,呈現在《天上的街市》裏的,正是一幅“平和潔淨”的想像世界的圖畫。

地上有星一樣的燈,天上有燈一樣的星,詩人通過兩個互換本體與喻體的比喻,將天與地連成一體。“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無數明亮的燈與星成爲美好事物的象徵。

詩的第2段至第4段描繪了詩人想象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這十二行詩句中,詩人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其肯定的語氣會使讀者追隨着詩人的想像,模糊着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陳列着“世上沒有的珍奇”,那裏一定是比現實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不是麼?詩人彷彿看到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正在那裏享受着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來,傳說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到天上以後是不幸福的,他們被阻隔在天河兩岸,一年只得一度相會,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詩中,天河變得“淺淺的”,不甚寬廣,它不再妨礙情侶們自由往來。因而牛郎織女可以雙雙遊逛天街,詩人甚至看到了他們手裏提着的燈籠。這虛幻的景象在作者筆下竟顯示出生動的真實感,作者所描繪的美麗幸福的天街向讀者提供着人間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在以心靈的眼睛眺望夜空時所看到的。在詩人郭沫若的心靈視野中,天上的世界對應着地上的世界。當地上的世界給他留下“眼兒淚流”“心中作嘔”的印象:“遊閒的屍,/淫*囂的肉”,“滿目都是骷髏,/滿街都是靈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寫了自己對光明的嚮往。

郭沫若的詩一向以強烈情感宣泄著稱,他的《鳳凰涅磐》熱情雄渾;他的《天狗》帶着消滅一切的氣勢;他的《晨安》、《爐中煤》曾經讓我們的心跳動不止。但這一首詩卻恬淡平和,意境優美,清新素樸。詩人作這一首詩時正在日本留學,和那時的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他心中有着對祖國的懷念,有對理想未來的迷茫。詩人要藉助大自然來思索這些,經常在海邊彷徨。在一個夜晚,詩人走在海邊,仰望美麗的天空、閃閃的星光,心情變得開朗起來。詩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於是他在詩中將這種理想寫了出來——那似乎是天國樂園的景象。

詩人將明星比作街燈。點點明星散綴在天幕上,那遙遠的世界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街燈則是平常的景象,離我們很近,幾乎隨處可見。詩人將遠遠的街燈比喻爲天上的明星,又將天上的明星說成是人間的街燈。是詩人的幻覺,還是詩人想把我們引入“那縹緲的空中”?在詩人的心中,人間天上是一體的。

那縹緲的空中有一個街市,繁華美麗的街市。那兒陳列着很多的物品,這些物品都是人間的珍寶。詩人並沒有具體寫出這些珍奇,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將它們作爲我們需要的東西,帶給我們心靈寧靜、舒適的東西。

那不僅是一個街市,更是一個生活的場景。那被淺淺的天河分隔的對愛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織女,在過着怎樣的生活?還在守着銀河只能遠遠相望嗎? “定然騎着牛兒來往”,詩人這樣說。在那美麗的夜裏,他們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滿目的街市上閒遊。那流星,就是他們手中提着的燈籠。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顛覆了流傳千年的神話,化解了那悲劇和人們嘆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這一首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節奏也是緩慢的,如細流,如漣漪。但就是這平淡的意境帶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靈隨着詩歌在遙遠的天空中漫遊,盡情馳騁美好的夢想。

4、江河《星星變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夜裏凝望

尋找遙遠的安慰

誰不願意

每天

都是一首詩

每個字都是一顆星

像蜜蜂在心頭顫動

誰不願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

柔軟得像一片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

像星星落滿天空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燒

尋找星星點點的希望

誰願意

一年又一年

總寫苦難的詩

每一首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誰願意,看着夜晚凍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誰不喜歡飄動的旗子,喜歡火

涌出金黃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

去照亮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賞析

這一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徵光明,即詩意、春天、溫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但詩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顯現的不是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閃現的點點光明,寄託了詩人在現實中執著追求的理想。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詩節組成,每一節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整首詩都以“星星”爲主要意象並以假設爲前提來抒情寫意,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第一節的前四行,寫人們擡頭凝望星空,把星星當做遙遠的安慰,這是因爲黑暗籠罩了大地。由“如果”引領的這一條件句,構成對黑暗現實的強有力的否定。以下十二行,是由“誰不願意”“誰不願意”“誰不喜歡”開頭的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組遞進式的比喻,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寫出詩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一個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個像春天般溫馨迷人的世界。

第二節使用了與第一節同樣的結構、相近的句式和遞進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誰不需要……誰還會……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肯定式,變爲“誰還需要……誰還會……誰願意……誰願意”的否定式,在內容上由對光明的嚮往轉向對現實的否定,隨着意象的變換,詩中的情境也由溫馨美好轉爲寒冷嚴酷,從而構成主題與變奏的關係。這一節前四句與上一節前四句一樣,都採用了“如果”的假設句式,一起構成對現實的否定,並由正面表達對自由的企盼轉而從反面加以表達。由“誰願意”以下八行,寫出現實的寒冷與苦難。在這個現實世界裏,詩人一年又一年總在寫着苦難的詩,夜晚被凍僵,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被風吹落。這些描寫與第一節的氛圍構成強烈的對照。最後四行,則又恢復了第一節用過的“誰不喜歡……”的肯定句式,表現詩人爲追求光明而獻身的決心:詩人願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時候,燃燒自己,代替它們照亮黑暗的大地。

這一首詩的主題,表達的是對黑暗冰冷的現實的否定,抒發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以及雖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堅定的希望,這在朧詩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藝術上,它也頗能體現朧詩的一些特點。如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藉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譬如,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來象徵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實世界等,這使得這一首詩含蓄朧,意境優美。這種表現方式,和我國古代的詩詞非常相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