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現代詩

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本文已影響 3.11W人 

導語: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不拘泥格式和韻律,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爲大家準備的著名現代詩歌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篇一、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時辰到了,在枝頭顫抖著,

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爐一樣,

聲音和香氣在黃昏的天空迴盪,

憂鬱無力的圓舞曲令人昏眩。

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爐一樣,

小提琴幽咽如一顆受創的心;

憂鬱無力的圓舞曲令人昏眩,

天空又愁慘又美好像個大祭壇!

小提琴幽咽如一顆受創的心;

一顆溫柔的心,他憎惡大而黑的空虛,

天空又愁慘又美好像個大祭壇!

太陽沉沒在自己濃厚的血液裏。

一顆溫柔的心,他憎惡大而黑的空虛,

從光輝的過去採集一切的跡印!

天空又愁慘又美好像個大祭壇!

你的記憶照耀我,像神座一樣的燦爛!

賞析

《黃昏的和諧》是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惡之花》中題爲《憂鬱和理想》的詩組中的一首情詩。在詩組中,詩人想用黃昏的意象來表達自己與情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裏的歡樂、痛苦和聖潔的感情。詩人向我們講述他憂鬱的命運,他苦苦追求的理想。苦難詩人所受的傷痛越深,越是不可治癒。

《黃昏的和諧》是詩人暗戀着的薩巴蒂埃夫人的。後者是當時有名的交際花,身邊有很多仰慕者和追求者。與其他仰慕者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波德萊爾獻上的只是一腔熾熱的精神愛戀。從1852年開始,他以匿名的方式給她獻上了一系列的詩作,其中就包括《黃昏的和諧》。

詩人在詩中採用了“馬來體”。該詩體源於東方,受到一些西方詩人的青睞。此詩體中每節的二、四句作爲下一節的一、三句再次出現,環環相套,形成簡次遞進,迴環往復的氣勢,並且緩緩推進。這種詩體描摹出動態的韻律,給讀者營造出形式上的動態效果。

象徵主義詩歌就如魏如蘭在《詩藝》開篇中強調:“首先是音樂”,而《黃昏的和諧》中就充滿了音樂性。詩中採用了十二音節亞歷山大體。亞歷山大體奏出的是一種鏗鏘硬朗、雄壯有力、振聾發聵的音響效果,這首詩中也體現了這一音響特點。我們聽到的是柔和之音,給人如沐春風的漂浮感。其次,全詩在韻律上採用抱韻,只有兩個韻腳:“oir”、“ige”,再加上馬來體的運用,就在音響上造成了前呼後應,一詠三嘆,餘音嫋嫋的效果,造成陣陣眩暈感。

詩歌是在一片散發着淡淡花香,披灑着柔和色彩的落日餘暉中慢慢綻放開來的。而陰影在第十句中不動聲色地滑落進來,“廣而黑的死亡”。我們看到:“太陽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直到詩末,光亮又再次點燃:“想起你就彷彿看見聖體發光!”光和影進行相遇碰撞。其次是現時和過去的對比與撕裂。在詩人的世界裏,過去散發着光輝,而現時卻正沉入陰影。被吞噬在現時和陰影中的詩人,卻在回憶中被過去的聖體的光明照亮。在精神作用下,現時和過去在此相遇交融。

說到交融,就會在詩中看到各種不同感官的交匯。視覺:天、太陽、血、回憶;聽覺:圓舞曲、小提琴;嗅覺:香爐、花香。不同感官彼此應和相互交融。我們看到了聲音,花香,小提琴:“聲音和香氣都在晚風中飄蕩”,“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傷的心”。在這兩句中,詩人所用的動詞“飄蕩”和“幽幽咽咽”,本義爲“旋轉”和“顫抖”。詩人通過這樣的處理,將聽覺和嗅覺轉換爲了具體,動態的視覺效果。詩人扮演着象徵主義所提出的“通靈者”的角色,打通了不同感官之間的隔阻。

詩中有一些詞彙,將其整合起來,則可以使詩中一些意象情感變得更加明晰,易於感受。比如:聲音——圓舞曲——小提琴。從第三句詩開始,聲音就滲入了進來。聲音出自於哪裏?來自於一個幽咽的小提琴:震顫——飄蕩——圓舞曲——眩暈。震顫指的是節奏很快的顫動,已經呈現出一種快節奏,而緊隨其後的飄蕩,節奏更進一步加快。圓舞曲,其節奏明快,情緒熱烈,配合上環繞支點音旋轉的音調,生動地產生出旋轉打圈的動作感。而跳舞時,舞伴就是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優美。詩人精心準備的“眩暈”,終於在一陣花香和聲音的顫抖與旋轉,還有圓舞曲的旋轉打圈之後,向讀者再次襲來,一浪強過一浪。

《黃昏的和諧》被譽爲“滿足了象徵派的苛求:“通過詩重獲被音樂奪去的財富”。這首詩是波德萊爾的代表作,也是歐洲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它形象地表現了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和美學追求。

  篇二、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當寒冷籠罩草地,

沮喪的村落裏

悠長的鐘聲靜寂……

在蕭索的自然界,

老天爺,您從長空降下

這翩翩可愛的烏鴉。

冷風像厲聲吶喊的奇異軍旅,

襲擊你們的窩巢,

你們沿着黃流滾滾的江河,

在豎着十字架的大路上,

在溝壕和穴窟上,

散開吧,聚攏吧,

在躺滿着新戰死者的

法蘭西隆冬的原野,

你們成千上萬的盤旋,

爲着引起每個行人的思考!

來做這種使命的吶喊中吧,

啊,我們,穿着喪服的烏鴉!

然而,天空的聖者,

讓五月的歌鶯

在櫟樹高處

在那消失在茫茫暮色的桅杆上,

給那些人們做伴,

一敗塗地的戰爭

將他們交付給了

樹林深處的衰草。

賞析

這首詩寫於普法戰爭(1870年)之後,詩人藉着戰爭的失利和生命的死亡來講述自己心中的生活感受。

詩人在生命的重重陰影中嘆息、悲哀,帶着難以言狀的沉淪和失望。世界也是這樣:那草原、村莊,還有那羣烏鴉,都面臨着這樣的困境。草原上,寒風在吹着,綠色在這樣的世界上已沒有立足之地。村莊更是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幾座用蓬草搭起的茅屋是惟一的風景,和草原一樣的乾枯,孤獨而單調地立在那兒。凋零!

這凋敝的草原上突然有一羣精靈飛起。是烏鴉!它們叫聲淒厲,是爲人間的悲劇,還是爲自己的命運?草原上站着一些光禿槎丫的樹,樹枝間的窠,是烏鴉僅有的棲身之所,那堅硬、冰冷的窠更是嚴酷的寒風的襲擊對象。在黃色的河流上空,在兩旁插滿十字架的道路中,在陰暗的小水溝上面,烏鴉在飛翔着,散落在那任何可能藏有腐朽和死亡的地方。

詩人說:“請再來集中。”詩人突然跳出來呼喊,盤旋吧,人間的精靈!在冰冷僵硬的屍體上面,在死氣沉沉的法國上空,掃蕩人間那些行將逝去的骯髒靈魂吧!喊叫吧,人間的精靈!讓那些渾渾噩噩的人們清醒過來,讓路過的行人知道這國家的腐朽!這也是詩人的願望和心聲。

詩人在最後一段把烏鴉說成是“五月之鶯”,它在那沉沉的夜中,在桅杆上,在高高的橡樹上鳴叫。詩人藉着這淒厲的鳴叫要喚醒人類心中埋藏的激情和美好理想。這是詩人的寄託嗎?詩人該是那羈留在叢林中的天涯倦客,該是生活的失敗者——也許是英雄窮途。

這首詩體現了蘭波詩歌的顯著特徵。蘭波是波德萊爾的第一個繼承人,同時他還發展了波德萊爾的象徵主義理論。他認爲詩歌是人的心靈世界和自然世界冥合的結果,是詩人的一種通感的表達,他還認爲詩歌應注重對主觀情感的抒發,要用虛幻的世界來表現心靈。在這首詩中,詩人似乎和那原野、村莊、烏鴉合一了——那處境既是它們的處境也是詩人的生活處境,鳴叫、堅強同樣是詩人的呼喊和堅強。

  篇三、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被歲月還是被雷電

生生地劈開

血淚熬幹

只見裂開的胸膛

像裹屍而還的馬革

半張樹皮

裹着

一具木乃伊

依然立在

日光下月光下星光下

皮之存生命存

既是樹的臉

又是

樹的心

賞析

此桑老的一首小詩,桑老乃當代詩壇泰斗,吾輩妄自揣測詩之意以自娛也,僅此而已。

此詩題爲“一株老樹”,何爲老樹?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之成才,十年足矣,然爲老樹,必十年之過也!平心而論,樹與動物和人有某種相通之處,樹老曰老樹,人老曰老人,馬老曰老馬等等,諸如老馬識途,老滑頭之類的詞。道教傳說,老子生於李樹下,因爲李爲姓。見晉葛洪《神仙傳。老子》。老子的大道是否與樹有一腿呢?未可知也。此處爲何探究老字呢?老乃樹之本性也!猶如男人之“男”,狗熊之“狗”,本性亦其之真性也,真性必露出其真情矣。

老子以一“老”字,冠絕天下,而老樹以其“老”存活於世,其理通矣。詩言志,歌詠言。“老樹”在此不妨當做一“老人”看待,老人者勿以歲之高低論英雄也。廢話勿言,且看正文。

  篇四、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我一無所求,只站在林邊樹後。

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裏。

溼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

在榕樹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擠着牛奶。

我沉靜地站立着。

我沒有走近你。

天空和廟裏的`鑼聲一同醒起。

街塵在驅走的牛蹄下飛揚。

把汩汩發響的水瓶摟在腰上,

女人們從河邊走來。

你的釧鐲丁當,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漸逝而我沒有步近你。

賞析

假如時光已逝, 鳥兒不再歌唱, 風兒也吹倦了, 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蓋上, 如同黃昏時節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 又輕輕合上睡蓮的花瓣。 路途未完,行囊已空, 衣裳破裂污損,人已精疲力竭。 你驅散了旅客的羞愧和困窘, 使他在你仁慈的夜幕下, 如花朵般煥發生機。 在你慈愛的夜幕下甦醒。 假如時光已逝,鳥兒不在歌唱。其實換一個方式或許你就理解了,珍惜並享受時光。比如余光中有一首《當我死時》裏面有一句“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和這首詩裏面的衾被裹住大地是一樣的情懷。 轉折是路途未完開始,如果只看前面的話可以說是對美好詩歌歌唱。但這裏開始就是在講述對待生命或者生活的道理,那逝去的時光可以套用一個經典話語:那夕陽下奔跑的身影,是我逝去的青春。 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問。

  篇五、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假如我今生無緣遇到你,

就讓我永遠感到恨不相逢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着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鬧市中度過,

我的雙手捧着每日的贏利的時候,

讓我永遠覺得我是一無所獲——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着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坐在路邊疲乏喘息,

當我在塵土中鋪設臥具,

讓我永遠記着前面還有悠悠的長路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着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的屋子裝飾好了、

蕭笛吹起、歡笑聲喧的時候,

讓我永遠覺得我還沒有請你光臨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着這悲哀的苦痛。

賞析

第一小節,開篇點題,假如無緣相遇,便成一生遺恨。第二到第四小節,詩人分別擷取幾個日常生活片段,因爲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所以寥寥數字便有了真切的畫面感,而正是這種平淡中卻往往易見真情。另外詩人看似隨意擷取,實際上選用的片段都是喜慶安逸的場景,比如滿捧盈利、鋪設臥具、屋子裝飾好了、歡笑聲喧,這裏就運用對比的手法。以鬧寫靜,衆人皆樂我獨悲,衆人皆鬧我獨靜,從而悲愈發痛而靜愈發寂寂無聲。

“讓我念念不忘,讓我在醒時夢中都帶着這悲哀的苦痛”,每個小節均以這一句結尾,因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迴環往復,反覆詠歎的藝術效果。詩人正是通過這一文字技巧的運用,突出描寫了“念念不忘”、是醒是夢都無法解除的這種”苦痛“,營造瞭如歌如訴的氛圍。這種形式和內容的巧妙結合,達成了詩意和情感的和諧融合。

  篇六、著名現代詩歌賞析

別聲響!要好好地藏起

自己的感情,還有想望。

任憑着它們在心靈深處

升起、降落、不斷迴盪。

你應該默默地看着它們,

就像欣賞夜空中的星光。

—————別聲響!

你怎能表白自己的心腸?

別人怎能理解你的思想?

每人有各自的生活體驗,

一旦說出,它就會變樣!

就像清泉噴出會被弄髒,

怎能捧起它,喝個歡暢?

——————別聲響!

要學會生活在理智之中,

全宇宙,就是你的心房!

可惜神祕而迷人的思想,

會被那外來的噪聲擾攘,

甚至日光也把靈感驅散。

但你要懂得自然的歌唱!

——————別聲響!

賞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丘特契夫(1803——1873),俄羅斯著名詩人,雖然生前只有很少的作品發表,但他的詩歌受到普希金、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喜愛和肯定。現代西方評論界把他和普希金、萊蒙托夫一起並列爲俄羅斯十九世紀三大詩人。對於這首詩,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多麼妙不可言的東西!我不知道還有比它更好的詩歌。。。。。。”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一個人的情感宛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樣,在心靈世界“升起、降落、不斷迴盪”。正像是法國作家雨果所說的那樣:“比陸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當一個人專注於世俗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心靈世界。只有寧靜獨處的時候,一個人才能品味思想深處的奇觀。遺憾的是,我們往往過多專注於外在的那些瑣碎而渺小的事物,忽略了自己內心世界的日月星辰。

正像是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經歷、學識、修養各有不同,每個人的心靈世界也絕不相同,“你怎能表白自己的心腸?別人怎能理解你的思想?每人有各自的生活體驗,一旦說出,它就會變樣!”德國作家黑塞有一首詩,也表達了類似的情感:“在霧中散步真是奇妙|一木一石都很孤獨|沒有一個人瞭解別人|人人都很孤獨。”

就像是黑塞欣賞霧氣中的樹木和石頭一樣,那些偉大的詩人往往把大自然當作寄託情感的對象。丘特切夫把人與自然的關係概括爲“萬物在我中,我在萬物中”,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思想追隨思想,波浪追逐波浪,這是同一元素形成的兩種現象。。。。。。”

丘特切夫的詩歌創作深受德國哲學家謝林的自然哲學影響。謝林認爲,自然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有機體,貫穿其中的是一種統一的創造性力量,即“世界靈魂”。

依我來看,這種“統一的創造性力量”不僅創造了大自然,統治着大自然,讓大自然保持着和諧有序的奇妙秩序,而且也像月亮呼喚潮汐一樣,呼喚着每個人所擁有的孤獨的心靈世界。當人類放棄狹隘的以自我爲中心的觀念,而以這種偉大的創造力量爲中心的時候,一個人就能學會理解他人,也能學會向他人洞開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