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九年級試題

《愚公移山》人物描寫練習題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愚公移山》人物描寫練習題
1、愚公的形象: 

    愚公是移山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他面對千難萬險,不顧“年且九十”的高齡,率領全家“畢力平險”。這困難,一般人是難以想象的,而愚公卻堅決要幹。看起來這似乎是“愚”,其實不然。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懲,苦。這裏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迂,繞遠道兒。全句是說苦於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因此,“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於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指通豫南,直達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裏的“指通”、“直達”都有筆直的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可見愚公移山的利害關係,早已考慮再三了。其次,對於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駁智叟的一段話裏,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是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寫的,一句頂着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最後用“無窮匱也”做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增高”。這樣得出“何患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展變化關係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此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駁斥智叟有理有據,象這樣可敬的老人,誰還能相信他是“笨老頭”呢?          

  2、智叟的形象: 

    智叟是一個自作聰明的老人。他輕視愚公,反對移山。文中寫智叟的文字不多,卻把這個自以爲是的老頭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對愚公移山“笑而止之”。這種笑是嘲笑,是輕蔑,顯得即傲慢又武斷。“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裝句強調愚公不聰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對愚公的輕視。“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說“憑你這一大把年紀和剩下的一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塊石頭怎麼樣呢?”這話說得尖刻、誇張,帶有明顯的嘲諷口吻。用“其”加強反問語氣。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對移山的頑固態度。但最後他被愚公駁斥得“亡以應”。智叟從開始時的振振有詞,教訓別人,到被駁得啞口無言,一付窘態,這正是自作聰明的人應得的下場。智叟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爲又信口開河,好爲人師,這種人自以爲是,其實不過是賣弄小聰明罷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