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倒行逆施成語解釋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倒行逆施成語解釋1

倒行逆施成語解釋

【成語】:倒行逆施

【拼音】:dào xíng nì shī

【簡拼】:dxns

【解釋】: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爲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示例】:在壓迫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疏解和抗議都無用,壓迫者是可以任所欲爲,~的。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離渝前的政治形勢》

【近義詞】:胡作非爲、爲非作歹、橫行霸道

反義詞】:嘉言善行、因勢利導

【語法】:作主語、謂語、定語;指違背情理

【順接】:施不望報 施丹傅粉 施仁佈德 施仁佈恩 施仁佈澤 施關發機 施號發令 施命發號

【順接】:稱物平施 倒行逆施 斷然措施 方員可施 方圓可施 冠履倒施 冠屨倒施 鬼設神施

【逆接】:阿平絕倒 白黑顛倒 冰山易倒 不知起倒 不知顛倒 不識起倒 顛顛倒倒 東扶西倒

【逆接】:倒三顛四 倒買倒賣 倒冠落佩 倒冠落珮 倒鳳顛鸞 倒四顛三 倒因爲果 倒屣相迎

倒行逆施成語解釋2

倒行逆施

【注音】dào xíng nì shī

成語故事】春秋時伍子胥因父與兄被楚平王所殺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廬攻打楚國,五戰五勝,打到楚國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爲報殺父之仇,掘墳鞭屍,友人反對,伍子胥說:“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出處】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記·伍子胥列傳》

【解釋】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爲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指違背情理

【相近詞】胡作非爲、爲非作歹、橫行霸道

【反義詞】嘉言善行、因勢利導

【成語例句】

◎ 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天主教界廣大神長教友,堅定地站在祖國和人民的一邊,與梵蒂岡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 邪教傷天害理的倒行逆施已爲世界各國所不容,打擊、取締邪教已成爲全球共同的'呼聲和各國確保國泰民安的正義行動。

◎ 蔣xx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同時,此一形勢也爲蔣xx的反對派所利用。

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語故事】晉朝河南人樂廣十分好客,見一朋友好久不來家裏,十分奇怪,就去拜會他,朋友說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後回來後就生病。樂廣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來是掛在牆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聞知後就病癒。

【典故】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

【釋義】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爲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

【近義詞】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風聲鶴唳

【反義詞】處之泰然、安之若泰、談笑自若

【其它使用】

◎ 我生怕自己杯弓蛇影,聽岔了,謹慎地問:"你說什麼事?""那篇說你的文章是我寫的。"

代人捉刀

【拼音】dài rén zhuō dāo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會見匈奴的使者時,爲了顯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讓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裝成他接見,自己則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牀頭。會見完畢就命間諜問匈奴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說牀頭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出處】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釋義】捉刀:代別人寫文章。指代別人做事,多指寫文章。

【用法】作謂語;指替代幹活

【近義詞】請人捉刀

【示例】他經常代人捉刀。

不共戴天

【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成語故事】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準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衆,然後誅殺金國使者。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

【典故】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禮記·曲禮上》

【釋義】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着。不願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有深仇大恨

【近義詞】深仇大恨、勢不兩立、刻骨仇恨

【反義詞】相依爲命、脣齒相依

【成語例句】

◎ 他們當中那個比我略大的男孩,說父親又怎麼啦?他把你往死裏揍,就是你的敵人,我們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心裏熱乎乎的,我覺得他們就像一幫打抱不平的古代俠客,感動得差點掉下眼淚。

◎ 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一種殺戮式的衝動,面對酒盅就像面對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不管不顧地大喝起來。

點石成金

【拼音】diǎn shí chéng jīn

【成語故事】晉朝初年,南昌人許遜被朝廷任命爲旌陽縣令,他看到很多老百姓的租稅交不了,非常同情他們,用點石成金的法術,免去百姓的租稅。他上任不久,看到官場上爭權奪利、勾心鬥角,頓生厭倦之情,於是辭去官職到各地去遊歷。

【出處】詩句以一字爲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孟浩然》

【釋義】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文章等

【相近詞】點鐵成金

【反義詞】點金成鐵

【成語造句】

◎ 然而一粟改變了滄海桑田,這簡直是神來之筆,可以點石成金!

◎ 那手藝真成了點石成金。

一敗塗地

【注音】yī bài tú dì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各地紛紛爆發反秦起義,當時沛縣縣令請劉邦來商議對策,見劉邦帶來100多人就關閉城門不讓進。劉邦用箭將告百姓書射入城中策反,城裏人殺了縣令來請劉邦做沛縣縣令,劉邦推辭說:“今置將不善,則一敗塗地。”

【典故】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 《史記·高祖本紀》

【解釋】一旦失敗就肝腦塗地。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徹底失敗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一蹶不振、望風披靡、落花流水

【相反詞】旗開得勝、不敗之地、東山再起

【其它使用】

◎ 本來一個名望很高的鄉里的望族,現在已一敗塗地,幾乎連棲宿也將無着落了。

◎ 到上半場結束時,以0比二十二的大比分落在後頭,簡直是一敗塗地,迴天乏力。

◎ "當中國女排一敗塗地的時候,我看見她臉上的笑容。

◎ 她說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信心有志氣,這樣纔不會在困難面前一敗塗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