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成語揭竿而起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導語: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學習新的成語知識,快跟上步伐學起來。

成語揭竿而起

  知識拓展:

【拼音】:[jiē gān ér qǐ]

【解釋】: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自】: 漢·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衆;轉而攻秦;斬木爲兵;揭竿爲旗”。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典故

秦朝統治時期,全國人口不過二千萬,但是被徵發築長城、守衛開發南方、修築奢華的阿房宮、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勞役,合起來共用了二三百萬人之多,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賦稅.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們的負擔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陽城(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他們每天都急着趕路,怕誤了日期。因爲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誤了期限,就要被殺頭。

這些人走到大澤鄉(安徽省宿縣東南)時,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無法通行。他們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民工中有一個叫陳勝的,他和他的朋友吳廣偷偷商量:“這裏離漁陽有幾千裏遠,怎麼走也趕不上期限了,難道我們白白去送死嗎?”吳廣說:“咱們逃跑吧。”陳勝說:“不行,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強,百姓們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秦二世是小兒子,該當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蘇。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是條好漢,咱們打着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國的人一定會來幫助我們的。”

於是陳勝把大家召集起來說:“男子漢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中註定的嗎?”

大家贊成,一致推選陳勝、吳廣爲首領,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澤鄉佔領了,他們打起了“楚國”的旗號。臨

近的農民聽到消息紛紛響應,沒有武器,他們就砍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歷史上把這叫做“揭竿而起”。

這支起義軍打下了陳縣(河南省淮陽),陳勝被擁戴爲“王”,國號叫“張楚”。

在這支起義軍的帶動下,各地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但是因爲起義軍的戰線太長,號令不統一,在秦軍的猛烈反擊又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僅維持了三個月,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進行反秦鬥爭。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鉅鹿大敗秦軍主力。於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成語造句

1、秦末天下大亂,諸多揭竿而起武裝集團中,基本沒有主要依靠血緣關係聯結而成的宗族化軍隊,更多的是利用地緣關係和其他故舊關係組織起來。

2、數不清的農民起義和朝代更替,大都是國家利益與農民利益惡性互動的結果,也就是說,農民常常是被統治階級和上層社會逼到了生存危機的最邊緣,除了揭竿而起他們沒有別的出路。

3、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劉邦等人揭竿而起,在三年亡秦戰爭和五年楚漢戰爭中,這幫武林高手爲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4、經過秦的大一統和二世而亡,中國從比較安定的環境中進入了大動盪的時期,此刻農民戰爭風起雲涌,揭竿而起,斬木爲旗,在這樣的動亂的年代,俠又大量的涌現,這種俠風一直持續到漢武帝時期。

5、面對沉重的課稅,農民唯一的辦法就是揭竿而起,推翻一個封建王朝,然後再由另一個王朝取而代之,如此陷入循環往復的怪圈。

6、上幾百次農民起義,其實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公共選擇的形式,就是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只好揭竿而起,通過農民起義的形式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

7、如果說是暴力使其獲得了權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據暴力的原則,其他人同樣可以揭竿而起,弒君奪權,這顯然不利於守天下。

8、如果君主體認天道,加強自我修養,開創善政,就會風調雨順,反之則妖孽叢生,天災人禍不斷,民可揭竿而起,替天行道,從而勾畫出一幅天與民共同制約君主的理想圖景。

9、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廣東客家人洪秀全在嶺南揭竿而起,直搗南京,建立起太平天國,又極大地激勵了孫中山,所以年幼的孫中山,決心要做洪秀全第二。

10、相反,忽視水利,工程長期荒廢,嚴重的水旱災害之後,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災逼民反,揭竿而起,即使沒有外敵入侵,也釀成天下大亂,以至改朝換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