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掌聲》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掌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教學反思1

本課通過一個寓意深刻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從小女孩帶領同學在教育家的逃生實驗裏成功逃生的過程中體會到小女孩有了危險先替別人考慮,先人後己的可貴品質,感受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受到了爲人處世方面的教育。

首先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個性與文本最直接、最親密的接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個性與文本最直接的最親密的接觸。在學習新課時,吳老師一開始先讓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說說教育家讓三個學生幹什麼?學生怎樣做?後遊戲結果如何?課文可分爲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原因三個部分,下面的兩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時思考討論: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重點閱讀的理解第三大段,實驗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例如:“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這句話主要講了教育家被女孩高尚的品格深深感動了。由於句中使用了“”激動”和“好久”等詞語,才使句子表達情感更加強烈。 還要抓住女孩的話來理解,“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和“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瞭解到了女孩臨危不懼,先人後己的精神。

其次,吳老師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方法,如讀一讀、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等。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爲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最後,我認爲就本節課而言,讓學生與文本作者深入對話最有效的方法是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感悟,思想是無侷限的,每個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教學的最後,可能由於時間把握上沒注意好,導致學生沒有時間親自表演一下這個遊戲。按照教育家做實驗的要求和方法,演一演,使學生真正明白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受到有危險“先人後己”的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

《掌聲》教學反思2

文章題目是作者反覆斟酌才定下來的,或點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內容,下面的千言萬語往往從上面的課題就可見端倪。因此,第一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題的作用。對於很多課文來說,抓住了文題也主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內容。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很有意思。首先,“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是個無主句,我們可以提問“誰”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文中的“她”指的是誰?爲什麼要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把這些內容串聯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這篇課文很長,作者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千字,但是通過對課題的補充、深入、探尋,就能把其主要內容提煉出來,可見文題不是文章的裝飾,而是經過作者潛心推敲才確定下來的。因此,在第一課時入課伊始,我就帶

《掌聲》教學反思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感謝薩區研修校給我們這次小組做課的機會,更要真誠地感謝在我們集體備課過程中,薩區教研員於老師及我校領導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現在我就剛纔的兩節課做以下簡短反思:

  1、圓滿地完成了識字和寫字目標:

本課要認的10個字,通過看拼音認讀、同桌互讀正音、讀字卡、讀詞語、在句子中復現、換語境復現等多種形式很好地完成了識字教學。本課要寫的13個生字,通過讀字、組詞、說話、練寫、展評和恰當的評價等多種形式也很好地完成了寫字教學。

在第二課時復現詞語時,我們精心設計了全班開火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這樣學生更能正確地讀寫詞語。在寫左右結構字的時候,爲了避免單調乏味的課堂氛圍,我們精心設計了開心大禮包這個環節。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能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在具體的語境中深透地理解了詞語:

中年級學生理解詞語不能按字典上的內容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具體語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比如本課中有幾個這樣的詞語“猶豫、憂鬱、歧視”我們就是按照這種理念設計理解詞語這個環節的。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們看到,學生能夠透徹地理解詞意。所以我們會更多的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這樣學生理解詞語這方面的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

  3、重視了朗讀,能夠很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徵。《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爲此,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次成功的教學實踐也是告訴我們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4、全文通過對比,體會英子的內心情感:

因爲全文以掌聲前後英子的轉變爲線索,所以我們設計了英子性格的對比、眼圈紅紅時的眼淚和第一次掌聲後的眼淚對比、立刻低下頭和深深地鞠了一躬動作的對比、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和一搖一晃地走下講臺的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的對比等多處對比,使全文脈絡清晰,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5、聯繫實際,昇華了主題:

《掌聲》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是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拓展環節中,讓學生聯繫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你給過別人掌聲嗎?你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嗎?最後配樂朗誦一首愛的小詩,不但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情感目標在意味深長的樂曲中也得到了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掌聲》教學反思4

《掌聲》是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文章生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兩次熱烈的掌聲,使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文章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讚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這篇課文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內容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要很好地體會其中文蘊涵的感情,特別是通過小英的情感變化來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促進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也許就有一定難度了。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引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合理運用語境理解詞意。

本文出現的一些意思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憂鬱、猶豫等。我在教學中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如學習憂鬱,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小節,邊讀邊思考小英原本是個怎樣的人。找出課文中的詞語說說對憂鬱的理解。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既理解了課文的意思,同時也領悟了詞語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會了理解詞語的方法。

2.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心理狀態。

文章中小英的思想變化是巨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掌聲對於小英思想變化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爲了突出這個重點,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一、自讀思考,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二、指名讀,聽讀思考,畫出描寫小英的神態、動作的詞語。三、默讀,想一想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四、個別讀,讀出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來。五、評價,說說他讀得怎麼樣?你能讀得更好嗎?對於教學重點的突破,始終是運用了朗讀的手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體會情感,同時也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3.融入角色,體驗情感。

閱讀過程應該成爲學生和文本交流的過程。教學中,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假如你是小英,你走上講臺前心裏會想什麼?當你聽到掌聲以後心裏又會怎樣想?假如你是臺上的同學,你想對小英說什麼?,這樣問題更好地讓學生的思考和朗讀與文本進行直接的'對話,一步步引導學生融入了課文的意境,和課文中的人物共呼吸,從而更好地使學生產生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很多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如在引導學生談感受時大多數學生說的還是比較老套的,一些新穎的觀點不是太多。在課外延伸階段,當我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得到掌聲的事例時,竟然有很多學生說從來沒有得到過掌聲,看來孩子們對於課文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看來要讓孩子們能進一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掌聲》教學反思5

今天,我們上了《掌聲》一課,這是一篇能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和思索的課文,文中的一名叫英子的孩子,由於得過小兒麻痹症,落下了殘疾,因而變得自卑,終日沉默寡言。而在一堂故事課中,同學們的掌聲改變了她。從此,生活向她展示了另一面:充滿陽光與快樂。她也能勇敢地面對現實,開始了自信的人生。

課堂上,我將敘述“故事課”的內容作爲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採取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讓自己感動,並把自己體會到的寫下來與同伴交流,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我想這樣,學生能夠更充分體會到英子的內心複雜的感受,從而理解英子的變化。

學生初次進行這樣邊默讀邊寫體會的方式,能寫出體會的寥寥無幾,因此後面的交流就可想而知。課堂上出現了冷場,急性的我也自然包辦代替,結果這一自主學習只有了形式,缺少豐富的內容。

爲什麼學生無從下筆呢?這與我平常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在平常教學中,我很少放手讓學生自主體會文章,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總是那些少數優生做着課堂的主角。我想,他們說了,其他同學知道了也就行了。可是,我忽視了,思考是不可以代替的。最終便導致了優生更優,其他人思維懶惰的情景。

是的,自主學習,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讓所有的同學學會思考,積極思考,讓他們每一個人體會到自己主動思考的快樂,能享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而我要做的是更關注後進生,把課堂節奏放慢,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放手的同時,也把眼光放遠。

《掌聲》教學反思6

《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爲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說: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

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

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不足之處:

(1)預習時間不是很充分,也沒有很好的檢查。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預習,老師應該多加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並及時檢查。

(2)沒有整體閱讀。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總之,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

《掌聲》教學反思7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爲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纔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爲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但是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裏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爲下面學生爲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掌聲》教學反思8

《掌聲》一課寫的是殘疾女孩小英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小英的生活態度,從此微笑着面對生活。全文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在這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

智障學生語言理解能力不強,情感表達不暢,如何引導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小英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培智語文教學生活化、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現語文本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智障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關鍵詞理解文本,指導讀感悟文本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在這裏說明了“情”對於創作者和鑑賞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靈的產物,鑑賞一篇文章同樣也需要用心靈去感悟,只有觀賞者的心靈和創作者的心靈產生了溝通,樂其所樂,悲其所悲,纔算讀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說,在潛移默化上,在情感薰陶上,在對於學生思想產生影響上,語文課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語文課堂教學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講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得以認同並引起共鳴。

語言文字的美有時往往需要通過讀來體會,智障學生語言理解能力不強,他們往往無法正確理解文字意思,從而無法理解文字的美。《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要求:能借助關鍵詞句,說出課文主要內容。課堂上,我通過抓住本課關鍵詞“掌聲”,讓學生找到兩次掌聲、掌聲前後小英的變化,並引導學生將目光縮小到一個句子、幾個詞、一個詞去體會、感受人物的心理。

二、挖掘教材空白點

“語言藝術是不具備形象的物質形態,欣賞者憑感官直觀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過語言符號在想象中感受藝術形象。”語言藝術具有表現性和再現性,表現和再現的橋樑是想象,這確實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問題,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善於啓迪。要讓智障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就要引導他們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落到實處。

在教學中,我以講故事的形式啓迪學生去想象,引學生入情入境,適當設計導語,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我穿插點綴,試圖激起學生情感的源頭。如講到“就在小英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我說:“孩子們,看到小英站在講臺上,你會怎樣做呢?”話音剛落,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是一種鼓勵,一種支持,一種同情,一種與文本交融的體驗。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產生了共鳴。

綜上所述:“披文以入情”,並進一步做到“講文以入情”,以情營造教學氛圍,以情再現課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讀,以情激起學生創造性思維,是語文教學情感薰陶的良好途徑。

三、抓住揭示文章中心的重點句段,反覆誦讀

本文最後一段,通過小英的來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精髓。在教學中,我始終將這部分內容貫穿整節課,多次出示、誦讀。這一段話,對於智障學生來說尤爲重要,通過反覆誦讀,讓孩子們知道自身的缺陷並不能打倒一個人,要堅強;面對別人的缺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獻出掌聲,鼓勵他,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當然,沒有一節課是完美沒有瑕疵的,這節課我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通過圈劃重點字詞、批註等學會“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如何更有效閱讀。

2.還要給每個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都有發展。

《掌聲》教學反思9

《掌聲》這篇課文非常感人,講的是一位因小兒麻痹症,而腿腳落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開始的時候很自卑、憂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使她變得開朗、活潑,自信地面對生活。課文主要是圍繞英子的心理變化爲主線,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老師主動設計的產物。情境是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開始我就請同學上臺表演,以掌聲引入課文。第2至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首先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英子自卑的句子,他們很快就能找出來了,當同學們說到“默默地”“猶豫”、“慢吞吞”時,我就創設情境,撫摸其中一個同學的頭問:“英子,你爲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呀?”“你爲什麼低頭?”“你爲什麼猶豫了?你在想什麼呀?”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當時英子的心理。當同學們給予英子掌聲時,我又創設情境“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現在你想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此時孩子們有的說:“英子勇敢點,你可以的。”有的說:“英子,別怕,我們會和你在一起的,加油!”……當英子講完故事時,同學們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時我又創設情境:“此時此刻,你想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這時同學們都紛紛舉手回答“英子,好樣的!”“英子,你講的故事真好聽。”“英子,你看,你是可以的,只要你自信一點,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此時的英子太激動了,英子你想對大家說什麼?……這樣一來,學生如身臨其境,進行推測、想象,探索英子情感變化的軌跡,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侷限的內容,使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體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

二、讀中感悟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

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我在講英子在掌聲之前的性格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反映英子性格特點的句子,然後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方式:小組讀、男女讀、個人讀、自由讀、比賽讀等,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如“默默地、猶豫、慢吞吞”等,在讀中體會到當時的英子是個多麼自卑、憂鬱的孩子。接着在講英子變化之後也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感受掌聲前後的英子的變化。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融入文本之中,領悟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讓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課文內容。

三、拓展延伸,昇華感情

本文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鼓勵。既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所以我就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小組討論:你想把掌聲送給誰?這時同學們的思維就可以擴散開了,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要把掌聲送給汶川地震中受到影響的人們,讓他們知道我們會一直支持他們,會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有的同學說要把掌聲送給警察叔叔,因爲警察叔叔爲了保護人們,也很辛苦,有的同學說要把掌聲送給爸爸、媽媽,因爲父母生養了他們,沒有父母就沒有他們……接着就根據同學的回答進行小結,然後讓學生配樂朗讀詩歌《掌聲》,在音樂聲中讓同學們閉上眼睛,再想想身邊的人和事,最想把掌聲送給誰,這樣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使情感得到昇華。

教學建議:老師的語言一定要精練準確。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

《掌聲》教學反思10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走近人物的心理,感受英子的內心世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讀詞,讀句,落的幾種不同的讀法以及怎樣運用,指導寫字,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果因關係以及好處,這些方面我覺得落還是比較實的,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

二、以悟代講,以悟促情。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通過朗讀來啓發學生感悟課文人物的心理、情感。

三、對比理解,走近人物內心

如何讓學生領會英子的內心變化,從而走近人物內心,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比。當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時,同學們在幹什麼呢?有的同學說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有的說在課堂積極發言,大聲地唱歌。感受到同學們的開朗活潑,再看英子的表現,學生就能走近人物內心,感受英子的憂鬱、自卑。英子上學和放學也可以讓學生對比;同學們是結伴、聊着天上學,而英子總是一個人,感受她的孤獨。掌聲之前的英子和掌聲之後的變化要讓學生對比;這是感受人物情感的一座重要橋樑。

上完這節課,反思課堂,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原意是爲了改變直接出示詞語這一不變的模式,想有點兒新意,但由於學情估計不足,在詞語這一環節,學生屢次出錯,我屢次糾正,因此用時過多,以至於後面時間不充分,顯得很倉促。另外,我的語言有時不夠簡潔,不夠準確,還需要錘鍊。課堂中,很多學生還是缺少主動思考及發言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維積極性及能力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