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最佳路徑》教學反思範文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最佳路徑》是一篇內容生動,意蘊特別深遠的課文,文章講述了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設計法國迪斯尼樂園的路徑大傷腦筋,後來受到買葡萄的老奶奶“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的啓發,產生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的設計策略,最終所形成的路徑被評爲世界最佳路徑。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最佳路徑》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最佳路徑》教學反思範文

  《最佳路徑》教學反思範文1

《最佳路徑》是一篇內容生動、意蘊深遠的課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這篇文章內容挺長的,但讀起來感覺文章的故事性並不強,也缺乏趣味性。那如何能吸引學生的眼耳,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呢?這成爲我執教的首要難題。

“迪斯尼樂園”,對了,樂園對於孩子們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一定會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於是,在教學一開始,我就和孩子們聊起了這個話題。孩子們的興致來了,什麼“米老鼠”、“唐老鴉”、“白雪公主”等,說得是頭頭是道。

趁孩子們興趣高漲時,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嗎?迪斯尼樂園中最著名的不僅有這些,連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那麼就拿起書好好去讀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捧起了書,看來,他們有了讀書的慾望了。

等孩子們讀完了兩遍書後,我又拋出了這樣的問題:最佳路徑是什麼?什麼是最佳?那爲什麼說格羅培斯的設計是最佳路徑設計呢?請學生再一次讀書。這次,孩子們讀得速度明顯放慢了。

除此之外,我感覺以下四處在今後的教學中也值得我繼續深思。

1、在對老奶奶賣葡萄方式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老奶奶的葡萄是賣得最快的?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給人自由的道理。也爲理解下文最佳路徑的產生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在下文的學習中可厚積薄發。

2、在叫小朋友學吆喝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什麼叫吆喝?接着又讓學生來學着吆喝幾句?這樣由文字到情境,既幫助學生理解,又活躍了課堂。

3、在格羅培斯大師恍然有悟的這個環節中,我讓孩子們來試着說說這時的大師會怎麼想?會自言自語些什麼呢?這也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學生的感悟真切。

4、在課最後,讓學生說說最佳路徑給了我們什麼啓發?相機出示一些相關的格言,如“換個角度,就是創新”等,再讓學生讀一讀,這可以讓學生對思維有更深的理解。

  《最佳路徑》教學反思範文2

《最佳路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無意中從老太太打理葡萄園的方法中,受到“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啓示,從而設計出了世界最佳路徑。整篇課文敘事形象生動,語言簡煉,人物豐滿,言簡意賅,韻味深長。

學習“遇到難題”這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抓住關鍵的字詞句,感悟人物特點。“攻克過無數個難題”“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的對比描寫,“40多年的研究”“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沒有一次是他滿意的”的列舉數字,讓大家感受到格羅培斯的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也爲後文終於茅塞頓開設計出最佳路徑埋下伏筆。

“受到啓發”中,葡萄園主賣葡萄的方法與格羅培斯路徑設計方案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閱讀這部分內容,我直接放手,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引導他們採用讀書做記號的方法來畫出兩種賣葡萄的方法,比較結果,思考哪種賣葡萄的方法好,探究好在哪裏。充分尊重、信任學生,放權給學生,給他們獨立閱讀、思考、理解課文的機會,組織他們討論、質疑、交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連平時課上經常沉默寡言的人也積極舉手發言:許多園主把採摘下來的葡萄放在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吆喝,結果卻是很少有賣出的;而一個無人看管的葡萄園,只要你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結果卻是在綿延上百里的葡萄產區,這裏的葡萄最先賣完。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感悟能力、創新思維得到了體現。他們驚訝地發現,賣葡萄的老太太就是那個“換一種思維方式”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她賣葡萄的方式與衆不同,卻體現着人文的溫情與魅力:她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給人自由,任其選擇。

在此基礎上,再研讀格羅培斯的設計,引導學生們發現總結他這樣設計路徑與老太太的異曲同工之處:採用與衆不同、順其自然的方式,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他人,讓大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就順其自然了。

  《最佳路徑》教學反思範文3

《最佳路經》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中的第6課,是一篇內容生動,意蘊深遠的課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着重記敘了他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原主“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賣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啓發,產生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的路徑設計策略,最終,被評爲世界最佳設計的過程。告訴我們;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選擇。

教學過程我努力做到“四有”,即“目中有人”,時刻關注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心中有本”,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層進與落實;“課中有情”,關注學生情感的薰陶和人格的養成;“學中有趣”,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一、語言感召,喚起情感體驗

任何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表達強烈感情的產物。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以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撩撥學生情感之弦,切實喚起他們情感體驗的衝動,在“以情會文”的過程中,使體驗更加逼近課文的思想感情。在《最佳路徑》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我或繪聲繪色地描摹場景,或生動傳神地再現情境,或情真意切地傳遞情思,或聲情並茂地渲染氣氛,令學生如臨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了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二、角色參與,激發學習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心靈的震撼,也不會在思想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課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教學中,如果教師能讓學生親身經歷文中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同喜同悲、共樂共怒,無疑能使學生對文本感到真實、親切,從而強化感受,進而引發共鳴,並且在共鳴中動情。

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格羅培斯的祕書,你會怎樣向工人解釋電報內容……”、“如果你是評委,你爲什麼把最佳設計獎頒給格羅培斯……”、“如果你是格羅培斯,你想對後輩說……”等問題誘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爲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於“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侷限的內容。不僅如此,這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極強,便於學生敞開心扉,宣泄情感,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激發了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體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

角色決定着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讓學生擔當特定的而又是與教材相關的角色,會極大滿足學生主體的生命需要,他們會以“主體”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蘊,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往日“被動接納”的角色會變成“主動參與”的角色。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發揮這種“有我之境”產生的巨大而無形的導引效應,千方百計調動學生以往積累的生活、情感、知識等因素,以他們自己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和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讓他們充分經歷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移情體驗的過程,不斷釋放自我潛能,不斷蓄積情感,使他們的體驗真實而多元且不斷深入,進而實現各對話主體在互動交往中的超越與創新。

三、有效的默讀,是激發思維的火花

學會默讀,進行有效的默讀是我們四年級向高級過渡的一個要求。因此我在本課內充分注意了這一點,讓學生圍繞中心話題默讀、圈注,課堂上靜悄悄地持續了四五分鐘,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自學能力,如在學生自由默讀第二大段時,讓學生圈畫出許多葡萄園主是如何賣葡萄的?“年邁無力”的“老太太”呢?他們各自賣葡萄的結果怎樣?再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結果的對比,思考如果自己作爲一位買主會如何選擇?思考老太太的辦法好在哪裏?爲理解下文中格羅培斯的設計方案打下基礎。

四、注重前後知識的運用

我校一直在對學生積累、掌握、運用成語進行研究,加上我們是首屆國標版教材,其中對成語的積累非常重視。四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部分成語,已經到了應該充分引導其運用的階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力地做着,希望學生能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記牢了成語,學會了運用,使語言簡練有說服力,還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格羅培斯認真工作時,讓學生用所積累的成語進行概括,用成語歸納老太太和其他人賣葡萄的不同結果,不僅讓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學會了正確使用成語,而且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思考碰撞中培養運用成語的能力。

另本節課整體感不太強,如果在課始直接以:上節課同學們給課文的段落加了小標題是遇到難題—深受啓發—完成設計—獲得最佳,那格羅培斯到底遇到了什麼難題?這樣處理的話就更好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