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篇)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篇)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給學生講《第二次烏鴉喝水》的故事,接着我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爲什麼烏鴉的辦法不靈了?

2、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了,懂得的道理也更多了。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2

我們都知道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而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5》中的《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卻對烏鴉讚美有加。教學玩這篇課文後,覺得有所感悟,所以把《烏鴉喝水》的一些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摘錄如下:

一、《烏鴉喝水》的教學片段

師:我們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把瓶裏的水升高呢?

生積極討論、交流。

生:再給瓶子里加水。

生:把瓶子斜過來就行了。

師:有一隻烏鴉飛了很多地方,怎麼也找不到水喝,這一天,它發現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幫它喝到嗎?

生: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着水。

生: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

師:可是那兒沒有一個人呀!咋辦?

生積極思考、相互啓發。

生:向瓶子裏扔小石塊。

生:這是一個好主意!

師見時機已經基本成熟,立即下發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塊。

生(興致勃勃)主動進行實驗。(四人小組)

生:扔下一粒石子,瓶子裏的水便高了。

生:(驚異地)扔下一粒石子,怎麼不見水漲高呢?

生:“喲,水真的升高了!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究竟漲高了沒有?

生繼續進行扔石子的小實驗。

生:是漲高了,只那麼一點點。

師:一直往瓶子裏投石子,會怎麼樣?

生(興趣濃烈)接着實驗。

生:這樣投下去,瓶子裏的水會不斷升高。

生:瓶子裏的水會隨着石子的增多而變化。

生:即使向河裏扔石塊,河水也會升高。

生:所以每年汛期來臨前,有關部門總會疏通河道,緩解水流。

生:這樣,烏鴉可以喝足了水。

二、《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以上摘錄的《烏鴉喝水》的教學案例,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已經真正成爲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

從小孩子們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以窺見到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培養,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續。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

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因此,探究性學習需要關注過程,但決不是意味着拋棄探究的結果、結論。它需要結果、結論,還在於結果、結論將是我們今後探究性學習的“載體”,是我們進一步探究的前提或基礎。這纔是探究性學習的“本真”。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3

《烏鴉喝水》這節課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難看出,這節課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在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們在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了知識。知識的獲取並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教師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就大膽地交給了學生。老師的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從學生的相互辯論中不難看出學生在情境中,熱烈的情緒,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織在一起,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認知活動中。親身經歷的探究爲主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老師讓學生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4

烏鴉喝水是一篇幾經修改仍保存下來的課文,教學此文應注重朗讀,從學文中體會課文的道理,教學這篇課文,我有如下幾點收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教師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認字、寫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象記憶“辦”,我編了個順口溜“一個大力士留下兩滴汗”,學生在不經意間記住了字形,與學生一起玩把房子搬走這個的遊戲,學生興趣極高,不愛發言的孩子也勇敢的舉起手,機會瞬間即逝,及時的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學生真正的成爲課堂的主人,體會到了識字的樂趣。

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學生光憑藉感官是不夠的,藉助教具的演示,學生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比枯燥無味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教學結束時,留給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雖然一篇課文所學的內容有限,但一組課文結束,學生的收穫也會變豐富的。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在設計《烏鴉喝水》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重在在分析指導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我先複習前一節課學習的生字詞,回憶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接着運用朗讀法、設懸法、課件演示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口渴了——想喝水——喝不着水——怎麼辦——動腦筋——喝到水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着急心情。這樣設計是把學生變成課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點詞“到處”變成了生活中的形象。並設計了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裏水的多少這一環節,要求學生用手來比畫瓶口的大小來感受烏鴉喝不着水的原因,再體會烏鴉的心情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加深學生的理解。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辦法喝着水的我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並讓學生學着用“漸漸”說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麼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語表達能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