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篇

本文已影響 2.67W人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透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遊刃有餘。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着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個性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沒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發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透過、寫、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透過連詞、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爲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穫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後的含義,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後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傷”字背後的含義是傷什麼呢?要讓學生思考。教學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借仲永而擴及古今一切放棄學習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切至。傷仲永,不獨爲仲永也。聰明弟子,宜懸爲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纔是一大收穫。

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和文章對話。學習文言文究竟讓學生學什麼?是單純地讓學生學習一些文言知識呢,還是讓學生學習、吸取思想精華和優秀文化呢?我認爲,後者的價值要比前者大得多。衆所周知,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多少年來,文言文的閱讀教學的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教師逐字逐句講解的極端,一個是學生用主要精力做習題的極端。教師大都喜歡上文言文,因爲上文言文可以大講特講。一處不講,學生便一處不懂,教師豈能放心?不可否認,有些教師講字、詞句,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這種口傳耳受,學生只有聽的份。那些零碎的知識只能使學生了解文章裏的一點一滴,卻不能使學生感知文章裏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學生心動神搖。學生喜歡做習題,是爲求得分數,不是爲求得“營養”。所以,他們全不管文章的筋肉血脈。上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受了考試的負面影響,即圈劃ABCD。學生在做習題的時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對了,得了分,也是毫無意義的。這種只取文章“骨骼”,拋棄文章“血肉”的做法,只能使語文變成面目可憎的骷髏。

那麼,怎麼解決這兩個極端呢?根本的方法是:加強誦讀;加強對話。誦讀其實是古人早就指出來的一條正確道路。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文裏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都需要反覆誦讀,牢記在心的。只要學生反覆誦讀了,他們總會對文章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但是,誦讀之後,還需要進行對話。只有對話,才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那些對話是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最直接,最真實,最動人,也最有價值。

在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時,我讓學生給仲永下評語,就是想讓學生和仲永進行對話。由於學生的閱讀角色發生了轉換,他們成了仲永的老師,讀書就格外小心了。一下子把學生讀、思、寫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讓學生寫評語,學生由仲永的同齡人變成了評論者,他們的.角色發生了轉換,閱讀的視角也就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也許他們對某一個字的意思或者用法還沒搞明白,但那並不妨礙他們和仲永的對話。他們和仲永的對話過程,不就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過程嗎?不就是他們吸取營養,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嗎?這不比單純記住一字一詞有意義得多嗎?

初中的文言文教學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正確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養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所以字、詞的積累還是很重要的,不是不要落實,關鍵是方法。

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了語感,瞭解了道理: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本文作者爲一位“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惋惜,並發表議論,以此引發人們的思考。給學生展示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

在平羅四中給七年級(2)班的孩子們上完《傷仲永》這課後,我感觸頗深,首先,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表現在老師要求學生必須預習課文,並且老師親自一個一個地檢查。這些不僅僅是在培養學生的習慣,更是在幫助我順利的完成本次公開課,在此,我特別要感謝周春老師。其次,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都比較高,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在本次講課中還有很多不足,希望聽了我的課的老師們能給以批評、指正!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裏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着意刻畫了背的細節,並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並要把這種優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反思這堂課,如何通過篩選適宜的教學內容,並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深化改造,成爲真正適宜學生的、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呢?

一、要遵循“生本”的原則

出現教學內容的不適宜,歸根究底還是教師沒有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還是習慣於用自己的思維去左右學生的思維。如果對學生知識結構、人格修養、技能技巧等的完善和提高沒有幫助,那麼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生本”原則要體現出教學內容的適度、深度,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規律,學生需要什麼,我們便教什麼。對於初一的學生,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即可,不要去過度拔高學生,哪怕是實驗班的優秀學生。

《世說新語》這本書記敘的是從西漢、魏、晉到宋初名人們的遺聞軼事。書分36門,共1128則,其中關於少年兒童的記載有70則左右,並專設有《夙惠》一門,單寫少年兒童的智慧言行。這些記載讓我們通過作者對當時少年兒童言談、儀態、思想、行爲的品評了解到作者和當時人們的素質觀,以及圍繞這種觀念人們對少年兒童進行的素質教育。要讓學生對此書感興趣,少年的智慧故事遠比“林下風”更能讓初一學生接受。

二、要理解編者意圖

除了課文的特點外,課文在這個單元的地位、價值,教師也需仔細琢磨、推敲。此篇課文編者編入初一冊的第六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詠雪》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畫面,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種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同時選入的還有《陳太丘與友期》表現魏晉時期小孩子的聰穎機智。魏晉時期少年兒童活躍的思維、機智的論辯,是以比較豐富的歷史、文學知識爲基礎的,這與當時家庭對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重視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二次教學中,教學目標確定爲能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自己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並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背誦這則短文;感受魏晉時期小孩子的聰穎和家庭文化氛圍對孩子的影響。

三、要大膽取捨

教學中,每篇文章的教學內容多如牛毛,讓人眼花繚亂,與其“眉毛鬍子一起抓”,不如抓住其中最爲精彩的一點,把它講清、講細、講透,一課一得。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集中,從而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增加課外材料根據具體課文的需要,並非每一篇課文都需要援引資料,引用材料也不在多,在於精練、適合、有啓發作用。根據教學需要,刪去了劉伶和謝安謝道韞的三則材料,選用孔融“小時了了”故事來激趣,由於人物故事熟悉,內容容易理解,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拓展部分選用《文學》一則:“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公曰:“訐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因爲從這個故事中可見謝安經常召集子侄輩聚會,親自同他們“講論文義”,並循循善誘地培養孩子們的想像能力、比喻技巧、造句叶韻的本領,力圖提高他們的藝術鑑賞水平。結合“(1)公如何評價詠雪句?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2)理解“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你認爲謝家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理解有這樣優越的人文環境,就難怪謝家出現了個才女謝道蘊了!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家庭文化氛圍對孩子的影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