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優秀]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着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纔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一直以來,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老師講,學生聽,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講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願來設計的。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意識到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今天的課堂上,我聽到的是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象!我感受到他們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極富創意的發言使我認識到:今天的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容小視。在課改的今天,學生勇於挑戰的個性正漸漸地嶄露頭角。在充滿想像和夢幻的兒童時期,充分發揚孩子們的個性,引導他們想像,才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

過去,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裏,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繫。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着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爲,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脫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小學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爲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課,感觸最深的是:

本課講述了物理學家安培的一則趣事,小中見大,讓我們瞭解真正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和精神。安培被稱爲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和奠基者。甚至電流的單位名稱也用其名字命名。

導入時,我決定從介紹安培入手,別出心裁地讓學生做了這樣幾道數學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雞蛋約重50()一塊黑板約長4()

一張課桌價值約50()一節課時間是40()

學生好奇極了!語文老師怎麼讓我們做起了數學題來?不過這些題目顯然對孩子們來說太簡單了,孩子們答對後很好奇:老師究竟要給我們上什麼呢?

我追問:我們剛纔填的這些單位名稱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長度,那你們知道電流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這個問題把學生給難倒了,他們個個面面相覷。

我在黑板上板書:“安培”。

孩子們大聲地讀着,陸慶一不解地問:“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麼會是單位名稱呢?”

“是呀,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爲什麼要把他的.名字作爲電流的單位名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培的故事。

這樣的導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5個,會寫8個。

2、通過朗讀初步認識俗語,初步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在朗讀中感受漢語的音韻之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能主動吸收民族優秀文化的營養。

學習重點: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書寫生字第二課時進行)

學習難點: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講述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在我們民間有一種語言非常有意思,比如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心齊,泰山移”等,我們把這種語句稱爲俗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起來學習識字二的第一課《俗語》。板書課題:俗語(生齊讀)

師:俗語就是在人民羣衆中廣泛流傳的,簡練而形象化的定型語句,大多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應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一)師生活動

(錄音範讀)學生認真聽,心裏跟着默讀。

(過渡:剛纔老師給大家講了什麼是俗語,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課文中有哪些俗語。我們一起來聽錄音範讀一遍,大家要認真仔細地聽,心裏跟着默讀。)

(二)學生活動

1、自由讀課文。

(過渡:剛纔我們一起聽錄音朗讀了課文,下面老師要求大家也來讀讀課文,不過,老師可有要求告訴大家喲。)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對照生字表,勾出生字和生詞並朗讀。

(2)然後同桌交流學習生字。(從組詞,說話,怎樣記住它等方面去進行)

2、自主學習生字

(三)師生共同學習生字

1、反饋生字學習情況

(過渡:剛纔老師叫大家相互學習了生字,讀了課文,下面老師就來看看大家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小朋友們看仔細了,老師用紅色表示的就是生字,通過剛纔的自學、相互學習,請小朋友們用拼音把生字的音節拼出來。注意要讀準哦。)

2、生字:小老師教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

3、練習說話。

三、細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纔我們一同來學習了生字,下面我們就去課文中初步感受一下俗語所講的.道理吧。)

(課件出示)

1、生讀課文,讀句子。

2、說說自已讀懂了些什麼。

3、抽生說。師相機指導。

4、實踐活動,初步理解句意。

(用學生自已準備的小棒理解“一根筷子易被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讓生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大。)(過渡: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小棒拿出來,先折斷一根小棒,再把十根合在一起折一折,看看你發現什麼了。)

5、師小結:這幾句俗語的意思都是講的團結的力量大。

6、拓展: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團結的力量大呢?(生自由的說一說)(拔河、勞動等)

四、自主實踐,知識遷移

課後收集你感興趣的俗語,看看自已能記住多少。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小英雄於連》時,我爲學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現而感動。比如在問到於連爲什麼看到導火線的火花不但沒害怕而是想辦法時,有學生回答因爲這裏是他的祖國,他愛他的祖國。我沒想到學生已經把於連的英雄行爲延伸到了愛國的表現,我爲學生的回答而感到驕傲。再如問到學生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滅掉導火線的火花時,當有學生回答可用石頭砸導火線時,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到這種辦法不行,他說用石頭砸導火線會摩擦起火,不但不會把火花滅掉,反而會加快導火線的燃燒。我爲學生的`回答而喝彩!當學生說看到於連光着身子,沒穿衣服,怕於連冷而要送他衣服時,我爲學生的愛心而感動!

在教學完這一篇課文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學生有着巨大的潛力,我們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應用。“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地爲學生創設參與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學生有潛力,需要環境、條件去開發,就像種子發芽,需要陽光、雨露去滋潤一樣。我們教師就是要在課堂這片沃土中播撒種子,創造適合種子生根發芽的溫度、溼度,讓它茁壯成長。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安排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口語交際、情境體會這些形式其實就是在爲學生創造條件,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我相信課堂——這一師生共有的舞臺一定會更絢麗!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本文是一首讚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的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在前一課剛學過兩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由這兩首古詩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秋天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這一課寫得非常的優美,也寫得非常的貼切。但總感覺這一課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講讀方法可能比較難處理,因爲每一小節都可以品味出許多的'東西。因此我在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其次是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談談朗讀的體會,比如問學生你讀了以後感覺秋天是怎樣的?(比如秋天是調皮的,秋天的快樂的,秋天是熱鬧的,秋天是勤勞的等)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品味具體的詞句。在組織討論的基礎上我加以引導並適當的提高,同時把自己的讀後感受跟學生進行交流。避免了一小節一小節單調的講解。

本文的5 、6兩小節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讓他們藉助圖畫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後的樣子,想象和感受農民的辛苦和豐收後的喜悅,然後再邊想象邊讀書, 可能效果會更好。因爲這兒的學生對文中的場景很陌生。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青蛙看海》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着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展語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題材,很適合訓練學生朗讀。教學時,首先鼓勵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把課文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接着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帶着目的去讀,學蒼鷹、青蛙、松鼠的不同語氣。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交換想法,在此過程中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涵。最後在分角色朗讀,在邊讀邊演中內化語言。把朗讀貫穿教學的始末。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設情景教學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不夠長久,情境的創設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運用各路感官積極地觀察、感受課文敘述的一切,就會有更深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文的教學,除了藉助優美的課件創設情境外,我還運用了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聳的山峯,密密麻麻的石階,壯闊美麗的海,學生一下子就進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讓學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更好的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堅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處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過程,再如爬上山頂後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這些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的訓練。學生說的非常精彩,如有學生說:“青蛙累得倒在臺階上起不來,不想跳了,松鼠鼓勵他要堅持到底。”有學生說:“爬山時,嘩啦啦,下起了大雨,風呼呼地吹,差點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怕,繼續跳。”這些訓練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理解詞語多元化

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是低年級學生重要的學習任務,是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詞,我把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放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例如理解“長期”時請學生換個近義詞;理解“吸了口涼氣”時,先學習“吸”字的寫法,在觀察分析字形時,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關係,再由做動作來理解整個短語的意思,另外還有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實際事物等理解方式。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字詞和課文,能很好的識記字詞,更能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我會不斷努力,爭取遺憾越來越少,精彩越來越多。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反映了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鄉下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農村廣闊天地裏,自由地嘻戲,快樂地勞動,健康地成長。學生在想象農村生活時,有的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說自己的農村生活,與詩歌中的鄉下孩子進行比較。有的學生鄉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課文中的圖畫再增加一些小貓小狗小雞等可愛的.小動物,學生看得明白,對農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描寫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重點讓學生抓住幾個動詞“捉”“含”“挖”“逮”,結合課後的連一連,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動詞。藉助這幾個動詞,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還可以搭配什麼詞語,需要符合鄉下孩子生活,學生能盡情地發揮,如:捉蟈蟈,捉蜻蜓,含柳葉,挖土豆,挖紅薯……學生對鄉下孩子的那份快樂與無憂無慮,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對於優秀的學生,我讓他們模仿課文說說城裏孩子,學生從動詞入手,展開說,寫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驚呆了路邊的老奶奶。彈一曲鋼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在孩子的筆下生動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相信他們筆下的生活會更精彩。讓每個孩子在說的基礎上多動筆,會正確地運用語言。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說,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這個特點去查閱了有關這首詩的北京資料,在可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李白嗎?又知道望論和他是什麼關係嗎?然後,老師說老師從網上知道了李白和汪倫能成爲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爲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讓朗讀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

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閱讀有關詩人的資料,有關友人之間的故事,學生讀出了李白爲意想不到的相送“驚喜“,爲了解自己的個性“感動”及讀者對友人之間的情深“讚頌”等不同的.情感,實現了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餓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餓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可以讓學生質疑,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羣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這首詩歌在寫作特色上,結構相同,結尾用省略號留有懸念,便於想象,語言通俗,朗朗上口。本課教學,我注重情境創設,以“師情”激“生情”,以“語境”創“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品讀、領悟。

1、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多媒體,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裏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2、引導想象,昇華情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在教學第一小節時,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換位思考。“你就是寒風中的.一棵小樹,你會怎麼樣?”在第二小節中,讓學生髮揮想象,“鳥媽媽爲了自己的孩子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它會飛過哪些地方?會遇到什麼困難?”通過想象,感受鳥媽媽的艱辛以及小鳥等待媽媽的焦急,在想象中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3、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幹些什麼?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窗前的氣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裏的一篇文章,本文以科利亞的心情變化爲線索,講述了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住進了醫院,同學們不能去看他,就放了一個氣球問候他的故事。文章簡短,層次鮮明,是學生練習朗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在教學本文時我牢牢抓住科利亞心情的變化來展開教學,並通過多種手段來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希望爲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成長。

一、字詞訓練

低年級以字詞教學爲重點,二年級的小朋友性格活潑,注意力難以持久,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隨文識字的形式來認識生字詞,通過朗讀、直觀演示、藉助圖片、聯繫生活實際、情景表演等多種途徑加以落實生字詞。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學習新的字詞,積累新的知識。其中利用拴氣球這個動作來進行識記“拴”,落實地很到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朗讀感悟

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是本課的重點,在教學時,我通過補白的形式,追問學生“什麼是傳染病?誰不能來看他?他不能到外面去做什麼?”等一系列問題,並讓學生聯繫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來朗讀文段,使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科利亞生病時孤單寂寞的心情,從而深刻理解科利亞的“真沒意思”。並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促進感悟,以讀傳情,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感悟同學間的真摯情誼。

可是,這次課上完,仍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在俞老師的點評之下,我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 每個環節落實一定要到位,比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當發現學生讀的不是很流利的時候,可以讓他再讀一次,或者讓其他同學幫幫他再一起流利地讀一遍,從而讓程度弱的學生朗讀能力得到提高。概括全文主要內容時,不能因爲趕時間,就匆匆走過場,可以再請一個孩子把前面幾個人的`話總結一下,從而梳清文章的脈絡。

二、 個性化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可以在孩子每次的自由讀之後,多幾次指名讀,感悟深刻或者朗讀比較好的孩子肯定很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不應該吝惜時間,適當給予一些機會給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能力,從而促進其他孩子來進行感悟。

三、 不應該重複學生的話,一則浪費時間,二則會顯得自己很羅嗦,應真正做到以生爲本,可以試着把自己平時上課時的話錄下來,有利於改正這個缺點。

四、 課堂的隨機應變能力還需加強,遇到突發情況或者是自己預設以外的問題,就需要老師能夠智慧地應對。

課雖然上完了,可是卻留下諸多遺憾,但是這反而會激勵我在今後教學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快樂,更加完美。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了,這個學期又將結束,反思一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也有敗筆之處。二年級的學生雖說不像一年級剛入學什麼也不懂,但還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因此,這一學期,我的教育側重點還在於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閱讀習慣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越早開始越好。一二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七百多個漢字,因此現在適時開發孩子的早期閱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加強了記憶,所以教學中我十分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並做到熟讀成誦的習慣。並鼓勵他們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爲三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辦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同時,二年級識字仍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識字,必須有內驅力,小學生喜歡讀故事,我告訴他們要讀懂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認識大量的字。爲了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漢字本身的魅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

1、自編兒歌識字法

2、動手演示記字法

3、辨部首想字義

4、拆字、合字遊戲

5、做加一筆減一筆遊戲藉助這些方法主要培養識字興趣,讓學生每看到一個新字,都會動用各種方法識記,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字形,而是經過一個精細,辨認各個組成成份的階段,這樣做既鞏固識字效果,增強識字興趣,又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齊讀、男女生賽讀課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通過一遍一遍地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斷、清如明鏡、甜似甘露、美同琴聲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着,一路歡樂地歌唱着,它樂於助人、樂於奉獻,它爲能幫助別人而快樂、自豪、幸福。同學們喜歡泉水嗎?”讀後還讓學生圍繞“是否讀出了泉水的自豪、快樂”進行互相評價。在學生互動交流、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點撥,使學生的閱讀感受由表層趨向內部,感悟泉水的奉獻之美。對有感情地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達到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注意學習夥伴給提出的問題,再指名讀學習夥伴的問題,然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很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如“火紅的杜鵑花”、“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等詞語。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如在課的結束階段,讓學生展開想象,仿照課文說說寫寫“泉水流到(什麼地方),(遇到了誰),泉水說:“()。”促使學生學習的遷移,爲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提供機會。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經過研究新課標,我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的一點收穫,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後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此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出嫩芽,呈現出了春的勃勃生機。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藉以抒發作者在春回大地時的喜悅、歡快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以及對春天景色的讚美。通過課文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對《詠柳》一詩,我作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讀並能背誦這首古詩。第二,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詩句的意思。

在上課過程中,通過誦讀、讓學生熟悉詩句,結合圖片讓學生在多次的誦讀中感悟詩歌的意境,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二年級學生雖然對古詩詩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領悟詩句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讓學生們通過對字詞的理解來領悟詩文大意,細細品味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揣摩詩歌所要表達的歌頌、讚美之情。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一、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講解詩意的部分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環節過於倉促,沒能真正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感悟作者讚美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個人的朗讀技巧有待提高。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未做到讓孩子從讀中去領悟詩文詩意。

三、在各個環節中,過度語銜接不夠自然,以後的教學中更應規範課堂的語言,做到精煉,銜接自然。

四、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單一的從古詩出發,對古詩的含義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但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方面涉及較少,沒有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會繼續努力,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讓自己成長起來。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一、多層次地朗讀,在朗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童話,而語言生動,想象豐富是童話的一個顯著特點。這篇文章也是如此。全文以小露珠從夜晚來到人間到早上歲陽光的照射而升騰、消失這段時間內的語言、動作來刻畫了小露珠外表美心靈更美的可愛形象。

對文章的第二段教學,我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內容上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先自己朗讀,找出小露珠來到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動物?初讀了解課文內容,對關鍵詞語我讓學生邊演邊讀,談談爲什麼這麼讀?抓住“蹦到”、“爬到”、“落到”來體會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特性,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小露珠的外表美、心靈更美,這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而對於這一篇語言清新的`文章,如果我們用煩索的分析,勢必會削弱本身的美感,學生似是而非被動接受了那些知識,因此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就緊扣“笑着”兩字,讓學生面帶笑容來讀,思索:生命即將消逝,爲什麼可以如此瀟灑?反覆誦讀。從而悟出小露珠的高尚品質,同時通過引讀體會大家依依不捨的心情。整個教學設計,都試圖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悟。

二、找尋文章的空白點,尋求學習的臺階

文章的空白點是指文章中沒有寫出的,但卻是我們發揮想象可以體會到的,如果我們在空白處引導學生思維、想象,將有助於我們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降低學習的臺階,突破難點。因此在設計中,在第二段中,我設計了小露珠又來到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麼讚美小露珠的?進一步體會小露珠言語美、外表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