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教 學 設 計

1、讀:讀出語氣、節奏、重音。

說: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讀的理由。

議: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奏、語速、重音。

2、背誦: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五、適當拓展向外延

補充閱讀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第二課時

一、運用舊知巧導入

1、複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2、導入《秋思》《長相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恆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二、初讀全詩明詩意 1、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通過看註釋,查資料,試着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意。

3、初步瞭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三、品詞析句悟詩情

(一)學習《秋思》

1、品讀: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1)“見”什麼意思?見到什麼?(秋風)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2)“家書”是什麼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麼呢? (3)這麼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麼?(意萬重)反覆讀“意萬重”。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後客居洛陽。) (4)朗讀這句詩。

2、品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這裏的“開封”是什麼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麼時候“開封”?爲什麼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2)“恐”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麼?

(3)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麼?又會做些什麼? (4)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麼?朗讀詩句。

(二)學習《長相思》

1、品讀上闋,感受邊塞軍旅生活之苦。

讀完上闋,你猜作者的“身”可能在什麼地方?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讀下闋,體會作者思鄉之情。

讀完下闋,你發現作者的心在哪裏?(故園)“故園”指什麼?“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麼聲音?故園有什麼?想像說話。

3、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園,你有什麼體會?朗讀這首詞。 四、感情朗讀促背誦

1、讀:讀出語氣、節奏、重音。 說: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讀的理由。

議: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奏、語速、重音。

2、背誦: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五、適當拓展向外延

1、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同學們還知道哪些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 2、鄉愁,是遊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汛、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間”,讀準“間隔、懶惰、俗語、理所當然”等詞語。

2、速讀課文,發現美、欣賞美,感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純樸的民風,體會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作者難忘的鄉情。(重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難點)

教學準備:

拍攝搭石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開文本之面紗。

(出示課件)師:我們看這個美麗的地方,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那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過的小溪,非常美麗。可是作者每每回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麗的搭石。看老師寫課題(板課題:搭石),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相約便民之搭石。

1、自由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文中寫搭石的句子。

2、組織交流。

(1)師:同學們讀書都非常認真,知道什麼是搭石了嗎?誰用文中的句子來說說?(請一生說)你找得很準確。

(2)師質疑: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是怎樣過小溪呢?誰還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生: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大屏幕出示:“挽”。“挽wǎn”是個生字,什麼意思呢?(生:捲起來的意思。)那脫鞋挽褲呢?(生:脫掉鞋子捲起褲子。)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裏沒有搭石,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脫鞋挽褲。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覺得總要脫鞋挽褲,家鄉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認爲會很辛苦。

生:還會很麻煩。(師評價:都有自己的體會)

師:如果沒有搭石,人們過小溪很不方便,甚至會感覺辛苦,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讀什麼是搭石。

師:瞭解什麼是搭石後,讀了課文後,搭石又留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預設生:我覺得有了搭石,人們過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細讀文本,欣賞美麗之風景。

1、出示搭石的圖片,師:搭石——普通的石頭——成爲一道風景(給予很高的評價)這麼不起眼的石頭,也會是一道風景嗎?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發現、欣賞搭石的美吧!

2、默讀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寫風景美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

師:同學們找到了好多寫風景美的句子,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感到這裏的風景很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請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邊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自由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3)發出的踏踏的'聲音像什麼?(輕快的音樂)那就讓我們和着這輕快的音樂再來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樂齊讀。)這美妙的音樂中,僅僅只有踏踏的聲音嗎?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人們的歡聲笑語、嘩嘩的流水聲、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這是一曲多麼美妙的音樂呀!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受,美美地來讀一讀。

(4)文中除了能聽到音樂,還能看到什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漾”在字典中有兩個義項,在文中應該選第幾項?“綽”在字典中有三個義項(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麼意思?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

(5)這哪裏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是在吟唱一首輕快的小詩!看大屏幕齊讀。

總結:同學們,讀到這裏你覺得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美麗的,漂亮的,優美的……)指名板書:美麗。

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那面對面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四、演繹文本,感受純樸之民風。

重點句子:

1.經常到山裏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謙讓)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對我們來說,做起來是多麼不容易呀!你們會怎麼去讀呢?(指名讀)

2.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伏下”是什麼意思?從這裏你又感受到了什麼?(板書:尊老)

(2)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年輕人背老人過河。師現場採訪。

師:你在揹人的過程中有什麼具體感受?

揹人者:揹着人,我覺得有種責任感。雖然身上很沉,但是心裏卻非常快樂。

師: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踏實,心裏充滿感激。

師:說得多好哇!年輕人背老人無需感謝,老人接受年輕人的幫助後也無需感謝。都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什麼?這是故鄉的一處民風。板書:一處民風。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殘疾人,故鄉的年輕人又會怎麼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年輕人總要________________。

師:故鄉的年輕人又是跟誰學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話是寫老人的,誰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4)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老人的負責)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詞語來描寫老人的?(無論、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來採訪你:老人家,你爲什麼要這樣做?你需要人們感謝嗎?爲什麼?(理所當然)這種以老帶小,以老傳小,以小學老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形成了作者家鄉一處獨特的、純樸的民風,請學生板書:純樸。

過渡:我在閱讀課文時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感受到了純樸的民風,還隱約感覺到作者想表達些什麼?

五、齊讀文本,感悟難忘之鄉情。

1.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2.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搭石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精神)

3.作者僅僅是在表達對搭石的讚美嗎?(作者同時還表達了對故鄉純樸民風的嚮往,對故鄉的一份思念。這份思念就叫鄉情)板書:一份鄉情。

4.作者時隔多年還在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搭石,同學們,這是怎樣的一份鄉情?(難忘)

5.作者在這不起眼的搭石中發現了美,同學們請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美。(教師點評)請同學們在課後也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作者劉章故鄉的這道美麗的風景,感受了這一處純樸的民風,回味了這一份難忘的鄉情。同時也成爲了你們學習之路上的一塊搭石,希望你們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踏出你們的亮麗人生。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蒐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採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採訪準備

1、說一說自己想採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

(教師做好記錄)

2、討論一下在採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四、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於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⑴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⑵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⑶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着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着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纔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五、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啓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閒書的認識。

六、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後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於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如: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裏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麪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閒書藏到缸裏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閒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着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

七、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麼。

八、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閒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拓展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2、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運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交流生活中獲得的啓示,想一想生活中給你以啓示的小事,給你啓發最大的名言警句,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表達練習。

課前準備:

1、留心生活中帶給自己啓示的事情或漫畫。

2、蒐集平時在書中和生活中讀到的有啓示意義的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入新課,明確要求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畫引起我們思考,讓我們獲得啓示。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吧!

2、請三位同學閱讀一下書上的要求。

3、明確要求。

說一說生活中讓你受到啓發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經過講清楚,把得到的啓示說明白。

交流給你啓發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說說是什麼,再說是怎樣理解的,還可以聯繫生活,通過事例來說一說對自己的啓發和幫助。

介紹一幅漫畫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直接寫漫畫給自己帶來的啓示,也可以根據畫意編一個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自己體會漫畫的含義。

二、自主選擇,分組交流

1、自主選擇交流的內容——從下面的建議中選擇一個角度進行交流:生活中給你帶來啓發的事情;給你帶來啓發最大的名言警句;給自己帶來啓示的一幅漫畫。

2、自己根據要求先想一想怎麼說,再練一練。

3、在小組內和同學進行交流,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傾聽,相互補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

三、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1、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師生評議:不僅要評同學說得怎麼好,還要說說自己聽後受到的啓發。

3、教師根據學生髮言的不同角度給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師總結。提示積累

看來在生活中會給我們帶來啓示的東西還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圖畫,甚至一件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積累和思考。

第二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

在進行口語交際時,同學們有的選擇了一些小事,有的選擇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畫。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學生默讀提示,明確習作要求及內容。

小組互說。打開思路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三、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回憶這組課文中作者運用的表達感情的方法,試着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四、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根據同學的建議再次進行修改。

五、佳作賞評

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一個啓發。

六、作業

自行修改,並工工整整抄在作文本上。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文章記述了史學家談遷兩次創作明史鉅著《國榷》的經過,突出表現了談遷在《國榷》被盜後,面對厄運,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將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人物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活動更使談遷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可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品讀文字,感悟其豐富的內涵,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學習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感悟,理解課文第四節,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理解課題,導入新課

1、師生共寫課題,提示:端端正正寫字

2、教師設問:什麼叫“厄運”?在課文中指什麼事?談遷被厄運打倒了嗎?爲什麼沒有被打倒?(相機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讀題

二、自學探究,交流展示

1、引導學生圍繞學案自讀課文,並四人一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行間導學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⑴、引導學生選擇最受感動的一節讀課文,導讀課文第二、三節,指導學生讀通順,讀正確,嘗試讀出感情,相機理解“家徒四壁、一襲破衫、奮筆疾書”等詞語,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大意

(預設舉例:“疾”在字典裏的解釋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積勞成疾”的`“疾”應選第 種解釋;“嫉惡如仇”的“疾”應選第 種解釋;“奮筆疾書的“疾”應選第 種解釋。”引導學生學會根據詞語和句子的意思選擇合適的義項)

⑵、導讀第一節

設問:一篇好文章的開頭,像鳳凰的頭一樣的優美、精彩,所以有“鳳頭”一說,誰喜歡第一節?

讀第一節,相機正音“浙江、國榷”,說說第一節寫了什麼?

⑶、導讀第四節

設問:好文章的結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樣有力度、響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說法——反覆齊讀第四節

3、交流學案第四題

⑴、談遷寫的《國榷》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⑵、談遷是誰,說說你對他的瞭解。

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用幾句話概括。(不超過30字),通過引導,逐步讓學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課文內容。(預設:談遷矢志不渝著《國榷》)

4、指導寫字

⑴、出示生字 浙 遷 博 抄 鎖 掙 誕

⑵、教師範寫 博 誕

⑶、學生完成課後第一題

三、質疑問難

初讀了課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引導完善學案第五題)

四、課堂小結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1. 學會梳理敘事類文章的脈絡;

2. 通過描寫,體會作者竊讀時的心情;

3. 激勵學生珍愛讀書,奮發向上。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學習記敘與描寫的語句,體會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扣題眼,順勢導入

①查字遊戲。師板書“竊”字,看誰最快查到。

②指名讀字音、記字形、說“竊”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釋。

③師接着板書“讀”,過渡:在“竊讀”這個詞語中,“竊”應該選擇哪個解釋合適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讓我們去讀讀課文吧。

二、初感知,整體把握

①自由讀課文。師:讀課文後,你會怎麼理解“竊讀”這個詞呢?請在課題旁邊寫上批註。(或默讀、或輕聲讀、或和同桌分段讀等)

②指名答。

③再次瀏覽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結:原來課文記敘了(師板書:記)“我”因買不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裏讀書的事情。

⑥齊讀課題。

三、再讀題,鼓勵質疑

①再讀課題,說說自己最想知道的內容或最感到困惑的問題是什麼?

②質疑。

③師將問題的大致意思板書於黑板上。

可能會問:“我”爲什麼要偷偷的讀書呢?“我”是怎樣竊讀的呢?“我”這樣子讀書又是怎樣的感覺呢?難道不怕被發現嗎?……

④師:古人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你們能提出這麼多好問題,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懂這篇文章。

⑤師:帶着你最想知道的問題去反覆讀通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四、品詞句,積累內化

①你最感興趣的上哪個問題呢?從課文中找到了答案嗎?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機動教學。

a.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竊讀的呢?

(1)指數名學生答。

(2)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課件展示)

◆“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3)師:再用心讀讀這些句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什麼呢?一句或幾句都可以,感受長短不限。

(4)學生練習在書上批註。

(5)全班交流批註心得,指名答。

(6)教師適時點撥,重點引導學生扣住“擠”“鑽”“貪婪”“裝着”重點詞語以及“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這個句子。

(7)指導朗讀。指名讀,肯定性評價;分組讀,激勵性評價;分男女生讀,感悟性評價。

b.“我”這樣子讀書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呢?難道不怕被發現嗎?

①過渡:讀書在我們面前是何等的簡簡單單,而文中的“我”卻是怎樣一番滋味“涌上心頭”呢?

②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抒發作者“竊讀”感受的句子。

③指名答,師出示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課件展示)

④師:我們都知道,朗讀講究抑揚頓挫。那麼你在朗讀時,會怎麼處理呢?可以打上朗讀記號並寫出這樣處理的理由。

⑤生邊練讀邊打上記號。

⑥指名讀,體會重點詞語。

你爲什麼把“我很快樂”讀的重些呢?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也能感受到快樂嗎?你是從課文哪裏讀懂的?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急匆匆”“急切地”“飢腸轆轆”“依依不捨”“最令人開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爲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等重點的詞句中感悟。

“我”是怎麼假裝來掩人耳目的呢?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這樣的句子中感悟。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這幾個詞用在這裏恰當嗎?

五、讀全文,整理思緒

①師:那麼此時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個怎樣的學生呢?

②指名答。

③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共同感受一下這個“嗜書如命”的孩子吧。

④齊讀。

  第二課時

一、聽寫字詞,加強積累

(本課較難寫的生字和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裏的詞語。)

二、析詞句,感悟寫法

①齊讀“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這個句子,你喜歡它嗎?能說說原因嗎?

②指名答。

③小結:寫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寫出了──生答:作者的動作和心理,它寫出了──生答:矛盾的言和行,正是這樣截然相反的'描寫,將一個想盡一切辦法讀書孩子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④師: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能學着樣子寫上幾句嗎?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⑤學生練寫。

⑥交流點評。

三、誦語句,昇華情感

①過渡:“我”一放學就急匆匆地趕到書店,“我”一讀書就是二個多小時,我腰痠腿疼肚子餓得飢腸轆轆,而這一切都是源自國文老師的一句話──生答:“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②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感想。

③師:古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今有論:“我們要終身學習。”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魚兒離開了水,生命離開了陽光。讓我們再次來讀一讀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聲情並茂地朗讀。

⑤總結全文: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不一樣”的人,他爲了讀書可以──生答:不吃美味佳餚,他爲了讀書可以──生答:連跑幾家店纔看完一本書,他爲了讀書可以──生答:象一匹“餓狼”,他爲了讀書更可以──生答:“口是心非”!而這個“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號的,因爲他和我們一樣!我們都一樣明白了──生答:“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四、辨字行,熟記書寫

①交流熟記字行的方法。

②觀察書寫位置。

③學生書寫。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憶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闡明讀書的特有感受以及讀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全篇情感真摯,層次分明。作者滿含深情地回憶了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他的讀物由叫做“香菸人”的小畫片到連環畫,到文藝書籍和中外名著,閱讀的範圍與深度在不斷增加。在醉心的閱讀中,由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到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擴展想像力,鍛鍊記憶力,增強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寫作能力。作者在讀寫的實踐中,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係和寫作方法: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些“鮮味”纔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

情真意切,真實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作者開篇便說:“書,被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這個比喻,我覺得特別親切。”然後以一連串美好的影象-蜂蝶飛過花叢,泉水流經山谷,流光溢彩的畫頁,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來形容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美好。在對具體讀書生活的回憶中,作者對自己的閱讀及其感受描寫得極爲生動傳神,使人彷彿看到一個如飢似渴地讀書的孩子,沉迷於書中的世界,汲取着營養,在一天天地成長。尤其是兩次作文的實例,有力地印證了閱讀的功效。“我的長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還恰當地運用了大量的成語,和飽含情感的敘述結合起來,增強了話語表現的動感和力度。在結構上,從首段的點題、總起,到按時間順序的回憶,使得全文線索清晰,完整緊湊。

【學情分析】

大多學生讀了很多課外書,懂得很多知識,但是怎麼運用,還有點困難。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12個生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讓學生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釋題理解

1.齊讀課題。

2.“長生果”是什麼?爲什麼給它加上引號?

3.莎士比亞曾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作者把書比做“長生果”,與莎士比亞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瞭解“閱讀提示”的內容

1.默讀“閱讀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把你感受較深的部分多讀幾遍,並和同學交流體會。

3.“閱讀提示”對我們學習課文有什麼幫助?

下面我們就結合提示中的問題來自學課文,理解感悟。

三、圍繞提示問題,自讀自悟

1.出示自學要求。

(1)讀一讀,看看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麼道理?

(3)寫一寫,在自己感受較深的部分旁邊寫出體會。

2.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學習。

3.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穫。

四、全班交流感悟,體會作者的感情

1.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看:“香菸人”畫片——連環畫——文藝書籍——中外名著

寫:《秋天來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麼道理?(根據學生回答引導朗讀句子。)

(1)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衆不同的“鮮味”纔好。

(2)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板書:構思別出心裁內容與衆不同情感真實細膩借鑑模仿創造)

3.學生朗讀課文中自己感受較深的部分,並簡單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建議:不僅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感受較深的部分,還要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寫自己讀書的句子,體會她是怎樣讀書的,並談談自己的體會。以此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結合學生交流板書:津津有味廢寢忘食囫圇吞棗如醉如癡)

4.有感情地朗讀打動自己的部分。

五、學習和借鑑讀寫方法

1.作者在讀書方面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的嗎?

2.作者在寫作文方面有何經驗可供我們借鑑?

3.交流:談談你在生活中是怎樣讀書的?作者寫作文的經驗對你寫作文有什麼幫助?

六、總結全文

七、板書設計

4*我的“長生果”

看:“香菸人”畫片——連環畫——文藝書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 → 廢寢忘食 → 囫圇吞棗 → 如醉如癡

寫:《秋天來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愛”爲主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個鏡頭:辛勤勞作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一元五角錢”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對於當時一個經濟拮据的家庭,對於一個每個月只能賺27元工資還要養育5個子女的母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課文以“一元五角”錢爲線索,通過“我”在車間裏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通過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一系列描寫,刻畫出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35個小節,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文中“七八十臺機器”的廣角鏡頭、“母親直背、轉身、望着我”的慢鏡頭、“母親掏錢、塞錢、湊錢給我”的特寫鏡頭、“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鏡頭,寫得生動感人,值得引導學生感悟與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3個“我的母親”倒裝與反覆的寫法,以及4個“立刻”反覆使用的寫法值得細細推敲。

二、學情分析

寫人的文章孩子們有接觸過,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去初步學習作者如何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寫作背景對於現在幸福的孩子們來說偏遙遠:一個母親每月工資27元,擔負起撫養5個孩子的重擔。家庭如此拮据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體會到的,母親如此的辛勞也是現在很多孩子都無法體諒到的,如何讓孩子能夠走進文本,能夠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錢”在當時到底意味着什麼?體會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個難點。所以適當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抓“震耳欲聾”等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之惡劣,通過抓住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詞句,從字裏行間去體會母親工作負荷之巨大、勞作之辛苦以及母親愛兒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更應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隨文理解“震耳欲聾”一詞,會認“陷、碌、攥”和多音字“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倒裝、反覆等寫作方法的強調作用。

3.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辛勞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辛勞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難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青年近衛軍》圖片。

這本書是作家樑曉聲小時候得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關於這本書,有一個他和母親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隨同樑曉聲一起走進他的回憶,來認識這位母親。

(二)把握主要內容、明確學法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 )的母親?

2.反饋,交流。

(1)從課前學習單的反饋情況看,這些詞語同學們都認爲比較難讀:震耳欲聾、失魂落魄、龜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時我們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看看你的學習單上的主要內容,逐一對照,漏了什麼,改一改。

(3)指名同學反饋重要內容的概括。

(4)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辛勞、慈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我們怎麼學?(看導語提示)

(三)讀慈母形象,體會“情深”

1.這節課我們就抓住描寫母親的語句來深入學習。請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看看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圈出重點詞,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批註。(板書:外貌、動作、語言……)

2.交流。(隨機板書)

(體會母親工作辛勞。)

出示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

(1)指名讀。你看到了怎樣的背?(極其瘦弱且彎曲的)除了直接寫母親的背,還寫了什麼?(被燈泡烤着的臉……)

(2)母親不光是臉被烤着,就連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環境描寫也可以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辛。

(3)穿插環境。句子: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什麼叫震耳欲聾?走進這樣的車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的噪音中,在幾百只燈泡的炙烤下的母親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時是什麼心情?(難過……)

(5)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

出示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除了提到母親的背,還寫了母親的什麼?(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疲憊且吃驚的)因什麼而疲憊?因什麼而吃驚?

(3)讀出這份辛勞。

(4)發現了嗎?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裏?(“我的母親”出現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這兩句話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你自己讀讀,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用倒置寫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畫面感更強。)

(5)誰願意把這一個個畫面讀出來?(配樂指導朗讀)

師小結:作者知道母親工作辛苦,卻沒有想象到會如此辛苦。作者反覆用上“我的母親”,將它們放在句後,將母親“直背、轉身、望”的動作強調出來,定格成一個個清晰的畫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腦海裏,也留在我們腦海裏,所以作者要這樣寫。

出示句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中你又發現了什麼?(用了4個“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麼?(馬上、立即……)

(3)讀讀這句話,作者這樣寫讓你有什麼感覺?(母親工作爭分奪秒)

(4)母親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爲了孩子們,她甚至一分鐘一秒鐘都不願意耽擱,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師引讀並板書)

(5)你們知道母親這樣爭分奪秒是爲了什麼嗎?

補充資料:樑曉聲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親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爲了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母親起早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賺27元,平均每天收入幾毛錢。家裏窮到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爲了養活孩子,家裏的收音機已經變賣。爲了給孩子們省錢,母親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也捨不得花5分錢乘車。

(6)讀到這裏,你讀懂了什麼?(母親很辛苦,爲了孩子省吃儉用……)

師:我所討要的“一元五角錢”是母親起早貪黑近兩天的收入。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們啊!這就是──慈母情深。(齊讀課題,體會母親愛兒深切。)

1.課文中母親的哪些描寫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愛呢?小組合作,劃出母親的言行,討論討論。

句子一: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句子二:母親卻已將錢塞到了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三:“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捨不得給你這麼多錢呢!”

句子四: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2.小組派代表談感受。

3.這是怎樣地“掏”?怎樣地“塞”?怎樣地“湊”?(預設:毫不猶豫、充滿關愛、迅速、很不容易……)這一“塞”塞給我的僅僅是“一元五角錢”嗎?還有什麼?(預設:母愛、期望與理解……)

4.什麼數落?數落我什麼?母親爲什麼要數落我?(因爲我爲母親買了水果罐頭)

師:對我的要求母親是毫不猶豫,對自己卻是省吃儉用,捨不得花一分錢。這就是──慈母情深。

(四)寫話補白,昇華情感

1.對於一個經濟如此拮据的家庭來說“一元五角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母親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資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來說,“一元五角錢”更是得來不易。那麼母親是如何再次湊錢給我買書的?(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寫出母親辛苦湊錢的過程。)

師:無論是母親的“掏”“塞”“湊”,還是母親數落的話語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慈母情深。(齊讀課題)

3.交流、反饋。

4.千言萬語說不盡,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們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愛着我們!我們更應該多點體諒,多點懂事,就像作者一樣。最後讓我們在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中結束我們的課。(詩歌朗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屏幕出示詞語檢查。

(魚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脣、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爲什麼堅持要“我”這麼做。

(老師出示關於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裏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重點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捨、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後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後對照屏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後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着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裏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裏呢?

“我擡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說些什麼?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麼?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爲什麼?(引讀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啓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第3、4、5小節,瞭解鏡泊湖的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吊水樓瀑布的雄偉壯觀、地下森林的奇特。

2、通過感情朗讀,感受了祖國河山的壯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3、指導概括地下森林奇特的原因和課文的主要內容。

重點難點:

1、瞭解鏡泊湖形成的原因和吊水樓瀑布、地下森林的奇觀。

2、瞭解課文是怎樣從靜態和動態來描寫鏡泊湖的。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我國地域廣闊,有無數的名勝美景,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有一

處令人嚮往的湖泊——鏡泊湖,被譽爲“北方的西湖”。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33課----PP,齊讀課題,正音(泊),詞義(奇觀)

2、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語,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

開火車讀詞語:

消災弭禍(詞義)

二、整體感知

1、爲什麼要把這個美麗的湖泊命名爲“鏡泊湖”?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讀讀課文第1、2節,找找答案,完成填空:

鏡泊湖位於(),是由於()而形成的,又因爲(),所以稱爲鏡泊湖。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入課本,走近鏡泊湖,去領略鏡泊湖的奇特景觀。

(1)指名分節讀3、4、5小節,要求:邊聽邊思考,作者描寫了鏡泊湖的哪些景觀?

(2)學生反饋,師板書: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地下森林。

(3)從課題我們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是要向我們介紹鏡泊湖綺麗的景色,因此,這篇課文的重點是3-5小節。

三、深入研讀3-5小節

師:鏡泊湖這三個景觀到底“奇”在哪裏呢?自由讀讀課文3-5小節,找出相關的詞句。

交流,教師隨機點撥。

1、鏡泊湖,第3節(媒體出示)

(1)鏡泊湖最大特點是-----

板書:自然樸實,綺麗多變

引讀:(說它自然樸實,是因爲,鏡泊湖除了……,只有……。)

(2)師:你們看,這就是峭拔的山岩。看看圖,“峭拔”是什麼意思?(山岩高而陡)讀好這個詞組(指名讀)一起來讀好這句句子。

師:是啊!這就是大自然的本色,沒有絲毫的人工雕琢,這就是——

(生:自然樸實)

(3)師:這些景物一年四季靜靜地在那兒,然而它靜得並不單調——

引讀:(四周……,湖心……,石島……,湖中……,真是……。)

師:這樣的景象就是——(生:綺麗多變)

(4)師:這句話不改變意思我們還可以這樣說——(師:疊起的峯巒。生:聳峙的石島、奇幻的倒影),那爲什麼不這樣寫呢?

(看來作者的語言也像這鏡泊湖的景色一樣,並不單調,而是富於變化。)

(5)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鏡泊湖自然而又多變的景觀,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鏡泊湖奇特的景觀之美

(師讀概括句,生讀具體描寫的句子)

(6)師:是呀!自然中有變化,樸實中有綺麗,而作者用這對看似矛盾的詞語來概括鏡泊湖自然景觀的特點就是爲了突出它是一大“奇觀”。

2、吊水樓瀑布,第4節

過渡:剛纔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如畫的鏡泊湖,還有哪些奇特的景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吊水樓瀑布也是一大奇觀,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了?

句子一:瀑布寬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於上萬千激流的衝擊,被蝕成幾十米的深譚。

(1)師補充:看,這就是吊水樓瀑布,給你怎樣的感受?學校操場寬30米,25米高度相當於8層樓房。

(2)小結:一系列的數字形象地描述了瀑布奇特的形狀,遠遠看去,吊水樓瀑布凌空而立,這個瀑布也因此而得名。

板書:形狀奇特女生讀

句子二:本來清澈的湖水——形成鮮明的對照

(1)讓我們站在吊水樓瀑布的腳下欣賞一番。播放視頻,師畫外音。

(2)指導朗讀:誰能讀出吊水樓瀑布給人的那種先靜後動的雄偉氣勢?

指名讀。

(3)比較句子:本來清澈的湖水靜靜地淌着,到陡崖處下跌,拋散萬斛珍珠,濺起千朵銀華,水霧瀰漫,勢如千軍萬馬,聲聞數裏,同幽靜的鏡泊湖形成鮮明的對照。

同原文比較,“一到”、“”突然、“頓時”等詞語寫出了湖水的變化,導致瀑布的千軍萬馬之勢。

師:指導朗讀,要讓大家感受到了吊水樓瀑布的水勢浩大。

板書:水勢浩大

(4)練習說話:

本來清澈的湖水(),一到陡崖,(),頓時(),勢如(),同幽靜的鏡泊湖形成鮮明的對照,不禁令人讚歎道:“()”

句子三:所以即使“這裏地處北國,——結冰斷流。

交流: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水一般在什麼情況下就結冰?

而這裏的氣溫呢?去過北方的人回來後都有這樣的感受,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情況下是呵氣成冰,而這裏的瀑布卻——

引讀:(是啊!此時的北國,冬季氣溫低達……,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唯有吊水樓瀑布卻……,可見瀑布的水流是多麼急啊!所以說是——一大“奇觀”)

3、地下森林,第5節

過渡:鏡泊湖附近還有一處奇特的地下森林,這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課文中哪句句子告訴了我們?

句子一:遊客們爬上火山口-----充滿了活力。

①生交流

板書:充滿活力欣欣向榮

②引讀:地下森林充滿活力,欣欣向榮。“林中有---還有---東北虎——”

③指導填空:那裏全是火山口,爲什麼出現這些欣欣向榮的景象呢?可以看看圖,讀讀第五節,想一想用“PP:因爲---所以---”說一說(土壤肥沃,降水較多、陽光射入)

由此可見:充滿活力,欣欣向榮的地下森林真不愧爲一大“奇觀”。

四、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師:剛纔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現在能否藉助課題和老師的板書來概括文章

的主要內容。

2、學生準備、交流。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是由於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湖泊。鏡泊湖的景

色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吊水樓瀑布的形狀奇特,水勢浩大,鏡泊湖附近的地

下森林欣欣向榮,充滿活力。)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梅花魂》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撩”、“眷”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策略與方法:整體感知內容,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加強朗讀訓練;課後拓展延伸。

課前準備: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全班齊背古詩《梅花》。

2、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梅花的知識。

師:“魂”是什麼意思?梅花是一種植物,它的精神是什麼?帶着疑問讓我們走進文本 。

二、初讀課文,掃出障礙。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梅花寫哪幾件事?

3、討論、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

第二件事 : 特別愛惜“墨梅圖”。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國而難過。

第四件事: 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件事 : 臨別時又把繡着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

四、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寫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語句來品讀。

2、如果你有感受,就與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把感受傳遞給別人。

3、誰願意把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根據學生讀的,重點理解以下語句:(課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較句子:

“惟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書房裏那一幅墨梅畫,他很珍惜。”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爲什麼?

(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髒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

a、理解"清白""玷污"

b、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麼?你能讀好它嗎?

(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3)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討論:

a、梅花的秉性像什麼?

b、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讚美的是什麼?

C、美讀昇華: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4)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5)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着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願。

(7)“小時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詩宋詞,每逢唸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些詩句外祖父總會落下淚來。

體會:

a、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說明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b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爲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師小結:幾千餘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五、感情朗讀。

六、延伸拓展

教師導語:“故鄉、祖國”讓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遊子擁有無盡的相思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學生吟誦熟知的有關詩篇。

板書設計:

1、吟詩落淚

2、珍愛梅花圖 思念祖國

15、梅花魂 3、不能回國而落淚 愛國之心

4、送墨梅圖

5、遞梅花手絹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攝氏”等13個詞語,會寫“繁”等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3、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說明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在本課中爲了提高孩子的生字學習興趣,設計了識字闖關遊戲。

2、《太陽》是一篇說明文,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學習說明文,爲了幫助學生能夠深刻領悟說明方法,本課運用多媒體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這樣說明的妙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太陽的特點,並體會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啓情導入

出示《后羿射日》的動畫。

提出問題:太陽能不被后羿射下來嗎?

活動2【講授】識字寫字闖關遊戲

第一關:讀詞語

出示9個生詞。

出示旭日東昇圖片。

第二關:讀生字

出示8個生字做后羿射日遊戲

出示太陽的真實圖片

第三關:選詞填空

出示問題:根據詞語意思選擇正確的詞語

出示九大行星的圖片

第四關:書寫生字

教師利用白板上的漢字筆畫功能出示“繁”字圈畫“每”部分的橫折鉤不出頭的寫法,並啓動筆畫順序功能,幫助學生書空筆順。

運用拍照功能出示學生書寫的生字,

出示太陽系圖片

朗讀課文

2、交流課文描寫了太陽哪些特點?

3、出示任務:畫出描寫太陽特點的相關語句。

4、全班交流彙報(隨機)

彙報太陽離地球非常遠。

a、出示句子:太陽離地球有1、5億公里遠。用圖片把1、5億公里遮蓋住。拖出列數字說明方法,並講解。

b、出示句子: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差不多要走3500年,坐飛機也要二十幾年。提出問題:從哪個詞語看出太陽的遠。

提出問題:二十年是7300天,那3500年呢?時間用的多,也說明太陽非常遠。

(2)彙報太陽的大

出示句子:130萬個地球抵得上一個太陽。

教師白板上的畫圖工具,按比例畫出太陽和地球,讓學生比較大小,體會太陽的大。

(3)彙報太陽的熱

a、出示句子:太陽的溫度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b、出示句子: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

教師指導,這是用鋼鐵碰到太陽的一個例子來說明太陽的熱。

c、出示句子:太陽是個大火球。提出問題,把是字換一個詞,就是比喻句。在說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爲了讓學生體會打比方的生動形象,出示了一張太陽的真實圖片。

活動3【活動】突破難點

出示問題:課文是怎樣描寫太陽與我們有着密切關係的,畫出相關語句。

全班交流彙報

鋼鐵的'形成離不開太陽。

雨雪的形成離不開太陽。教師出示相關文字圖標,提出問題,你能擺一擺說一說,雨雪是怎樣形成的嗎?

風的形成,教師提出問題,冷熱空氣的流動性成了風,那麼風是怎樣流動的呢?教師通過畫圖演示風形成的過程。

活動4【練習】鞏固拓展

談談學習課文的感受

觀看視頻太陽黑子的相關資料。

作業:課後找到老師的博客學習更多的太陽的知識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積累生字詞。

2.通過反覆朗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習圍繞松鼠的基本特徵進行有序說明;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說明語言。

3.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

1、學會抓住特點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確定依據:作者抓住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說明它不但討人喜歡而且很有用,使讀者對小松鼠這種動物獲得清晰的印象。

教學難點:

2、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突破依據: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和生動,結合內容通過討論、比較等方式加深理解。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在初中教材上第一次學習科學小品文,比較有興趣,但缺少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缺少學習這樣的說明文的方法和經驗。教師要注意指導方法,由淺入深逐漸引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熟悉哪些小動物呢?請猜一個謎語,看看你是否見過它?“像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打一動物)

[學生:是松鼠。老師及時播放幾張松樹漂亮的生活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你們想不想進一步瞭解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布豐的《松鼠》去獲取更多關於松鼠的知識吧。

二、朗讀課文,質疑自探

1.走近作者: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他利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本課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一文改寫而成的。

2.朗讀課文,自探下列問題:

①藉助工具書批註生字的讀音

②文中的松鼠有什麼特點?請用一句話概括。

③課文是在哪些段落從哪些方面分別闡述這些特點的?

(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學,圈畫不出來的同學可以找組長幫忙)

三、學生展示,整體把握。

1、讀准以下生字:

馴(xùn)良矯(jiǎo)健帽纓(yīng)榛(zhēn)子

櫸(jǔ)實蟄(zhé)伏編扎(zā)苔蘚(táixiǎn)

2、學生展示自探問題②問題③,教師結合課件上的幻燈片內容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結構。

總漂亮馴良乖巧(第1段)

外形與坐姿——漂亮(第2段)

生活習性——馴良(第3段)

分過水與搭窩——乖巧(第4、5段)

補充:用途(第6段)

四、合作交流,精講點撥

1、有感情朗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先在小組裏朗讀比賽,再推選優秀在班上展示。老師引導學生品味本文準確生動活潑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也爲下一個環節打基礎。

2、合作探究,把握重點。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

1、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請從課文中舉例說明;

2、《辭海》中松鼠的條目是:松鼠亦稱灰鼠。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釐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年產1—4窩,每窩5—10仔。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製衣,尾毛可制筆。與本文對比一下,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

3、“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它們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製成畫筆,皮可以製成皮衣。”讀到此處時,讓人感到很彆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狗,我們會在誇獎一番後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製成皮襖”嗎?所以,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於上述觀點,你們是怎樣看的?

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後,在班上展示,教師適時點撥,精講重難點。

針對第1個問題,課件上準備兩個典型句子,學生展示時也找出來的話,老師就勢精講;學生找不出來,教師補充出來。

例句: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

2、“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說”能刪去嗎?

[精講點撥]對事物作出準確的說明與描寫,選取準確有分寸的語言是一個方面,主要的,是要對事物作出細緻入微的觀察,這就需要具備嚴謹求實的精神。

針對第2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生動活潑的說明語言,並藉此瞭解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

[精講點撥]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分爲平實和生動兩種。平實說明,常常是直截了當地說明對象,不描寫,不誇張,不使用修辭手法;生動說明,常常用較形象的.手法(如擬人、比喻、敘述、描寫等)來說明事物,使被說明的事物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易於引起讀者的興趣。

本文的語言生動、活潑。作者大量運用了擬人化的說明方法,把松鼠人格化,使松鼠可親可愛,作者的喜愛之情也融入其間。

針對第3個問題,老師讓學生各小組發表意見後引導:要保護動物,創造和諧家園。播放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幻燈片渲染情感。

五、檢測反饋,拓展運用

1.發放課堂檢測活頁題(針對基礎知識當堂檢測);

2、文中寫到:松鼠不敢下水。可我們班張豔飛同學讀完這課後告訴我,她親眼看見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欄目播放鬆鼠在水裏游泳的片段。豔飛同學做得很對,學習就要有敢於懷疑的精神。如果有幾隻哪怕一隻松鼠敢游泳,文章中的這個句子就應該改爲“大多數松鼠不敢下水”或“松鼠通常是不敢下水的”。課外查查資料,爲這個問題尋求科學的答案。還可以對布豐的觀察提出別的質疑或補充,但要找到科學依據,並用準確的語言記錄下來。

這也是我們本課的一項作業題。

六、課堂小結

本文的說明語言準確生動,這得力於細緻的觀察和精心的選擇。作者用文學筆調向我們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別是突出了它令人喜愛的特點。

七、作業設計

1、學習了本文後,寫一個說明文片斷: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動物,抓住它的一兩個特點,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調查尋找“拓展運用”題答案。

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登泰山”和“觀日出”兩部分內容;瞭解作者抓景物特點、展開想象,將景物寫清楚、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3、領略五嶽之尊的神秀壯麗,開闊胸襟,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瞭解作者抓景物特點、展開想象,將登泰山、觀日出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2、進一步學習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巧妙作用,從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點。並能嘗試着寫幾句。

[教學準備]: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

學生:

1、讀課文,並理解詞語。

2、按課後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瞭解泰山的綺麗風光。

[教學設計]: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學生“課前兩分鐘演講”——以“小導遊”的形式簡單介紹泰山。

播放泰山風景資料,請學生介紹有關泰山的知識。

2、揭示課題。

師:今天,讓我們跟隨小導遊到聞名中外的遊覽勝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觀看日出。出示課題:17登泰山觀日出

說明:查找資料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交流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課前兩分鐘演講”,請一名“小導遊”邊播放泰山風光邊向大家作介紹,讓學生對泰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爲學習課文作一個鋪墊。活潑的形式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讀通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

(1)依據課題,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1—6節、7—9節)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你讀了“登泰山”和“觀日出”這兩部分內容之後的感受。

2、討論交流。板書:登泰山(千辛萬苦)

觀日出(壯美)

說明:充分開拓課文資源,以詞句爲重點,設計各種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選詞用語的能力。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分別用一個詞語表達自己讀了“登泰山”和“觀日出”這兩部分內容之後的感受,對於加強學生選用恰當詞語表情達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讀課文,品味詞句

學習第一部分內容(1—6小節)——登泰山。

1、指名讀1—6小節,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時候,作者分別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景物?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圈出有關詞語。

2、小組討論並填空。(略)

3、師小結:課文1—6節,作者以時間、地點的變化介紹了登泰山時在中天門、對鬆亭、南天門、日觀峯的所見所感。文中運用了許多優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綺麗的景色。

4、指導學生默讀課文1——6小節,用“——”劃出登泰山時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體會泰山的特點以及“我”由此產生的感受。

(1)高:

“山勢越來越陡,擡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牆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板書:雄偉擔心

(2)美:

山勢美:“……山勢依稀可辨,有的如馬鞍俯臥,有的如駝峯聳立。”

指名讀。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馬鞍俯臥”、“駝峯聳立”。

雲霧美:“雲霧不斷地擴展着,飄動着,升騰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峯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時的海水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

引讀:“雲霧不斷地擴展着,飄動着,升騰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書:變幻莫測迫不及待

小結:作者通過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山勢的高低起伏、形態各異;又採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雲霧升騰繚繞、擴展幻化的美景,讓人不禁讚歎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3)險:

猛擡頭一看,南天門正在頭頂上,山路寬一丈,像一張瀑布從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邊的鐵欄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臺階,艱難地向上攀登着。

板書:險峻

齊讀。再次體會比喻的生動、貼切。

6、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找出的句子。

說明:把文體知識的教學與課文的理解結合起來,如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有利於學生有感性上的認識。語言形式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上語文課還是要讓學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內容的。

7、學習方法,訓練說寫

(1)做小導遊,帶領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紹泰山美麗的景色。

(2)仿照課文第四小節,發揮想象,說說依稀可見的泰山還會有哪些美麗的山勢?美麗的雲海還會有哪些壯麗的景象?嘗試寫幾句比喻句。

說明: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文本特點滲透寫作指導。在體會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後,在此處舉一反三,達到學以致用之效。

8、師:雄偉壯麗的泰山吸引了無數的遊人,不僅是年輕人,連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被吸引來了,他們登山的快樂讓疲累的我——備受鼓舞。(板書)

過渡:登泰山的快樂是在日觀峯看日出,那壯麗的景象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現在讓我們去領略一下日出時的美景。

學習第二部分內容(7—9小節)——觀日出。

1、觀看日出音像資料。運用能力遷移,與學過的《火燒雲》比較,掌握寫作方法。

2、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用不同符號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天空顏色變化以及太陽逐漸變化的詞語。

3、交流、板書。

觀日出過了七八分鐘出現魚肚白不斷擴大

一會兒淡紅色加深了

一剎那出現一道弧邊半圓掙脫地面

4、用媒體圖片演示,讓學生複述“日出”過程,進一步感受其美麗與壯觀。

5、配樂朗讀比賽。

說明:語文課上的朗讀指導尤爲重要。文本所展現的是日出的瑰麗景色,因此要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文本的語言之美,要讓課堂充滿琅琅的書聲。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並配合畫面與音樂的渲染,學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壯觀景象和磅礴氣勢。

6、師小結:泰山的日出景觀真是太奇妙了,讀了課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國古代,有許多詩人也讚美過這座雄偉壯麗的山,下面請同學們把蒐集的有關泰山的詩或詩句進行交流。

四、蒐集詩句,拓展交流。

附板書:17登泰山觀日出

觀日出(壯美)過了七八分鐘出現魚肚白不斷擴大

險峻被受鼓舞一會兒淡紅色加深了

變幻莫測迫不及待一剎那出現一道弧邊半圓掙脫地面

雄偉擔心

登泰山(千辛萬苦)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一、名言導入,理解“毀滅”。

同學們,法國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這樣說:“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類的一大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它有着只要想象才能企及而無法用語言描繪的建築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它有着如同月宮似的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板書圓明園。

二、圓明園的毀滅“不可估量”

1、看,這是昔日的圓明園,如同仙境一樣,有山有水有綠樹環繞,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對比示幻燈片)再看,這是今天的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宮殿,今日卻成爲斷壁殘垣,這都歸結爲一個詞那就是“毀滅”。大家注意這個毀的寫法,看我的筆畫順序。大家一起讀課題。課題是圓明園的毀滅,我現在把它改成圓明園的毀壞,可以嗎?

2、人們這樣評價圓明園的“毀滅”: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3、理解“不可估量”。時隔這麼多年,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圓明園毀滅帶來的.悲痛,這足以說明圓明園的毀滅讀。

這是歷史發出的沉重的嘆息?那麼圓明園到底毀滅的是什麼呢?以至於人們會有這樣的嘆息呢?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吧。

二、痛惜圓明園的毀滅。

1、課文讀完了,哪一個自然段具體講到了圓明園的毀滅。(最後一段)最後一段的開頭提到了一個時間,是哪一年。圓明園的毀滅正是源於是1860年的那場浩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展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最後一段也展現了它的毀滅。請大家醞釀好心情,讀這段話。

2、同學們,這是侵略者在赤裸裸毀滅我們的圓明園圓。他們是如何毀滅的呢?請把表示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句子畫上橫線。

3、大家一起讀。讀了這些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我們之所以有這些體會,是因爲他們在毀滅圓明園。

4、圓明園到底毀滅的是什麼呢?要想知道圓明園毀滅了什麼,就必須知道它曾經擁有過什麼?課文的第2—4段介紹的是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我們一起去看看。

三、追朔圓明園的昔日的輝煌。

(一)第二段

1、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這一段中,有一個詞叫“衆星拱月”,“月”指什麼?“衆星”指什麼?(月指圓明園,衆星指小園。)

2、通過“衆星拱月”這個詞,你能判斷本段寫了圓明園的什麼嗎?(寫了圓明園的佈局。)這種佈局怎麼樣呢?(精美的佈局)

(二)第三段

圓明園不僅有“衆星拱月”般的精美的佈局,還有許多獨特的景觀。

1、齊讀,讀完後,你覺得這個自然段的句式有什麼特點?(很對稱。有……也有……,有……也有……,不僅有……還有……)

2、原文填空。作者運用這樣對稱的句式,是想告訴我們,在圓明園中,填空。

3、幾組對比,想說明什麼呢?(金碧輝煌的殿堂和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對比,熱鬧的買賣街和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對比,現實的和虛幻的對比,民族的和西洋的對比)

總結出圓明園建築的特點:宏偉、壯觀。

(三)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這段講述了什麼?(文物,文物的特點是什麼,珍貴。板書)

2、欣賞一組文物,配上文字,讀一讀。當你讀到、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時,你會因爲我們中華民族擁有這些稀有的文物而感到驕傲、自豪。

四、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座歷經五代皇帝花費無數勞動人心血和智慧了修建150年的圓明園中,有風格別緻的佈局,有巧奪天工的宏偉建築,有無數稀世珍寶,難怪中外的史學家們給與它至高的榮譽: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正如雨果說,“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於圓明園。”

五、思考“毀滅”。

1、毀滅的是什麼?板書:文化。文化是屬於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歷史不禁這樣嘆息:“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2、文章題爲“圓明園的毀滅”,可爲什麼花那麼多筆墨寫圓明園的輝煌呢?

這是一種反襯手法,昔日越輝煌,今日的損失就越大,也越能夠體現出對侵略者的痛恨。

圓明園的毀滅成了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無法抹滅的傷痛!面對這斷壁殘垣,(出示照片)我們不禁深深地嘆息: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