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月亮上的足跡》的課文賞析大綱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朱長超,1944年10月生,1982年畢業於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專業。後又修完華東政法法學院法學本科、華東師大漢語文學系本科,並通過了心理諮詢師3 級2級的考試,此外還學過中醫等,粗通文理,略識中西,有開闊的知識面。現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工作。社會兼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思維科學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長,上海南市思維進修學校校長。現爲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思維科學學會籌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初步構造了人類思維史的理論框架,對思維史的發展階段、動力、研究方法作了深入論述;對海克爾提出生物發育重演律及黑格爾、恩格斯提出的精神重演律運用DNA及分子生物學成就作了理論說明;運用思維科學及腦科學成就,提出了智力開發和思維訓練的“左右腦均衡開發”論,並編寫出版了智力開發教材;出版了通俗哲學和科學普及的著作和文章,不斷探索着理論通俗化的道路。其作品共獲得20多個獎項,其名被收入《中華人物辭海》等多部辭書。

《月亮上的足跡》的課文賞析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願望,並因此產生了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終於把人類的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這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閱讀它,可以激發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本文側重於記敘,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可以說,吸引人是本文的.突出特點。

首先是登月本身這件事吸引人,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就更具吸引力。月球上有什麼?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飛船是如何製造的?萬一出現意外飛不回來怎麼辦?在高達每秒10.5公里的飛行速度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宇航員在飛行中怎樣吃飯?大小便如何處理?如此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能喚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注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能夠向教師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即便這些問題教師回答不了也不要緊),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激趣”是教師教學本文的重點。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去設計一種更新的登月計劃,每人都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不合邏輯也是非常可貴的。

要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從朗讀的情況就能看出學生的興趣濃度。對某些句子教師可作朗讀指導。比如對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教師要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適當的讀法。

怎樣把一件事情敘述得完整生動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從第3段的“這一年的7月16日”開始,作者把登月的全過程按照時間順序作了詳細交代,甚至連幾分幾秒都寫得清清楚楚。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瞭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可以說,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是本文寫作的又一突出特點。

生動的語言是本文第三個突出特點。語言的生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恰當的描述。在寫到火箭發射前的景象時,作者寫道:“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這表現了火箭高大雄偉的姿態。寫火箭在太空飛翔時,作者寫道:“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又飛過了……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着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這樣描述很能激發讀者的想像。2.用數字說話。作者比較詳細地列舉了一系列的數字,它可以幫助讀者增加知識,因爲這些數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比如三級火箭的速度分別是6.8、7.67、10.5,就可以令學生遐想不已。還體現了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3.敘述中有議論。在記敘文中恰當穿插一些議論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寫道:“一個偉大時代就要來到了……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爲遙遠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段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這種記敘中加議論的寫法是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要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