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等相關古代文物介紹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等相關古代文物介紹

清雍正,高16.5cm,口徑19cm,底徑18.5cm。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黃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紋邊飾,底髹黑漆。附描金紅漆座,雲頭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繪打棗圖。枝葉繁茂的棗樹枝幹粗壯,碩果累累,棗子已經鮮紅熟透。一持長竿的老翁正哄着小孫孫打棗玩耍。老翁着深色衣衫,與小童的粉衫對比鮮明。小童的表情頑皮可愛,老翁深受感染。遠景爲坡地、樹木,使畫面具有遼闊感。

紫砂胎上的髹漆描金裝飾在清雍正時期做得最好。此筆筒的口沿使用黑漆描金修飾,底部用黑漆包罩,正如吳梅鼎的《陽羨茗壺賦》所稱讚:“或青堅在骨,塗髹汁兮生光。”

  紫砂桃式硯滴

清雍正,直徑7.2cm,口徑1.3cm。

硯滴爲連枝帶葉桃實式,以黃白砂泥爲胎。頂端進水孔有粉紅色小桃花覆蓋,莖端爲出水孔。口與蓋作卡口,將蓋稍做旋轉便會牢牢卡住,即使晃動和倒懸也不致脫落。硯滴表面於黃白之上點染褐紅色斑點,周圍浸染一片淺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鮮桃。

清雍正時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興製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硯滴卻並不多見。

  紫砂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大筆筒

清雍正,高16.5cm,口徑19cm,底徑18.5cm。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口沿髹黑漆描金纏枝蓮邊飾一週,器底髹黑漆。附描金漆座,雲頭形三足。黃砂泥。通體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在煙波浩淼、奇山秀樹的環境中,一高士執杖行於蜿蜒的小徑,書童抱琴緊隨其後。路的盡頭是白牆所圍的二層屋舍,擺放方桌的二樓軒敞明亮,置身其中,遠山近水、白帆點點、擺渡船夫、風吹蘆葦盡收眼底。一幅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完美地複製於筆筒上。

髹漆描金是清代宮廷紫砂特有的裝飾手法,工藝繁複,富麗堂皇。除器身繪圖外,筆筒的口邊和器底也髹漆描金,做出講究的邊飾,更增添了宮廷氣息。這種底髹黑漆的大筆筒是在宜興燒好素胎以後由清宮造辦處二次加工的御用文房用品。

  陳鳴遠制蓮蓬紫砂水洗

長8.4釐米,高8.1釐米,有“陳鳴遠”篆書陽文方印。水洗上部有似隨手剝開表皮而呈現的.不規則形狀的開口。蓮蓬四周皺褶的紋理,酷似成熟的蓮蓬。蓮蓬頂端有二十顆成熟的蓮子,刻畫入微,幾可亂真。底部一側有紅菱兩枚,酷肖如鮮,極爲傳神;另一側有一藕段,藕段泥色淡黃逼肖。

作品造型質樸、簡潔,頗具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作者陳鳴遠,明末清初製陶家。字鶴峯,號壺隱,江蘇宜興人。其卓越不凡的雕塑技藝,在中國紫砂陶藝史上享有極重要的地位。據文獻著錄,陳鳴遠被譽爲足以與明代龔(供)春、時大彬齊名的清初名家。《宜興縣誌》載,其制砂壺雅玩達數十種之多,製品新穎,善於創新。

目前所見陳鳴遠款紫砂陶器基本內容可分作四大類別:一,文玩,二,博古,三,茶具,四,像生。在創作過程中,他除了與同時代的文人雅士保持密切關係,切磋交流,開闊視野,又從陳繼儒等畫家的作品中汲取營養,豐富紫砂工藝的藝術語言。因此,他取材於瓜菜果品的作品,貼近生活,適應大衆,有着揮之不去、頗堪玩味的農村田園風味,這是他創作風格的一大特色。近代大鑒賞家龐元濟評論他的作品充滿“籬落風味”,這是極有見地的。

水洗是文房中數量最多和設計式樣最豐富的一類,陳鳴遠存世作品水洗佔有相當數量,當田園風味與文人雅尚巧妙結合、互爲補益時,它的鑑賞價值甚至要高於其他大件的器物。這是由於藝術的感染力源自於真實,真實是最樸素、最完美的藝術要素;摒棄了雕琢氣、虛假性、摹擬風,個性化的創造才更具魅力。觀衆可以聯想到齊白石筆下的蔬果草蟲,雖說司空見慣,但畫面上透露的生機、活力、真情、實感,往往是勝出同儕、無可替代的。雅俗共賞的評判標準,愈加爲行家所認可、爲觀衆所接受,這與當代人崇尚真、善、美的審美取向是相一致的。以這樣的認識來品鑑陳鳴遠的蓮蓬水洗,無疑會增加人們對美的真諦的深入探究。(藏真)

  清 黑漆描金管黃流玉瓚紫毫筆

管長16.8cm,帽長8.8cm,帽徑0.9cm

筆頭紫毫制,形似蘭蕊,根部飾黃色毫毛。筆管、筆帽均爲竹胎髹漆,黑漆地上描朱繪雲龍紋,筆管末端及筆帽兩端分別描金回紋一週。管上端刻陰文隸書題“黃流玉瓚”四字,出自《詩?大雅?文王之什》中的“旱麓”詩:“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詩讚周文王能承祖業,修德政,恭敬祭祀而得福氣。

古人用黑黍釀酒,以鬱金草和之,則色黃味香,故稱此種酒爲“黃流”,在神祭活動中用以灌地。“玉瓚”則是神祭中舀酒之器。“黃流玉瓚”之銘取自古代的禮樂文化,體現了清代宮廷御用筆題銘中所蘊含之傳統文化內涵。

  黑漆描金蓮蝠紋寶座式筆架

高21.6cm,寬26.5cm。清宮舊藏。

筆架寶座式,通體髹黑漆,作描金裝飾。寶座欄板鏤雕纏枝蓮葉紋,靠背中央頂端飾一蝠紋,其下作長方形委角開光,開光內正面光素,背面繪山水樓閣圖。座足亦滿飾纏枝花葉紋。座面與託泥上飾不同的團花紋。下承隨形託泥。座面有圓孔5個,下方託泥上對應做5個凹槽,以固定所插之筆。

清代宮廷製作筆架採用的材質和工藝技法都極豐富,但以黑漆描金工藝製作、又取寶座式造型者僅存此一件,故以稀爲貴。

此筆架描金紋飾頗爲精細,風格高貴而華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