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文化的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語文閱讀訓練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文化的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

《文化的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語文閱讀訓練

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個簡單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這個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學。正像歐洲文化和基督教有關一樣,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儒、道、佛“三教”傳統有很大的關係。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強調整齊劃一,具有專制特徵。確實,孔子的時代,儒家只是一種民間學說。鑑於社會道德的淪喪,孔子、子思、孟子這一派的學說特別注重社會和諧,這並不錯。先秦儒家傳教的時候,強調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權的力量強制推行,這也很好。但是,秦漢以後的儒家有一個大問題,即它特別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藉以建立一個從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統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國,成爲和歐洲中世紀“政教合一”相似的國家主義學說,它限制個人,妄自尊大,壓迫“文化多樣性”。

幸好,中國歷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種“多元文化”。唐代以後,我們有儒、道、佛“三教並立”。當儒家越來越淪爲“官方哲學”的時候,域外傳入的佛教,民間復興的道家和道教,不斷濟儒家之窮,用鮮活的思想滋潤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種“修身養性”“實事求是”的道路上來。明清以來,懷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學者,如明、徐光啓、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採納了佛教、道教思想精華,甚至還採納了法國耶穌會士帶來的歐洲天文學學說,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們談論“科學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時候,更需要重視“文化多樣性”。中國文化傳統是“諸子百家”,中國文化的“非儒家繼承”,可能對中國的“文化多樣性”更有利。

中國曾經是一個具有良好“文化延續性”的國度,換句話說,中國文化有過自己相當不錯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近代以來,中國並不是一個“文化多樣性”幸福生存的天堂。舉兩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知道,直到清末民初,東、南、西、北的中國人都還居住在不同樣式的住宅裏。它們都是按照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當的合理性。最近幾十年,我們看到的景象卻是,整齊劃一的單調建築樣式替代了多樣性的'古代建築。現在想要看到一點不同的建築,必須在休假期間去朱家角、周莊、麗江這樣的旅遊景點,如參觀博物館一樣地端詳着這些“古董”。另一個例子是關於“語言多樣性”。歷史上,國語、英語、法語,江蘇話、浙江話、廣東話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話同時流行。正是在這種“語言多樣性”的基礎上,我們不僅保存和發展了“京劇”“崑劇”“滬劇”“越劇”“錫劇”“淮劇”,也引進了中、英、法文的話劇、電影等“文明戲”。然而現在,這種“語言多樣性”大大削弱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的確爲文化的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濫用這種動力,導致發展性的破壞,可能會對“文化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6.下列有關“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孔子時代的儒家特別重視社會和諧,其目的是治理淪喪的社會道德。

B.先秦時代強調個人修養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權的力量強制推行。

C.秦漢以後的儒家曾逐漸走向限制個人、壓迫“文化多樣性”的道路。

D.唐代以後經過改造了的儒家已成爲中國“文化多樣性”的理論指導核心。

7.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響下,儒家的國家主義學說性質發生了改變。

B.“諸子百家”式的中國文化傳統有可能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C.中國經濟只要高速發展就能爲文化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支持。

D.大大削減了的“語言多樣性”是“文化的延續性”受到影響的表現之一。

8.根據原文意思,下列各項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一段主要從儒家的中國歷史中的變化來談,它由一開始的注重和諧,強調個人修養,到後來的強調等級制度,成爲政治的工具。

B.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對儒家的滋潤更新,來談中國文化的多樣性,並認爲中國需要文化多樣性。

C.第三段以事例,談到最近幾十年中國建築的單一性和語言的單一性,告誡人們要警惕這種現象

D.本文認爲中國歷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發展,直到近代纔有所改變,如果能恰當保持文化多樣性,將對和諧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6. D(唐代以後經過改造的儒家被拉回到一種“修身養性”“實事求是”的道路上,沒有說“成爲……的核心”)

7. C(“只要”太絕對,不符合原文意思。)

8. C(建築單調,語言多樣性削弱,並不是單一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