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故事(通用20篇)

本文已影響 3.94W人 

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人生感悟故事,歡迎借鑑!

人生感悟故事(通用20篇)

人生感悟故事 篇1

佛陀帶着弟子們來到摩伽陀國宣揚佛法,許多人都接受了佛法的教化;包括平民、生意人,乃至高階層的人士也紛紛來求法。連皇后末利夫人和宮中的采女也虔心求法,並且皈依佛陀座下,成爲在家的護法居士。末利夫人非常崇奉教法,甚至在初一、十五都嚴持齋戒。

那時有一位商界的領導者波利;當時的大商人都在海上貿易,不然就在海中取寶。有一天,波利帶隊出海了,忽然海神出現在海面上,擋住了船的去路,海神向波利說:“如果你可以答出我的問題,船就可以通行;如果回答不了,就休想通過。”

這位商人的領導者波利就說:“你有什麼問題儘管提出來吧!”

海神就用兩手捧起海水,刁難地問道:“大海的水比較多,還是捧在我手中的水比較多?”

波利回答:“你手中的水比大海的水還多。”

海神說:“海水那麼多,你爲什麼說我手中的水比海水多?”

波利機智地說:“假如你手中的水是一股清淨的泉水,這些水就可以救人;人在飢渴時,只要喝你手中所捧的水就可以得救;海水雖然量多,但是人們口渴或飢餓時卻沒有用。所以,可以救命的水就是最有用的,更勝過量多而『無用的水』。”

海神聽了,心裏很佩服,他很歡喜就從身上拿下一個八寶做成的“香珞”,此物不只美麗,而且價值連城,非世間一般的寶物可以比擬,把它獻給波利後,海神就消失了,船隊也得以通行無阻。

人生感悟故事 篇2

波利得到這件寶物時思量着:我到底有什麼德行,能夠得到這麼寶貴的東西?我哪有這個資格呢?於是,他打定主意,要將香珞獻給全國最尊貴的國王。因此就將這件寶物進獻給國王,國王接到香珞,也嘆爲世間最稀奇的寶貝,到底誰有資格替他保管這東西呢?()當然是由妻妾保管了,但是後宮佳麗那麼多,要給哪一位呢?

國王即傳令下去,讓後宮佳麗都知道有這件寶物。並且要她們裝飾自己,讓國王看看哪一位是最美、最中意的人,就將這件稀有的寶貝送給她、請她保管。

這時後宮的佳麗都很高興,個個都裝扮得很豔麗,歡歡喜喜、爭先恐後地來了,雖然有衆多的妃子,但是國王卻看不出哪一位是最美的,因爲再怎麼比也都有一些缺點;那時候國王發現少了一位末利夫人。

國王就問侍衛:“爲什麼末利沒有來呢?”

侍衛報告說:“今天是十五,是末利夫人齋戒的日子,她今天不能穿豔麗的衣服,所以沒有來。”

國王有一點不高興地說:“她的齋戒難道比我的命令更重要?跟她說她一定要來。”

人生感悟故事 篇3

但是末利夫人接到傳令時,仍堅決不想參加,她說:“平常的日子,我都可以應國王的召喚;但是,一個月當中只有一天是十五,這齋戒的日子很難得啊!”所以她還是堅守她的齋戒,沒有去見國王。

國王等了好久,還是沒看到夫人,於是很生氣地再傳令下去。當末利夫人聽到國王真的很震怒時,她只好不施脂粉,也沒有換穿豔麗的衣服,只穿着乾淨的素服就到殿前來了。

國王一看,忽然眼前一亮,因爲周圍都是打扮得五光十色的女人,大家都爭相鬥豔,讓他看得眼花撩亂,唯有末利夫人忽然間從殿外進來,全身的素服、滿面的清淨,平時不覺得她很美,今天怎麼特別美麗呢?國王很高興就將香珞送給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接到香珞後說:“我何德何能呢?生爲女人已經是業重了,加上平時在宮中享樂沒有造什麼福,我哪有資格接受這麼稀奇貴重的東西呢?”

國王說:“可是我已經說了,這個東西就是要給我最心愛的人;要給我最中意、最美的人,妳就是我最心愛、最歡喜、最中意的人,所以我一定要將這東西給妳,不然我要將這給誰呢?”

末利夫人靈機一動,說:“你要給心中最愛的人,我接到香珞也要獻給我最恭敬的人。希望您答應我的請求,這樣才能表示您心中的最愛是我。”

國王說:“好,只要是妳心中的願望,我願意幫妳完成。”

末利夫人就說:“我要將這個寶物奉獻給佛陀,真正難得的是世間能夠有佛住世,更難得的是佛陀遊化到我們的國家,在此爲人民說法教化,讓我們的社會能夠很祥和,所以將這個寶物獻給德高望重的佛陀,纔算是功德圓滿!”

國王聽末利夫人這麼說,也覺得很有道理,因爲他聽到很多大臣都去聽聞佛法,又聽說佛陀來到他的國家感化很多人,所以國王同意了,又跟末利夫人去覲見佛陀。見了佛陀,他們很虔誠地作禮,然後就將香珞呈給佛陀,供養佛陀。

國王又要求佛陀開示,佛陀即爲他說法。於是國王也皈依在佛陀座下,成爲佛陀的在家弟子。

這段故事 ,可以讓我們體悟:在世間人人都想追求“美”,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裝扮出來的,真正的“美”要從我們的內心散發出來,而真正的“樸素純淨”即可表達內心的美。

因爲再怎麼刻意裝扮的“美”,也擋不了“老態”來臨之時,年輕時可以說“美”,老的時候再怎麼裝扮也都不美了,可見裝扮出來的美只能欺騙一時而已;但如果有內心真實的“美”,則不管年輕、年老,人人見了都會產生歡喜心;讓人一見就歡喜安適,這纔是真正的“美”。

所以說,要得到真正的“美”必先要釐出清淨、智慧的心,從內心“真、善”發出的“美”纔是世間真正的“美”!

人生感悟故事 篇4

一個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終於誕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後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進保溫箱。”醫生怕產婦受不了打擊,匆匆忙忙地剪斷臍帶,包起來交給護士。之後的一個月,每天把嬰兒抱給產婦餵奶時,每個“新母親”的懷裏都有一個娃娃,只有“那個娃娃”的母親見不到她的孩子。“黃疸重症,現在不能看!”大家總是這樣騙她,並私下商量,什麼時候帶她去看那個畸形的兒子。一個月過去了,不能再瞞了,醫生、護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她會尖叫着暈倒,想她會轉身離開,想她會痛哭失聲,甚至爲她準備了一張空着的病牀。

她終於見到那個沒有雙臂,也沒有雙腿的孩子。“好可愛!”她居然笑着說。那天生重症殘障的孩子,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母親說他“好可愛”的那一刻嗎?乙武洋匡說:“出生一個月,我終於誕生了。” 乙武洋匡,由於自傳《五體不滿足》而廣爲人知。他也生於日本東京,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特別是母親),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讀到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1997年出版的自傳,敘述了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接受的許多手術等等。他的事蹟激勵了許多日本民衆,自傳的銷量達到380萬本。之後又陸續出版了一此書籍,並接受日本電視臺tbs的工作,負責“新聞的森林”節目的企劃和播出。

人生感悟故事 篇5

一位外國總統問一位活了104歲的老奶奶長壽的祕決時,老奶奶回答說,一是要幽默,二是學會感謝。從25歲結婚起,每天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她感謝丈夫、感謝父母、感謝兒女、感謝鄰居、感謝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感謝每一個祥和、溫暖、快樂的日子。別人每對她說一句親切的話語,每爲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說聲“謝謝”。八十年過去了,是“謝謝”二字使老奶奶快樂長大,使老奶奶幸福長久,使老奶奶生命長久。

一位教師患癌症死了。他在臨死之前留給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謝謝”:謝謝日夜照顧他的親人,謝謝盡心爲他治療的大夫、護士,謝謝前來看望他的學生。

一位山區農民爲了感謝收留他走失的孩子並將其送上回家汽車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縣城裏挨家挨戶尋找了幾千家,只是爲了當面向那位好心人說一聲“謝謝”。

一個盲女在母親的生日時送給他一份禮物,那是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母親看不懂,請別人給解釋,沒想到那段盲文竟讓她淚流滿面,並視爲她一生中收到的是爲珍貴的禮物。那段盲文是:“母親,謝謝您把我養大!雖然您沒給我眼睛,但謝謝您給了我生命;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謝謝您。”

人生感悟故事 篇6

當樹在這個世界紮下根的時候,無論是在風中,在雨中,在雪中,在黑夜裏,在陽光下,沒有啼哭,也沒有歡喜。它的根在黑暗裏所能感知的,是地的溼潤、土的鬆軟、泥的芳香。猶如孩子在母體內有着絕對的安全,有着適宜的溫度。

樹從來不會選擇它的出生地,高崖、沃土、石林、野地……只聽憑天意。風是媒,在瞬間把它帶到遠方;鳥是信,無意中將種子從嘴角跌落。而土壤,則是它全部的信仰,生在裏面,死亦在裏面,從不挪移。種子是一種漂泊,而樹是一種停留,一種執拗的安定。

一粒樹種破土而出,便見着了光,見着了溫度,也見着了生命。樹以光明爲生,不在黑暗裏行走。

樹不貪心,也不憂愁,它相信上天的眼睛,在它飢渴的時候,天會賜給它空氣、雨水、陽光。樹不慌忙,不誇張。樹的生命,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一百年,它不能預測自己的生死。但它卻淡定如水,安之若素。十天長出葉的,不會因爲害怕無常的到來而在一天之間長出葉;花朵在一夜凋謝的,世間的一切熱鬧與恩寵也不能讓它多留一分鐘。它在每一刻都發揮着生命的極致,如夏花絢爛,如秋葉肅穆。

樹,獨立於天地間,乾淨、磊落,不依戀繁華,不攀附權貴。它謙卑、真實、不做作。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和時節裏,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長出自己的枝葉,從不嫌花朵無色,枝葉無香。無花果不羨慕牡丹的富麗堂皇,冬青也不妒忌桃李的繁花似錦。

它明白,作爲一個獨一無二的事物,它在世上僅存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樣的巧合。每棵樹的耳朵都聽從自己心底發出的聲音:“做你自己,成爲你自己!”

人有情,樹亦有格調。松柏之堅韌、銀杏之清奇、垂柳之綺麗、樟之潔身自好、桃之豔麗、李之淡雅……一如世中人,各人守住各人的姿態。雲淡風輕地在塵世中展開。

樹常被人殺戮,瘦弱矮小者成爲柴禾,化爲焦炭。亭亭玉立者,則淪爲木材,樹身遭鋼鋸橫穿,斧頭砍伐。樹的氣韻,至死不變。幾百年前的傢俱,它的質地、氣息是人所不能改變的,時光也難以腐蝕。

樹是真正的隱者,樹在枯山瘦水中,能年復一年地向上生長,春天發芽,秋天落葉,向着陽光安靜地呼吸,直到枯萎、凋零,化爲塵土。樹被人移植到馬路邊、公園裏,把它當成吸塵器,或是一種視覺觀賞之物。樹並不因此而憤怒,因爲它的生命是埋在腳下的。即使只有一尺土壤,半寸陽光,也覺滿足,一樣發出賞心悅目的光輝。試看塵埃飛揚的鬧市裏,行色匆匆、愁眉不展的永遠是人類。

樹是禪,身在塵囂,心寄世外。

樹是正直而慈悲的。不管你來自何方,無論你春風得意還是落魄貧窮,那些綠葉滿枝的樹,都對你一樣親近、一樣熨帖、一樣眷顧、一樣容納。給你寧靜,賜你淡泊。昨日的樹如此,今日的樹如此,明日的樹依舊如此。

樹的善,一如既往。

樹,臨風而語,沐雨而笑,恬於生而靜於死。塵恬,則情不惑;死靜,則神不移。故能與陰陽化而不易,從天地變而不移。

當你輾轉人世而浪跡天涯,當你疲於奔命而絕望恐慌,當你身處逆境而怨天尤人時,請停下來看立於塵世裏卻欣欣然向着陽光的樹,是否在剎那間淚流滿面。

人生感悟故事 篇7

一粒種子被風吹起,如果落在肥沃的原野上,來年定會開出絢爛的花朵;如果被拋在荒涼的沙漠中,必會寂寞一生。

小雞破殼而出的剎那間,如果面對的是母親守候的翅膀,得到的定是溫暖的呵護;如果面對的是花貓貪婪的目光,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是每朵花都能得到蜜蜂的親吻,不是每個果子都能滾落到草地上,不是每條毛毛蟲都能變成蝴蝶,不是每隻鳥兒都能歡快地歌唱。

人來人往,有如潮涌,誰又和誰能激起那愛慕的浪花?兩個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離得再近,一個是北冰洋上的一塊冰,另一個卻是南極洲上的一塊石,遙不可及。兩個有緣分的人,即使離得再遠,一個已是融化了的一滴水,另一個便是那水中的一粒塵,沒有距離。

所謂緣分,就是那驚鴻一瞥般的遇見。從此,兩個人的人生軌跡開始改變。

據說,每當看到流星劃過天際的時候,每個女孩子都會悄悄許下同一個心願,那就是能在某一天,會有一個奇妙的遇見。爲了這個遇見,寧願付出一生的等待。

人這一生不知道要遇見多少人,每一次遇見並非都有緣。有緣的那次,一定是上天的安排。

人生感悟故事 篇8

我的朋友米雪是一位盲人,但是也許您並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她非常善於運用自己的其他感覺,包括所謂的“第六感”,所以很少給人遺漏東西的印象。

有一次,我6歲的女兒凱拉去米雪家裏玩,回家時凱拉很興奮,告訴我她們一塊烤餅乾、玩遊戲,還畫了一幅手指畫。當她談到自己的畫時,顯得特別地興奮。“媽媽,你猜怎麼了?”凱拉說着,臉上笑盈盈的,“我今天學會調色了!藍色和紅色調出紫色,黃色和藍色調出綠色,真是太有趣了!米雪和我一起給畫着色。她說喜歡手指劃過顏料的感覺。”

興高采烈的女兒使我想了很多。我突然想到,我竟從未與凱拉一起畫過手指畫,只因爲我嫌髒嫌麻煩。諷刺的是,孩子竟然從我的一位盲人朋友那裏學到了色彩的知識。看來,我真的需要反省一下自己。

接着,凱拉又說,“米雪告訴我,我的畫表現出我很高興,而且還有一點自豪,一點成就感。她說得對極了!”凱拉還說,在米雪教她畫畫時,都不用看着畫布,原來手指畫這麼有趣。這時我才意識到,凱拉還不知道米雪是一位盲人。當我說出真相時,她愣了一會兒。一開始,她不相信。“但是媽媽,米雪非常理解我的畫!”凱拉的立場很堅定。我想孩子是對的,因爲米雪用心地傾聽了凱拉的描述,她知道凱拉有多麼爲自己的作品驕傲,知道凱拉驚奇於混合顏料時的發現,驚奇於手指畫所呈現出的質感。

從沒有人把米雪看作是一位盲人。她有着一種特殊的“視力”,一種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能力。

——用心欣賞是一種特殊的“視力”!

人生感悟故事 篇9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村莊,村裏的人們都很信佛,就集體湊錢在村東邊的廟裏打造了一尊金菩薩。但是這裏經常有土匪搶劫,村民們整天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一次在得知土匪要洗劫整個村莊的消息後,村民們決定集體遷出這是非之地。他們收拾東西,打算逃到別處去,但是金菩薩太重,沒有人能背動。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用厚厚的泥巴塗在金菩薩的外面,把金菩薩包裹了起來,以免被土匪搶走。最終土匪們也沒發現菩薩里的祕密。很多年過去了,陸續有人搬到這裏,大家照樣會去那座廟裏上香,但誰都不知道這尊“泥菩薩”的來歷。

幾十年又過去了,廟裏住進了一個小和尚,在打掃時他不小心磕到了泥菩薩。奇蹟出現了,泥土掉下來,露出金燦燦的金身,人們才知道,原來廟裏供奉的是一尊金菩薩。

爲了能在社會上生存,也爲了滿足社會的教條和標準,我們常常在自己的身上塗了一層又一層的泥土,以感到安全、被認同,以至於最終我們以爲自己就是那個用泥土塑造出來的泥菩薩,幾乎忘記了其實自己原來也是真金塑身!

人生感悟故事 篇10

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放手的,才叫真愛;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假如,從來沒有開始,你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很愛那個人呢?其實,很愛很愛的感覺,是要在一起,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才發現的。

愛情就像白米飯,浪漫就像桌上的菜。人餓時,會想着吃飯,但吃完後,更多人喜歡評論菜好不好吃,而忽略白米飯的味道。

什麼是幸福?彼此相愛,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要是我們分開了,你的幸福,說不定是我的遺憾;我的幸福,也許是你的痛楚。幸福是荒廢的靈魂遇到愛的邂逅,幸福是沒有形態的,幸福是一種境界。

人生最痛苦的煎熬其實是你把希望都寄託在別人身上,讓自己無能爲力。愛情、事業、婚姻、家庭、教育……如是。

仰望天空時,什麼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麼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

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就會成爲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

把時間花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這就是成功的祕訣。你不要擔心你買不起房子,比如你進步的速度要高於房價上漲的速度。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淒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

如果你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你就發火,這就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你要小心,因爲只要一經檢查,你這種感覺大概總會被證實。

多少愛情都是這樣的——故事的開始:“我會給你幸福。”故事的結局:“祝你幸福。”

小時很羨慕智商高的人。爲什麼我不是愛因斯坦?爲什麼我的智商沒有遠遠拋離大部分人?天可憐見,我比我爸和我媽都更希望我是個神童,結果,我們三個人都失望了。而今一點都不羨慕智商高的人,只羨慕情商高的人。智商高不一定快樂,情商高多好啊,寵辱不驚,笑罵由人,那麼,人生的煩惱至少可以去掉一半。

人生感悟故事 篇11

坐在高速列車上,看着窗外的樹木、池塘乃至田畝稼穡徐徐退過,有人說:“車開得也不快呀。”

有人答:“啥不快,看電子顯示屏,都200公里了。”

問話人又說:“什麼200公里,騙咱們吧?”有很多人,時時想着自己是否被“騙”。

有識之士在報上解答,高速列車,所謂“D”字頭的動車,其玻璃經過特殊處理,不讓你感覺過快,防止你覺得是在坐過山車或騎在鯨魚背上,把早餐都吐出來。

特殊處理,是指玻璃與人的視網膜之間搞了什麼神祕交換,讓人的認知系統得出結論:不快。其實是很快的,不然怎麼能4小時就從北京到達瀋陽?

坐動車覺得不快,這是眼騙腦子的例子之一。這樣的例子很多,再舉一個。人在操場上看一個人跑步,不快,磨磨蹭蹭,一掐表其實很快,每圈1分40秒。讓你跑連半圈都跑不了。操場空曠,距離產生慢錯覺。

常言道,眼見爲實。這個“實”是有條件限制的,超出這個條件就不實了。我們每天仰脖子看到的星光,都不是當下的星光,連去年的都不是,是多少年前的“假星光”。而今天的星光,只有你多少億兆代的子孫纔看得到。

眼睛看到假象,這是指人向外看。向內看,假的更多。假設人有一雙向內的、觀察自己的眼睛,這個“眼睛”之近視、遠視、弱視、斜視症太多了,基本是半盲。比如說,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在看別人做一件事,總覺得那件事容易。他沒體驗過,甚至一輩子都沒體驗過此事。因此,他一輩子都抱定信念,認爲此事容易。

所以說,世界上有一幫球迷、戲迷,專門指點別人踢球、演戲。他們甚至成爲內行,會說什麼中腰、盤帶、倒倉、小嗓之類的話,會因爲球員或演員的失誤而氣急敗壞,說:“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做不好呢?”馬連良當年演一齣戲,到後臺累得連“靠”都解不下來,靴子都倒出了汗水。這何止是技藝?

大畫家溥儒晚年臥病在牀,學生來探望,他拿出一幅畫,讓學生猜他畫了幾遍。學生知他畫得細,故意多說:“5遍。”溥儒生氣:“怎麼會5遍?我畫了7遍。”畫畫的人知道,國畫兩三遍就畫不進去了。況且墨像賊一樣,見到宣紙就亂鑽。一張乾乾淨淨的畫,竟然畫了7遍。不畫當然不會知道。有句話說得好:“事非經歷不知難。”

然而多數人會高估自己。同時,人還會低估自己。什麼意思?這就是說,人除了有高估自己(狂妄症)的特性外,還有低估自己(自卑怯懦症)的這一情形。後一種表現是:不,我不行。

好多人在沒做一件事之前就先說我不行,此爲畏難。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比如把線紉進針裏,如當衆講話、做引體向上或俯臥撐等,看着難,你嘗試過才知並不難。一個“怕”字,古人稱“畏”,不知耽誤了多少機會。

人的眼睛被外界騙也就騙了,星光之多少光年且隨它去,但如何不高估又不低估自我卻是在課堂上學不來的能力。

敬什麼不敬什麼,畏什麼不畏什麼,始終是每人每天的課題。

人生在正讀與誤讀的判斷中收穫或錯失機遇。

人生感悟故事 篇12

在回首往事77年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叫做“活法”。

我經歷了偉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歡歌也體會了亂世的雜囂,我見識了中國的翻天覆地,也驚愕於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時候形勢的波譎雲詭令人暈眩,有時候禍福說變就變。見過上層的討論斟酌,也見過底層的昏天黑地與自得其樂。我感受了呵護的幸運與“貴人”的照拂,也領教了嫉恨者明槍暗箭的無所不用。

然而這些只能叫遭遇,只能叫命運,這仍然不是活法。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選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是遭遇,而“回也不改其樂”,這是活法。本來是習慣性滿分與第一名的好學生,一心要飛蛾撲火般地獻身革命。少年得志地當着團委的小領導,一下子着了文學創作的迷。驟得大名後緊接着是一個“倒栽蔥”。住進了高等學校的新房突然決心全家遷徙新疆。官至“尚書”了卻堅決回到寫字檯前。17歲的時候被人認爲是30歲,而76歲了仍然在大海一遊就是1公里。這是活法,這是個性,這是屢敗屢勝的不二法門。

我的活法積極而且正面,我的挫折與悲觀是我積極與正面的起跑線。一個經歷過如許挫折與悲觀的人,結果摒棄的是不切實際,獲得的是且戰且進的一步一個腳印。

我參加了那麼多,摻和了那麼多,爲此冒了不知多少次傻氣,付出了不知多少代價。不知我者謂我聰明絕頂,知我者爲我的傻氣洋溢而搖頭。

一輩子不斷地更換着我的活法,對於生活與活法,我貪!

人生感悟故事 篇13

處身於喧囂的塵世,功利和浮躁的市聲,吵得你心猿意馬心煩意亂,個人幾成熱鍋裏的螞蟻或“高壓鍋”裏的泥鰍,一顆心,哪裏還有片刻的平靜與祥和?“心如止水鑑常明”,已成爲遙不可及的美麗童話了麼?

古語云,大音稀聲,大道至簡。平,即是正,正,乃是和;平正,纔是和諧,這纔是人生世界的至美境界。

平和,若風,乃楊柳春風,柔柔的,暖暖的;平和,若雨,則桃花細雨,細細的,潤潤的。平和,乃清明之境。

平和之心,則是經歲月風雨浸潤之後的一種淡然,一種恬靜,一種歷經山重水複之後的明朗心境,一種生命迷茫之後的頓悟。

平和之心,如風平浪靜的海面,沒有濁流,沒有漩渦,就這樣坦蕩如砥;平和之心,如安然靜立的古鬆,沒有枯枝,沒有敗葉,就這樣四季常青。平淡,平凡,心底永遠是一個溫和綠我的世界;平靜,和樂,心中一直洋溢着熱愛與讚美的氣息。

面對壓力,你要學會堅韌,堅強一點,耐心一點,適當退讓,經受住生活的考驗;面對競爭,你要學會擔當,主動一點,熱情一點,適當諒解,笑對突來的挑戰。所以說,平和之心是一種理性修養,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氣度,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

面對他人,你要學會寬容,謙讓一點,大度一點,何必斤斤計較那些莫須有的是是非非;面對利益,你要學會淡泊,看開一點,捨棄一點,何必冥思苦索那些苦累自己的身外之物!唯懷一顆平和之心,才能得到名副其實的大快樂。

就像那位智者的箴言: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這真是悟道之後的至理名言。

在這個紛繁喧囂的世界中,我們苦苦追求着,甚至不是擇手段地索取着所謂的“名”所謂的“利”,最終是爲了什麼呢?不就是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快樂麼?

諸葛亮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月淡風清,淡,是一種似有還無的靜謐,是一種胸無溝壑的悠然;淡泊之心,有“靜”有內涵,有“平”的真意,它已洗去了太多的慾望,濾去了太多的塵雜。沒有山長水闊,不管天高地遠,心平如鏡,前方的風景也沒有什麼奇怪,一切都是那麼平常。懷有平常心,你才能走得更遠。

平和之心,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標誌,也是你走向成功的最可靠的基石,“平”能生智,“和”能生“慧”,當你擁有了平和之心,你已經步入了“大我”超然的智慧殿堂。

不管人生坎坷,我當坦然邁過;不管人生起落,我心依舊平和。

人生春風得意,也不必放縱你的馬蹄;人生落魄失意,也不必詛咒時運不濟。平和之心,是一份自由的詩心,不矯揉,不造作,不

刻意而爲,留一份平和,漫看雲捲雲舒;平和之心,是一顆謙恭的虛心,不傲慢,不自矜,不夜郎自大,持一份平和,靜觀花開花落。

這是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麼?但這是智者的謙遜,這是大家的隨和,這是深最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本色。

人情練達,是國人的聰明;真誠樸魯,纔是平和的智慧。懷平常心,做平常事,並不失一份執着;少些浮躁,多點堅實,並不失一份激情。不怨天,不尤人,開闊心胸,自是一種大氣;不嫉妒,不自卑,心懷大愛,自有一種平和。

懷平和之心,選擇行走,走得淡定,走得從容,走得簡單。

沒有波瀾起伏,沒有俗塵瀰漫,一切才都是寧靜的、和美的,生命流溢着快樂的甘泉,因爲你擁有——平和之心。

人生感悟故事 篇14

在展覽會場,K先是看到一堆人,圍着一個什麼東西指指點點。他好奇地擠上去,看到一個人趴在地上。這是一個當代藝術的展覽,什麼景象都可能出現。那個趴在地上的人肯定是一名行爲藝術家,不是哪個神經病,更不是哪個心臟病發作倒在地上的患者。

藝術家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直視前方。由於趴着,他的前方不過是眼前的灰色水泥地而已。他的舌尖抵着地板,雙手張開,身體呈十字形。K閱讀藝術家簡介,上面說他叫蒼鑫———中國知名的行爲藝術家。K記得他曾經與其他中國藝術家在九十年代的時候,一羣人赤身裸體地相疊在一起,爲北京郊區一座不知名的山增高了一米。沒錯,作品就叫《爲無名山增高一米》,介紹還說:蒼鑫是一名得道高人,相信靈魂可以超越實體限制,與所接觸的物體進行靈魂交流,而舌頭正是傳達信息最敏感的工具。

K聽見四周的人議論紛紛。“這是藝術嗎?”K的身後兩個中國男人熱烈地議論着。

“你看,他一動不動,舌頭沒動,眼睛不眨,呼吸都彷彿沒有,好像是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太厲害了嘛。你能做到嗎?”“真是這樣!我做不到。太厲害了!難怪是藝術家。”“是嘛。能做到這樣,就是藝術嘛。”兩人達成共識以後,滿意地離開現場。

站在K正前面的那個女人可沒那麼客氣,她蹲下來,彎腰去研究藝術家的臉孔。女人小心翼翼伸手去碰他的手指,見藝術家沒反應,又放膽再摸了一下。這時,女人的同伴叫住她說:“別摸啦!人家在表演,你干擾什麼?”女人心虛地笑笑,想要抗議,卻被同伴一把拉走。

這時,一個身材高挑的女人蹲下來,毫不猶豫地拿起照相機,近距離朝藝術家的臉龐調整了鏡頭,然後按下快門。閃光燈對着藝術家的臉,對着他的兩眼“刷”地亮了一下。站在周圍的人都以不滿的眼神瞪着那高挑女人,然後又以好奇的眼神等着藝術家的反應。令人詫異的是,藝術家仍然眼睛不眨一下!

“各位,這是蒼鑫的最新作品,是一尊硅膠人像,不是真人。很棒對不對?”站在角落裏的一個外國女人走了過來,微笑着向大家解釋。

K身旁一個西裝筆挺的男人臉上露出悻悻然的表情低呼一聲:“什麼?!”然後“拂袖而去”,顯然是生氣自己上當。另一邊那羣女人則興奮起來,開始對人像肆無忌憚地動手動腳,紛紛蹲在它面前爲人像臉部拍特寫。

K覺得有意思的是整個交流的過程。人與人像,人與人,人與自己。很多時候,不知道未必不是件好事。比如爲自己找到圓滿答案的那那兩個中國男人,他們將繼續相信天人合一的神話。太明白也不見得就好,一眼看出其中蹊蹺也就沒有驚喜可言,也就少了需要等待的精彩。一個人的驚喜可以是另一個人的悻悻然,一切取決於態度,能放下自己,回到生命的'本質,會快樂更多。

人生感悟故事 篇15

孩子學畫,父母總希望他畫得栩栩如生,堅持畫什麼必須像什麼,才屬上乘;很多時候,都要求孩子畫出大人所要的模式。

曾跟孩子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畫師爲人畫像,他希望把這個人畫得好看一些,因此把鼻子“矯正”,把眼睛畫得炯炯有神,把嘴巴畫得有笑意,臉上皺紋也少畫幾筆;那個人看了,覺得非常不滿意,認爲畫師才藝不精,要他重畫。這樣,畫了三幾遍,那個人仍有怨言,說畫師把他畫醜了。

畫師憤憤地說:“其實就是因爲你長得醜,我希望把你美化一些!”

這是醜人無自知之明,或是畫師幫了倒忙?

孩子指責是畫師的錯,不應擅作主張,改變那個人的模樣。孩子想法最單純,有話直說,看到什麼畫什麼;反而是大人,總要求完美,或心中有既定之美,即使改變事實也認爲理所當然。

價值觀戰場對大人和小孩都是一個可怕的地方,但卻是一場可以打贏的仗。大人看見的事物,隨着自己的人生歷練豐富而有所不同,尤其對灌輸給孩子的東西,總想辦法圓以滿,賦予美。經過矯飾的價值觀,往往不再單純,是大人想要傳達的事物的“再生”,給以另一種生命力或價值觀;就像畫師畫的“醜人之美”,已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生命,卻失去孩子眼中的真實。

基於保護心理,或是美化心理,孩子如果只看到美麗,遠離醜陋,心就純真了嗎?

人生感悟故事 篇16

生命是宇宙間最值得欣賞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誕生和成長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過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高尚與卑下、純真與蕪雜,都是一本內容不同的書,或是一幅風格迥異的畫。沒有誰會拒絕生命,放棄自己生命的人若非出於一種大義便是他的心已先行死亡。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活着,就是一首好詩。

仔細想想,生命的構成並不僅僅是那些血脈和筋骨,它們只組合了一具肉體。生命的構成是時間,無聲無息的時間帶來了生命又帶走了生命。生命的每一個日子,都有其內在的美麗。可我們在太世俗地活着,公式化的衣食住行衍生着無盡的麻木,這種麻木,誰能說不是對生命的漠視?

欣賞生命,讓我們的心有一個沉靜的時候,笑看生命中那些愉悅的瞬間,體味那種無以名狀的感動。在秋夜,靜聽秋蟲的低吟;在冬晨,歡呼漫天的飛雪;在夏天,爲幾隻知了而童心大發;在春天,爲整個世界被喚醒而鼓舞。生命給了我們清新的早晨和宜人的黃昏,生命給了我們激盪的音樂和憂傷的詩歌,甚至,生命給了我們一個雨季,讓我們懷想那個打着油紙傘,結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生命給了我們許多,生命是值得珍惜和欣賞的呀!

欣賞生命,其實也是欣賞燦爛多姿的自己。

人生感悟故事 篇17

如果第一次沒有拒絕了的事情,第二次更不容易拒絕;如果第二次還是想拒絕的事情,最好在第一次就堅決拒絕。

不能拒絕誘惑,則很難拒絕災難。如果心是門檻,誘惑是前腳,災難便是後腳。

拒絕別人,不可不忍,被別人拒絕,不可不忘。如果你要拒絕,就不要再讓人心存奢望,因爲一次是拒絕,十次也是拒絕;如果你被別人拒絕,也不要心存芥蒂,因爲你也曾拒絕過別人。

只要理由正當,欣然允諾和坦率拒絕,都是沒有任何理由被指責的。

拒絕別人一定要委婉,因爲沒有人喜歡被拒絕;被別人拒絕一定要大度,因爲拒絕你的人總有他的理由。

沒有人是從未被拒絕過的。即使貌美妖豔如愛芙姬瑟達,也遭到斯巴達克思的拒絕;即使權傾朝野如曹操,也遭到了徐庶的拒絕。

世事如此,你是沒有多少理由爲遭到別人拒絕而沮喪的。

一般說來,拒絕你的要求的人,言語和內心是一致的,接受你的要求的人,言語和內心有時卻不一定那麼一致。

因此,需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做強人所難之事。

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

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該明曉不能是來者不拒。

人與人之間,允諾和拒絕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我對待朋友:允諾絕對大於拒絕;朋友對待我:可以拒絕大於允諾。

人生感悟故事 篇18

墨西哥的一個小鎮有個廣場,廣場旁邊有個教堂,教堂壁上有個大笨鐘。除教堂外,還有幾處讓人喝咖啡、飲啤酒的餐廳和酒館。

一天,有個美國遊客來到這個小鎮,他既忘記戴手錶,又未看到大笨鐘,故不知當時是幾點鐘。

這時美國遊客看到一個戴大帽子、蓄八字須的墨西哥人正躺在廣場邊上的地上午睡,在他身邊還有一頭他養的驢子。

“請問現在幾點了?”美國遊客問。

墨西哥人被吵醒,坐起來擦擦眼睛,小心翼翼地托起驢子的尾巴,向美國遊客說:

“現在是下午兩點整。”

美國遊客只當墨西哥人開玩笑,便隨手打開了自己的收音機。收音機正在報告新聞,果然是下午兩點整。

美國遊客獨自在各處轉悠了好長時間後,再次走到旁邊有頭驢子的墨西哥人那裏。

“請問,現在又是幾點了?”美國遊客問。

睡眼惺忪的墨西哥人坐起來,再次把驢子的尾巴託高,告訴他:

“現在是下午四點整。”

果然一秒也不差。美國人大爲驚奇,一定要把那頭會報時的驢子買下,墨西哥人只好聽他的。

“先生,”美國遊客恭敬地問墨西哥人,“要怎麼樣才能叫驢子告訴我是幾點鐘呢?”

墨西哥人懶洋洋地回答:

“很簡單,只要舉高驢子的尾巴,便能看到教堂的大笨鐘了。“

人生感悟故事 篇19

你只有先做,先邁出一步,才能看得到上一層臺階上的風景,看得見更大的江河,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

有人說要成功,選擇大於努力。可對年輕人來說,更糟糕的是,過度選擇。在你看不到全貌時,別靠臆斷拼湊,對自己做的所謂重大選擇,好像只有這樣的形式感纔算對自己負責任。其實30歲之前,只要你聰明努力人品好,並願意專注十年只做一件事,選什麼,你都會做成的。年輕的你,還遠遠沒成熟到有資本做選擇。

以你當前的智慧和眼界,看不見樓上的風景,看不見更大一局棋,更看不到偶然,看不到意外,看不到機遇和風險同在。你住在20歲的身體裏,卻非要以超前成熟的頭腦設想自己一定要在35歲走上人生巔峯,推測出未來15年的每一天都該如何精準投資。

你永遠拼不出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萬全計劃;如果有,那一定是個死於中庸的僞戰略。別害怕改變、失去、未知、失控、急轉彎、被挑戰,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的害怕。這些害怕,都來自你對成功的渴望、安全感的缺失和壯志未酬的焦慮。

年輕時別想那麼多,沒用。你得花一分鐘邁出第一步,而不是花一年、兩年去計算得失風險。年輕的時候,你沒有什麼輸不起的。怎麼輸,你都賺了。你一無所有,世界會給你所有。想要從世界手中得到所有,先從腳下一步一步做起。

做了再說,是年輕人的大智慧。如果說30歲之前,有一定要做的選擇,那麼只有:每一個十字路口,都跟隨你的心。聽內心的聲音,你絕不會後悔。

人生感悟故事 篇20

若不能釋然於懷,一定要反脣相譏。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講話藝術的,對於一些笨人的“無心之失”,可以立時糾正,若是能真正做到釋然於懷,完全不在乎的話,自然也可以置之一笑,不必去教對方變得聰明一點。

對於故意的譏嘲,或是酸溜溜的冷言冷語,或是不懷好意的攻訐之類,情形也大略相同,除非是真正的不以為意,全然不當作一回事,可能一笑置之。若是心中耿耿,甚至生氣,或是生氣的時間會相當長,那就千萬不能爲了表示風度,或是爲了礙於環境,或是爲了種種其他原因而忍下來。

忍了下來而生氣,那就是苦了自己,大可不必。所以,遇有人惡言相向者,一定要反脣相譏,而且不必留什麼餘地,一點也不必忍。越是忍,說惡言的,越是得寸進尺,絕不會收手的,反倒是反脣相譏了,惡言者纔會知難而退,不敢造次——萬試萬靈,保無一失。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種態度,十分之對。忍了之後會難過,就絕不可忍。若是根本不會難過,也就無所謂忍了。

生活中,我們偶爾會遇到不講理的人。我們以禮待之,他卻得寸進尺。對於這種人,不如“反脣相譏”,既能免受冤枉氣,也能讓對方的不良行爲有所收斂。有時,一味忍讓不一定是良策,萬事有利有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