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幼兒教育隨筆日誌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誰是勇敢的寶寶——小班預防針

幼兒園的孩子每年都要打預防針,孩子們最怕打針,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不管你怎樣講道理,孩子們還是你說你的,我哭我的,平時的“英雄”都變成“膽小鬼”了。

幼兒教育隨筆日誌

接到醫院通知又要來給孩子們打預防針,我改變了不聲不響搞突擊的做法,事先告訴包包門,醫生要來給孩子們打預防針,這樣有什麼好處。晨間活動時,我組織幼兒玩“解放軍叔叔打敵人”的遊戲,鼓勵幼兒做一個勇敢的解放軍戰士。談話時,我表揚這些勇敢的“解放軍”。然後引導說:“如果解放軍叔叔生病了,不能打敵人了,怎麼辦呢?”“上醫院去”,孩子們齊聲說。“上醫院要打針的,解放軍叔叔怕不怕?”“解放軍叔叔是不怕疼的。”“那我們學解放軍大真怕不怕?”“不怕!”孩子們理直氣壯地回答。

上第一節課時,我教小班學了兒歌《我是勇敢的小娃娃》,進一步教育幼兒做個勇敢的娃娃。在醫生來到時,我讓孩子們把學過的兒歌說給醫生廳。醫生聽了,忙說:“誰是最勇敢的娃娃,第一個來打針?”“唰唰唰”,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連平時膽小的孩子也在遲疑中舉起了手。

孩子們接着一個接一個打針。迪迪對問問說:“問問,你笑一笑,你是個勇敢的小娃娃。”我也高興地說:“對,勇敢的小娃娃。現在我們來數一數,我們班有幾個勇敢的娃娃。”“一、二、三、四、、、、、、”孩子們興致很高的數起來了。它們這時感到不是在打針,而是在等着做一個有趣的遊戲。

我開心地笑了,把事先做好的一朵朵小花,獎給了一個個勇敢的小娃娃。

  向孩子道歉——養成教育案例

每次上課,我都會強調坐姿,但是作爲一名老師,我卻沒有做到。慶幸的是有不少“小老師”對我略微指點,教我如何坐。

那天,我在寫教育筆記,由於板凳高而桌子矮的緣故,正着坐很難受,於是我就側身坐,結果被我們班幾個“火眼晶晶”看到了。他們來到我身邊說:“老師,你這樣坐不對!”“噢,那哪樣坐纔對呢?”我問。於是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拿着小板凳到前面坐下(還保持原來的錯誤姿勢),接着問了句:“那位小朋友告訴我,我哪裏做的不對,應該如何做?”.結果有好多的小朋友指點我。

在這件事情上,我耍了一些“小聰明”,借題發揮了一次,鞏固了小朋友對正確坐姿的認識。但小聰明始終是”小聰明”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初期兒童行爲表現在模仿行爲特別明顯。所以我在想:我們老師和家長需要爲孩子提供一個氛圍,一個有助於他養成良好行爲和培養道德修養的氛圍。那麼作爲一名提供者的`我們更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爲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如果在養成教育上,我們也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那麼我們該有多自豪啊!

  幼兒園教學反思:哭,有時是件好事

早晨,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走進了幼兒園。可今天的丹丹卻在座位上不高興。班上的小朋友去跟你說話,你也不理,我忙過去問你:“怎麼了,爲什麼不高興呀?”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傷心地哭起來

“今天該我拿小圖書和小朋友分享了……可是我忘帶了。”

我說:“沒關係,老師原諒你,明天記住帶過來好嗎?”你使勁點點頭。

我對你能爲忘帶小圖書這件小事如此重視而表揚了你。

你的哭不是因爲你嬌氣,也不是因爲膽小,而是一種幼兒特有的責任感的體現。現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責任感。“圖書事件”雖然小,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你對待事情認真的態度。我也從中受到啓發:培養孩子責任感應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

  變戲法——幼兒園教育隨筆

午飯後,我帶孩子們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玩橡皮泥,吃好飯的孩子們陸陸續續帶着橡皮泥來到了走廊上。婷婷也不例外,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專心的玩着橡皮泥。婷婷用手在一大團橡皮泥上拽了一小塊,放在手心裏搓,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長條,但還在繼續搓,長條斷了。她又拽了一快,還是那樣的搓,搓着搓着又斷了,石凳上已經有了好幾段的長條。婷婷把這些長條放在一起,不知道還要幹什麼。我發現婷婷在東張西望的就坐到了她的身邊,也拽了一塊橡皮泥開始搓。婷婷看到老師也來玩橡皮泥,顯得很高興。我也象婷婷一樣搓了一長條,同時嘴裏說:“長長的一條。”婷婷看着我得意的說:“壽老師,你看,我搓了這麼多的長條。”我神祕地說:“別眨眼,我要用長條變戲法了,你會嗎?”說着我就把長條的兩頭接起來了。婷婷說:“變成圓圈圈了。”我又說:“讓老師再變一個。”說着我就把圓圈交叉成8字形。婷婷驚奇的說:“變兩個圓圈圈啦。”接着,我又變了一個花樣,婷婷高興的說:“一隻小鳥……”我看她已經很溶入這個遊戲了就站起身要走,婷婷馬上拖住我要我繼續陪她玩。我就對她說:“壽老師再給你變一個,就輪到你變了,好嗎?”婷婷一聽,高興地答應了。說完我拿出一條搓好的長條,變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婷婷看到我變的,躍躍欲試,連忙開始搓長條了。這次她也在長條的基礎上變起了花樣,一會兒說是蟲,一會兒說是娃娃,一會兒說是奶瓶,還變了蘋果,儘管看上去四不象,但是她還是很得意。

在這個無意的指導中,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已經掌握了玩橡皮泥的基本操作,但她們對自己的成果已經沒有了成就感。我無意中的闖入,使婷婷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引發她通過想象將原來的成果作爲素材而進行簡單的造型,不僅提高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是孩子對自己的又一種突破。

  寶寶們上學了——大班教養筆記

今天是寶寶們上學第二個星期,可愛的寶寶們已經有點適應了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哭鬧現象也有所緩解,偶爾還會聽到個別寶寶的哭聲,僅僅兩個星期寶寶們就能夠如此乖,我感到特別欣慰。還記得第一天的時候,我們三位老師爲了減少寶寶的不安,爲他們準備了好多好多的玩具,可是我們的玩具對大部分幼兒來說並不那麼吸引,每天他們在擺滿玩具的教室裏尋找的不是玩具、同伴,而是媽媽、爸爸、奶奶、爺爺。於是,教室裏哭聲彼伏,任我好話說盡,百般呵護都不管用。

然而,設身處地地爲孩子們想想,他們這麼小,從溫柔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看到的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怎能叫他們不焦慮、不害怕呢?於是,我就儘量用抱一抱、摟一摟、親一親的方法與他們進行交流。有的孩子脾氣很倔,中午不肯睡覺,常常我的左手抱一個,右手摟一個,眼睛和嘴還得照顧着另外幾個。

比如:給幼兒整整衣服、繫系鞋帶,親親和抱抱他們等。經常問一下渴不渴、餓不餓,要不要大小便......使幼兒覺得我們像媽媽一樣關心他、愛護他,慢慢消除他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新入園的幼兒對園裏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我會誠心、耐心和愛心,使每個幼兒覺得在幼兒園就像在家裏,老師和阿姨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在言語、行動上給予關心和照顧,讓幼兒儘快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能消除對陌生環境的顧慮,讓他們能夠每天開開心心的,快快樂樂的上幼兒園。

  乾淨的小手——小小的洗手環節

洗手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三五個孩子在玩水;忘記關水龍頭了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覆提醒常規要求“要這樣,那樣的”,可效果總不佳。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特點的關係,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愛的遊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並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於是在之後的一次洗手時,我也加入進來,並有節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裏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幹。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乾。我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紛紛跟着我學了起來。“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讓幼兒在有節奏快慢的變化中,通過動作表演兒歌內容,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並能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節,只要我們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動腦筋,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創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爲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這點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樣,幼兒才能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並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爲。僅僅一個洗手的習慣,我們也要考慮很多。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多更強的獨立能力。

教師應做有心的人,從孩子長久發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要親自參與到幼兒的實踐活動,體驗孩子們的需要,制定的常規制度應隨時調整,並改變教育方式,形成真實的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小班隨筆:“老糊塗”和“小糊塗”

週四是我們班新來小朋友王佳浩入園的第三天,這個小傢伙適應能力特別強,從來到我們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沒有一點不開心,他很自然地和我們班的小朋友們融在了一起,老師告訴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課、入廁、洗手、進餐、飲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別乖,不哭不鬧很自然地入睡。這天午睡起牀後,孩子們都陸續穿好了外套準備吃水果,只有佳浩沒有穿外套,老師讓他快穿上外套,他說找不到了,老師問他放在哪裏了?他說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開始幫他找,整個臥室活動室反反覆覆找了許多遍,我們的小牀是雙層的,我連牀底下都反覆找了很多遍,沒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兒,因爲天氣不好,上午也沒有帶孩子出去,後來我擔心是頑皮的孩子會把佳浩的衣服丟到窗子外面,又在臥室每個窗子了外面進行了尋找,仍然沒有,再後來,趙老師說是不是佳浩換了衣服,因爲前兩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點墨綠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認着那件衣服在找,趙老師在孩子們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紅色加黑色的夾克外套問是不是佳浩的,他說不是,他說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幾個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說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着不讓老師給他穿那件衣服,趙老師怕佳浩着涼感冒哄着佳浩說先暫時穿着,老師再幫他找,我又開始翻騰臥室,最後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無所獲,我在想:這如何向家長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裏都能找不到了!

這時我纔想起來打電話問一下佳浩的媽媽是不是給佳浩換衣服了,結果不說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紅顏色的衣服,我還認着灰顏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沒有帽子的衣服,他卻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個“老糊塗”和一個“小糊塗”!(爲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觀察太不仔細,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纔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