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歡度春節的手抄報

本文已影響 1.27W人 

導語:每逢佳節倍思親,遊子落葉要歸根,人在旅途無怨悔,只因心牽一個春。祝福在外奮鬥的朋友,平安回家,順利團圓,共享天倫之樂。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歡度春節的手抄報,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歡度春節的手抄報

  歡度春節手抄報

歡度春節的手抄報 第2張

  歡度春節手抄報

歡度春節的手抄報 第3張

  歡度春節手抄報

  相關傳說

傳說在很早以前的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名字叫"年",它生性非常的兇殘,平時都在深山密林中活動,因爲它還喜歡吃人,所以人們對它非常的害怕;不過幸好"年"一般只是每次的歲末三十的那天晚上纔會出來,傷人性命,破壞田園,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在那天天還沒黑的時候就關上了自己家的門,一直不睡覺到天亮,到第二天開門鄰里就相互慶賀相安無事。在後來有一次偶然的事件中,人們發現了原來"年"對爆竹和紅色的東西非常的畏懼,於是從此每到除夕那時人們就會穿紅掛紅以示喜慶,併除舊迎新之時大放爆竹,後來"年"就再也不敢來了。這就是除夕的傳說。在三十過後的.那天就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也稱爲"過年"。

  現代春節習俗

春節又稱過年,是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爲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春節期間均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爲主要慶賀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祭祀神靈、拜祭祖先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等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動,年味濃郁。春節習俗甚多,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就廣東而言,可分爲珠三角、潮汕、客家、粵西四大地域,各具人情風韻。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說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裏打掃衛生,除舊佈新,貼年紅,迎接新年。年末的除夕,祭祖、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新年初一,不少農村從凌晨就開始拜歲祈年,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活動達於高潮。不少廣東人的“拜年”從年初一就開始了,走親訪友當然少不了代表着心意的禮包,禮包除了要有代表紅紅火火的紅色元素以外,寓意大吉大利的大桔和利利是是好意頭。大年初二是開年日,做魚肉碗菜祭奉神靈祖先;年初二這天也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爲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初七是人日,一般不外出拜年。年初八開工日派發開門利是,是廣東老闆過年後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紅大紫。年初八便開始陸續舉行等盛大祭祝祈年活動,禮俗內容主要是遊神、祭禮,主旨是酬謝天地神靈恩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民俗的形成與定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春節聯歡晚會,通常簡稱“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每年農曆除夕晚上爲慶祝農曆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1983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開創了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且引發了中國電視傳媒表達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隨後,全國大大小小的地方電視。臺頻頻效法併力求創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