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最新秦始皇手抄報內容資料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秦始皇手抄報內容資料

最新秦始皇手抄報內容資料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軍事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爲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爲“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原華夏族),出生於趙國國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秦始皇“祖籍”甘肅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羣被專家一致認定爲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的兩大千古謎團終於大白於世)。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滅六國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爲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秦始皇認爲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與大臣議定後,將尊號改爲“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自稱“始皇帝”,但卻二世而亡。秦始皇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爲“千古一帝”。其確立的一系列的制度,被歷代沿用兩千餘年。正是因爲他,中國的朝代纔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都漸趨完善。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嬴政即位爲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國政皆由相邦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爲仲父。 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原來就是呂不韋的姬妾)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一就進宮了。秦始皇日漸長大,於是他們就騙秦始皇,說太后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裏。秦始皇信以爲真,於是他們搬到離秦始皇較遠的地方,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幫助下被封爲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繼呂不韋后又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嫪毐難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後對一個大臣斥責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這個大臣聽後很生氣,並且暗中找了個機會告訴秦始皇。嫪毐慌了,準備叛亂。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后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在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裏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車裂,曝屍示衆;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私生子。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書》,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還是重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爲“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

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嬴政,以爲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於是下令大臣議稱號。經過一番議論,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爲,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一,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爲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一種新的統治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

秦王政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爲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1.取消諡法。諡法起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蹟,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爲,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像話,更沒意義。他宣佈廢除諡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2.天子自稱曰“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爲“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命曰制,令曰詔,蓋二者效令不同也)。

3.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4.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爲“璽”。

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於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衆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祕感。秦始皇幻想借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後代中傳續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