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

本文已影響 1.08W人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羣衆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版的黑板報。下面是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請參考!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1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2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 第2張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3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 第3張

  二年級弟子規手抄報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讓我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一件事。《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弟子規》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通過本學期對《弟子規》的學習,對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過本學期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這學期我努力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及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老師經常叫我們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最初選《弟子規》課,是因爲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但從第一節課開始鄢老師站在講臺前給同學們鞠躬,我震撼了。這一躬,真誠而充滿敬意。也正是鄢老師的這一躬使我對學習弟子規的興趣更加濃厚了,但也有種羞愧感油然而生,以前見到師長,頂多點點頭,打聲招呼就不錯了,現在老師竟然是給我們鞠躬,羞愧不已。

《弟子規》裏入則孝中有“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看到這兩句話讓我無言以對,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經常不懂事﹑貪玩。甚至和父母頂嘴。現在學《弟子規後》時經常受到鄢老師的教導,我每個星期三都堅持給家人,問問父母、爺爺奶奶身體狀況問問父母最近工作是否順心等等!沒學《弟子規》之前我基本上是兩三個月纔打電話回家,而每次和父母不過是冷冷的寥寥數語便衝忙掛斷電話,或者是沒有錢了纔打電話回家我相信這24個字我要儘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的。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無見能”這是出自《弟子規》裏的出則弟。學到這時,我不禁汗顏。在以前我一直以爲父母或爺爺奶奶們都是老古董,都不懂現在的一些流行的元素。猶記得一次媽媽叫我去理髮,我則直接頂撞說道:“你懂什麼,長頭髮流行,還像你們這樣老土哦”想着自己以前的'種種對父母的不尊敬,讓我羞愧難當。想着給父母打個抱歉電話,但最終還是沒有打出,可能是自己學習《弟子規》還不夠,但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我會親自在父母面前說一聲對不起的,並在以後定會痛改前非,好好的孝敬父母尊敬尊長。

只說好話、有益於人的話,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頭語,市井穢污之氣。在沒有見到事實真相之前,不輕易發表言論,不論人是非,一旦承諾,就一定要守信。說話的語氣、速度要適中,見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讚歎學習

衣服飲食都是次要的東西,唯有技藝以及德行纔是立身之本,要時刻提醒自己,每天修善、積功累德,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以聖賢爲榜樣,看周圍的人優點來學習,時時提醒自己,以別人爲鏡子,看到別人的過失,要馬上反照自己,是非也有類似的習性或其他過錯,有則一定要改,時時提醒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行和修行。

聽聞別人對自己批評指正,要歡喜改正,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讚歎稱譽,要關照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要時刻謙卑、如履薄冰,努力修善,不可有絲毫的自高自大。

對於自己的以前壞習慣、不良習氣,要發羞恥之心,做錯了,不能故意去掩蓋,如果故意去掩蓋,是增加了一個新的惡行,會污染自己的人格、遮蔽自己的智慧。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

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爲,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話馬上改正,沒有的話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認爲自己什麼都懂﹑都會,可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根本就什麼都不懂﹑不會。是《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似地,讓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點。我覺得字典是我們學習中不會說話的老師,而子規》則是我們生活中不會說話的老師。

《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因此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我決定以後會認真學習這本書,並且學會去做到。不再讓我的父母爲*那麼多心。我還要感謝蔡禮旭老師,因爲你所講的《幸福人生講座》讓我學習了這麼多爲人處事的道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