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5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文字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中國各朝代的普通話是什麼?

2015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文字

  語言研究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官話有一定繼承性,但因政權變遷、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話也在不斷變化。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點來定,都城在哪裏,那這個朝代就使用這裏的話作爲官方語言。也有例外。

一:先秦時期

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準語是周時期標準語的前身。週期的漢語標準語,一般認爲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據專家稱,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古代的雅言(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陽,然後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爲標準音的。

二:秦漢兩朝

秦朝具體用什麼語言無法考證。漢代國語爲“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準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三:兩晉與南北朝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爲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爲南朝沿襲。

四:隋唐時期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爲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國語爲“漢音”,或“秦音”。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爲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五:宋朝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

六:元朝

元朝法定蒙古語爲國語,後以元大都的漢語語音爲標準音,稱爲“天下通語”。

七:明朝

明以中原雅音爲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爲基礎,南京官話爲漢語標準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爲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八:清朝

清初開始以滿語爲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爲國語。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爲漢語主流標準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爲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1909年清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

中國這麼多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語言看似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但是卻代表着皇權的至高無上,所以這選官方語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普通話練習繞口令

1、時事學習看報紙,報紙登的是時事,常看報紙要多思,心裏裝着天下事。

2、雜誌社,出雜誌,雜誌出在雜誌社,有政治常識、歷史常識、寫作指導、詩詞註釋、還有那植樹造林、治理沼澤、栽種花草、生產手冊,種種雜誌數十冊。

3、紅磚堆、青磚堆,磚堆旁邊蝴蝶追,蝴蝶繞着磚堆飛,飛來飛去蝴蝶鑽磚堆。

4、石、斯、施、史四老師,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師教我大公無私,斯老師給我精神糧食;施老師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師送我知識鑰匙。我感謝石、斯、施、史四老師。

5、三月三,小三練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裏三,出了一身汗,溼了三件衫。小三站在山上大聲喊:“這裏離天只有三尺三!”

6、三哥三嫂子,請借給我三鬥三升酸棗子,等我明年樹上摘了新棗子,再把借的這三鬥三升酸棗子,如數還您三哥三嫂子。

7、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說準四十、十四、四十四,誰來試一試。

8、三山撐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總是春。

9、通信不能念成同姓,同姓不能說成通信。同姓的可以互相通信,通信的不—定同姓。

10、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錯,錯了人名就錯了任命。

11、天津和北京,兩座兄弟城。津京兩字韻,不是一個音。津字前鼻韻,京字後鼻音。請你仔細聽,發音要分清。

12、陳是陳,程是程,姓陳不能說成姓程,姓程也不能說成姓陳。禾旁是程,耳朵是陳。程陳不分,就會認錯人。

13、人尋鈴聲去找鈴,鈴聲緊跟人不停,到底是人尋鈴,還是鈴尋人。

14、風吹灰飛,灰飛花上花堆灰。風吹花灰灰飛去,灰在風裏飛又飛。

15、籠子裏有三鳳,黃鳳紅鳳粉紅鳳。忽然黃鳳啄紅鳳,紅鳳反嘴啄黃鳳,粉紅鳳幫啄黃鳳。你說是紅鳳啄黃鳳,還是黃鳳啄紅鳳。

16、豐豐和芳芳,上街買混紡。紅混紡,粉混紡,黃混紡,灰混紡。紅花混紡做裙子,粉花混紡做衣裳。穿上衣裳多漂亮,豐豐和芳芳樂得喜洋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