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迎新春恭賀中國年手抄報版面設計

本文已影響 3.14W人 

說到春節的習俗,可不能只知道搶紅包哦!春節作爲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學習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一起跟隨本站網小編整理的春節手抄報資料來看看,我們都有哪些有趣的春節習俗知識吧!

迎新春恭賀中國年手抄報版面設計

  浙江東陽抲年鬼

舊時,浙江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民間有一種“抲年鬼”的風俗。

“抲年鬼”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束。因爲,這時候舊歲將要辭去,新年就要到來,爲了千家萬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間之鬼抲除乾淨,以免禍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爲街頭乞丐或無業遊民,頭戴一頂武狀元帽,臉掛一串紅鬍子,手執寶劍,腰繫鐵索,很象鍾馗打扮,挨家串戶地進行吆喝抲鬼。後面跟一隨從,爲其吶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隨從者接應一聲“抲”!這樣邊演邊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導、怪抲完斬絕。最後由各家各戶給予扮演者應有的謝情報酬。

浙東“抲年鬼”的風俗,源遠流長,起於唐朝。傳說唐明皇一次受瘧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夢見有個大鬼,捉住瘧鬼而啖之,從此病就好了。唐明皇問大鬼叫什麼名字?回答說叫鍾馗,就是前番應試武舉,其貌不揚,末被錄取,因而撞死階前。唐明皇醒後,就叫畫工吳道子畫成畫像,並封他爲鬼王。這就是後世傳說能淡鬼避邪的鐘馗,以後一直流傳下來。每當家家戶戶準備殺豬宰羊,祈神祭祖,歡歡喜喜迎接新歲之際,有人就利用鍾馗來爲各家各戶“抲年鬼”,藉以討取吉利的年彩,也乘機搞些錢來維持生計。

  民俗專家解釋春節爲何要吃餃子

爲了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在中國北方,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必不可少的美味。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餃子是一種以麪皮包餡、形如半月或元寶形的麪食。餃子是中國北方的典型民俗食品,人們認爲“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在中國起源很早,它可能是從餛飩食品中分化出來的節日食品,半月形的餛飩大約就是後世餃子的前身。餛飩是中國古代冬至年節的節令食品,正月初一作爲歲首後,冬至的節令食品也就遷移過來,作爲歲首的應時食品。

餃子最早出現的時代,大約是南北朝時期。現今通過考古發現可以證明唐朝已經享用餃子美食,1972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就發現了餃子實物。餃子在元明時代稱爲“扁食”,清代稱爲“餑餑”,除夕包水餃,稱爲“煮餑餑”。

王來華表示,餃子成爲北方大年的標誌食品,一方面因爲餃子本身的美味,在生活並不富裕的傳統社會,普通人平日難得吃上一頓白麪大餡的餃子,所以過年餃子被認爲是最好的食品。

更重要的原因是,餃子具有文化象徵意義,餃子是時間變化的象徵物,在民俗觀念中,新舊年度的時間交替在午夜子時,在除夕與新年交替之際,全家吃餃子以應“更歲交子”時間,表示辭舊迎新,又因爲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象徵意義。餃子煮破了,不能說“破”了,“爛”了,應該說“掙”了,“漲”了。

此外,爲了圖吉利和喜慶,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往裏放些東西,如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或早日發財;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還有的放入硬幣,誰吃到了,預示誰能發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