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5中秋的手抄報材料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中秋的手抄報的辦報資料:北宋時期中秋節有了“團圓”內涵

2015中秋的手抄報材料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代,“中秋節”的概念已形成,而且深入民間。

“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於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樑錄》中,這本書所記述的是南宋時的節日風俗,卷四中的“中秋”條稱,“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而該書的《序》,即是吳自牧於“中秋日”所作。

宋代除繼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瀟灑的活動“玩月”。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稱,“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附近居民半夜都能聽到從後宮傳出的音樂聲,此即所謂“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民間也不會早早休息,連小孩都不肯睡,“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南宋時期,“玩月”熱鬧得更近乎瘋狂。吳自牧筆下曾詳細記述了臨安的中秋之夜:“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糰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中秋的手抄報

這段文字不需要翻譯,相信讀者也能體會到當時中秋節的熱鬧氣氛。南宋中秋之夜可謂“歡樂之夜”,當時負責京城治安的“金吾”(相當於警察的官員)也不多事,乾脆取消了夜禁。

宋代這種“玩月”的時尚,亦即大家所說的“賞月”。其實唐代已出現“玩月”一詞,唐盧肇《唐逸史》中便提到唐玄宗李隆基“玩月”之事,當時名叫羅公遠的道士,曾應召入京,於中秋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

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後來中秋節被視爲“團圓節”,源頭應該在北宋。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水調歌頭》裏,把北宋人對中秋節的理解闡釋得淋漓盡致——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在中秋明月夜,蘇大才子毫無睡意,借酒消解對遠方弟弟蘇轍的思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此,“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爲每一箇中國人中秋佳節裏最美好的願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