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中秋節手抄報的材料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中秋節的辦報材料:南宋“月餅”誕生

中秋節手抄報的材料

月餅的由來,傳說源於唐徵突厥取勝,有西域商人賀以胡餅,李世民感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此說無據,胡餅漢代已入中原,類於今天的饢。李世民不過是說胡餅之圓,近似月亮罷了,和月餅毫無關係。事實上,到南宋纔有“月餅”一說,但屬市賣食品,與中秋節無關,且很可能是蒸制的。南宋《武林舊事》一書對此有記載。並且,蒸制月餅至今仍在山東、河南等地流傳。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直到明代,纔在《西湖遊覽志會》中有有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確切記載。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麪餅相遺,大小不等。餅 中以果爲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 徑尺餘,重有兩斤。”

中秋節的手抄報

“餅”在古代是一類麪食的總稱,比如麪條叫湯餅、索餅,饅頭叫蒸餅、炊餅,水餃叫煮餅,涼麪叫溲餅等。古人祭祀需用麪食,以“餅”祭月,在所難免,比如宋代宮廷過中秋時就吃“宮餅”“小餅”“月團”。 元代中亞技師大量進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漿技術更加成熟並得到推廣,這推動了月餅的普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