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5年 愛國主義手抄報的素材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愛國主義的辦報素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特點

2015年 愛國主義手抄報的素材

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在其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鮮明的歷史特點,體現了獨特的民族個性。這些特點主要有:

1.一脈傳承的歷史傳統。中華民族很早就生活在相對封閉的內陸環境,從事穩定的農耕生產活動。雖然屢次遭受戰爭的苦難,也有過短暫的歷史分裂時期,但統一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分裂的時間。而且,各民族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得到融合,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中華文明。如此綿延不斷、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在世界上實屬罕見。之所以如此,我們以爲,這要歸功於中華民族始終以祖國共同利益爲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同心同德,艱苦創業,形成了既一脈傳承又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傳統。中華民族繼承和弘揚了這一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在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鬥爭中,在致力於發展祖國的經濟文化、創造卓爾不羣的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在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保家衛國的鬥爭中,在立志革故鼎新、報效祖國的創新探索中,不斷地推動着祖國向繁榮昌盛的方向前進。不僅如此,這一愛國主義傳統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吸納新鮮血液,彌補自身的短缺,克服自身的惰性,始終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以和爲貴的博愛精神。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反抗侵略、熱愛和平,反對分裂倒退、維護團結統一爲核心內容的以和爲貴的寬容氣度,有效地改善了祖國生存發展的人際交往關係、民族交往關係和國家交往關係,創造了一個和平安定、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在古代,它表現爲與人爲善、和睦相處的人際交往,以及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反對侵略,維護和平的思想行爲;在近代又演變爲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爭取中華民族獨立的救亡圖存的精神;在現當代又昇華成中華民族實現促進祖國統一,推進現代化建設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使命。意大利的利瑪竇說:中國人“從未想過要發動戰爭。他們很滿足自己已有的東西,沒有徵服的野心”。英國的羅素也說:“如果世界上有‘驕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麼這個民族就是中國。他們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外國思想家對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精神的描述,正是對我們民族以和爲貴的寬容氣度及博大胸懷與博愛精神的肯定和認可。

愛國主義手抄報

3.文化統合的認同方式。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實質上是以維護髮展祖國利益爲根本價值取向,是一種對個人生存的歸屬性意識和對祖國生存的責任性意識。但是,使個體成員對祖國這一社會共同體形成歸屬、認同的力量,可以是自然的血統力量、經濟力量和政治強力,也可以是精神狀態的感情力量和文化力量。但最後統合各種力量形成一種向心力的歷史合力的力量是什麼?我們認爲這是中華文化。它對個人和祖國的關係進行了價值定位,比較全面地規定了個人對祖國的義務和責任,形成了羣體至上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在《歷史研究》中比較了世界上21種文明,認爲,只有中華文明是唯一至今倖存且綿延不斷,一脈相承的文化。稱讚我們民族“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衆,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上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可見,中華文化具有整合各種分散的社會力量,凝聚人心,統一意志和行動的歷史功能,因而成爲認同自己祖國的最根本的方式。千百年來,正是這種超越性的文化資源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推動了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

4.道德自覺的實踐理性。中華民族把愛國主義從根本上詮釋爲個人對祖國的一種神聖崇高的政治責任和道德義務,把“人文化成”視爲愛國主義的根本要求,把“崇德”看成“廣業”的根本途徑。愛國不僅成爲國格之本,更重要的是它已內化爲個人的人格力量,“做正確的事”始終在價值上優先於“正確的做事”,“做人”是根本,“做事”是應用。這樣道德自覺成爲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最基本的實踐方式,積澱成一種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和道德踐履的社會文化定式,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的格局和走向,陶冶了中華兒女忠誠、熱愛、報效、建設祖國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精神,提升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品位。道德自覺的實踐理性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在行爲方式上的特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