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語錄

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格言

本文已影響 2.8W人 

【文章導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會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關於傳統文化的格言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格言

  【篇一】關於 文化的格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2、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3、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8、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9、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0、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荀子·修身》

1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7、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18、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篇二】關於文化的格言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儘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爲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爲時已晚。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準;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爲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羣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爲中心,不自以爲是,與周圍的人羣策羣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爲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篇三】關於文化的格言

1.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爲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