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八年級作文

關於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錦集七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錦集七篇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同的地方也會有着不同的習俗,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禹城當地過年的習俗吧。

年糕是禹城人過年必備的食品,當地人叫它“泡子糕”。先用準備好的糯米粉和麪摻水攪拌均勻,然後切割成小塊、下鍋油炸,原本小塊的米粉團,瞬間變成一個個杏仁般的圓泡。再把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飴糖,攪拌、粘合、擀壓成塊狀,大塊的年糕就成型了。怎麼樣,是不是很誘人呢。而我則有幸吃過一次,那種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紅棗的味道,吃起來滿滿的幸福感,到了現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後必吃的一道美食。這泡子糕的起源還有一段歷史傳說。相傳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從事糯米經營的商人。在一次運輸過程中,糯米因受潮無法售賣。商人於是將受潮糯米碾成粉後進行油炸食用,沒想到風味獨特。因其油炸過後稱”泡“狀,商人便爲其取名爲”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成爲春節人們走親訪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過年是多麼美好呀,家人們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飯聊着這一年的收穫,真是靜謐又美好。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在過春節時會吃餃子,有的地方在過春節時會吃湯圓,而我的老家在過春節時會吃苕(sháo)粉坨,寓意團團圓圓。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不過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而且裏面的餡料多用五花肉、蘿蔔丁、藕丁等調成。

我聽媽媽說,包苕粉坨講究一個快字。首先是做苕粉皮,我們先用開水沖泡紅薯粉,在它凝固時立刻倒入保鮮袋保溫。不過不要以爲這就能休息了,現在纔是重點,我們需要迅速開包,因爲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包苕粉坨分三步:先是把剛做出來的苕粉皮捏成窩窩頭的樣子,然後把調好的餡料放進去,最後收口,一個飽滿的苕粉坨就做好了。高手做的苕粉坨表面光滑,而我這種新手做的,那自然就是疙疙瘩瘩的了。

苕粉坨做好後,那自然是要去煮了,不得不說,這煮苕粉坨也是一門學問。煮苕粉坨一般要15分鐘。煮的時間短了,那苕粉坨就不好吃。煮的時間長了,那苕粉坨就要“破肚流腸”了。

煮好後的苕粉坨已比之前大了一倍,外皮晶瑩剔透,裏面的餡料誘人至極。這時的苕粉坨已經可以食用,但我們家一般還要用醬油、蒜瓣炒一下,這樣可以讓苕粉坨更香。

苕粉坨出鍋後,香味撲鼻,原本晶瑩剔透的外皮上裹了一層醬油,讓人食慾大發。不過這時可不能直接吃,剛出鍋的苕粉坨燙得很呢,我們要先在皮上咬一個小口,然後往裏面吹吹風,等它差不多涼了才能吃。一口咬下去,富有韌性的苕粉皮,脆爽的藕丁,飄香的五花肉,濃郁的醬油……這多種口感夾雜在一起,那味道無法形容。

不過苕粉坨因爲製作繁雜,而且不易儲存,所以一般只有在春節才能吃到。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3

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巨大的國度裏,包含着許多小的城市,這裏的每個城市都有着自己歷史悠久的風俗。我的家鄉——哈爾濱,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說到哈爾濱,每個人都會想象到哈爾濱的冬天。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蕪的,但是哈爾濱的冬天卻是一片繁榮的生機。這生機的背後,正是哈爾濱最有特色的風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萬衆矚目的冰雪盛宴就會來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樣的冰雕,閃亮出衆的冰燈……

每個外地遊客來到哈爾濱,看到冰雕都會讚不絕口,爲何?只看那冰雕花樣奇多,別具匠心,一個冰雕,一個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個個如真的一樣,彷彿在訴說着古老的傳說,讓人身臨其境。這其中有一塑龍狀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條真龍悠然地盤旋着,這不僅表現了手藝者的高超技藝,更體現了華夏兒女對於龍的傳說的敬愛與嚮往。

說完冰雕,我們來一起看看冰燈吧!每到冰雪節的夜晚,光明隨着夜幕照亮了這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帶來光明的正是那精製而又小巧的冰燈。冰燈的起源,是早年間,靠近松花江的漁民和農民晚間用來照明用的。後來經過工匠們的改造,成爲了現在人人喜愛的冰燈。做冰燈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觀賞,見那冰白光四射,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威嚴神聖之感,遠觀之,見那冰光晶瑩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貴寶石一樣,讓人不禁想去觸碰、欣賞一番。那冰燈,讓人在這深夜中毫無睡意,只抱着一顆激動的心,對它戀戀不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冰雪盛宴。因爲有了這些別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迷人了。我愛家鄉,愛它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4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福建周寧,在那個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憶,我最喜歡的就是正月十五。

這裏的正月十五不一般,這兒過得分外熱鬧。你聽說過“搬鐵枝”嗎?這可是我的家鄉獨特的風俗呢!

先來介紹一下吧。搬鐵枝又稱臺閣,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鐵枝是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並固定於車轅上,每架鐵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納5至7人表演。演員多爲少兒,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簡單情節和動作。鐵枝車可推行,樂隊隨後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來了,製做鐵架、挑選服裝、找演員、排練隊形,整個社居都爲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準備,就盼着這天趕緊到來,好讓整個周寧都活躍起來。

到了正月十五,全縣人民早早就吃過晚飯,準備觀看遊行表演,整個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也點燃了全縣人民的心。

遊行表演開始了,警車在前方開道,鐵枝的兩邊有兩條五米長的繩子,不讓觀衆往前擠。臺上的演員舞動着身軀,精緻的妝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迷人。鐵枝花樣很多,有“八仙過海”、“鯉魚仙子”、“鄭和下西洋”……這次搬鐵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鯉魚仙子莫屬啦!花苞緩緩上升,花瓣徐徐綻開,可以說這個荷花座是此次搬鐵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氣十足”的童子可不單單是靠升降機,荷花座下也是玄機巧藏,設有煙霧和彩燈,這才使得荷花上升時光彩耀人、雲煙氤氳。

搬鐵枝讓人民感受到了熱情,也使正月十五過得更加熱鬧。我也很想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但年年開學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發來的'圖片羨慕別人了。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後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裏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到處都是人流,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裏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穀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三五成羣,在賞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裏面拾柴。因爲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着來年會發財。我們隨着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後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後,我們在家裏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裏燒開水後,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着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並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裏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着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麼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6

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雲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廣場,準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後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後,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後,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後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爲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後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着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7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熱鬧極了,街上人流如潮,到處一片喜慶的紅色,聲音就像放鞭炮似的連綿不絕。

在我的家鄉,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劃綵船,更少不了圍觀的羣衆,一個人穿得花花綠綠的在踩船裏把腳伸出來,兩隻手抓住綵船兩邊,旁邊有兩個手拿紅綢帶同樣穿着花花綠綠的,三個人隨着旁邊唱的那個老爺爺的節奏,邁前邁後地扭動着,絲帶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飛舞,旁邊還有一套樂隊,敲敲打打,歡慶新年來到,並祝願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每當街上一開始吆喝,我都會跑到樓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揚揚,滿街的人都盯着他們,很快鑼開始敲了,“鐺一一鐺一一”有節奏地發出聲響,突然,一轉話風,鼓也加了進來,老爺爺拿起木棍,摸摸鬍子,開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過的巷子無不歡聲鼓掌的,“啪啪啪”的掌聲在人滿爲患的巷子裏響起,過了好一陣子才停息。停頓片刻後,那老爺爺用頭大身細木棍輕輕地敲着,有一水盆那麼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絃樂組做好了準備,樂器一起奏了起來,老爺爺唱歌像小雞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時候,三個人同時從一間房門走出來,划起了綵船,調子又回到了開始的調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嗎胡呀嗎胡也!"也許這就是告誡人們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節目到了尾聲,唱歌的老爺爺聲音越來越小,劃綵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紅色的綵帶絲綢卻還舞得起勁,上下翻舞着。是啊!傳承的中國長河就如絲帶一般,永遠也不會斷掉,那些銘記的與永遠的,永遠會傳承下去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