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七年級作文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精選25篇)

本文已影響 2.52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精選25篇)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

翻開歷史的前一頁,世界上有許多偉人,有的早已過世,有的還活在世上,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活在我們的心中,我最喜歡的偉人是文豪魯迅先生,現在,讓我們給你們講一講魯迅先生吧!

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總是穿在身上,短短的長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這就是大文豪魯迅先生。

別人都說魯迅是天才,但他卻說:“哪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他還說過:“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他工作起來不知疲倦,常常是夜裏不睡覺,一直寫文章到天亮。雖然多病,第一次肋膜抽水就有200多毫升,要是歐洲人早在五年前就死了,但還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他認爲,靠在輪椅上看書就是一次很好的休息了。

之所以魯迅先生這樣珍惜時間,是因爲他覺得時間是等價於生命的,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生命。就算在逝世前不久到逝世前一天,都抓緊時間,努力工作,拿着一支筆,同敵人做最後的戰鬥。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浪費過一點時間,這值得我們大家來學習。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會有的。時間對於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善於去掙、去擠,他就有;蠢人、懶人,不去掙、不去擠,它就沒有,而魯迅先生正是善於擠時間,纔是時間的支配者。

這就是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一個把時間看成生命的大文豪。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

在漫長的暗夜裏,先生是一位孤獨而執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獨裏產生了最偉大的思想。----我眼中的魯迅先生。

魯迅,一個從1918年一直輝煌至今的名字,可是,又有誰真正懂得先生的內心,誰真正瞭解先生那曾在風雨中飄搖的靈魂故園?

魯迅,原名周樹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於祖上的榮耀,整個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魯迅因此從小的時候就被送入學堂讀書,三味書屋就是他幼時讀書的見證。幼時的魯迅曾如此向教書的先生提問,難道讀書就是爲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樣也無法改變這個社會的黑暗啊?!教書先生無以爲答,只一聲嘆息……後來,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獄,父親因過度操勞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時的魯迅就看多了別人的冷眼,聽多了別人的冷語。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貧愛富,所謂今時不同往日,言語表情行動也多有厭棄。幼時的魯迅就飽嘗了人世間的冷暖,拯救民族於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頭腦中萌芽……

及至先生長大,先生幾經周折,先是東渡日本,希望學醫以拯救國人。後來,先生猛然意識到國人思想的麻木與冷漠纔是更可怕,更可悲的,於是棄醫從文。也就是從那時起,一代文學巨匠逐步成長與輝煌起來了。

時至今日,先生在文壇的影響仍然被認爲是巨大的而且無可替代的。在我的印象中,先生彷彿一冊線裝的古書,古樸而不失淡雅,極具內涵又有厚重的質感。細細想來,先生的一生真可謂鋼鐵的一生。試想,整個社會熙攘喧鬧且爲一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小人所操縱,假如很多人都熱衷於奸佞小人式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那麼,我們所敬愛的先生又怎麼能不陷入“慣於長夜過春時”的孤獨與迷惘?與社會格格不入,先生沒有選擇自己與哪個畸形的社會相介入,而是選擇了一條與黑暗抗衡的思想之途。一枝筆,幾葉紙,一枝紙菸成了先生戰鬥的武器,先生爲之奮鬥一生也未曾怨悔。因爲先生面對周圍污濁的空氣的確出離地憤怒了!眉頭緊鎖,先生低吟“怒向刀叢覓小詩”;頭髮直立,先生高呼“我以我血薦軒轅”。無情地揭露醜惡的夢魘,先生盡力去喚醒那些精神缺鈣的懵懂民衆;身無媚骨,先生有着一顆堅毅的靈魂。

難以想象,一個民族的思想的轉變該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選定了一個目標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無微不至地關心青年一代,擔心有的青年會退化成“蟲豸”,說明先生剛硬軀殼裏有着一顆柔情的心靈;面對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語,先生又從來睥睨視之,不屑置辯。正所謂“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從人羣中掠過,人羣中總會驚起恐懼的尖叫和憤怒。

故園遭侵,先生幾度吶喊;國家危亡,先生幾度彷徨。先生思維依然縝密,先生的文筆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時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惡醜變得脆弱無比,就像黑暗見不得光明一樣不堪一擊!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寫着“民族魂”的五星紅旗,先生走得很是從容……

先生所處的陰霾歲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蹟與思想依然在三味書屋被人講述,在百草園與人聆聽,在咸亨酒店引人無盡回味與陶醉……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3

魯迅,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使用的筆名,他的原名爲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魯迅本是一名醫者,一次,他東渡日本留學,卻在一部影片中看見中國人被日軍捕獲,且即將被抹殺,而周圍雖擠滿了同胞,但個個都無動於衷的場景後,內心感到無比的震撼。

此時,他才真正明白,中國人麻痹的不僅僅是身軀,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靈魂已然麻木。魯迅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第一要務,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從此以後,他便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那些麻木的人們,用那支平淡無奇的筆去喚醒那沉睡在心底深處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

在個人理想和民族復興二者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在那個“腥風血雨”的戰場上,他的這個決定無疑是危險重重,但他卻不得不踏上這條充滿艱難險阻且看不見盡頭的道路,因爲那時的中國已經陷入了黑暗,可見他是擁有何等偉大的氣魄

自此,魯迅便奮筆疾書,刻苦鑽研,以那時的黑暗社會爲背景,創作了多部文學作品,藉此來激勵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1918年,魯迅出版的《狂人日記》風靡一時,它生動形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冷酷、黑暗,表達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以及自身深刻的懺悔意識。後來,他還創作了《朝花夕拾》、《墳》、《彷徨》等經典著作。

中國領袖毛澤東曾評價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是他“引領”着我們衝破黑暗,走向光明。在我的眼中,他永遠是那樣聖潔、高雅、偉大。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4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他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當別人休息喝咖啡時,他獨自一人拼命地工作。他曾這樣說過:“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他工作起來,毫無禁止,經常夜裏不睡覺,拼命地寫文章,一直寫到天亮。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他覺得,如果能靠在椅子上,安安靜靜的看書就是最好的休息了。他還說過:“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他不僅珍惜自己的時間,也珍惜別人的時間。每一次開會,他都會早早的到,從不會讓別人等他。之所以魯迅先生會這樣珍惜時間,是因爲他把時間看的跟生命一樣重。記得在魯迅先生逝世的前幾天,他還抓緊時間,熬夜做工作,用他的筆最後同社會的黑暗做戰鬥。魯迅先生如此節約時間,珍惜時間,甚至到他的生命的最後一秒鐘。這種珍惜時間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一個關心青年的人。魯迅先生他一生接待過500多名來訪青年,親自給青年回信了3500多封,關心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他關心青年的成長,經常要接見學生團體,與那些學生們一起交流問題,還參加學生們組織的活動,由此看出,魯迅先生是多麼注重青年人啊!他不希望那些青年長大後不能在祖國有困難時伸出援手。他希望那些青年人人長大後都成爲國家的棟樑,爲中國的崛起做出貢獻!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的真實寫照。他痛恨那些仗着有錢欺軟怕硬的人,但卻甘心爲下一代做牛做馬。

“有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着。”那個人就是魯迅。魯迅先生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但他的精神將永存人間!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5

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他以筆爲武器,永遠爲人民而戰……他,雖然已經逝世,但依然活在人民心中;他,雖然生命已經終結,但精神永垂不朽。他就是我們的“民族魂”——魯迅先生!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在學習了課文之後才瞭解他,崇敬他的。從前的我只知道我國有一位大文豪名爲魯迅,對他的著作卻不屑一顧。但學習了課文之後,魯迅先生的高大形象漸漸地在我腦海中紮了根。

他熱愛祖國,曾在日本留過學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優雅紳士的西服,卻天天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不離身。他頑強不屈,勇於鬥爭。當時的社會無比黑暗,反動勢力也無比猖狂,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窮苦人民的生活幾乎沒有一絲曙光。而魯迅先生用他那銳利的筆寫下了一篇篇猶如鋒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敵人的心臟,使敵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恐慌,於是對他進行了殘酷的迫害,但魯迅先生依舊不屈不撓,就如他那短短的刷子似的頭髮,那麼堅硬,不肯彎曲。

“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就是無私奉獻的魯迅先生。他爲了孩子們能多方面吸收知識,翻譯了外國童話《表》與《小約翰》,他爲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民振興中華,“歷盡艱辛”翻譯並自費出版了《毀滅》等等,創作了許許多多的作品,辛苦了一生。魯迅先生家的女傭也說:“周先生自己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這樣辛苦的工作,爲我們民族做貢獻,怎會不讓與魯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緣的阿里覺得他瘦呢?但是,魯迅先生瘦得精神,瘦得有力!

魯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個英雄,是他點燃了幾代中國人奮發的星火,是他用銳利的眼光爲我們指引前進的道路。如今,魯迅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七十六年了,但他雖死猶生。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滄桑如何鉅變,魯迅先生的精神都將與我們同在!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6

提起魯迅,人們往往會覺得他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以筆爲武器一直在打筆仗的作家,從他深沉的文字中,難免會讓人認爲他性格冷峻、嚴肅。魯近先生愛憎竊分明,他的文學作品激勵了無數青年,喚醒人們心中那份對祖國的愛,但並不代表魯迅沒有普通人的情感。相反,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平日裏,性格溫和、幽默。

在我小學的時候曾經學過這樣一篇課文:作者阿累在書店見了魯迅先生一面,魯迅先生以一塊錢對將兩本書賣給了作者,而這篇課父就叫做《一面》。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點立刻感到身上受到父親的撫摸一嚴肅和慈愛交織着的撫摩似的。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魯透先生的崇敬與愛戴,而通過這些文字,我似乎也看見魯迅先生那慈祥的目光,彷彿感受到魯迅先生對進步青年的熱心關懷。

從我讀了這篇課文起,魯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霎時改變,他的冷峻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他心地善良、樂助人、熱愛與關懷勞動青年和進步青年的形象對待外人,魯迅先生心地善良、幫助他人;而對待家人,魯迅先生又是有着怎樣不爲人知的一面呢?

魯迅先生的兒於周海嬰回憶其父親,他說,他們家庭是一種非常溫馨,平和的氛圍,他沒有見過父親發脾氣的樣子,魯迅先生日常說話和非常和藹,有時甚至帶着幽默。周海嬰的這番口述再度使我震驚,從前魯迅先生給我留下的不苟言笑的印象和他們古板、嚴肅的家庭氛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和藹可親、幽默、溫和,我都一一從周海嬰這番口述中體會到了。

在舊社會、舊思想對抗時,魯迅先生確實是愛憎分明,橫眉冷對,但那只是社會需要的魯迅,只是他在與惡勢爲鬥爭時必須要有的嚴肅、犀利;但是在其餘的時間,魯迅先生不僅熱愛、關懷、樂於幫助他人,還和藹、幽默,這是生活中的魯迅先生,這是我眼中他的另一面。也只有看到了魯迅名生嚴肅與慈祥的兩面,纔是看到了一個完整的魯迅。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7

魯迅先生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的一生是極有意義和價值的。曾經,我只瞭解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一面,殊不知,他也有剛柔並濟的一面。他的慈愛柔情、頑強意志、精神力量無不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魯迅先生的柔

魯迅先生是柔情的,魯迅先生的朋友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中,細膩地描寫了先生在生活中充滿柔情的一面。“海嬰說丸子不新鮮,別人都不在意,而魯迅先生卻拿來嚐嚐”,“夜裏去看電影,只有一輛車,魯迅先生肯定不坐,讓朋友先坐”。海嬰小時候,他總是用各種金屬零件組成小玩具,組成小火車、起重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魯迅總是一旁予以鼓勵。正如許先生所說,“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們學不了的,哪怕是一點點小事。”的確如此,魯迅先生愛子、教子乃至爲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魯迅先生的剛

魯迅先生的性格更多的是“剛”。作爲革命家的魯迅先生,是剛毅的,彷彿無堅不摧。魯迅先生一生以筆爲武器,與黑暗社會下的反動勢力做着激烈的鬥爭。魯迅先生的《父》、《阿Q正傳》、《二十四孝圖》,都深刻地抨擊了黑暗的舊社會。魯迅先生的一生,是一個革命家偉大的一生。他像黑暗中踽踽獨行默默奮戰的鬥士,用他那把不帶血的刺刀直指向敵人的心臟;又如一盞暗夜中最亮的明燈,照亮國人走向革命的道路。

魯迅先生的生死觀

魯迅先生的一生,都獻給了輝煌的革命事業。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儘管身體病得厲害,但他卻更加緊張的工作。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死》中,表明了他的生死態度——“死了是不要緊的,但要留給人類更多”。這就是魯迅先生,他看淡生死,一心投身於革命事業,絲毫不關注自己的身體。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一心只爲偉大的革命事業,一心只爲拯救一個衰微的民族!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慈祥的父親的一生!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卓越的文學家的一生!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偉大的革命家的一生!

慈愛是他的本性,英勇是他的筋骨。這樣的魯迅先生必將在歷史的名冊上永垂千古,流芳百世!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8

魯迅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魯迅先生寫的文章,雖然篇幅並不長,數量也不多,但篇篇都能按照着他想要表現的那個時代的生活內容去表現。他並不追求詞與句的華麗,但就像在講故事一樣,讓人沉迷其中。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便是最好的證明。文中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等景物寫得活靈活現,十分符合兒童的心理,將這些東西的色彩,形態描繪得栩栩如生。一讀完,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一幅和諧的畫面,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然而我們在平常寫的時候,有時只是注重了語言的華麗與優美,對於文章的內容細節卻忽略進而忘卻了。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魯迅先生的一生都與繪畫有着密切的關係吧!魯迅先生自己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曾說過:“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連著名畫家陳丹青都曾向他授以高度的評價,足以說明魯迅在美術上的巨大造詣。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第二段景物描寫裏,魯迅先生不但寫出了各種景物特有的色彩,也同時將動物、昆蟲的形狀融入其中。產生了一種非凡的藝術效果,這得益於魯迅先生對於美術的鑽研。

不僅如此,就連北大莊重的校徽也是由魯迅先生設計完成的。在1917年,北大校長蔡元培上任第二年時,需要來設計校徽。他直接就找到了魯迅先生,魯迅所設計的校徽一提交便立即被採用,一直到1949年,才重又啓用,而現在的北大校徽就是在魯迅設計的原基礎上豐富而來的。魯迅先生對於繪畫的愛好與修養反映出他對美的敏感、對美的沉湎、對美的沉醉以及對的鑑賞力。

魯迅先生曾在《自嘲》一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一句話充分地體現了魯迅先生的疾惡如仇,願爲人民做牛做馬的精神。

在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愛國、喜愛繪畫、文學底蘊濃厚、疾惡如仇、願爲人民做牛做馬的一個人。他是真正的“民族魂”!我爲有把國家與人民看得如此之重的一位前輩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9

以前,魯迅這個名字對我而言,十分遙遠。我常常很疑惑,魯迅先生爲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學習了這個單元的課文後,我真正地瞭解他了。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個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裏,魯迅先生在大街上救了一位受傷的車伕,而且還把自己身上僅有的一些錢掏出來給了他,讓他去養病。這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高貴精神。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聰明的。因爲在魯迅小的時候,教他書的先生考了一個對子“獨角獸”,魯迅立馬答道古書《爾雅》中的“比目魚”作答。因爲“獨”不是數詞,但有“單”的意思;“比”不是數詞,卻有“雙”的內涵。兩相對和,天衣無縫。先生聽了連連叫好。

魯迅先生一生爲人類作出貢獻,這讓我敬佩不已。他憂國憂民。見到吃不飽穿不暖的人民,他傾囊相助,給予關心。他憎惡舊社會,以筆爲武器用精神的力量喚醒沉醉的國人,來反抗敵人,迎來勝利。轟轟烈烈的大事,魯迅曾做過,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例外:經常遇到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受傷了,魯迅會細心地幫他包紮,還會給一些錢。魯迅先生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從《少年閏土》文章中,我知道了魯迅先生愛憎分明,憎惡舊社會的陰暗,他嚮往農村生活。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章中,我知道了魯迅先生關心下一代青年人,他很幽默樂觀風趣,他樂於助人,常常傾囊相助。他關心女傭,對人平易近人。從《一面》文章中,他憂國憂民,對作者十分地好,從《有的人》文章中,我得知了魯迅爲人民做牛馬,甘做野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這一單元,展現了一個立體的魯迅先生。

魯迅,對於我不再陌生的字眼,魯迅,一個憂國憂民,平易近人、關心熱愛勞動人民,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一個人。先生在我心中是那麼的高大,我才真正知道,他一生以筆爲武器,奮鬥了一生。他的樂觀精神讓我知道不能放棄心中懷着的信念;他的惜時精神精神讓我知道浪費時間等於謀財害命;他的讀書精神讓我知道只有刻苦努力學習,纔有成就。魯迅先生的精神,是我們永遠的財富。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0

我第一次接觸到魯迅先生,是在小學時期,那時候魯迅先生在我眼中是一個留着小鬍子,愛教育別人的嚴肅作家。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魯迅先生在我眼中的形象出現了巨大的改變。

在現在的我眼中,魯迅先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在《記憶中的父親》離熱水澡那會更加深刻表明了這點,因爲每次洗熱水澡時,魯迅先生都會讓自己的兒子海嬰先洗,即使自己患有胃病,及時先洗熱水澡,對治療自己的胃有好處,魯迅先生也要讓自己的兒子用最好的水洗澡。他還會將海嬰對他說的一些不太好的話,當做玩笑寫進自己的日記中,他也從不會強迫自己的兒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還會任憑他自己創造想象發揮。

在現在的我眼中,魯迅先生是一個爲自己想的少,卻爲別人想的多的人。會不顧自己的病情,在陰暗寒冷大街上幫助一位腳受傷且素不相識的黃包車車伕。還會叮囑自己的女傭阿三不要乾重活,多多休息,卻從不會注意自己的身體,總是在深夜工作,寫文章。還會對他的侄女周曄用幽默委婉的話語批評她看書馬虎,不仔細看。

在現在的我眼中,魯迅先生還是一位憎惡黑暗如同憎惡魔鬼的人。筆是他的武器而紙則是他的戰場。他的文章如同一支支鋒利的匕首,抨擊了當時腐敗黑暗的社會;他的文章如同一束光,帶給人民們溫暖與希望。他是致力於拯救那個時代的英雄,爲喚醒國人而不懈努力,是那時代成就了他,同時也是他成就了那個時代,雖然現實中的魯迅先生是那樣的體弱多病,且面黃如蠟,但他的內心卻如同一位英勇的戰士,在那黑暗中爲人民們帶來光明。

這便是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一個溫柔、努力、能爲別人着想的思想家,文學家以及革命家。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1

也不知是在哪兒看到一篇描寫魯迅的文章,且一連讀了好幾遍,心中頗有感觸。

印象中,魯迅先生最大的特點便是——瘦,卻很有精神。那竹枝似的手指再加上刷子似的頭髮和那獨具風格的鬍子,已深深嵌在了我的心頭上。如今,我又爲他貼上了“愛讀書”的標籤,整個人物的形象又豐滿了起來。

不用說,我拜讀的肯定是一篇關於魯迅先生與書之間的事的文章。那段文字令我心頭一震,自認爲很愛書的我也甘拜下風。魯迅先生小時候藏了許多書,也看了不少書,理所當然地也愛護瞭如山一般多的'書。最讓我難以釋懷的便是“魯迅每次看書前,總要把桌子擦乾淨,把手洗上好幾遍。因爲他認爲,髒手沒有資格碰書的”這一句話。在旁人眼中,這是一個多難以理解的動作啊,可在他心中卻覺得這是一個十分微不足道的舉動。用一雙乾淨的手,一個整潔的環境去享受一本書,也是獨有一番韻味。這相當於用一個純潔的靈魂去吸取無窮的知識,用兩根無瑕的手指翻過聖潔的篇章。魯迅先生就是身處在這種意境中,甘做書的傀儡。

我想:這樣一個尊敬書的人怎麼會得不到書的尊敬呢?這樣一個被書尊敬的人怎麼會得不到人民的敬佩呢?

他兒時愛看書,到死去他也一直在看書,這一生他都淪陷在書頁中,沉浸在富有靈氣的文字裏。魯迅先生就是這樣與書爲伴的人。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中的這句話就是對魯迅先生最好的寫照。

在我眼中,魯迅就是這樣一個與書有着不解之緣的人。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2

魯迅先生這一生非常偉大,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的主將,也被人民成爲“民族魂”。

在我眼中,魯迅先生是一個熱愛祖國的人。青年時的魯迅和廣大的中國人民一樣,都不甘於被帝國主義侵略,他抱着“要救國,只有維新”的理念到日本學醫。從那時起,他就不斷在宣傳革命的雜誌上發表文章,譴責帝國主義的掠奪和清政府出賣主權的行徑。後來他毅然地放下了人體的解剖刀,拿起了解剖人類靈魂的筆。決定棄醫從文後,他回到了祖國。他曾到杭州、紹興、南京從事教學工作。他一邊努力進行着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打擊頑固不化的校長,一邊在各大雜誌上發表文章,支持革命。他受臨時政府教育部部長蔡元培的邀請任教育部部員,後來隨教育部遷到北京。在北京他寫成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名作。在自己的學生在“三·一八”慘案中慘遭殺害後,他用文章痛斥着慘無人道的行徑。不久,他又到了廈門和廣州繼續教學和發表文章。最後他來到了上海,度過了他一生最光輝的最後十年。在上海,他沒有從事教學工作,專事寫作,參加文化活動。他不顧個人安危,在被國民黨通緝的情況下,他繼續發表文章,與舊社會和舊勢力鬥爭。在繁重的工作下,他的病越來越嚴重。直至逝世前的一天還在執筆。

我們都熱愛祖國,我們要學習魯迅堅持正義勇於犧牲的精神。像魯迅這樣愛國、關心下一代,勇於拼搏,爲國家作出犧牲的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3

衆所周知魯迅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偉人。他爲了國家棄醫,別人的謾罵,他絲毫不在意。可這僅僅是一個方面。

有一次魯迅去理髮,當時他穿的很寒酸。理髮師看到他一副窮樣,於是在理頭是隻隨便弄了一番,可魯迅卻付出了許多錢當,魯迅再次去的時候,理髮師徹底改變了態度。但魯迅卻只給了正常的錢,魯迅對他說,上次你給我胡亂理髮,我也胡亂給錢,這次你好好理髮,我也好好給錢。這裏不僅體現了魯迅對人的尊重,從而也帶着一些幽默。他彷彿看淡了一切,任何事都微笑相待。

那一天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兼總幹事楊杏佛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當時魯迅也是他們的目標,可他不管這一切,冒生命危險去送兵。彷彿在蔑視國民黨的槍彈,這纔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真正本色。

魯迅先生經常抽菸也經常咳嗽,可他從不爲此而煩惱。哪怕有時笑着咳嗽起來也從不在意,自從魯迅棄醫從文起。他便一直寫文章,因爲他決定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那時的中國十分敗落從文是唯一拯救的方法。

魯迅曾說道,年輕人寫信太草率,字不一定要寫得好,但一定要讓人一看就認識。儘管這樣,魯迅先生人極認真的對待每一封信。即使再晚也要看完,有時眼睛不濟時就戴上眼鏡。從不放過任何一封來信,持之以恆,至始至終也正是形容他的。

魯迅日常穿的都十分樸素,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穿着或許魯迅是圖個方便,幾乎每天都穿着長袍。也或許是爲了更好的。寫文章,所以也就沒那麼在意了。

魯迅很隨和,他不輕易生氣,也不輕易罵人,他甘願爲人民做事。也自稱爲孺子牛,這就是真正的魯迅一個使人敬佩魯迅。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4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一句流傳至今的話語,它表現出了魯迅先生那偉大的人格精神,說實話,魯迅的存在不知道曾經使多少中國人重新站起來,找回了中國人應有的骨氣與尊嚴。

每到靜靜的深夜,魯迅總是坐在書桌前,揮動手中的筆,試圖喚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明亮的燈光照着他,他那雙充滿智慧與希望的眼睛總是不時地打轉,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豪。

他早年到日本去學醫,後認爲醫學只能治人身體,卻不能改變人的思想,於是他棄醫從文。他曾經爲自己刻下三枚圖章,分別是”文章誤我“、”嘎劍生“、和”戎馬書生“。第一枚是指宣揚封建道德的文章只會耽誤人的青春;第二枚是指嘎然一聲拔出劍來,投身於反封建的鬥爭中去;第三枚是指讀書人應該躍馬橫槍,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我眼中,他是一個英雄。

魯迅寫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叫做《狂人日記》,他在小說中憤怒地譴責了封建禮教的低下,對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進行了嚴肅地批判。一生執筆爲戰槍的他爲祖國付出的何止是一堆厚厚的文字,在他筆下的每一個字中,都流露出了他的滿腔熱血;字裏行間映出了他流下的血與汗。在我眼中,他是一個精忠愛國的戰士。

他的精神是一塊永垂不朽的豐碑。他是一個誓死不低頭的漢子,在他的雙眼中,總能看到那不屈的神色。讀他的文章,感悟它的精華,就好像是置身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他是人民的英雄,時刻呼喚着人們:站起來,我們是中國人!

在我眼中,魯迅是文豪、是英雄、是戰士。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沒有過半點僞飾虛假。魯迅就像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向人類撒下永恆的光輝。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5

以前我們所熟知的魯迅,是一個嚴肅,愛教育別人的文學家,他的文字裏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利用文字來發泄他心中的憤怒,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人物。

讀他的文章,作爲學生的我們不能理解透徹,他批評的是社會的黑暗,是政府的腐敗。偶爾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幽默的文字,那是對社會的嘲笑。如果只從他的文章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十分嚴肅,而且對人嚴格的人。

如果從蕭紅的文章中,我們會看到另一面的魯迅,他是樂觀的,是開朗的,因爲他很愛笑,笑聲爽朗,有時候也會以因爲一件小事而開心的笑起來,正像蕭紅說的那樣,他的笑是發自內心的。

他很好客,只要有朋友來,定會奉上美味佳餚,好酒好菜好煙。然而平時的他是樸素的,吃着簡單的飯菜,抽着廉價的香菸。對待朋友真心誠意。他愛看書,知識淵博,什麼書都看,甚至連美學都懂。所以很多人都對他很尊敬。

然而,魯迅先生也是十分極端的,對於好的事情,會被他讚不絕口,而糟糕的事情也會被他批評的很慘。魯迅對於很多作家都不是很滿意,經常批評他們,而他們也會反過來批評魯迅,只是沒有人能說得過魯迅,這樣極端的思維也引起了後人的紛爭。

他雖是樂觀的,可心中一直充滿抱怨,對社會的抱怨,他的文字就是抒發他對社會的不滿,可是他只是一味的抱怨諷刺,似乎並沒有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來拯救國家,我覺得這是他作爲文學人物的一大遺憾,寫文章爲的就是拯救社會,可惜他沒有。

儘管這樣,魯迅依舊是一位偉大文學家,依舊會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6

我看着面前的書,不禁頭疼起來,心想:現在見到魯迅先生文章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讀了魯迅先生的現代詩《有的人》,我越發覺得他是一個太過嚴肅的人。

在我看過的書裏,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是批評別人或諷刺當時的社會狀況,比如《孔乙己》。

孔乙己本是一個文人,但卻因爲不能通過科舉考試當上官而墮落。他去偷秀才的書來賣錢,還用賣書的錢去喝酒。他穿着文人的衣服,卻只能像粗漢一樣站在店門口喝酒。有一次偷書被人打斷了腿,他就只能在酒館門口坐着喝酒。別人都諷刺他是偷書被打斷了腿,他卻說:“這怎麼能說是偷呢?我就是借來瞧瞧。”哼,這一瞧把腿瞧斷了。

說真的,我覺得魯迅先生是該批評孔乙己。像孔乙己這樣迂腐的人,不狠狠批評怕是不行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發現了魯迅先生幽默的一面。

書上說,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講的課別有一番風趣,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件事也許不足以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幽默的人,我又接着往下看。有一次,魯迅先生爲一家報刊寫文章。那家報刊只按文字個數給錢,標點符號不算。魯迅先生也和他們商量過,可他們卻說這是規定。於是,魯迅先生便寫了一篇沒有標點的文章。主編看了之後對魯迅說:“您的文章沒有標點,我們發表不了。”魯迅先生回答:“你們只付文字的錢,我就只寫文字了。”最後,主編無奈之下,只好給魯迅先生把標點的錢也付了。

除此之外,魯迅先生的軼聞趣事還有很多呢!

魯迅先生的文章不知喚醒了多少迷茫的青年,寫作就是他的主場。他的故事我瞭解的多了,也就不懼怕讀他的文章了。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7

他,總是穿着一件樸素的小白褂,平平直直的頭髮直立在他的頭上,嘴上“一”字形的濃濃的鬍子,看起來很顯眼。他的身軀是瘦小的,當他對你伸出手來時,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十分瘦的,瘦得連血管都清晰可見的,長滿老繭的手。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話說出了我的心聲。的確,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用大半輩子的精力,寫了很多文章,幫忙過很多人,只爲了別人,而從來不關心自己。

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裏,運用了比較的手法,熱情地歌頌了熱愛人民、造福人民的大文豪——魯迅;無情地鞭撻了剝削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詩中的“俯下身子”把魯迅的精神表達得十分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在我學過的課文裏,魯迅先生以往救助過一位受傷的車伕。他可是一名出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竟能俯下身子,並且半跪着,用他那瘦小的手,爲一個社會地位十分低的車伕來治傷,並且當時可是狂風怒號,在寒冷的陰暗的天空下,使得魯迅充滿老繭的手上,又多了一層霜。

魯迅先生一生寫了好多書,文章。他工作起來一點也不厭倦,整天寫作寫到晚上,從晚上又寫到天亮。魯迅認爲,時間等價於生命,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生命,僅有利用好生命,不浪費一點時間,人生纔不算白費。他願意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他把筆當做武器,把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反動派作爲敵人,不浪費生命,和敵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

他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個一心爲人民的,有着堅強意志的,珍惜時間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8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一一題記

他很瘦,黃中帶白的皮膚顯得他很憔悴,頭髮一根一根地直立起來,跟他那頑強的性格一樣。鬍鬚濃密極了,在鼻子下方,呈“一”字形。一襲長衫,一隻菸斗是他的標誌打扮。他很有精神,深黑的眼中總髮出希望的光彩。

他很嚴肅,嚴肅的臉上沒有表情;他很愛笑,若是有人說了可笑的話,他便立刻爽朗起來;他很愛吃糖,即使剛看完牙醫,也會愉快地買一堆零食回家,然後陷入疼和饞的死循環……

他在我心中平易近人、關心大衆、樂於助人。

他“趣談《水滸》”,教育我們讀書時不要囫圇吞棗地讀,要認真、仔細;“笑談碰壁”藉此情景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諷刺當時他和革命者受到反動勢力的殘酷迫害,對“黑洞洞”的社會環境充滿了不滿;“救助車伕”中,有一位車伕腳被玻璃碎片扎傷,回不了家,周建人帶着小周曄來時剛好看見,便從房中拿出藥和紗布來幫助車伕:周建人取出鑷子夾出碎玻璃,他拿硼酸水給車伕洗乾淨,不但敷上了藥,還紮好了繃帶,並給了車伕一些錢;“關心女傭”中,他家的女傭生病了,他不讓女傭乾重活兒,叫她多休息,而他對自己的病情卻毫不在乎,還每天三更半夜地起來寫文章。

他雖然不能上真正的戰場,但卻堅持用筆做鬥爭,一共更換了140多個筆名,他幾乎每天都在“戰鬥”,願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人民。

在生活中,他處處爲人民着想。他是誰?他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被毛主席稱爲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

他在我眼中是大公無私、廢寢忘食、光明磊落、寬宏大度、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偉人!

他就是我最尊敬的人。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19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堅強、勇敢的人。魯迅十三歲那年,由於家庭變故,家道衰落,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於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鋪變賣東西,買藥,照顧家人等,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強,後來,他到南京,到日本學習等,都可以印證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求知慾很強的人。他沒有因爲家庭的變故,家道的衰敗而影響學習。強烈的求知慾使他進了當時被中國人所辱罵的“洋學堂”,並經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公費留學的資格,我相信魯迅當時不是靠走後門,而且也不會有那一門的富親戚幫他走後門的,因此,多少年後,有一個樹德學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學習着。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熱愛國家的人。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留學時,解剖課成績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懷疑,認爲是因爲老師露題的,這使他深感作爲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又有一次,他在幻燈片中看到一箇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而一羣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的片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從而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可怕,他棄醫從文,用文字來揭露國人醜陋的靈魂,討伐封建專制。“五四”運動至今已80多年了,而醜陋的事情還在神州大地上不斷上演,我們都熱愛祖國,但我們關鍵要學習魯迅堅持正義勇於犧牲的行爲。

我眼中的魯迅還是個疾惡如仇的人,是個思想和藝術創造力驚人的人,是個……

[點評]《紅樓夢》有紅學,也有很多人研究魯迅,算不算魯學我沒聽說過。魯迅過世近70年來,我認爲在中國有才能的並且敢於說話的能夠與魯迅相媲美的作家還沒有出現。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0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了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魯迅。

在我看來,魯迅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穿着破爛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爲魯迅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理了幾下,於是魯迅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便數了數,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裏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髮。

過了一個月,魯迅再次來那家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髮,理完後,魯迅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麼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魯迅,魯迅便笑着說:“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髮,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髮,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裏時,我心想:魯迅的教育方式真特別!

當我們學到《一面》時,才更加覺得魯迅是一個十分關心進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內山書店買書時,買書的錢不夠,沒想到魯迅竟在內山書店躲避敵人,爲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他把自己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關心愛護進步青年。

社會的未來就是現在進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識才能創造未來,魯迅把希望都寄託給了進步青年,進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的……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魯迅呀!你真是一位關心進步青年的學者呀!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1

在那充滿個黑暗的年代裏,他以筆爲武器,創造的每篇文章都像子彈一樣打進反動派的心裏。他讓中國的老百姓看到了新的期望。用自己燃燒出星星之火。再大喊一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這,就是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他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的軀體已經死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地活在人民心中。這就是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我們應當發揚魯迅的精神,把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都暴露出來,並把它們擊垮。

魯迅原名”周樹人“,之後因寫書而取筆名,反反覆覆地挑選,才決定用”魯迅“作爲筆名。他一生都用筆奮戰,創作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如《狂人日記》、《故鄉》、《墳》等小說及散文。

魯迅原本在日本學醫的,之後看到祖國如此的腐敗,就毅然放棄了醫術,回到祖國來,決定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拯救中國。從這個單元對魯迅先生的學習,我瞭解到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魯迅的侄女不認真讀書,魯迅並沒有訓斥她,而是用一種婉轉而又幽默的說話方式來教導她認真讀書。同時,我也從魯迅先生教育侄女的話語中,我體會到了一種親情的溫暖。

魯迅先生是個很樸素的人,他常常只穿着一件樸素的長衫,短短的頭髮總是豎起來。然而,最讓人過目難忘的是他那如隸書的”一“字的鬍鬚,在他那鬍鬚中,隱藏着多少力量呀!就連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都曾立他爲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學家,並用了五個”最“字來評價他。

這就是我眼中的魯迅,一個被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而一生又很樸素的人,它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2

喜歡魯迅,喜歡他的作品,更喜歡他的性格!

喜歡魯迅,喜歡他的真情,更喜歡他的思想!

喜歡魯迅,喜歡他的才華,更喜歡他的勇氣!

魯迅先生,是中國白話文的奠基人,是爲中國做出了偉大奉獻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運動的洪流中,拿起筆成爲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36年10月19日,這是一個由淚水匯成的日子,魯迅先生放下他心愛的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這樣說,他也這樣做了。在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裏,在那個寫滿悲苦的記憶裏。僅有用他手中的筆寫下他心中的悲憤,記下他對時代的吶喊。他手中的筆彷彿一把刺向敵人胸膛的利劍,他的作品彷彿一盞驅散黑暗的明燈。

《吶喊》《彷徨》《墳》《野草》……這一本本書中系託了魯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爲他的不朽傑作,讓那個時代的人們看見了期望,看見了曙光。而在今日,他的作品依然給我們是心靈的震撼。如果,說在那個時代沒有他的出現,人們也許會感到迷茫。如果說在那個時代沒有他的出現,也不會有那麼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們的心。魯迅先生的作品對於我來說是一股動力,讓我學會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國現代文學是一片天空,那麼,魯迅先生必須是那一顆永遠最亮的啓明星。如果,中國現代文學是一首嘹亮的歌,那麼,魯迅先生必須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國現代文學是一座五彩的花園,那麼,魯迅先生必須是那一朵最豔麗的花朵!

我喜歡魯迅先生!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3

魯迅,一個活在晚清時期到民國時期的人。

他,很愛自己的父親;在父親病重時,走出家門去尋醫。

原本一家人就只有他們兩個,不幸福也不歡樂,當父親病重時,魯迅便更加孤單,即便如此,也不忘出門尋醫,他似乎已經看慣了社會庸醫的無能、巫醫不分、勒索錢財的實質與黑暗。就算對社會的“一生”快要絕望,但仍抱有一絲希望。出門尋醫給父親治病,便是對父親的愛。

他,厭倦了當時的封建社會,不斷嘗試着以自己的力量,推動國家發展。

於是,他來到了日本,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整個國家。藤野先生與其他日本學生看待中國人的態度不同,幫魯迅改講義,紅筆畫上的紅圈與批註,可見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負責。後來,他棄醫從文,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自己的書房裏,足以證明他對藤野先生的感激與尊敬。從此,他明白了想要推動社會進步,不只要有更多的人不身患重病,更是要改變這種病態的思想,從思想上徹底地改變,纔是真正的改變。

他,似乎看透了整個世界;對於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

當長媽媽送他《山海經》時,心裏滿是歡喜與感謝,但是當長媽媽要他在第二天早上說:“阿媽,恭喜恭喜!”然後還要吃一點橘子,這便又體現出了長媽媽的迷信與迂腐,但是總之,長媽媽還是對魯迅非常關愛的,很善良也很樸實,儘管有些時候有些嘮叨。對於《二十四孝圖》中一個個不同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看法,“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許多故事中都體現着魯迅的個人看法:愚昧、迂腐、殘忍。這些情感更是折射到了社會之中,他非常反感封建孝道的冷酷與虛僞,不顧兒童性命於心理感受。後來,從衍太太的自私自利、奸詐中,魯迅便萌發出了“走吧”的想法,懷着對知識的渴望,走出了家門。

魯迅,異於常人,滿懷與人不同的想法,雖會受當時社會的壓迫,心中有着些許無奈,但仍願意用自己單薄的力量,改變國人的思想,推動社會的發展,使國家前進。

他就是令人敬佩的魯迅。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4

現代人的生活裏,“偶像”滿天飛。當然,說得含蓄一點,可以稱作“所崇拜的人”。不過我向來不屑“偶像”二字,更慎用“崇拜”一詞,這一切都源於我的挑剔。然而影響過自己的人卻是無法選擇也不及挑剔的,因爲“影響”是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

讓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的人,有個婦孺皆知的名字—魯迅。

我不知魯迅先生究竟給後世留下了幾張照片,至少我常見到的一張是他的黑白半身照。直挺的長衫襯着一張蒼白瘦削的臉,使得“一簇簇倔強地豎起來”的濃黑的頭髮顯得分外醒目,兩道橫眉之下是一雙深邃而夾雜着憂慮和憤怒的眸子。幸而那眸子是向右側視的,不致使觀者因看見那兩道懾人的目光而惶恐愧疚;抑或是魯迅早已料到身後被誤解、裹讀乃至憎恨的命運,竟不願甚至不屑正視後人吧。動盪的時代造就了魯迅的冷峻、犀利和理智;然而經歷了痛苦洗禮的深刻的思索,夢驚醒後不滅的希望和打破“鐵屋子”挽救昏睡者的責任,使魯迅於冷峻中釋放着含蓄的幽默,於犀利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於理智中噴薄深厚的感情。因此,我欣賞詼諧而不動聲色的人,欣賞睿智而一針見血的人,欣賞沉穩而蘊涵激情的人;也因此,我希望做這樣的人。

我不知道我自己所謂的受魯迅先生的影響究竟有多深多廣,或許僅一點皮毛而已;我也不知道我對魯迅先生解讀的結果究竟是理解還是誤解,或許我只能甸旬在地懷着景仰之情遙望那個偉岸的身影,心中卻是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團。如此敬重魯迅,沒有什麼理由,或許是那個響亮的名字在我的潛意識裏實在紮根太深了吧!

魯迅先生說:“如果一百年以後還有人記得我,那麼中國就沒有進步。”然而在浮躁喧譁、隨波逐流、思想貶值的時代裏,我願意永遠記得那個於歷史長河中掀起波瀾的名字。

七年級我眼中的魯迅先生作文 篇25

看到先生的名字,就覺得彷彿在面對一座高不可攀的豐碑,不敢輕易落筆,惟恐玷污了先生的一身正氣。也許,我只能懷着誠惶誠恐的心情來寫一些輕薄的文字了。

晚生了半個多世紀,無緣親睹先生的風采,卻也有幸瞻仰過先生的大幅照相,相上的先生配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名言,真的是透出一股凜然的威嚴感,只是讓人覺得有些冷漠無情。先生豈是無情之人!"無情莫比真君子",先生對朋友、青年、勞苦大衆是一片赤誠,就像佛祖與惡魔戰鬥時是一副決的無情面容,而轉過身來面對衆生時卻是一副的金面。

先生愛罵人,就像人說的所謂"他沒有一篇文章裏不放幾枝冷箭"。這一點在先生的雜文中最是顯露無遺。舉個例子吧,《朝花夕拾》中有一篇《無常》。先生寫道,"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教授先生即暗指污衊女學生的陳西瀅等人)。"這樣的話被"教授先生"們看見了,定是氣急敗壞。而先生的同仁看到了,必定會開心不已。而我只能佩服先生,罵人能罵到親者快,仇者痛,且不露一絲痕跡,也只有先生了!

"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生活在那樣一個不仁的時代,"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是痛苦而鮮明的。眼見同胞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卻一臉茫然,先生的心中定是飽受煎熬!"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成了先生永遠的心結。於是先生的文章便從一個冷眼旁觀者的角度敘述。比如說《狂人日記》這篇被稱爲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文字很是清澈,文風也很清新,然而文章看完了,心卻沉重得彷彿在一點一點墜下。五千年曆史中的糟粕就在先生的無情劍下現出原形。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