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鴻溝追憶散文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鴻溝追憶散文

這個地方,是與我的青蔥歲月緊密相連的。每每回憶起來,都有一股青澀的滋味縈繞心頭。

那年我剛滿十四歲,就糊里糊塗地走進了這裏的師範學校。懵懵懂懂的年齡,好像我只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師範生活要愜意許多,更多的是放任和隨意。但不知什麼時候起,我開始意識到未來的前景一片暗淡,那看似崇高的職業,並沒有迷惑我幼小的靈魂。最初的興奮與風光過後,便是無盡的迷惘。曾經的理想和夢幻,猶如校園裏凋落的黃葉,漸漸要飄零成泥。於是,週末的大部分時間,便是和同學一起四處轉轉悠悠。少年的情懷,青春的時光,大都在這百無聊賴的時光中虛度了。

附近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風景名勝,倒是有幾處歷史遺蹟在教科書中留有痕跡,譬如劉禹錫墓園、漢霸二王城、鴻溝等。那時候和同學去過一次鴻溝,登上荊棘叢生的廣武山,綿延黃土嶺中赫然出現一道深深的壕溝,還有一片傾圮的城牆,散落的瓦礫、磚石,偶爾還可以在泥土中發現一兩個鏽跡斑斑的銅鏃、鐵鋌等。曾經的王城,由於黃河水的長期沖刷浸泡,北面的城牆早已全部坍塌,只有其他三面還有殘存的牆體。而曾經的古戰場,早已淹沒在茫茫黃塵之中。層層梯田裏,沒有半點兒金戈鐵馬,旌斾林立的硝煙味兒。

長長的壕塹,猶如山嶺裂開了一道巨大的豁口,更像歷史留下來的一道不可撫平的疤痕。這是三十多年前鴻溝留給我的零星記憶。

再一次來鴻溝,卻是在十幾年以後。

那道溝塹本身似乎並沒什麼變化,還是深深的一道溝壑,還是荊棘叢生。但在溝塹的外圍設置了收費的關卡,山頭上多了幾尊鐵塑。

就在瀕臨黃河的黃土崖斷壁上,佇立着一匹嘶鳴的戰馬,面對滔滔大河,引頸長嘶。丟棄的刀、槍、劍、戟,昭示着戰馬的主人已經喋血沙場。故馬戀主,徘徊悲鳴,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而在廣武山頭楚漢兩軍對壘之間,立有一座漢白玉石碑。碑身的正面是“漢霸二王城”的篆體陰刻,背面是楚漢相爭的歷史介紹。石碑頂端的虎頭雕刻,戰旗如雲、刀槍林立,老成持重的劉邦和年輕氣盛的項羽正在臨澗對話。

山風陣陣,旌旗獵獵,很容易讓人想起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是成功者的意氣風發。

穿行在峽谷深處,兩邊崖壁上罅隙裏發出的聲聲嗚咽,卻又讓人想起項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失敗者的慷慨悲歌。

除此之外,這裏的一切好像沒有多大的改變,但覺得一切又都不一樣了。就像歲月的刻刀留下來的溝溝坎坎,在淤埋和沖刷的反反覆覆中,呈現出不一樣的歷史煙塵。就像那黃土壁上裸露的樹根,盤根錯節中夾雜着千年歷史的不同印記。畢竟又過去了十多年,歲月漸漸抹平了曾經的年少輕狂,也改變了看風景的心情。這些年來到處進行譁衆取寵式的旅遊開發,雷同的建築,粗鄙的設施,實在沒有什麼引人之處,見得多了反倒要心生反感。我總認爲,歷史遺蹟和歷史本身一樣,並不需要太多的粉飾。真實的歷史故事,殘存的歷史遺蹟,哪怕殘缺,只要能夠給後人提供一個可以憑弔的載體,便足夠了。

徜徉在歷史遺蹟深處,那些歷史人物的磨難與輝煌,那些歷史故事的詭譎風雲,讓我們在遊歷與閱讀中滌盪心靈塵埃,在理解與感悟中淬歷人生智慧。如果這裏也能夠適度地開發,只要稍加修整,淳樸的自然風光加上厚重的歷史故事,不用再製造其他什麼噱頭,就應該能夠成爲一個很好的遊覽勝地。

關於鴻溝,可以追溯的歷史也許更早。

早在東周末期,鴻溝就成爲中國古代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是中原地區黃淮間主要的水運交通線路之一。秦末,這裏成爲著名的“楚河漢界”。我不知道楚漢相爭時,商定鴻溝和約,劃鴻溝爲界的歷史事實是如何被移植到中國象棋的棋盤上的,但這裏北臨黃河,南接嵩山,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必然要成爲歷代兵家逐鹿中原的必爭之地。

如今,這裏早已遠去了鼓角爭鳴,暗淡了刀光劍影。能夠留給我們的,大概更多的是鴻溝的象徵意義了。

關於劉邦和項羽,後人評說紛紜,各有譭譽。晉人阮籍登臨這裏時曾經感嘆: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而唐代許渾經過這裏,也發出了自己的感慨:

相持未定各爲君,秦政山河此地分。力盡烏江千載後,古溝芳草起寒雲。

項羽,曾經是我小時候非常崇拜的英雄豪傑。多少次在夢中,我都能想象出他威儀堂堂的模樣。而他悲劇式的落幕,多多少少又讓我感覺悲壯和惋惜。有謀臣而不重用,有良機而不把握,明明一副好牌卻被自己打得稀爛,在走投無路時卻又自嘆時不我遇,不過是失敗者自我安慰的藉口

也許,在看待歷史的問題上,後人總是表現得比前人更聰明,或者自認爲看得更明白。正所謂旁觀者清。假若,鴻門宴上項羽能夠聽從範曾的建議;假若,廣武山上項羽能和劉邦一樣潑皮無賴;假若,烏江邊上項羽能夠渡江東山再起;假若……這樣,歷史就很有可能改寫。可惜,這樣的假設永遠無法成爲事實,就像我們無法再重新選擇生活道路一樣,它們之間始終阻隔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再仔細想想,項羽不過是一介武夫,一個莽漢,威猛霸道,剛愎自用,這樣的“官二代”,在老奸巨滑的老流氓劉邦面前不過是一個傻小子而已。魯莽玩不過無賴,君子鬥不過小人,直正鬥不過奸佞。項羽的失敗是命中註定的。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的相似,猶如一個無法解開的魔咒,一次又一次地跌進同一道鴻溝。“後人復哀前人”,是囿於慣常的思維定勢,還是習慣於固定的行爲模式?

當局者迷。歷史總是要給我們留下依然的故事,依然的悲歌,依然的教訓。而鴻溝,就是那一道永遠無法彌合的疤痕,讓我們警醒,也讓我們迷惑。

就在這年秋天,我又專程來到鴻溝一趟,匆匆去,匆匆回,說不清爲什麼,只是隱隱有一種感覺,這個地方我可能不會再來了。

我順道還去了幾十年前讀書的地方。校院還在,只是風光不再,很多熟悉的建築早已不復存在,齊膝深的蒿草叢中堆放了一些雜物和建築垃圾,當年的教室闢成了羊圈,散發着濃濃的腥羶味兒。看到這個模樣,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悵然。城市化擴張的腳步已經近在咫尺,也許不久的將來,這裏一切也終將徹底消失,了無痕跡。

曾經的少年情懷,曾經的凌雲壯志,成爲可憶而不可追的芳華。理想與現實的反差,猶如童年時留在身上的傷疤,一次次撫慰,一次次結痂,但永遠無法平復。偶爾,我也會做一些無聊的假設,關於自我,關於人生,關於命運的種種可能,只不過徒增一些惋惜與傷悲,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痛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