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菩提樹下的隨想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2.5W人 

站在南山寺院內那棵菩提樹下,頓時覺得莊嚴肅穆。高大的樹冠,綠葉滿枝,灰色的樹幹圓潤光滑,幾處裂痕略顯醬色,有些傷感,有些歲月的滄桑。較矮的枝條上掛滿了許願的紅布條,木牌,銅錢…。有些樹枝承受不了負荷,斷裂,掉在地上,還有不斷往上掛的這些東西,將已經發白的紅布條蓋上。旁邊一張木桌,一座吊鐘,是爲信徒們出售紅布條的,給的錢多還可以撞三下鍾,清脆渾厚的鐘聲在寺院空間遊蕩,寺院內更加神祕,來訪者越來越多,都十分認真,不馬虎,口裏還唸唸有詞,無論是出聲還是不出聲,從走出寺院門口的笑容和輕鬆,我就知道他們也釋放出自己的內心太多的重負,許下了新一年的心願。

菩提樹下的隨想散文隨筆

我不是信教徒,但經常跟着朋友看他們那認真的樣子,不多不少對佛教文化有些認識。菩提樹在佛教文化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一天,他在家中看書,一個人從窗前走過,深深的'吸引了他,他馬上出來尋找這個人,卻不見了蹤影。後來,他尋遍了世界各地都沒有找到,有天在夢裏菩薩對他說,你要想見到這個人,就要捨去人身,變成一個大樹,修行500年。很快他死去, 變成了一棵樹,經過磨難站在恆河岸邊,500年過去了,一日,那個人遠遠走來,他激動的舞動枝葉,歡迎他的到來,想讓他在樹下休息坐坐,可是,他走過看也沒多看便離開了。他十分喪氣,等了500年就換來這個結果。晚上菩薩又給他託夢,讓他再修煉500年,他按照菩薩的指意,又修煉了500年。一日,這個人出現了,他沒有激動,靜靜地等着他,看到他繞樹一週後,便坐在樹下,這一座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後來成了佛祖,他們一起成了佛。這個佛祖就是釋迦牟尼,這棵樹就是菩提。

這個故事離今天已經過去二千多年,佛教文化的精髓也在不斷深化與打造,特別有意思的是隋朝的神秀與師兄慧能的那段對話,耐人尋味,要能夠參透這個偈子的確不容易。那段對話後來寫成了詩,神秀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寫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些思想對中國人影響是很大的,“四大皆空”,自我的修煉修行,達到自我的完美人生,看起來很是高尚,而這種不斷修復自我,而不去改變環境,創造人類共享的財富的行爲,應該是中西方在信仰上的差別吧。或者說是中國落後於西方現代文明的根源。所以,無論什麼東西只有批判的吸取精華,去除糟粕纔是有益的,纔可以服務於人類,造福於社會。從印度傳到中華大地的佛教文化也是如此。

離開寺院,菩提樹旁人們敲擊鐘的聲音在不時傳出,給新年增添了生機。遠方的大海翻動着白浪,推着船隻上上下下。不斷涌入寺院燒香求佛的人絡繹不絕…。此刻,我內心也默默地在思念着遙遠的彼岸,心中的那棵樹在不斷的茂盛,嚮往着未來的生活,嚮往着人生的追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