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大相國寺散文

本文已影響 3.85W人 

天色黯淡下去,行人的腳步也慵懶起來。

大相國寺散文

從鼓樓的一端出發,走向一條狹窄的商業街。我的眼神,也似乎不再尖銳了,雙腿有一搭沒一搭地蠕動着。

視線右移,筆直的道路被挖開了一個缺口。缺口處,一座飛檐建築舒然挺立。本來,我是沒打算深究的,畢竟整個開封市內,是有無數這樣的建築的。然而,大門兩邊的紅牆上,各鑲嵌着一扇鏤花大窗。曖昧的黃昏中,兩扇鏤花大窗,像極了兩隻圓睜的眼睛。這般,我還怎麼視而不見?定睛看去,建築門楣上,高懸一塊匾額,上書四個鎏金漢字:大相國寺。

此刻,瞬間想起的人物,便是魯智深。繼而想起的事件,便是倒拔垂楊柳。《水滸傳》書雲:“智深提了禪杖便走,早來到寺前。入得山門看時,端的好一座大剎!”小說中,並沒有對魯智深在寺前的心理活動進行具體描寫——也許,魯智深就是這麼直率豪爽的性格,一句“端的好一座大剎”對他來說,已經足夠。站在寺外,想着寺外的是是非非,他是不必要這麼做的。

《水滸傳》中,對寺內的巍峨盛況進行了精彩描繪。但是,我心中盼望的卻是寺內那一片菜園,是垂楊柳轟然倒下之後的那一方深坑。

買票進寺,步入佛門聖地。想當年,魯智深是不用買票的.,他先是“入得山門看時”,後是直接“進得寺來”。

回身再看山門,“護國佑民”巨型匾額高懸頭頂。耀眼的金邊上,攀援着威嚴的龍頭。這塊匾額,大概是皇家所賜吧。山門兩側,貼着一副對聯。上聯內容是“佛光普照照萬里民安國泰”,下聯內容是“法雨同沾沾六凡正果成真”。匾額上的大字,“護國”在“佑民”之前;對聯上的小字,“國泰”在“民安”之後——外在的政治屬性,和內在的信仰屬性,兩種屬性之間的遊離地帶,是頗值得研究玩味的。

腳步南移,我驀地看到了老熟人。渾身銅鑄的魯智深,正在將銅鑄的垂楊柳連根拔起。

上網查詢資料,這尊銅像的來源,確實出自《水滸傳》小說第六回。但仔細對照小說,我卻發現了一些可論之處:其一,原著中,魯智深之前是剃過鬍子的,但在倒拔垂楊柳的時候,究竟有沒有留着鬍子,這個小說中是沒有交代的。而這尊銅像,魯智深是留着一臉絡腮鬍子且一直繞到腦後的,好像他十分堅決,一定要將鬍子鑲嵌在腦袋上似的。其二,按照原文敘述,“牆角邊綠楊樹上新添了一個老鴉巢,每日直聒到晚”,而這尊銅像,綠楊樹上只有稀疏的枝葉,並沒有老鴉巢。而從後文衆人要搬梯子、盤樹去拆老鴉巢的描寫來看,垂楊柳肯定不會太矮。而眼前這株銅鑄垂楊柳,僅比魯智深稍微高了一些,遠達不到令衆人昂首張望的地步。其三,《水滸傳》描寫:“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掇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着;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而這尊銅像,魯智深是穿着衣衫的。這樣寬袍大袖,顯然不利於施展力氣。《水滸傳》第六回,篇目名稱是“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銅像穿着寬袍大袖,遮住了一體紋身,倒拔垂楊柳和“花和尚”離得就疏遠多了。其四,小說原文寫道:“這幾日見師父演拳,不曾見師父使器械;怎得師父教我們看一看,也好。”看來,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時候,是不曾給潑皮看器械的。那麼,魯智深銅像旁邊,放上一柄銅製禪杖,就顯得比較怪異了。

胡思亂想之際,早有幾個孩童撲到了魯智深身上。他們是不去評頭論足的,而是圍着銅像上躥下跳。我忽然莞爾:任何作品乃至人品,都是一種新的創造。這尊不太符合原著的銅像,在創作過程中,乃至佇立此地起,必定講述了無數的故事,誕生了無數的傳奇。

踏着石板路前行,不多時,又一重門已到面前。擡頭看頂上的大字,大相國寺的傳奇呼之欲出。資料顯示,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但是,大相國寺更具魅力的出處,卻是名著《西遊記》。

許多人瞭解西遊故事,是通過觀看《西遊記》電視劇,而不是通過閱讀《西遊記》小說。他們知曉千奇百怪的神魔名字,他們熟悉光怪陸離的奇幻故事。但是,應該有太多的人,知道雷音寺,知道化生寺,卻不知道《西遊記》和大相國寺有什麼糾纏。

書中交代,唐太宗李世民魂遊地府,曾借開封府人氏相良一庫金銀,散於惡鬼,身乃得脫。李世民還陽之後,命尉遲恭將金銀一庫,上河南開封府訪看相良。這相良夫婦和尉遲敬德,好一番言語交鋒,最終堅決不受金銀。唐太宗於是傳旨,教敬德將金銀與他修理寺院,起蓋生祠,請僧作善,就當還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闕謝恩,宣旨,衆皆知之。遂將金銀買到城裏軍民無礙的地基一段,周圍有五十畝寬闊,在上興工,起蓋寺院,名“敕建相國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鐫碑刻石,上寫着“尉遲恭監造”,即今大相國寺是也。

《西遊記》書雲:相良,原來賣水爲活,同妻張氏在門首販賣烏盆瓦器營生,但賺得些錢兒,只以盤纏爲足,其多少齋僧佈施,買金銀紙錠,記庫焚燒,故有此善果臻身。陽世間是一條好善的窮漢,那世裏卻是個積玉堆金的長者。

多少人骨子裏,會更欽慕這樣的大相國寺。大亂初定的貞觀年間,一對經營小本買賣的夫婦,積德行善,成爲太平盛世中的全國楷模。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看,布衣取卿相!這,怕是比一個位高權重的王爺登上皇位的事蹟,要有更多閃轉騰挪的空間。而相良夫婦面對鉅額財產,不被黃白之物染花雙目,這種感染力量也要強烈的多。

致謝《西遊記》的作者們!政治人物利用權力,建立了看似堅固的宮殿廟宇,可宮殿廟宇卻經常大補重修。市井小民利用文學,創作了流芳百世的經典名著,而經典名著卻總是歷久彌新。

天王殿之後,便是主殿大雄寶殿。三世佛塑像居中,兩旁環列十八羅漢。三世佛塑像金身燦然,均高一丈三尺,的確是需要人來仰望的。而他們欣然端坐,他們慈祥睿智的雙目卻並不上瞥,而是稍微有些低垂。沒錯,當人的目光和他們的目光接觸的那一剎那,人就知道,他們的塑像,的確是需要人來跪拜的。

我想到了一些奇怪的話題:法力無邊的神佛,究竟同不同意人間爲他安排塑像呢?人間把神佛塑像固定成了一個永恆不變的姿勢,神佛會不會感到不適呢?

正想之間,一位被喚作“王老闆”的中年人闊步進了大殿,稍作停留,便跪拜在塑像前面。指間緊扣的鑽戒,被重壓在了龐大的身軀之下。

大型塑像的製造,想來得到了許多“王老闆”的支持。許多“王老闆”指使着神佛,卻又畏懼着神佛。他們從厚重的積蓄中奉獻出善款,雷厲風行地修繕宮殿,清掃寺院,舉辦法會,調配宗教資源。可他們進到寺院之後,在巨大的塑像前面,還是會“撲通”一聲屈膝跪下。

在我看來,大殿裏,“王老闆”的位置和普羅大衆一樣,都是神佛塑像前面一團蒲座。他們心內的期冀也都一樣,深深跪拜下去,高高站立起來。佛經有云:衆生平等,果真是也。

大相國寺,就是虛實相間的大千人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