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與景色有關的散文六篇

本文已影響 3.7W人 

  篇一:走走

我一直無興趣去別人的國,走一走,看一看,購一購,娛一娛。

與景色有關的散文六篇

有了機會,就到別的省去走走罷:以自己的縣,自己的省爲圓心,向四周發散,有時走很遠,有時走很近,出了家門,看情形,能走多遠走多遠,能走多久走多久,這樣的想法,支撐自己一直想在外面走一走,走自己的大國,自己的國土。

走着走着,想到了一串話了:不到青藏,不知道山高;不到新疆,不知道地大;不到海南,不知道水深,不到重慶,不知道火熱。

還有:不到中原,不知道戰爭;不到東北,不知道糧食;不到渤海,不知道屈辱;不到北京,不知道沉重;不到上海,不知道世界;不到西部,不知道貧窮;不到新舊攙雜的城市,不知道亂相;不到寧陝,不知道發展。

寧陝是我供職的縣。它在發展,在變化,大國所有的一切,它都有,好的,叫人憂的,孬的,叫人喜的。在寧陝住久了,漸漸地就喜愛它;在外面浪久了,回來,又恨它。有時,亂得叫人理不清頭緒,欣慰的,埋怨的,創造的,破壞的;有時,它又簡單清純如一小女,舉手投足,都是自家的孩兒,喜怒哀樂都小家的心事。

中國太大了,大得走一回,心裏虛一回,想中國的大,真是叫人理抹不清的了,它的大,真又誰說清了:於是一路走去,看明白的風景,看不明白的風景,聽一些很少聽過的說道,與人交流一些彼此的觀感;吃用一些從未嘗試過的飲食,自然也喝一些可喝可不喝的爛酒,交一些可交可不交的人,有的會成爲日後的朋友,有的轉身就相忘於江湖。

走得多了,自然也形成一些個人的好惡。一些地方,是一見如故的;一些地方,是終於後悔去的;一些地方感覺大好,一些地方,竟是毫無感覺的。這如同一生見過的人了,有的就成了朋友,成了親人,有的任多年,也鼓搗不攏。喜歡廣東的大氣,率性,務實的小聰明勁兒,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紮實。不喜歡上海的洋而不當,胖大的身子,骨骼卻脆得叫人能聽到折裂聲;喜歡天津的平和,不聲不聲,作弄着引不起天轟地動的事兒,一如海河邊上的人家,守着自家的老口味;不喜歡北京的張勢,總愛用神祕糊弄外省人,骨子裏是舊八旗的守正,沒落,樣子做得越大,越是叫人不想融進去;喜歡武漢的水汽,兩江三鎮迷茫着,有中國味,南方味,它的曲折雜亂的舊街,有中國的老石頭味,老河泥味兒;不喜歡成都的懶散,卻喜歡重慶的紮實,說的,做的,聲張的,都有大江氣勢,在重慶上個當,都是明明白白的;喜歡西安的一半,老城圈裏的那一半,還透着秦人的真,新城那一半,是半真半假,半正經半不正經,想想也好笑,好比早年鄉下的小寡婦,偷人和不偷人,各半,半依半推了。

每每回到秦嶺深處,我那小縣裏,一碗老酒吃醉了,還是喜歡這極小的、極安靜的、極質樸的、極熱情的,小地方,它的人,它的事,它的風景,它的新與舊。想想,這地方,是一個稍稍發了一點家的鄉下聰明人,在自家的舊屋場上,要將老房子拆除了,換了新牆了,翻了新瓦了,圍了新圈舍了,給娃兒娶了新婦了,然後每每打了飽嗝,向不如自家的人戶,顯擺發家的經驗哩!

有幾次機會,可以去日本、歐洲,或澳大利亞走一走,到底沒有遞上申請去。想:自己也是一個老農了,握着自己的鋤頭,立在自家的地頭,望山望水,心滿得不行,看山山親,看水水親,有了這樣的心思,看一切新舊的人,也都親切着了。又想,從出生到入土,幾十年一晃便過去了,自小種地、紡織、飼養,種甚不種甚,織甚不織甚,養甚不養甚,大抵都是磕絆着,自己地頭的事都沒弄得明白,清展,還開個什麼洋葷哩!

能在別的省走一走,就好了。讀讀這個大國,看到一些變化的,一些不變化的,一些新的,一些舊的,明白不明白,心下大抵都若有所動。這樣的走,漸漸就看清了一百年了,中國的一百年,都在路上擺着,大國的一百年,這一百年發生了那麼多的事,在大國的路上走着,怎能不想些事情?一些自信就生髮了,一些不自信依然在心頭濡着,走一走,抖落一些什麼,肩上又扛上一些什麼了。

我直要在國內走一走就好了。想自家的事,把自家的事想明白,想得深入。

  篇二:這個秋天,早晨的雲

最愛秋天的雲。最愛秋天雲彩的質感。在我眼裏,秋天的雲彩就是夢的衣裳:華美的旗袍,飄逸的彩裙,瀟灑的純白長衫……奇妙的幻覺在想象力的縱恿下,生髮出無盡美妙美輪的心儀,讓日常生活變得浪漫而富有詩意。

當目光在菊黃上停歇之後,擡頭就看到了天際的雲層。一場接着一場的秋雨,滋潤了西北這個城的乾渴。而雨後的雲也在天空流動着,喧染着天空,漸漸成爲一座無垠的花園。

早晨的雲層,是遲鈍的。先是鉛色的濃郁,垂在遠山輪廓高處,繞在近處秋林之上;那一刻的城市所有的建築,顯得分外莊重,深沉。在這油畫般的深沉中,幾縷光亮浮現出來,在深沉中透出明豔的色調。太陽早就升起來了,這光亮正是陽光從厚重的雲層中逸出的。

目擊着的一切,都在漸變中。每時每刻,雲朵、天空,真正是紛紜莫測。剛剛看到的景色,在下一刻的樣子,是你絕難預測的。這時如果能讓心靜下來,你便能體會到風雲變幻的許多重含義:自然的,生命的,生活的,或是歷史的。所有的癥結,你都可以在這一刻完全打開,感慨之外,會清晰地感到一股淡然之氣由丹田升起。

鉛色的雲層,慢慢移動着,露出天藍色縫隙。然後,雲層在光縷的推動下移位,變成一朵、一團。雲團的中心仍然是鉛色的陰鬱,而從中心向外則漸漸地顯出白色,最不規則的邊緣,是陽光照透的金色與胭彩的混合色。隨着太陽努力掙出雲層,天空中的雲團彷彿被稀釋,變得輕薄、透亮;天空的雲朵越來越白,而那一縷縷的閒雲,就在這時被化上了早霞的彩妝,妖嬈、美妙、若夢若幻……

太陽越來越明亮,天空越來越藍,而那些雲朵與雲彩卻越來越白。天藍,雲白。這時我看到的是秋天最純淨兩種色彩,這是天空的色彩。而大地,正處在深秋的無比絢爛中,我將要漫步在這絢爛中,啓開新一天的生活。

  篇三:永遠的月色

一篇《荷塘月色》,記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片永遠的月色,可是,不知爲什麼,這種美感,總是一種想象的蒙龍的,那種實在的東西,我卻從來也沒有看見過,大約是我所呆的地方太小太偏遠了吧。

說起荷塘,對於一個北方的人來說,並不是多見的,尤其象是我所呆的農村裏,從來是沒有過荷的,就是村西曾有過一片水塘,也不過是長一些蘆葦,就是這些,也在後來的日子裏,改造成了稻田,於是,那裏就再也沒有了這種東西,而那水塘也成了老年人記憶中的一個所在,現在的孩子們連想象也難了。

其實,對於我而言,正如現在的孩子們一樣,面對着這一望無際的稻田,再怎麼想象,也不容易想得出這裏的蘆葦塘了。而我,縱能想象出那荷塘的美,那月色的美,也只能是一種心馳神往了。

不過,對於月色,誰也不會沒見過的,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月色,同一個月亮把那光送給普天下的人,也送給了不同時空的所有的人,正所謂一月照秦漢,各有一輪圓。

我不知看過多少月色,卻都印象不是特別深,不過,有的月色卻也難忘。曾記得小時,有一次,不知是因了什麼事,那時,我必須連夜到離我家三十來裏的老姥爺家裏去,可是,在夜裏走那些山路,必竟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容易事,可是,當時的我,在大人面前不敢顯示自己的膽小,一咬牙就應了下來,於是,我拿着一把鐮刀,上了路,從村裏出來,一直走哇走的,一到村外就有些膽怯,緊緊的握着那鐮刀,看着路邊那些黑黑角落,總是提防着從那裏突然竄出來的什麼,比如狼呀什麼的。

後來,一輪月亮從山背後升起來了,頓時,我象是有了一個明燈,路上的東西看得清了,而那路邊的東西也看得清了,月光直瀉大地,把地上山上的一切照得那麼清楚,我能看得見那些角落裏其實不過是一叢樹木,一堆亂石而已,別說是狼,連個狗也不是。我有些感激月亮,看看她,她白白的臉盤,看着我,我這時才覺得,她就象是個伴兒,爲我照亮這路,爲我壯起這膽,而且,我發現,不管我走到那裏,山崗上山窪裏山腳下還是山溝裏,她總是在那裏高高地向下看着。當着我終於走到了那三十里外的老姥家裏時,已是深夜了,於是在那裏受到了大家的誇獎,可是,我心底裏知道,要不是月亮,也許我真的會丟下那鐮刀而跑回村裏也說不定呢。

不知是這次經歷還是那經歷中的那種特殊的感覺,從那以後,我對月色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喜歡月色。雖然那月色並不如太陽光那麼強烈那麼溫暖那麼鮮豔多彩,只有那淡淡的銀白色。

再後來,我回村裏參加勞動,那時,爲了家裏建房,必須準備大量的石料,家裏正是靠着山的小村,自然不會去花錢買的,再說,那時的農村裏也沒有多少錢,要造房,當然要自己去準備了。我當時是十八九歲的小夥子了,於是,我就在每天夜裏到離村子三四里外的山上去弄石頭,當年在修建灤河大橋之時,那些工匠們爲了保質保量,從這山上採了大量的石頭,至今,那山頂上仍可看到那些修橋之時採石而留下的深深的大大的楔窩窩,可能當時沒有用炸藥,全是憑着那些鐵楔,硬是從山上“切”開了一塊塊石頭,切成了一塊塊橋墩用的條石,而那些不足尺寸的則棄之一旁,於是,成了村裏人建房時的好東西,只是,這些石頭與土混在一起,年久之後,要找出來必須扒開那些土,而且從山坡甚至山頂上一塊塊地藉着坡度往下滾,形成了一條條的滾石道。於是誰家蓋房就早早的去那山坡上弄。只是,那滾也不容易,一塊石頭往往是滾不多遠的,要從高高的半山坡滾到山腳下,差不多要倒上幾十個個兒,才能弄下來,因爲要上班掙工分掙口糧的,只好是夜間上山去幹了。

爲了防身也爲了便於摳石頭,帶着一把小撬棍,我就天天上山,那時,最盼望的就是月亮,一來,有時那半山坡上或許有人,或許就是一個人,那時,要是沒有月亮,且不說看不清路看不清石頭,光是害怕就是讓人難受,看那裏全是黑乎乎的一片,心裏總是不好受的。一旦有了月亮,不光是照亮了山照亮了路,也照亮了我的心,當着看着那滿山的清清如水的月光時,我真的有着一種興奮激動,真的想是久渴的人看見了那清清的水,想捧起來,往臉上澆,往身上灑,往嘴裏灌,喝他一個飽……

許多年之後,我走過許多地方,也看到了許多關於月色月光的詩歌散文,對於那些詩聖詩仙詩人名家散文名家的詩歌散文,讓我感到了一種美,得到了一種享受,可是,當着我想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月色時,我卻對着這月兒有着一種親切。

隨着閱歷的增長,我逐漸地感悟到:其實,人生中,往往人們更需要着一種關注關照的,那怕是默默無聲的,但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那受到關照的怕是永遠也忘不了那情那景罷。

所以,我也永遠忘不了人生之旅中的那永遠照耀的天之光。

  篇四:守候春天的繁華

伴隨着幾陣稀疏的小雨,春天帶着濃郁的大霧瀰漫着整個大地,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小草煥發長滿了新綠,遍滿天地,給春天的畫布浸染着生命之色;花枝搖曳充滿了生機,奼紫嫣紅,遍滿山野,給春天的畫卷飽蘸着生命繁華;迷幻的花香沉醉在潮溼的空氣裏,婉轉的鳥鳴散佈到田野山林。草長鶯飛,花紅柳綠,像是在彰顯着生命的神奇。這就是春天,繁花似錦,滿園春綠,讓我們真真切切感的受到春天的神奇與美麗。

不經意的春天,悄悄的來臨,是那多麼的純粹,又是那麼的突然。當你還在忙忙碌碌的時候,睜開那暗淡的雙眼,再仔細看一下春天,春天已經遍滿了大地白茫茫的大霧,掛滿樹梢上鮮豔幼綠的嫩芽,爬滿了牆頭煥發鮮綠青苔。瀰漫過高牆,在高牆上的灑滿鬱郁的蔥翠;瀰漫過荒野,在荒野裏留下了一層一層的迷霧;瀰漫過小山,給小山染上了清淡清淡的草色;瀰漫過天際,在天邊留下的散之不去的灰雲……給這個天地的每一個角落注入了一絲絲淡淡的憂愁,生命的感傷。

喜歡春天裏的雨,絲絲綿綿,緩緩飄落,輕輕的撒落在田野山林,淅淅瀝瀝。喜歡靜靜着感受着,那小雨在微風中悄悄的流逝。喜歡夜深人靜裏一個人倚在窗前聆聽着雨聲陶醉,守候着這雨聲,我凝視着那迷濛的天空,細雨細細地飄進了眼睛,感受着這一個人的恬靜。

喜歡春天裏的風,靜靜的在聆聽,靜靜的在感知。如果生命能始終以這種姿態,我想我們將生活的很純粹,變得很快樂。聆聽着,守候着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一抹感動,傾訴一個人的愛與思念,感受着自己的悲傷與喜悅,締造着一個人的伊甸園。

喜歡獨處,是幾時我就這樣瘋狂的迷戀着走着自己的路,看看自己的天,看看自己的地,聽聽自己對花兒、鳥兒的竊竊私語……思緒就是這樣子空越了古今,搖曳着滿世界的繁華,讓我重新拾取着希望。

曾經幻想自己的生命是漫天飛舞的繁花,紛紛飄落,絢麗無比,飄滿遍整個大地,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感受到我的紛飛與繁華。這個繁華的思緒慢慢的紛飛飄落,最後只剩下一個人靜靜的守候。繁華如故,寂靜如昨,一個人的世界如夢。

  篇五:恨蓮說

北宋周敦頤一篇《愛蓮說》把蓮吹捧到了至高境界,說什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之君子”云云,而我的感受恰恰相反,我恨蓮,而且不是一般的恨。

蓮者,最善忘本也。生於淤泥,長於淤泥,吸取的是淤泥的營養,長成後居然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就好比一個平民兒子,父老鄉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供他讀書,等到後來事業有成了,或者當大官了,居然反過來看不起平民,說自己和平民和那片土地沒有半點關係一樣。

“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更是無稽之談,所謂流水不腐,各位有誰見過清澈的小溪裏,湍急的河流裏,洶涌的大江裏,浩瀚的大海里會有蓮的影子?蓮只會長在缺少流動的水域裏,比如魚塘,湖泊和觀賞園林裏面,甚至是發臭的溝壑裏,哪怕是清澈高原湖也不適宜蓮的生長。蓮所開花朵極爲豔麗,居然說不妖?君不見在夏日的荷塘裏,蓮把花朵舉過頭頂,在和風中招搖,點頭哈腰,諂媚至極!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這幾句讀起來感覺很美好,卻經不起推敲。中通說明不實,內心空虛,上下串通一氣;外直正好印證此物無節。夏季炎炎之際釋放點氣味,在烈日高溫的作用下,有如瘴氣,令人頭暈腦脹,蠢蠢欲睡,也妄稱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絕對是一種自我標榜和自我保護,乾不乾淨得看水下,看泥裏。離得遠了還能看清本來面目嗎?如果你想仔細看個究竟,瞭解其本質,對不起,不可褻玩!這就不難怪官員出行總喜歡開道和脫離羣衆的原因了吧。

蓮葉似傘,無論天晴下雨,蓮總是相互打傘,遮遮掩掩,相互保護,底下更是盤根錯節,相互勾結在一起。所以在蓮生長的荷塘,隱藏了許多泥鰍、水蛇、黑魚、蚊蟲等等,都是藉助這些“傘”而得以生存的。如果這種習性蔓延到當今社會,豈能不權權交換,錢權勾結,彼此關照,相互庇護,何來公平可言?

蓮總以君子自居,而且蓮與廉正好諧音,其實不然,常常把蓮蓬高舉以標榜清廉,可誰不知道,下面深埋着的藕纔是蓮最甜的部分,體積也不知道的蓮蓬的多少倍。既不暴露,而且很難挖得出來,可見此蓮非彼廉也。

蓮者,水性也。哪裏水土肥沃就在哪裏生長,無所謂氣節。哪裏氣候溫暖就在哪裏生根,無所謂奉獻。抗不住嚴寒,寒冬來臨,只見一片殘荷。禁不住風雨,颱風過後,只見一片狼藉。從來都不是棟樑之材,爲何卻得如此美名?看來周敦頤就是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五毛。

  篇六:塞外天涼好個秋

九月,天漸漸的涼了。也許其他地方還在忍受着烈日炎炎的天氣帶來的酷熱的時候,塞外已經是另一種風光了。天高雲淡的原野,曾經讓人無限傷感的細雨已經把清涼讓給讓人倍感清新的秋天。

走在秋天的原野,到處是一片秋的顏色。豐收的田野上到處是人們歡快的笑聲,豐收的喜悅讓他們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果園裏已經成熟的水果掛滿了枝頭被壓彎了腰的枝條也許正在向人說着這一年的好收成。塞北的秋天,秋高氣爽的原野上,藍藍的天空中幾朵白雲緩緩的走來讓蔚藍色的天空更多了一些詩情畫意。站在山上放眼望去,腳底下充滿詩意的金黃色被還是綠色的樹林包裹着。桑乾河和洋河緩緩的從這幅美麗的畫中走過,蜿蜒的河流莫非是捨不得這讓人無限留戀的美景吧。

河水不再象夏天那樣波濤滾滾,只是在靜靜的流淌。污濁的河水已經變得無比的清澈好象也把自己的心扉敞開給這個美麗的季節。周圍村莊裏的人們還在忙碌着,勞累了一個夏天的人們再過一個月就要忙着收穫了。雖然都是在忙碌,可是在這個季節裏的忙碌卻給人帶來內心的喜悅。

初秋在這片原野上是美麗的,秋高氣爽中微風拂面而過讓人沒有了酷暑中的煩躁,剩下的只有說不出的舒暢和愉悅。站在高山之巔,感覺到塞外初秋的秀麗,走在原野上感覺到塞外的初秋的喜悅,這一切都讓人感到那麼親切。塞外的初秋是久居在都市裏的人感受不到的,大自然或許也在貪戀這片原野吧!她拿起畫筆給這片原野帶來一副美麗的畫卷。塞外的初秋,讓人看一眼就不想離開,當太陽把陽光灑向這片土地的時候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變成了帶着鄉土氣息的音樂。

看着塞外初秋的原野,我忽然想起了法國着名的鋼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萊德曼先生,如果他看到塞外初秋的美景時,是不是也要即興彈奏一曲呢。他的代表作品《秋日私語》如果在塞外初秋的原野上彈奏,也許會讓這首鋼琴曲更加富有詩意也會更加的動聽。雖然只是隨便想想可是當我們望着塞外初秋的原野,聽着音樂播放器裏播放着這首《秋日私語》時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雖然不能親耳聆聽理查德克萊德曼先生在這片原野上親自彈奏這首樂曲,但是這首樂曲仍然帶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

九月塞外的初秋,已經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帶給它的美麗。九月塞外的初秋,也把讓人感到親切的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如果說塞外初秋的原野白天是副美麗的畫卷和一首動聽的音樂的話那麼九月塞外初秋的夜晚又是另一種景色。初秋的夜晚,當一輪明月從山間升起。當月亮把一片銀色灑向這片原野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又是那麼的寧靜沒有了白日的喧囂只剩下讓人的內心不再躁動的平靜。

走在村莊外面的原野上一輪明月高掛在天空。透過天上薄薄的雲彩把月光灑向原野擡頭看去,天上的那輪明月此刻又變得朦朧起來。此時,塞外的初秋的夜色,是不是也會讓遷客騷人詩性大發呢。此時他們是不是還象《水調歌頭》那樣惆悵,還是象《虞美人》那樣的傷感和無奈呢?我想他們一定會舉杯邀明月來抒發對這片初秋的原野讚美的情懷。

此時如果貝多芬還在的話,那麼他彈奏的樂曲一定不會象《水調歌頭》那樣惆悵。也不會象《虞美人》那樣的傷感和無奈,他一定會彈奏出一首更能表達此時心情的樂曲。曾幾何時當貝多芬在家鄉的月光下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一定是被家鄉的沒有的月光感染了吧。可是,如果他能走在初秋塞外的原野上欣賞着美麗的月色的時候,是不是還會彈奏這首《月光曲》呢?我想他會的因爲只要彈奏着這首《月光曲》那會讓這美麗的夜色更加的富有情調。

九月初秋的塞外,它是一副美麗的畫卷美的讓人忘卻了世間的一切煩惱。九月初秋的塞外它更是讓人沉醉的音樂,聽到這首音樂讓人忘卻了周圍的一切。塞外初秋的原野更是讓人身臨其境流連忘返,塞外初秋的一切美的又是那麼自然那麼的讓人懷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