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泥土的芳香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掬一捧泥土,嗅着幽幽的芳香,想起來小時候流動在歲月裏的泥土氣息,蘊含在歲月裏深深淺淺的故事,和青春少年被土芬芳薰染的情愫。

泥土的芳香散文隨筆

題記

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從小就在泥土窩兒裏摸爬滾打,呼吸着泥土的氣息,生活在泥土上的村莊裏,吃着泥土裏長出來的糧食蔬菜,住着泥土建造的房子,用着泥土壘的鍋竈,睡着泥土壘的牀鋪,腳下走的是泥土路,泥土一路陪伴我們長大,和泥土結下了濃濃深情。

初春時節,空氣中似霧非霧,飄飄嫋嫋,洋洋灑灑,如天空飄下來的薄薄白沙,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暖暖的陽光下悠悠飄蕩,那種大自然的美麗景觀,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是見不到的,大人們說那是蘊含在泥土裏的陽氣,春天的時候就會從地下升騰起來。

每到這個時候,一場細雨綿綿,沉睡了一冬的冬小麥,如大夢初醒,伸伸懶腰,掙脫了泥土媽媽的懷抱,輕搖着小腦袋,貪婪地吸吮着晶瑩的露珠,抖抖精神,開始返青,快速生長。村莊上的樹木枝枝丫丫,隨春風盪漾,輕輕搖拽着優美舞姿,長出嫩綠的萌芽。彷彿一夜之間,春姑娘給光禿禿的黑土地披上了綠裝,一派生機盎然。

一羣羣窩憋了一冬的孩子們,象野馬一樣,奔跑在泥土地上,嬉戲打鬧,挖野菜,茅芽,薅蒲公英,累了躺在鬆軟的泥土上,沐浴着溫暖陽光,嗅着泥土泛起縷縷芳香,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抓一把泥土,和成泥巴,打泥丈,摔泥娃,那種幸福和快樂,生長在城市的孩子是體會不到的。

泥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勤勞的農民,辛苦的勞作在泥土上,泥土裹着汗水,重複着一年又一年播種,收穫,在悠悠的黑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暖花開之際,農民們把一車一車的農家肥拉到大田裏,卸成一堆一堆的,勞動力們用鐵杴均勻的撒開,飼養員們套上黃牛和梨子,一犁一犁的翻出黑黝黝的泥土,一塊地犁完之後,套上鐵齒大x,飼養員站在x上邊,一手拽着牛繮繩,一手握着皮鞭,嘴裏不停的咿咿喔喔的吆喝着黃牛,一會兒直着耙,一會兒斜着耙,一直耙到平如鏡碎入面,那幽幽的泥土香味兒散發在空氣中,讓人陶醉。

秋莊稼播種完畢,經過一夏天不停地除草,鬆土,澆灌,黑土地上呈現一派豐收的景象,每一棵莊稼都凝聚着人們的汗水和希望。

泥土是忠誠的,不會欺騙人,也不會撒謊,更不會辜負勞動者的希望,只要在泥土裏撒下種子,它們高興地鑽進泥土裏躺下,泥土無聲無息,吸收着水分,孕育着嫩芽,過不了多久,就會長出來莊家苗子,在泥土的滋養和陽光照耀下,肆意地瘋長。

初夏時節,一望無際的麥田,輕風拂動,浪花翻滾,猶如金色的海洋,陣陣麥香沁人心扉;秋天,玉米一棵棵扛着棒槌粗的大棒子,甩着古銅色的鬍子,露出金黃色的大牙,是那麼的英姿颯爽;一片片火紅火紅的紅高粱,像戴着一頂頂紅珠帽兒的姑娘,亭亭玉立,紅着半邊天;油嫩碧綠的芝麻,開着粉白色的喇叭花,一節更比一節高,四溢飄散的醉人的花香,令人陶醉;一團團的棉花,像天上的白雲散落人間,秋風一吹,白浪翻滾,人們有了穿衣的保障;紫紅色的紅薯,谷堆堆的頂着綠色的秧子,暴出地面,啃上一口,又脆又甜。

泥土給辛勤耕耘的人們,送來豐收的喜悅,向人們奉獻出豐碩的收成,農民一個個喜在眉梢,那種喜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是發自內心的呀!

常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寸黃土一寸金,哪怕是在一個巴掌大的地方,墾一小片兒荒地,撒上蔬菜種子,定會收到綠油油的菜香,栽上一棵小樹,要不了三年五載,即成棟樑之材。

生活在泥土的世界裏,農民們就地取材,利用泥土給自己建造遮風避雨的家園,把泥土地剷平,澆上水,用兩頭牛拉着大石磙,一遍遍的把土地軋瓷實,隔成小長方形,然後用專門犁土坯的犁子,犁子下邊是一個三十公分的厚鋼片兒,套上四頭大黃牛,兩個人用力按着犁子把手兒,老黃牛吃力的拉着犁子,艱難地行走,累得氣喘吁吁,渾身汗流。犁完以後,用帶尖兒鐵棍兒一塊一塊的撬開,就成了土毛坯子,人們用它壘牆蓋房子,房子蓋好之後,再用泥巴把牆縫糊嚴實。

爲了圈豬圍雞,人們在河溝裏的溼地,長滿了茅草的地方,刨筏子,讓泥土一層一層站立起來,垛成泥牆,蓋成雞舍豬圈。

後來人們發明了土坯模兒,用木頭做一個長方形的坯模,把泥土和成稀稠適中的泥巴,放在坯模裏,託成一個個的土坯子,這樣的土坯壘出來的牆雖然單薄,但整齊好看。相比以前笨拙的方法輕巧多了。沒有木牀,人們就把託成的土坯壘成牀鋪,鋪上杆織成的薄和草苫子,儘管房舍簡陋,牀鋪寒磣,卻是一代一代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聞着泥土的香味,睡得香甜又踏實,

記得小時候,村上箍了個大窯,請來一個泥水將師傅,師傅姓毛叫毛七,人長的聰明帥氣,有一手精湛的手藝。大量的泥土經過機器的打磨攪拌,和成的泥塊兒光滑又細膩,師傅把一塊塊泥巴放在機器上,雙手自如的操作,在機器的旋轉聲中,泥巴就象麪糰一樣柔軟,在師傅的巧手中,做成各式各樣的花盆兒,面盆兒,大缸小缸,大鍋小鍋,大碗小碗,和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倉庫大院裏擺得滿滿當當的,一件一件的.晾乾以後,裝進窯裏燒成瓦製品,件件精緻漂亮,既方便了人民羣衆的生活,也創造了經濟價值。每到星期天的時候,我們總會去看師傅幹活兒,好想跟着師傅學點手藝,纏着師傅要點和成的泥巴,學着師傅的樣子,捏成泥人兒,泥狗泥貓兒和泥豬兒,畫上鼻子眼兒,放在窯裏燒一燒,拿着炫耀,捏成鍋碗瓢盆兒過家家。

泥土還可以燒成各種各樣的磚瓦,有紅磚,藍磚,有機瓦,柴瓦,琉璃瓦,每一塊磚瓦,都要經歷挖土,和泥,製坯,晾曬,裝窯燒製等。

農村經濟好轉以後,用磚瓦替代了土坯房茅草屋,農民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瓦屋,改善了居住條件,磚瓦也支援了城市建設,這些磚瓦都是泥土轉換而成。

上世紀六十年代,上級爲了發展農業,保障農業收成,提高糧食產量,號召農村興修水利,引水灌溉。農民們按照上級的統一規劃,在泥土上挖溝修渠,翻騰着黝黑的泥土。

酷熱的夏天,流金鑠石,女人們在周邊挖土運土,男人們擡着石磙成的石夯,光着膀子,赤紅着臉,脊背上的汗珠子,一串一串的閃閃發光,匯成一條條的泥溝兒,沖刷着一層又一層的脫皮;嚴寒的冬季,人們頂着刺骨的寒風,耳朵,臉蛋兒,都被凍的青一塊紫一塊,手上一道道的血口子,擡着沉重的石夯,在領頭人那着粗壯的號子聲中,兩個胳膊跟着節湊不停地扭動,前走三步,後退三步,嘴裏喊聲震天,嗨吆哩嗨呀!嗨吆哩嗨呀!他們在和泥土較勁,把沉睡在冬季的泥土,一杴一杴糊在大壩上,一層一層夯實,黏成一體,站立起來,築起了一條條的大壩。

築起了龐大的主幹渠,一道道的支渠,溢洪道,引來清清的丹江水,泥土改造着水路,流水敬畏着泥土,乖乖的聽從人們的指揮,順着渠道緩緩流向大田,滋養着莊稼。

如今家鄉的農民,有着充足的灌溉條件,利用各種機械,在幽幽芳香的泥土地上,年復一年播種着希望,收穫着碩果!

雖然離開家鄉多年,生活在繁華的城市,依然眷戀着生我養我的黑土地,眷戀泥土上的村莊,和那幽幽泥土芳香,那裏有我的根兒,有我兒時的身影,有我成長的經歷,有我幸福的童年,和深深淺淺的腳印,有我兒時的夥伴兒,有我回歸泥土的父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