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那些記憶散文欣賞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那些記憶散文欣賞1

“當一個女人看天的時候,並不是她想從天空中找到什麼,只是她覺得太寂寞。”

那些記憶散文欣賞

我們就坐在校園的臺階上,一上一下,一高一低,擡頭傻傻的看天。

黃昏的殘陽溫和而溫暖,卻讓我感到眼角的溼潤。孤獨也可以這樣美麗。

天邊的雲一層層地疊開,殘陽便躲在它們的後面,我感到太陽的溫度正在消逝,寒意一點點侵襲我的頭腦。越來越悲傷。

一朵大大的浮雲閒適地飄過我們的眼際。風輕輕地劃過,雲淡淡地散開。我不知道我們已走了多少時間的腳印,此時我卻能從浮雲碾過的痕跡中看到時間走過的證明。

看天不知道能否看到我們的未來,可我們卻又都如此固執地睜開眼睛,直到眼球生澀得幾乎掉淚。

如果再坐上一段時間,我想我真的就會伏下肩來哭哭啼啼像個脆弱的小孩。

可是什麼也沒有發生,浮雲依然飄過,我們依然仰着頭,望着天,彷彿只有那一刻我們的心,纔是相通的……

那些記憶散文欣賞2

從農村到城市快三十個年頭了,當初還是少年的我現已近不惑之年,回首一路的生活輾轉變遷,尤其在捕捉往事記憶的時候,不乏一些快樂的、憂傷的,抑或令人感動的人和事,但現在想想大都模糊了,且隨時間的流逝有的漸漸淡忘了,而唯一記憶猶新,一想起就津津樂道,甚至能在心頭和眼角泛出微笑的仍舊是農村生活的經歷,而記憶最深的莫過於農村的過“年”。如今的年形式越來越多,花樣翻新,但不知爲什麼心中卻少了幾分嚮往和企盼,甚至有些厭倦。究其原因是現在和過去相比,年味有些變了。人常說越是樸實的東西就越是親切、自然,就如花一樣,假花雖然看上去色彩鮮豔,但與真的比較起來畢竟少了花香味道,再怎麼好看終究還是難讓人提起興趣。在我看來,農村的年正如一株芬芳四溢的花兒,守在一個荒遠的角落獨自開着,它的顏色、它的味道在逝去的歲月裏,漸漸沉澱爲一種不變的牽掛和難捨的情結,盛開在心靈的四季。

小時候,家住在一個較偏遠的鄉村,村子不大,分東西頭,住着上百戶人家,其中有幾個大家族,他們的分支幾乎佔據了整個村子,只有爲數不多的幾戶“外姓人”,但不論是大家族,還是外姓的,彼此都相處和睦,凡大事小情必得到場。別個不說,只說這逢年殺豬,那真叫一個熱鬧。說起殺豬,這是農村過年的一個習俗。莊戶人家別的不多,糧食倒是豐足的,每年除去賣掉的,留夠“口糧”,剩餘的便用來養口肥豬。每年冬臘月,下了幾場大雪之後,數九隆冬,天寒地凍,人們便開始忙活殺豬過年了。這個時候,也是那些殺豬的“行家裏手”最忙的時節了,幫了東家幫西家,有的一天甚至要殺上三兩個,忙得不亦樂乎。殺豬的程序一般是,提前燒好一大鍋開水,然後把殺完的豬用結實的木棍架在鍋上澆開水,由兩到三個人操着專門的刀具,開始在澆透了的豬身上刮下豬毛。豬毛刮乾淨之後,便擡到事先搭建好的案子上開膛破肚了。這個環節一般比較複雜,且需要點技巧了。最主要就是摘腸清洗,內行的人會選擇一個高粱穗部分的杆兒,去了皮兒做成翻腸的工具。若是手法好的,不多一時就能把全部的腸糞倒空,然後拿到外面乾淨的雪地上,讓小孩子用腳在雪裏反反覆覆的踩,直到豬腸發白變得乾淨。乾淨人家,會再用蘇達水浸泡沖洗幾遍,儘量使腸子聞起來沒有刺鼻味道。最後把這些洗好的腸裝進吹起來的“豬肚”裏,一則保鮮,二來好經管,然後連同豬的心肝一同掛起來,俗稱謂“燈籠掛”。這是上等的食材了,往往比豬肉更讓人喜歡。

各家的豬養得大小不等,重的達三四百斤,小的也不下二百斤,這口豬是農民一年的“嚼裹兒”了。當然,一些小門小戶因爲人口少不需要殺豬,只需從別人那裏買些豬肉就夠了。那時候,各家在殺豬時都會有一份擔憂,就是害怕殺出“痘豬”。一般說來,這種豬肉是不能吃的,據說吃了“痘”就會進入身體害病。所以對於那些殺出痘豬的人家來說,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兒。當然,這種情況是少數。可是真要遇上了也不能扔掉,總要想些法子消化。但年輕人或是小孩子一般是不吃的,至於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卻不顧及,常常把豬肉切成小塊,會同那些心肝肚什麼的一起放進鍋裏高溫,這樣可以把痘殺死,人吃了便無大礙了。豬殺了之後,經過一番拾掇、切割,便澆上水凍冰以防風乾,準備年用了。

殺豬的過程,也是村中人交流溝通、增進感情的過程。村中不論哪家殺了豬,按規矩都要燴上一大鍋的豬肉酸菜,特別是手藝人要把豬血用調料拌好灌成血腸,一同放入燴菜裏,然後再燜上一鍋小米飯,除招待幫忙的,還要請來直近的親戚,及村中年事已高的人吃豬肉。有的把在住在城裏的親戚也請了來,臨走時還要帶上一角豬肉。所以,殺豬請客每每要兩三桌的人,因爲吃飯人多,人手不夠時便要請來張家嫂李家嬸幫忙切菜。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到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手裏幹着活,嘴上不閒着,偶爾哪個說出個笑話來便會引發一陣大笑,爽朗的笑聲從屋裏傳到屋外,引得男人不時的向裏面張望。小孩子們這時也會派上用場了,大人會把正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叫回來,吩咐到左鄰右舍借桌椅板凳兒、吃飯的餐具,還要裝上一塑料壺的小燒酒。飯菜還沒好,屋子裏熱氣騰騰,一聞到那香噴噴的飯菜,嘴裏就已經泛起口水了。

如果說殺年豬是農村過年的一個前奏,那麼一到年根兒就更有節日氣氛了。一般說來,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這時候最累的要數家庭主婦了,她們往往要把一家人的衣服、被褥單全都清洗一遍。有的用洗衣機,但多數人家沒有,只能用搓衣板。冬日裏,洗好的衣、被掛在院子裏多年那根早已生了鏽的鐵絲線上進行晾曬,說是晾曬,可是因爲天冷,那些衣物還沒等晾完便就凍成了“冰片兒”。即使是天好日頭足也要經過幾天幾夜才能晾曬八九分幹,既而再拿到屋子裏,放在火爐旁或放到炕上烘乾。在此期間,孩大老小睡覺只能蓋上棉被瓤了。被面兒洗乾淨之後,女人們便要穿針引線地縫被子了,有的白日裏沒時間,只得連夜做活。母親最是恨活兒的,因爲家裏人多,她總是白天夜裏忙個不停,縫這縫那,有時要逢到後半夜,當我們睡醒一覺,仍見她在燈下縫着,最後什麼時候睡我們渾然不知。女人啊,她們把多少辛酸、多少希望、更有點點的愛縫進了歲月,最終把日子連綴成一串串的幸福。掃除,除了拆洗還要打掃屋內灰塵,這也是掃除的重頭戲。爲圖方便,人們往往把笤帚綁在一根長的木棍上,然後舉着它在屋子裏四處轉着,把棚頂牆角的灰塵打掃乾淨。不少人家爲了讓屋子更亮堂些,還用白石灰進行粉刷牆壁,經過一番徹底打掃,屋子真是大變樣兒了。剩下的活就是擦洗傢俱、玻璃器皿等,有的還要換盞新的“燈管”或是瓦數比較高的白熾燈泡,掃除工作往往要花上一兩天時間。雖然有些忙活人,可是看到屋子窗明几淨,心裏也是舒服的。

人們不時翻看日曆,恐怕錯過了年的“時令”。年越來越近了,各家各戶開始置辦年貨了。買年貨是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了,有的是一家開着拖拉機或趕上驢車、馬車到附近的“供銷社”購貨。家裏沒車的只能求人“捎腳兒”,幫着把年華帶回來。條件好一點兒的往往到鄉里甚至搭長途車到縣城去。年貨大多是鞭炮啊、年畫啊、掛曆啊以及一些凍貨、糖果及酒水、青菜、調料之類的,碗筷一定要買,意在“添人進口”。祭祖的人家還要單獨準備一些祭祀用的供品及燭臺、香爐等器具。此外,做母親的不管家裏多拮据,也都要給孩子們扯上幾尺布料拿到村裏的“成衣匠兒”那裏做身新衣裳,條件好的也有買現成的。女孩子還會買上幾條“紅頭繩兒”或是彩色的絲綢用來扎頭髮。大人孩子的鞋一般都是自家做的“千層底”,或是氈底趟絨面大棉鞋。爲了讓家人都在過年時穿上新鞋,女人們很早就開始“納鞋底兒”了。白天幾個婦女會帶着針線湊到哪一個的家裏,在一起邊說邊幹,省得一個人寂寞。年對於農民來說,有着不同的意義,一個是慶祝豐收,再者就是祈願,希望來年有個更好的收成。因此,不管家裏有錢沒錢,年一定要過得像樣兒些。有的明明打算好了照單買,可一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就禁不住誘惑了,最後額外買的年貨甚至比單子上的還多呢。

整個正臘月,女人們是沒有一刻清閒的,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爲了家日夜辛苦操勞,爲自己做的卻很少。最累的要數淘米發麪“蒸乾糧”了,白麪的、黃面的,往往要發上幾大盆,佔了半鋪炕,有的人家因爲做得多,連睡覺的地兒都被佔了,只好打發孩子到別人家“找宿兒”。趁面沒發時先要“糊飯豆”做豆餡,往往要裝上幾個“席簍”。攥豆餡是小孩子樂此不疲的,一半是爲了玩,一半是爲了吃。把發好的麪包成豆包並上鍋蒸熟,一口大鍋壯上滿滿登登的豆包,甚是好看,像是一個個的“金元寶”。燒開鍋大約30分鐘左右就可以“起鍋了”。鍋蓋掀開時,看到之前還是彼此有些間距的豆包,現在已全都挨在了一塊兒,於是母親便拿着一個小木板(樣子有點像鍋鏟,但要小得多),沾着一碗涼水起豆包了。大人孩子迫不及待在事先準備好的碗中放上少許白糖,然後把豆包蘸上糖,就着鹹菜條有滋有味的吃起來,那感覺好像勝過一切美味佳餚。從早到晚要蒸上幾大鍋,一天下來炕燒發燙,已經沒法睡覺了,只好把炕蓆捲起來,然後找幾塊木板放在炕上睡。一鍋鍋的乾糧蒸好以後,經過冷凍統統裝進大缸裏,足足夠整個正月享用的了。

年前還要做的就是殺雞殺鵝,同時把凍豬肉提前兩三天從冰裏刨出來,拿到屋裏慢慢化開。等肉完全化好了便放入鍋中慢慢的煮熟,單等過年或蒸或炒,或是正月裏來了客人隨時用。那裏家裏客人多,爲了省事兒,母親會事先把吃的準備好,最擅長的就是“過油”。她會把白麪用豆油和了,做成酥餅或是把面擀成薄薄的,再用刀切成條狀,做成各種形狀的面塊,有三角形的、方塊的、以及柱形的,把這些做好的面塊下到油鍋裏炸,就會變成又酥又脆的“豆梗兒”了。等“豆梗兒”晾涼後便分別盛在不同的容器裏,放到倉房下凍上,這樣吃的時候就不會潮了,大人孩子都愛吃。還有做皮凍、炸油條等等。此外趕在年前串門,當然也有選擇在正月裏的,便是“少的給老的拜年”。禮品很簡單,少的兩包“裹子”、兩瓶酒,多的外加兩瓶罐頭或是兩袋白糖,倘若送一箱水果,那算是高級的了。

除夕前一天,家家開始張燈結綵,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貼春聯。村裏的人大都不去集市上買,而是買來紅紙、筆墨自制對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什麼順耳就寫什麼,不會寫的可找村裏人幫着寫。記得那時父親是經常給鄉親們寫對聯的,從早到晚不時有人登門求對,父親對每個人都是笑臉相迎,並滿足鄉親的意願。農民喜歡貼對聯,大門小門,雞架狗窩、水井糧倉,豬馬牛圈,總之凡能貼的都要貼上,再有就是“福”字。貼上對聯一則喜慶,二則新鮮,也是人們對未來日子的一種希望和寄託,最後再掛上大紅燈籠。細心的人家在把年畫張貼好後,還要剪些窗花兒,並摺紙做花樹,院子裏有樹的自然是好的,直接把紙花粘到上面,沒有的也不能叫空着,隨處挑撿一個大樹枝插到牆頭或雪堆上,紅紅綠綠的的,甚是鮮豔有情趣,而年的氣氛也足了。

過年祭祖在農村是普通平常的事情。按規矩祖宗要供在老輩人的家裏,爺爺奶奶健在時由父母贍養,所以祭祀的一應事務都有父母親操辦。祭祀的形式、時間各有不同,有的是一張紙,像年畫,上面用細小的毛筆按輩份年齡,或是人物關係注好名字。女人一般不寫名字,往往是用夫姓和自已的姓代替,如“張王氏”,前面是夫家姓,後面是自家姓。有的是立塊木牌,並在上面刻着供奉人的名字。祖宗一般供三天,年三十吃過早飯,母親便開始準備供品了,先是把蒸好的大饅頭,用筷子蘸了紅色(一般是用紅紙染的色)在上面點上紅點,然後三個或五個一摞的擺好,另外雞呀、魚呀、肉呀這都是少不了的,還可以有選擇性地放上花生、水果、糖塊之物。除此之外,還要擺上香爐,燭臺、酒器。供品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會把一綹粉條放進油鍋裏炸好,並用紅線把它們捆紮起來放在盤裏,像朵花兒,很是好看,可寓意是什麼,直到今天我也未曾問及。父親呢,要把“家譜”找出來,然後粘上“掛錢兒”掛到牆上,於是便開始上香、燒酒、點蠟,所有事情準備齊全後,看看差不多時辰,讓小孩子放一掛鞭炮、兩個“二踢腳”,意味着“請神”回家,這樣祖宗就正式供起來了。彼時,家裏所有人等從老到少、從大到少都要一一向祖宗跪拜磕頭,晚輩在給祖宗磕頭後,還要給父輩磕並在嘴裏叨唸着一些健康長壽之類的吉祥話。未出嫁的女孩子是不用磕的,只要雙手合十在祖宗前拜幾拜就行了。與此同時,團圓飯也準備好了,一大家子便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吃開了。

酒足飯飽之後,第一樣事兒便是準備過除夕夜了。先是剁餡包餃子,這個餃子既有年夜的,也有初一早上的,所以要多包些。餃子餡往往包兩樣,裏面包還要放幾枚硬幣,也有放花生和糖塊的,寓意便是升官發財,日子甜甜蜜蜜吧。如果被誰吃到了,那麼一年就會交到好的運氣。孩子們爲了能吃得到,換一份驚喜甚至吃飽了也不摞筷兒。看到有人先吃到了,就會感到有些失望了,於是把希望留給下一年。不光是包餃子,柿子呀、梨呀這些凍貨也要統統拿出來用水“渙上”,待到夜裏吃時也就化開了。

孩子對年永遠充滿新奇和期盼。最爲開心的就是除夕夜。天一黑下來,我就帶着妹妹高高興興地穿上母親連夜縫製的新衣和鞋子,兜裏揣上壓歲錢,滿世界裏跑,心裏喜滋滋的。尤其叫人流戀和難忘的是提着爺爺用普通的“罐頭瓶兒”製做的簡易燈籠,在其中點上一種叫做“磕頭了”的又短又細小的蠟燭,歡喜蹦跳着約上幾個日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到雪地裏、冰面上、大路邊或是房前屋後遊遊走走,一盞一盞在手裏搖搖晃晃,像是天空散落在地上的星星,在暗夜裏格外明亮耀眼,惹得大狗、小狗兒朝着我們不停地叫。倘若有哪個人從家裏帶來幾個小小煙花燃放,那就更有趣味了。守夜,一家人團團端坐在電視機旁,嘴裏不停地吃着、聊着,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慶和滿足。大概十點左右,本家族的其他成員都會一家老小前來祭拜祖宗,一大家子人坐滿了炕頭炕尾,有說有笑。而小孩子是不閒不住的,三個一夥兩個一對的到外面瘋鬧,更不再話下了。

夜裏十一點剛過,一些心急的人家就開始準備“發紙”了。其時就是在院子裏把事先準備好的“大豆杆兒”燃起火來,豆杆兒,取諧音“都該(錢)之意”,聽老人說用從別人家“偷來”的最好。同時,父親和爺爺會忙活着各個角落四下裏燒紙錢兒,孩子們開始燃放鞭炮。一時間,整個村子的上空一片亮堂堂的,耳邊更是響着各種鞭炮聲,震耳欲聾。寒冷的夜,因爲煙火、炮鳴而變得格外溫暖了。外面的事兒辦完以後,全家人回到電視前,應和着電視裏的倒計時,共同歡呼喝彩喜迎新春的到來。這時,母親會把熱氣騰騰餃子端上來,撈餃子時還要在廚房裏故意的喊一句“生不生啊”,屋裏的大人會答應到“生(升)”,於是便滿臉喜悅的吃起來了。吃了年夜飯,到外面消化消化食兒,擡頭看見村子裏一盞盞紅彤彤的大燈籠,高高掛在門前,在悽黑夜裏格外紅豔,彷彿那是農民點燃和放飛的一個個火紅的希望!

守夜,若不是困得實在不行,人們是不會睡的。但無論睡得多晚多累,初一都要早早起來,聽老人講初一的早飯一定要趕在別人家前面,否則一年的運氣就會被別人爭去。爲此,有的人家爲了爭先還沒等天亮,便開始張羅生火做飯了。大人在把火爐燒熱後,便把熟睡中的孩子叫醒。開始孩子們是極不情願的,可一聽說要穿新衣新襪新鞋,便一下子從熱被窩裏鑽出來,急急的把前天夜裏準備好的鞋襪穿戴好,然後點上一支香,按照大人們的吩咐準備去放鞭炮了。飯後人們便開始走家串戶拜年了,不論誰見面時都要相互問好道安。當家中去了客人,總是把家裏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款待,滿屋子的熱情在大家的說笑聲中不斷地擴大、盪漾開來;孩子們做個揖、磕個頭,得到了大人的一句簡單的誇獎,也會讓自己覺得一下子長大成了許多。臨走時往往還要給兜裏揣上滿滿的瓜子和花生,不知怎的,那時覺得別人家的東西總是比自家的好吃。

整個正月,人們都會沉浸在一種喜慶、歡樂、祥合的氣氛中,盡情享受着年所帶來的美好。最熱鬧的莫過於看秧歌了。一過了初三,村裏就開始敲鑼打鼓,鎖吶聲不停了。由三五十人組成的秧歌隊挨家挨戶的拜年,花花綠綠的服裝,手裏還拿着彩扇、綢緞,甚是新鮮。秧歌隊到了各家,有的給幾個賞錢,有的給兩條香菸,收到獎賞秧歌隊長便當衆大聲宣佈,東家賞錢數目,30或50元不等,少的也要20元。得到賞錢秧歌隊扭得更歡了,鼓樂聲也更響了。有愛熱鬧的人,看到了秧歌便也下了場隨便手裏拿了個東西扭開了,像個小丑逗得人笑聲不斷。但也有的人家不喜歡,便早早鎖了門躲出去或竟混在人羣中不出面,秧歌隊只好悻悻地到下家去了。當然這樣的人家畢竟還是少數的,十家中有一家罷了。除了本村的秧歌隊,外村的也有來的,有時兩夥甚至幾夥湊在了一起,那就熱鬧了,往往要比試一番。有的還有帶唱的,小曲小調的,伴着鼓聲或鎖吶,很是好聽。除了看秧歌,一些閒散的人會湊在一起打打牌,輸贏並不大,只圖個開心樂呵。

樂歸樂,玩歸玩,勤勞的農民並沒有一味沉溺在年的喜慶裏,偶爾,會湊到一起議論一下明年的年景,或是說說彼此耕種的計劃。更有一些勤快人年剛過就開始“重操舊業”了,一大早起來沿着村中的路,挎着筐,拿着鐵鍬,四下裏拾糞積肥。有的爲圖省力還拉着個 “爬犁”,把糞筐放在上面。糞一筐一筐的拾,糞堆一天一天的長,望着日漸高大的“糞堆”,農民臉上綻出了笑容,彷彿他們看到了明年豐收的希望。

總之,那時人們用自己喜歡的而又較爲傳統古老的方式,翹首企盼一個嶄新的春天!

而今,記憶中的那些“年”,一去不復返了!

那些記憶散文欣賞3

和往常一樣,沒事的時候坐在電腦前,瀏覽瀏覽網頁,看看各大娛樂網站彈出的各種新鮮事物,哪個明星出軌了,誰有獲得了某某獎項。看着看着不經意間會有那麼一絲絲的傷感從心海的底層翻涌出來,不是故意要扮演成傷感的樣子,只是一路走來一路舔傷,流了一地的傷痛。

記得那年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了學校,曾不止一次口出狂言: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條,有一天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離開了學校我照樣可以混得很好!

於是一切都如同自己想的那樣,開始計劃着自己的人生,本以爲一切都可以順理成章,只可是原來一切真的都非自己想象的那樣,最大原因就是自己年少的時候太過狂妄。

20xx年4月我帶着母親給我1200元學費,精心的策劃了一場人生的旅行,地點是日照,我幼稚的以爲憑着自己三三兩兩的筆墨定可以養活了自己,然而一切都似乎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一年我19歲。

來到日照以後在車站的附近的某個小旅館住下了,然後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上面有着我無數個日日夜夜寫下的文字,也是我最最得意的東西。尤其是在學校期間由於臨近小高考,學校全面禁止各種課外書籍的時候,我時常都會將自己寫的故事拿給同學欣賞,也會很欣慰接受着各種評價,自然也有了幾個喜愛我文字的讀者,當然都是我的同班同學,有時候,看着她們期待我更新的神情不知不覺的竟會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於是她們於是喜歡看,我便愈發的寫的瘋狂,幾乎佔據了我所有的課程,無論是自習課或者正課,副課。甚至花光了所有的午休,只爲了能夠得到更多讚揚,釋放更多的不懈!期間也會幫着犯錯誤的同學寫一些保證書,內容都是無關緊要當然整篇文章細細讀下來都幾乎帶着大量的傷感色彩!跟所謂的保證書沾不上半點邊!而我也樂此不彼,至少被需要也是一樣中價值!不管怎樣我是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在旅館的第一件事情,我沒有在意一路的奔波勞累,而是打開旅館的電腦遊歷着各大站,註冊賬號並在上面發表着自己文章!一切就像是小說裏面寫的那樣,終有一日一部部驚世鉅作騰空而出,現在想想不禁的被自己當年的愚昧逗笑。

隨後忙完這些事情以後,我又急忙去了一趟手機專賣店,爲自己挑了一部手機,只是爲了方便聯繫運用,因爲擔心自己的稿件被徵用了以後無法聯繫到我本人,以至於不能及時的將稿費送到我的手裏!

可是接下來的幾天李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美好,有的稿件雖然通過審覈但是翻翻看看幾乎沒有人和閱讀量!就這樣我在旅館呆了有一個星期眼看着手裏的錢所剩無幾,爲了爲了能都繼續維持下去不得不採取些有必要的行動,這一點我考慮得還是很清楚的,所以我退了房間拖着行李箱,四處轉轉找到有租單間的地方花了170元租了一個小單間,就這樣繼續着生活,然後看着自己被現實一點點的打敗。

說到底自己也還算優秀,當我意識需要找個工作來維持生計的時候,才決定要出去好好的找份工作就是爲了能夠證明離開了學校雖然沒有實現理想可是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後來做過短時間的業務員,因收入浮動太大,保守不了各種壓力,再到後來去了咖啡廳做起了服務員,再到去了廚房做起了學徒!只可惜依然沒有堅持下來,當在外面經歷了幾番苦澀以後在一個瓢潑的雨夜給我的母親打了一個電話!電話裏已經泣不成聲,只說了一句:媽媽,我想回家了。

故事的最後在母親的幫助下,我去了臨沂某所技師學院學習起了平面設計,當然也並非喜歡只是爲了能夠有個一技之長,能夠在將來有一份養家餬口的本事,來到臨沂以後生活的確也越來越好,由於自己各方面都極其活躍,很快便成了院校的風雲人物,學生會主席,及社團社長,先後在學校各系發動學生建立兩個學院特色社團,帶着同學活躍在臨沂各個公益場合。

本以爲這樣的風生水起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可是不曾想離開了學校自己什麼都不是一切的一切紙袋繼續從頭開始。

幾年的時間裏做過餐廳領班,保險公司經理祕書,以及現在一直從事的廣告設計!雖然每天都會無奈的感慨着,可是除了感嘆什麼都改變不了。偶爾還是保持着以前的自己喜歡的事情沒事的時候打打文字,只是沒有了當你那些喜歡讀我文字的人了!

那些時光在記憶裏瘋長,總是還會是不是的跑到我的夢裏來,有的時候也會莫名的流淚,也曾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真的做錯了嗎?

也或許我已經認識到了過錯,不然就不會努力的去考取學歷,還有各類職業資格的證書,或許我也還在堅持着自己當年的倔強,不然怎麼會那麼的不甘心呢?無論以後怎樣怎樣,我都能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初的遠走的心情,無論是否成功,至少走過了一些路認識了一些人,懂得了一些事,明白了一些道理。

那些記憶散文欣賞4

流星的劃過帶着夢隕落,曾經的承諾迷離過就不曾永久,遙遠的國度裏駐住我一個人的守候,習慣一個人站在爺爺站過的那個窗口,靜靜的看着太陽慢慢的沉下地平線,然後一直傻傻呆呆的.站在原地,曾經一直相信遠方的幸福會漸漸的靠近,即使接近零角的邊緣我還會追尋!

出生在海邊,聽慣了海浪的聲音,見過那些日子裏的潮起潮落,靜靜的感受黃昏,展轉中,不知不覺那些黎明的分野隨着黃昏的離去而出現,小時候喜歡和朋友一起在海邊玩堆沙包,光着腳丫在金色的沙攤留下一個又一個腳印,那些童真成爲我今生不可遺忘的記憶,總記得那時候一切都很好,沒有悲傷,沒有等待,沒有守候,不懂得什麼是孤單,不懂失去後心會有多痛。

年少的故事伴隨着逝水年華的流逝停留在那個不會再出現的站點,似乎所有的光陰封鎖在了象牙塔裏,隱隱約約記得,所有的所有原來出現過。

4年前,和每個小學升初的孩子一樣帶着些許年少的懵懂跨入初中的生活,試着擡頭看不一樣的天空,試着改掉幼稚努力的長大,試着儘自己最大努力在新學校裏得到他人的肯定,在那段求學路上,記下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只有我自己清楚,那時候總喜歡擡頭看我喜歡的藍天,頂着明媚的陽光,單車上有我們爽朗的笑聲,時間裏有我們共同成長的軌跡,沒有驚天動地的青春,沒有鐵錚錚的誓言,但我們在歲月的洪流裏一起長大,慢慢的變得堅強,並學會勇敢的笑對生活,笑對蒼天,不會忘記歲月的洪流裏,單車上的時光,君過得很開心很開心那首改編的《月亮之上》一直迴盪在耳際……那樣的聲音響在了過去響在現在,我也堅信會響在未來……

有你們的存在君過得很幸福,很幸福……

海浪的聲音在拍起,記憶跌落的街角,一切在君的世界裏存在過,也變化過!

14歲的懵懂,18歲的長大,4年的時間我以忘了我曾經走過的路由多長,卻忘不了那些故事,也許年少的記憶已藏在心靈深處,即使若干年後花開花落的過渡,年華經不住歲月的流淌,一切變得沒有了模樣我還會記得,記得14歲的追尋,記得14歲的我帶着不成熟的夢學着飛翔,記得14歲,生命中有你們的陪伴;。

時光一段一段的,一段一段值得我去記尋——

20xx年,我走過了中考,那一年笑過也哭過,總記得,中考的最後一天,天下了好大的雨,大大的雨淋盡心中所有的埋怨,原來走過後一切會變淡,一切也會失去曾經爲了它而努力追尋的意義,17歲帶着恍惚的塵我們走得那樣的瀟灑,風雨無阻,那一聲那一聲狂笑我們留下了,讓歲月記住我們也曾那麼勇敢。

20xx年9月,我上了高一,那時還是有藍藍的天空,站在窗口還是會看到那樣美麗的大海,看着它黃昏黎明都不曾改變的模樣,聽着熟悉的海浪的聲音,卻帶着失落的感覺,哪時連黃昏的暖暖的感覺,都變得沒有溫度,一切在潮起潮落裏變了味道,世界裏已有悲傷,會有難過,在殘陽退去的時候,黑黑的夜裏習慣用筆記下一切,記下曾經美麗的時光,記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的故事。

原來長大後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

習慣了6點多出門搭車上學,習慣了太陽落下的時候回家。我知道有些東西一旦離開後,就回不去,歲月一旦流離在昨天完全定格後,在今天就不會再次出現只留下我一個人傻傻的站在樓閣上,看向遠方,那一片海,什麼都變了,唯有它一直沒變繼續着海潮的退去,海浪的涌來,我卻成了一個懷念過去的小孩,看着那片海一直一直……

流年沖刷着歲月的邊緣,心中的迷心湖畔留下帶不走的思念,一直留念過去的一切,記下那些日子的笑與淚,幸福與我還在繼續的守候!

17歲的悄逝,17歲在某個街角,某個地方我錯過了很多也失去很多,一味的堅持原則,一味的固執,或許這樣註定我一定會失去很多,不是得不到,只是我根本不希望擁有……

曾經的我帶着面具做了幾年的好孩子,好學生,那副面具下的我曾經那樣的瘋狂,那樣的叛逆曾經的我宣稱什麼都不怕,曾經的我有着像男孩子一樣的性格,瘋瘋癲癲灑灑脫脫,總記得她說過這句話‘別看你,表面看上去挺淑女的,其實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我只有回頭一笑。

18歲的我真的長大了,卻越長越孤單,活在同樣的空間裏,卻活在不一樣的世界裏,不知不覺中時間帶走了微笑,帶走了快樂,猛然間發現我也不再是那個儘管五音不全,還一直唱着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的我,好像什麼都變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