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藏石之樂散文

本文已影響 3.13W人 

我出生的村子名爲石廟村,位於青州市西南山區,羣山環抱。舊時村民均用從山上開採的石塊建房壘牆,如今村中多數房屋仍爲石屋。村民生活離不開石頭,將石塊開鑿成石碾、石磨、石槽等石器,使用至今。我天生愛石,更喜歡藏石。所藏之石或撿于山林野外,或索求於他人,閒暇之際細細品石,得石之樂,以此記之。

藏石之樂散文

臥虎:親戚黃志波愛石,每次回鄉探親,他必邀我到他家中觀其藏石。一次,他向我展示一砂石,此石像虎,是臥虎。他說得到此石純屬偶然。幾年前他騎車行於馬路,發現路邊有一石塊,停車撿起,形似虎,遂帶回家。我屬虎,見此石愛不釋手,黃志波見狀送於我。虎乃百獸之王,此臥虎雖靜如動,虎威不減,彎腰伺撲,彷彿前有獵物,讓人心生懼怕。我將臥虎從山東帶回旅順,配以底座,閒時撫摸虎背,久了感覺此虎少了幾分虎氣,多了幾分淘氣。

漢儒:一次爬山歸來,路過村東河灘,見草叢中有一石塊,上面凹凸不平,似乎有型,細細端詳竟像一儒士頭戴進賢冠,雙手作揖,謙卑有度,心中大喜,帶回家中。後來,我將此石展示給黃志波,黃志波看後說石頭像新,玩石之人不認,無價值,我便將此石放於他家,由他處理。回到旅順後,我始終割捨不下此石,便打電話詢問,那時他已經將石扔在院前的河灘內,在我再三請求之下,他又撿回此石。此石註定與我有緣,丟而復得,再次被我珍藏,不可再次丟棄。

馬蹄:去年國慶假期到駝山爬山,出了南天門,在松林下的巨石休息,見一石塊埋於土中,只露小部分石面。我用手將石頭挖出,巴掌大,灰白色,紋理清晰,錯落有致,形似馬蹄,起名爲馬蹄石。展示給朋友,朋友驚歎如此形似石塊,彷彿人工雕琢而成,建議我配一飛燕型木底座,寓意“馬踏飛燕”。雖然只是一石塊,但放於掌中能感受到馬蹄的力感,我想此馬應是千里馬,而非天馬。倘若踏上飛燕,即使行空萬里,終究是借他人之力,唯有腳踏實地,雖行跬步,亦可至千里。於是將此石放在書桌上,每日把玩,現在石面局部已有包漿。等到包漿厚重時,此石必會增添幾分靈性,或許奔跑起來更有氣力。

宋綰在《雲林石譜》中寫到:“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爲石。”又將青州石列於靈璧石之後,位列第二,並對青州石作了詳細介紹和說明。如今我所收穫的.幾塊藏石皆來自家鄉青州,是最純正的青州石,也是最普通的石頭,沒有宛轉通透的造型,不符合“瘦、漏、透、皺”的評石標準,難登大雅之堂,爲藏石者所不屑,但這些石頭都帶有民間的拙樸和清新,是有些天價藏石所缺少的。對於石頭的賞鑑每個人心中均有自己的標準,不能人云亦云,自己覺得有樂便是快樂。

細細想來,藏石有三樂:一樂,自我玩樂;二樂,以文字記玩樂;三樂,有人與自己同樂。今天我能自我玩樂並以文字記之,即使無人與自己同樂,但仍很快樂。

如此之樂,無需攀比,更無負擔,何樂而不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