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特殊歲月蘊深情散文

本文已影響 1.23W人 

歲月匆匆,又是一個臨近高考的季節。

特殊歲月蘊深情散文

然而,對於出生江南鄉下的秦天而言,也想到了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以及秦天高考之前一年的備考情懷,依然歷歷在目,那同學之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相互幫助,特別是城裏的一些同學,沒有一絲看低從鄉下中學過來的秦天,這讓秦天由衷地產生髮自內心的縷縷感激之情,順歲月飛馳,依然銘記於自己的心中。

秦天想到了自己在迎接自己高考時節,在1978年10月-1979年7月,在這特殊的複習的艱難日子裏,城裏出生的同學,秦天的一個提問,最終,在同學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會歸結出一個讓秦天理解的答案。

秦天的腦海中,又出現一串串非常熟悉難忘的名字,一羣出生浙江平湖小縣城的城裏學生——袁航嘉、徐志剛、鄒俊等同學,也是1978年高考的落榜生,偶然的一個機遇,分在同一個縣城最好的中學的複習班,成爲前後坐位的同學。

在秦天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那1978年秋天的場景,一個複習班,容納了城裏及鄉下過來的學生,共60多個同學,擠在一個教室內,認真複習,努力提升自己那臨門一腳的水平,或者說1979年參加高考的真本領。

這些初識的城裏學生的幫助,讓來自鄉下中學的秦天,交上了一個個好運,秦天的難題,在衆多城關同學的協力之下,得到了一個個破解。

回憶起這些艱辛的歲月,秦天久久難於平靜,心中升騰起縷縷感激與思念之情。

繁重的複習之餘,這在中學附近居住的鄒俊同學,邀請鄉下的秦天,一起上他家轉轉,他拿出照相機,給我們這些同學一起合影,在他家喝茶、聊天、聊未來的設想與希望,那沒有城鄉之別的平等對待,讓秦天深深地感謝同學之間的真情流露。

在秦天青春歲月的旅途中,因爲他們的出現,他們的幫助釋難解惑,秦天的數學成績飛速上進,數學的上進,也帶動了物理與化學科目的上升,再加上覆習班老師經典題目的精彩演示與分析,讓秦天的學業,來了一個質的飛躍。

秦天藉助老師的認真執教,同學的認真指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刻苦操練各科作業,練就了一套這對高考的過硬本領,在1979年7月高考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名次,以讓人難於置信的班上排名,讓全班同學及老師刮目想看。

雖然,這事已經過去了四十年,但每每想起,總讓人又回憶起特殊歲月的特殊經歷,那複習的辛苦及付出,是一個人青春之際的最大付出,或者說也是秦天最難忘的時刻。

依舊記得1978年7月,秦天從一個農村中學,經過二年制的高中學習,參加了同年的高考,無奈,由於自己基礎差,加上當時農村的高中師資力量十分薄弱,二個高中班108年同學,約半數同學參加了高考,結果沒有一個同學上線,讓學校的師生,徒生了嘆息與不安,特別是張校長,是心裏非常地難過與無奈,這些鄉下中學尖子生,難道就這樣回鄉下種田了嗎?校長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路徑,讓這些鄉下的高中生中的尖子,有個好的前程,他在思索,他在奔忙,他在聯繫,他在溝通。

1978年高考,是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由於當時的複習資料稀少,在鄉下的高中,更是少得可憐的複習資料,讓老師與學生,都是非常地頭痛,但這些鄉下的中學老師,依舊通過自己的各種關係,努力尋找有關的高考資料及以前的中國高考試卷,讓學生複習與試做。

1978年的高考,數學,秦天只得了33分,高考的總分只得了200多分,遠遠落後當年錄取的高考分數,面對自己二年高中的苦讀,努力的結果,只是一個不上線的成績,失落的情緒,籠照在秦天的心頭,秦天對高考之路徹底地絕望,準備回鄉,在鄉下發揮自己的作用。

作爲鄉下高中的張校長,面對同學高考的成績,也是非常的失望,但他綜合分析了各種因素:當時,農村高中的師資力量落後,複習教材很少,應對高考的辦法不多,高中二年,學生物理、化學的有關實驗,做得一是非常地少,面對城市的高中,實驗的設備及師資,相互之間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於是,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之後,在縣城中等師範畢業的張校長,硬着頭皮來到縣城,跟教育局的同志溝通、跟縣重點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溝通,述說自己的理由:讓我們勝利中學的12名學生,進入縣中的高考複習班學習,讓我們所在的鄉村的農家子弟,也有個好的前程,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張校長的四處遊說,以及發自內心的如父親一般的請求,讓教育局的同志及縣城重點中學的領導,同意了張樁長的請求,但對來學習複習的學生,仍舊做出了一個非常嚴格的要求,就是1978年參加高考的成績總分,要在200分以上。

努力的結果:讓勝利鄉中學1978年參加高考的200分以上學生,進入縣中高復班學習,讓這些聰明的農村孩子,多一次參加高考的機會,以期他們有個美好的前程。

於是,張校長又分頭電話通知學生的家長,請他們的子女在1978年9月,上縣城的中學,報到參加高考複習。

這12個同學,經過一年的努力刻苦的學習,除了一名沒有考上高一級的學校,其他的同學,都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轉換,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成爲走出農村,走向大城市的一員。

在老校長的關心與熱情幫助下,秦天跟農村中學的12個同學一起,進入了縣城的重點高中進行復習,爲自己的嶄新明天,繼續着艱難的跋涉、攀登。

本來,秦天打算放棄上高考複習班,決心在農村務農,但老校長及親朋、同學的幾次上門勸說、鼓勵,讓秦天有了再來一次勇闖高考獨木橋的底氣,所以,秦天比其他的一些同學遲到了半個月,纔到縣城重點中學的高考複習班上課。

高中數學,對秦天來說,是一個弱項,知道了自己的弱點,秦天就在數學這一塊,努力靜心地鑽研有關的數學題目。

後來,秦天跟城關中學高中畢業的幾個城裏同學,成爲前後座位的高考複習班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接觸、交流,城關的鄒俊同學、徐志剛同學、還有袁航嘉同學,成爲秦天的好朋友。

當然,一起從農村來的幾個同學,課餘交談也多,但更多的數學難題,往往在城關袁航嘉同學的提示下,很快地找到了解決難題的鑰匙。

所以,秦天的數學成績,在短時間內,來了一個快速穩步的提升,並在每月複習的測試中,達到了90分。

袁航嘉同學身高1.65米,戴一副近視眼鏡,長方臉,衣着比我們農村來的.同學要齊整得多,但人是非常地平易近人,對鄉下來的同學,也是一樣看待。

他對秦天這個出身農村的同學提問,總是非常地重視,即使當場無法解答,他也會用紙頭記下,並說:“秦天,這個問題,讓我回家再考慮考慮。”

或者說:“秦天,這個題目,我回家再想想,我明天回答你!”

第二天一早到校後,秦天總會簽到了個回覆,或者寫在一張紙上的答案,或者袁杭嘉拿出一條定理,讓我再仔細地理解一下,或者分析一下這道題目的鑰匙的尋找方法。

秦天提的難題,袁航嘉同學精心研究一番,總會弄得水落石出,並迅速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給秦天聽,讓秦天迅速徹底理解,併成爲了自己掌握的知識。

這樣的學習方法,自然,對秦天的複習效果大大提高,也同樣促進了其它學科的學習,以致在1979年的高考中,秦天取得難於想象的好成績:數學92分,化學90分,總分399分的成績,名列複習班六十多個同學的前十名內。

秦天從一個鄉下中學畢業的普通學生,經過近一年的複習,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考取了省城的一所部屬學校。

在秦天所在的大隊,秦天是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一個考上省城的學生,贏得周圍鄰居與同學的讚許與羨慕,但秦天心裏清楚,如此成績的取得,與袁航嘉同學的幫助,是密不可分的,與張校長的精心安排,提供給我們鄉下學生,進入縣城中學複習,是分不開的,兩者都是非常的重要。

正是這一環環的密切聯繫,一個個同學及恩師的精心安排,再加上自己一個還不算特別笨的腦子的靈活使用,最終,結成豐收的成績。

秦天的心中,對這一路幫助過自己的朋友,心中油然產生縷縷感激之情。

當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秦天對袁航嘉同學的幫助,也只有帶一些農村土產致謝。

1979年這一年高考,袁航嘉同學考上了一所師範學校,畢業之後,他當上了一個光榮的人民老師,而秦天上的是一所部屬學校,全國分配,進入了另外一個省城單位工作。

所以,1979年高考完成以後,秦天跟恩師一般的袁航嘉同學,各奔東西,一直沒有聯繫。

直到有一次,秦天從外地返回自己的家鄉,在探望雙親的同時,跟在自己縣城工作的幾個同學走動一番,在跟城關出身的同學聊天中,得知了袁航嘉同學的一些情況

袁航嘉同學從師範畢業後,進入了縣城的二中當了老師,後來,找了一個同事老師爲妻子,但在自己的孩子出身後不久,他患了不治之症,雖然上大城市的醫院精心治療,無奈,惡疾最終奪取了他年輕的生命,辭世時還不到40歲。

聽到如此驚人的消息,讓秦天這個曾經受過袁航嘉同學在學業上幫助,並精心指點迷津的人,一下子說不出話來。

心想:“可能是同學傳錯了。”但那個同學說:“他太年輕,就走了,太可惜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事實無法改變,讓人悲痛不已。

秦天不禁仰天長嘆:“蒼天那,你怎麼如此地殘酷與不公平,讓一個樂於助人的善良之人,過早地離開了人間,讓受恩於他的人,有些措手不及,來不及感恩,那同學間的友情,還沒有幾度回味,一個美麗的靈魂,就悄然歸隱於天堂,讓曾經的同學,多了幾分傷感與唉嘆,陰陽相隔,無法再面對面地交流、心貼心地聊天,匆匆太匆匆,悲傷接悲傷,世間傷心事,此事定在間。”

“今天,又臨近了2018年的高考,袁航嘉老同學,讓秦天親切地叫你一聲:“袁老師,你老同學在天堂安息吧!謝謝你,在那1978年的特殊歲月中,你給予秦天的特殊關照與答疑,你的善意付出和幫助,讓秦天從此進入了高一級學校深造,實現自己的理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爲建設中國的有用之材!你聽到了沒有,我的恩師一般的老同學!”

歲月如歌,往事如風。恰似老師的袁航嘉同學,已經離開我們好多年了,願老同學在天堂,安好!你不僅是我高考複習班上的同學,你更是讓我實現遠大理想的一個不出名的老師,儘管我們相識已經四十年了,你不幸離開我們,也已經幾十年了,但你的音容笑貌,你那樸素與真誠的對待秦天的每一個問題,依舊記在秦天的腦海中,並一直銘記在我的心中。

四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中國高考制度的恢復,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給中國城鄉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現在能進入大學學習的人數,跟1979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讓人難忘的,依舊是那秦天參加高考複習的特殊歲月,也就是在1978年10月——1979年7月,秦天生命轉折的關鍵歲月,在這個特殊的時段內,藉助同學、恩師的一路幫助與提攜,完成了一個歷史性的鉅變,從一個鄉下的農家的孩子,成爲一個省城的部屬學校的學子的身份轉換。

以詩爲證:

老師設法創機會

同學提攜釋疑問

緊張複習互幫學

特殊歲月友誼純

借力同學助秦天

潛力突發創奇蹟

特殊歲月蘊深情

人間深情駐心間

又是一年高考時,多少記憶如眼前。1978年,已經已然逝去了四十年,那特殊歲月中經歷的一件件事情,交往的一個個同學、一個個精心講授科目的老師,特別是秦天高中的張老師,他爲了自己的學生,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文化基礎,參加1978年高考複習,託朋友,跑部門,求爺爺、告奶奶,付出了許多的精力與心血,這一幕幕情景,至今想來,依舊是那樣的讓人感動,是恩師的努力付出,讓我們出生鄉下的學生,進入了1778年縣城的重點高中複習,從而讓我們每一個進入複習班的學生,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歷史,並在自己的記憶深處,永遠地定格在1778年9月——1979年9月,那特殊歲月的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特殊戰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