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境由心生的散文(通用25篇)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境由心生的散文(通用2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境由心生的散文(通用25篇)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

從兩個人的世界裏分離出來,就象水分離了氧失去了以往的水靈。

多少次單獨的欣賞月光美景,多少次情由景生,曾一度激歷自己再聚合氧氣,而心中總是劃過悲切的影子,生怕還是那沼澤地裏的死水。

幾顆暗然失色的星圍着鐮刀一般大小的月亮,風在吹,樹在晃,我心好淒涼。

沒有了高朋滿座,沒有了佳餚美酒,心中不再奢侈那中秋的圓月。可月光總是那樣的捉弄於我,照亮了斜倚在牀前的我,而四周卻是死靜死一樣的靜。

可憐身患哮喘病的老母親理喻了不在沉寂中暴發即在沉寂中滅亡的警句,搬過來相依相擁。

是夜,睡夢中我被母親的喊叫驚醒。房間裏漆黑一片,我一邊下牀開燈一邊問“出了什麼事?”“我覺得空氣不流通,快把窗戶打開。”母親以虛弱的聲音回答。燈未打開,停電了。我摸黑花了好長時間找到了窗戶,怎麼用力也打不開。母親呻吟的聲音讓兒不能怠慢,情急中我抄起一把小凳猛地朝窗戶砸去,玻璃嘩啦一聲破碎了。母親頓時停止了呻吟,緊接着說她感覺好多了,我們平靜入睡直至天明。可是,當我們醒來卻驚訝地發現房間裏唯一的窗戶關得緊緊的,而穿衣鏡成了碎片。

本是秋日,我打了一個寒顫。從母親的境況裏使我恍然大悟,我是不是應理順心態,面對新的生活?

從不寫日記的我,對心寫下了新的認識:心,是我活動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國,也可將天國變成地獄。在有着各種壓力的現代生活,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心境,詩化生活,超越生活,實現一種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自我拯救,從而開懇出芳菲滿地的精神百花源來。

我,不再情由景生,境由心生得到了昇華。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

時間的流水沖淡了很多,在瑣碎的生活中,我們依舊忙忙碌碌,以爲忙忙碌碌就是生活中的一切,或許這是受環境的影響吧!慢慢的,我們忽略了與朋友的聯繫,慢慢的,我們只是一個人在行走……

累,真的很累,但感覺真的很值,因爲至少我知道我還不算孤單,因爲至少我還有一羣好哥們,好兄弟!這兩天的生活,感覺回到了去年暑假。和久違的朋友們聚聚,真的很開心;和久違的朋友聊聊,真的很舒心……

炎炎烈日,我們並不安分,我們選擇了出行,選擇了出行,因爲我們想留下那份屬於我們哥們之間純真的情誼。戴着墨鏡,眼前變成了陰天,即便是炎炎烈日照在身上,我也感覺不到炎熱,或許這應證了:“境由心生”這句話。

忙忙碌碌,難得有幾分空閒,是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目標,所以我們不可能想聚就聚,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相聚的時光!快樂,重拾快樂,在快樂中找回自己,在快樂中尋回那些昔日的朋友。

看到他們炫耀着他們的幸福,我很欣慰,因爲他們不會孤單了,他們從此不再過那一個人的生活了,呵呵……默默地,我默默地爲他們祈禱,我祝福我的哥們。

快樂,難得的快樂。這些文字,簡簡單單,也許不足以表達出我的高興心情,或許是太高興了,或許這些太完美了,以致於我不想用那華美的言辭來炫耀這份純真的友情……忙忙碌碌,我不是一個人在征途上行走,還有他們,有我愛的人,有我的好兄弟……所以,我相信我不會孤單。因爲我所擁有的這些,我相信都是一輩子的。

耳邊響起了Beyond 的旋律,我,不會孤單的!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3

山巔一盞燈,腳下一片鬆。涼風如水,無日無月,天陰地暗,任由車前柳後。這對於七月流金的季節,可是難得一見的好光景。穿鎮越村,別過依山窯洞。再入眼簾的是田壟綠苗,有玉米、土豆......。

想這,寒山荒蕪,暑山翠。河破岩層,徑自去。望那,幾棵樹,幾縷炊煙,犬吠雞鳴。門前棋譜,殺氣縱橫。小兒攜棍似刀,戲稱王。曾怠慢少年,今離去,已是成年身,空羨慕。漸離去,山遠人小,萬千綠。一切在這細雨間顯得那樣的精神抖數,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和諧寧靜。

懶散間,撥開車載音樂,憑心聆聽,那古箏琴絃彈出琴聲如水,情懷如水的曲調來。自己無聲無語,任由雙目共賞車窗外雨潤萬物的景象。斜風細雨,大抵如此吧!人常說,境由心生,真是一語中的。此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就象他鄉遇知故的親切,也有久旱逢甘雨的喜悅。也許只有身處靜謐的自然之中,才能心神俱寧,也許只有身處靜謐的自然之中,才能把人潛在的靈光激發出來。

我自認爲自己在善用文字當面,還略有幾分所長。至少在某些時候,可以把親身經歷過的自然景象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用文字表現出來。即便是對於很抽象的東西,我也可以把它通過一種比喻的手法表現出來,儘管這種手法或許表現的還不是那麼至善至美,但是我有能力使它更加貼切。這是我多年來很欣慰的事,然而正是這種欣慰卻也讓我時常尷尬。儘管我知道自己是人而不是神,但是內在的追求完美的品行卻讓我矛盾着、痛苦着。因爲在面對自己目瞪口呆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語言,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大概是因爲世間的有些東西,是用語言無法詮釋的,不管你用的是那種修辭手法。當然也可能是由於自身的修爲還不夠。故而每當這個時候,我能做的就是把那些讓我爲之神動的美淡忘掉。或是處於一種無語的欣賞階段,就象張三丰的太極那樣,只有你忘記了自己手中曾經的招式,你纔能有新的突破。或是和大衆那樣,暫時在不做任何思考中去表現一種自然行爲。因爲意象裏的東西,如果你要用文字去描述它、修飾它,有時候是詞不達意的,有時候是膚淺的。更或者是世間至善至美的東西,是不需要任何的雕琢。

請不要認爲你的靈感等同於你的文字,也許你的文字。也許你經歷過好多次的一氣呵成,因爲我們不能保證自己每次都能在靈感中。當那某一種景象不期而遇時,當某一種思緒不期而遇時,我們常常都是倉促、被動的接受。在我遇到這種情況時,我都要把這種很濃厚且又讓人很愜意的靈感淡忘掉。在我看來,靈感這種東西,雖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在我們還無法解讀它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退一步。因爲你的腦子既然接受了這種信號,那麼你就給它留個屬於自己的記號,以便於自己日後能浮想聯翩。寫文章,有時候需要沉澱。而靈感就象酒那樣,剛釀出來就去品嚐它,往往會失去一個飲者的趣味。因爲當我們在隨後的某一個時段去看它,或許會感覺到自己當時的魯莽造就了此時眼中的粗枝爛葉。如果我們在無法解讀它的時候,把它封存起來,並且是那種久遠歲月的陳年封存。那麼從你的筆尖流出的文字,將是字字珠玉。那麼從你的筆尖流出來的文字,纔有醉人的醇香。

只是在一往一返間,我把這不盡的思緒都留在這羣山間。這山這水賦予人的味道是綿延不斷。萬物是有生命的,它亦是變化的,但是當我們以一顆靜止的心態去看它,它又是靜止的,又是沒有生命。因爲它本身只是一個從生到死,從春到冬的過程。然而當我們以一顆平靜的欣賞之心去看它,它的價值和魅力纔會被人所傳頌。如果說鏡是物的話,那麼欣賞之心就是一面鏡。只有鏡子的返光回照,才能讓我們在審美情範圍內的物事流光溢彩。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4

智慧決定境界,境界決定品質,境由心生。

一個人的心境好壞與否,和他的心態有着直接的關係,一個人生活的品質則直接決定於他的心態,智慧的人無論出於何種處境都能夠保持超人一籌的心態。

也許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也許並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但也許,生命可以是“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的恣意與淡泊,決定這些的,正是智慧。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看花的羊便是智慧的,茫茫綠原,芳草千千萬,無論何時都是吃不完,但那花開的美麗芬芳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欣賞得到的。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是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的物質遮住雙眼的人,纔是最有資格稱作智慧的人。再進一步的說,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有的不僅是精神上的追求,更要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通往智慧得的道路是沒有捷徑的,是需要全身心的領悟的。悟人生沉浮,悟草木榮華,悟生命輪迴,修行本身,融於自然,領略無盡天地之意,放眼蒼穹,展望九天之上的那一抹繁華。

生命本就是一場競賽,智慧便是你先人一步的法寶,修一顆智慧之心,昇華靈魂,成就智慧之境,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榮華,心中有智慧,處處皆是一片鳥語花香,春和景明。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5

這是個流火的人間七月,熱浪一波波來襲。讓我不敢外出面對驕陽,整日呆在空調的庇護下,渾渾噩噩地過着朝夕更迭的日子。

那天,母親說我的體質太差,又缺少運動,要帶我去幾十公里外的地方,看一位老中醫,抓一些強身健體的中藥回來調養。現已退休的老中醫,相傳醫術高超,世代行醫的他,善於調理人的弱質身體。拗不過母親的百般勸慰,於是答應一去。

那日,起得很早,似乎很久沒有起得那般早了,太陽還未升起,感受着微風習習,看着蔥蘢綠樹,心情倒也愜意。

然而,那位老中醫住在深山之中,若不是有人指引,我們根本找不到行進的方向。可是車仍然在山下被迫熄火,因爲山路崎嶇蜿蜒,羊腸小道般寬度,樹木雜草茂密,車斷然是駛不進去的了。下車,看着驕陽,想着即將漫無目的行走,我不由叫苦皺眉。

走着走着,陽光愈發地強烈了起來,即使撐着太陽傘也無濟於事。好在,山進得深了,就有參天的樹木擋住了日光的照射。

不知不覺,就走了老中醫的家門口,那個指路人說的“一汪泉邊的一所老房子”。

敲門,許久,有位白髮婆娑的老婆婆出來開門,我們向她問好,之後說明來意,她笑着引我們進屋。

剛進屋就有一股清涼之意竄上身來,與外面宛若兩片天。

這是所比較古舊的房子,連地面都還是土質的,還算平整,因爲住的久了,踩踏的久了,沒有乾燥的浮塵,表面異常的光潔,散着幽暗的光,大概因爲土質地面的原因,才得以那邊清涼。房子的牆壁倒是刷得很潔白,牆上貼有一些蒼勁有力的書法作品,廳屋的正央還有一幅很大的旭日東昇圖,有勁鬆,有仙鶴飛舞。那些書畫作品讓我嗅到了藝術的氣息,原本煩躁的心境似乎一下子都到了緩釋。

穿過客廳,從一處偏門出去。我着實吃了一驚:約摸三十平米的院子裏,奼紫嫣紅,鶯歌燕舞,馨香襲人,我有了一些幻念,仿若誤入人間仙境。那些盆栽大大小小,形態各異,正值花兒綻放的當頭,還有一些歡快地鳴叫的鳥兒在籠子裏上下蹦跳着。

院子的一隅,有一方石桌,四樽小石凳。石桌旁邊一位滿頭銀髮的老者,戴一副老花鏡,氣定神閒地躺在搖椅上,看着一本書。

我的腦中突然涌現一些詞:世外之人、高雅之士……

老婆婆叫他的名字,他起身,動作輕盈,轉身對我們微笑。

母親對他說明來意,他示意我們在石凳上坐下,然後叫老婆婆給我們沏茶。我說不麻煩了,老婆婆卻已經轉身進屋了。

老者慈眉善目,面貌端詳,想來曾經也是一位美男子。他詢問我姓名年齡,以及身體狀況,我一一作答。

我看到了他放在石桌上的書,是《中庸》。

老婆婆端來兩杯茶,盛在青花的杯盞之中,香氣嫋嫋升騰。

後來,他給我把脈。之中雙目微閉,十分投入,我也感知到了腕間那有節奏但薄弱的脈象。

再後來,他給我開藥方,我就坐在旁邊,看他很認真地寫字,字字蒼勁有神,頗覺神韻,毫不遜色那些書法家。

於是我問他,客廳的那些草書是不是他寫的。他說,是,想不到你也懂書法。我說,不敢說懂,只是欣賞。他說,爲了陶冶情操,也是一種生活的消遣方式。

我說,住在深山之中是不是太不方便了。他說,不會,有需要的子女會送上來。而且,他們老夫妻倆的身體都很好,也沒有什麼不方便,重要的是喜歡這種真正寧逸的生活,有人來就看看,沒人來就喂鳥養花,很好。

真正的儒雅歸隱之人。

我突然間很感動,爲這種清寧的心態,爲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我還能看到一些人,不爲名利所累,只一心感受生活的本真。

八十五歲的高齡,還能那般心淨神明,精神矍鑠,我想一定與他的這種淡泊悠遠的性情有關吧。

他給我講解服藥的注意事項,以及服用方法。一切結束,我卻有些捨不得離開,於是藉着他的那句“坐一會,把茶喝完”又逗留了一會。

我逐一欣賞那些盆栽,除了一些購買來的盆栽以外,還有一些是他在山中挖來栽培的,長勢也甚好。他看出我也喜歡花草,然後給我講那些花草的習性,以及養護之中需要注意的現象。他說,最重要的是,這些盆栽生活在森林中,有歸家的感覺,才長得好。我很是受益,終於知道爲什麼我養的那些盆栽沒有他的富有生機。

漸進中午,母親說不打擾了,我們該下山了。老婆婆正在那汪泉邊收拾一些新鮮的蔬菜,她挽留我們吃午飯,母親婉言謝絕。

老者很熱情地送我們至路口,我微笑着和他作別。

那時候,太陽當空照,我卻完全無了剛進山時的悶燥。還是相同的風景,還是相同的路程,心境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悟。

行走在鋪滿石子的森林小道中,看着綠影蔥蘢的樹木,看着那些斑駁的陽光透過葉片灑在地上,有微微的風吹得那些葉片窸窸窣窣作響,宛若一段曼妙的旋律盪漾在天地之間。我感覺心都在升騰,仿若置身畫中。

我對母親說,老了也要隱在山中,過這樣清寧不受浮生浮世侵染的日子。母親淺笑着說,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因爲他們的心夠靜,才能將這些寡淡的日子過得活色生香。也不是所有隱在山中的人,都能有這樣淡泊的心境。

歸去的山路,在和母親的對話中,走得異常輕緩,像是閒步,卻也是不知不覺中就到達了山底。

原來,一來一去之間,相同的,也是不同的。

站在山腳,朝着山中回望,探尋哪個位置纔是老者的家,朦朦朧朧中,仿若看見了老者依舊躺在搖椅上拿着那本《中庸》,慢慢評。

我才明瞭,深山之中的老者,即使不給我開藥,這一趟旅程的見聞以及感悟,我的身心都已被淘洗、淨化、調節……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6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嫵媚與否不在於客觀之認定,而是存乎於方寸之間的感覺,所以抱持着樂觀與歡喜的心情,人們便可以感受美妙與璀璨的生命意境。

有一天前往居住在鄉下的朋友家作客,他的住家是一棟雙並透天樓房,前庭與後院種了許多花花草草,而且也有好幾株高出樓房的大樹,整體庭園造景呈現簡單、樸拙而自然,實在是一處亟爲寧靜與清幽的住所。

房子前院種植一排東方美人樹,其枝枒簡單而有層次之中,開滿粉紅色花朵,看起來真令人感到賞心悅目。

而樹叢、花草之間,除了奼紫嫣紅的花朵以外,最常見到的客人就是吱吱喳喳的小鳥,有小麻雀、綠繡眼、斑鳩、八哥、白頭翁等野鳥,間或飛來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樹幹與花朵間追逐與嬉鬧,一幅好不熱鬧的景象。

“能住在這種鳥語花香的環境裏,真是無比的閒情雅緻呀!”當我以稱羨的口吻,向朋友提起真實的感受時,他倒是聳聳肩膀笑着說:“每天清晨在小鳥鳴叫中睜開起牀,真的覺得棒極了,尤其在水泥叢林的現代社會裏,能擁有此種意境,的確值得珍惜!”

可是他更以微笑的表情接着說:“欣賞大自然的聲音,有時候也得視當時心情而定,當心情不錯的時候,所聽到的鳥叫聲,便覺得那是大自然的天籟;可是心情不好之際,卻覺得小鳥聒噪的叫聲令人煩燥!”

他的看法的確有道理,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對於事、 物的喜好,常常取決於當時心情的好壞;而表現於外的行爲,便夾雜着主觀的情緒反應在裏面,也許心理學家認爲,這樣的行爲是不成熟的,因爲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太大了。

然而每一個人的心情,有可能始終如一嗎?是否每一時刻都有 好心情?還是每一分每一秒的情緒都糟透了?或許一個懂得情緒管理的人,其心情想必不應該這麼極端吧!

因此如果從大格局的角度來看,大自然的運行,和外在環境的變化,應該屬於不可抗拒的因素,那麼人們要如何獲得美好與正面的心情呢?還是要用什麼層次來解讀 “境由心生”的哲理?恐怕是人們在抱怨與發牢騷之前,必須冷靜來思考的課題!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7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羅曼羅蘭《境由心生》縱觀古往今來的無數英雄人物,不論是愛好陽春白雪的豪門宦官,亦或是喜歡下里巴人的底層貧民,不論是書香門第的高門學子,亦或是鑿壁借光的寒門學子,都有着自己的理想、胸懷與境界,而決定他們胸懷與境界高低的,就是心靈的力量,所以羅蘭才提出了“境由心生”這一說詞。

境由心生,愛好即方向。“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他扛着鋤頭,捧着一把菊花,悠然走來,古來世人皆愛權,而他唯獨愛山田,山水田園之樂就是他一生的追求愛好,即使違背意願強行做官,最終仍是“不爲五斗米折腰”,重新迴歸山水田園之間,所以愛好及方向,即使一時迷失,也依舊會回到原本的軌跡。正是因爲他擁有如菊花般高潔孤傲的情操,如明鏡般一塵不染的心靈,所以才能超脫“居廟堂之高”的束縛,選擇“處江湖之遠”的悠然境界。境由心生,正因爲有如此純潔而又博大,不被塵世所染的心靈,所以他的筆下,才能描繪出“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桃花源,永遠成爲國人心中最純最美的?“烏托邦”和“伊甸園”,正因爲他那綻放與自己內心的山間清菊,所以他的心靈才最終感染世人,流芳百世。境由心生,興趣即資本。“筆走龍蛇,入木三分。”

王羲之,他一生中最大的興趣便是書法,草如舞動之龍,行如,楷如清冽之風,狼毫一揮,書法的生命便隨着他的書興舞動起來,“筆落驚風雨,書成泣鬼神!”因爲他對書法興趣濃厚,所以從小就開始練習,十幾年如一日,每天都在院子裏的水池邊練字,寫完後就在池中洗筆,天長日久,竟把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後來他的兒子問他書法的祕訣,他指着那一池墨說,“這就是我最大的資本。”後來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效仿他,把十八缸水都洗成了墨色,終成一代的書法大家,和王羲之併成爲“二王”。正是因爲他們對所喜好的東西擁有強烈的興趣,所以境由心生,興趣也成了他們最大的資本,讓他們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峯。境由心生,性情即命運。“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王昭君,她桃花般嬌羞的容顏;海棠般柔美的身姿;菊花般孤傲的風骨;蓮花般高潔的品性。都在那茫茫大漠中消弭、湮滅,這樣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爲了國家和民族,百姓的安寧,毅然孤身一人遠走他鄉,她的悲情命運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但正是因爲她孤傲、高潔,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不趨炎附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性,才使得被小人中傷,被畫師醜化。正是因爲她這樣的心情,才決定她一生多舛的命運。

但正是因爲如此,她才爲兩個民族帶來了長久的和平,她也因此流芳百世,被後人稱讚和銘記。境由心生,我們內心的愛好將指明前進的方向,我們內心的興趣將成爲我們最大的資本,而深藏內心的性情將決定我們的命運。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8

智慧是一種心鏡,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心若有慧,則宛若長空旭日終至至靈之境。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綠原上看花的那隻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物質遮住雙眼的人,纔是有資格稱做智慧的人。

再進一步講,擁有大智的人,不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我曾驚歎於朱耷的《墨魚圖》。那隻翻着白眼的魚訴說了怎樣的智慧心語?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這位明朝遺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間……

如果說朱耷的智慧是一種氣象,那麼,莊子“超乎象外,得其環中”的智慧便是一種至鏡。超脫於生命本相的空靈之境,乃是禪與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鏡止水嘆澄心,霽月光風以待人,便禪一般地詮釋了朱耷的氣象和莊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萬物,故能在圓寂之前,嘆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通往智慧的空靈之境,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全身心地領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時,可學一學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於大自然中,領略融身於天地之間、放眼於銀妝世界的寥廊與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場鍛鍊,智慧便是那最終的昇華。修一顆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於生命無悔,於本心無愧。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9

陸九淵曾說:“心是世界萬物的淵源。”,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每個人面對着同一個世界,卻會得到不同的感悟。每當我們靜立窗前,展現在人們心中的卻是紛繁各異的景象,此便是境由心生。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千百年來,不同的文學作品被不同的人所閱讀。而當人們同時閱讀一部文學作品時,人們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悟不同。這種差異便是取決於當時他們的心境。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便會更注重看作品中開心的場景,而心情不好時,便只會看到作品的陰暗面。

同理當你心情愉悅時,就覺得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當你感到是失落時,便覺得世上的一切都背叛了你,世間的一切都充斥着虛僞和欺騙。

李叔同出身優渥,年少便留學歐洲,精通音律,雕刻,古漢語。然而,世上太多醜惡血腥的事擾其內心,使他不斷地在自己的世界中徘徊,但他最終還是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召喚,放棄了塵世的一切,遁入空門,潛心向佛。而他圓寂時的那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便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李叔同爲了自身不被外世侵擾,從而選擇追求一顆真摯純潔的內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我們的心就如同一座明亮的鏡臺,我們要不斷地將它撣拂擦拭,不讓它被污垢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我們不應被污穢與殘暴所掩蓋內心的善良和真誠,我們應以一種積極心態來看待人生和世界,那世界將會被光明所籠罩。

史鐵生打開人生這扇窗望向地壇時,才真正發現生命中需要的淡定和從容。因此他說過:“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此時的他找到了內心的方向,從而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之處。

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周圍都充斥着金錢所帶來的競爭和壓力,每個人的內心都被忙碌和浮躁所填滿。正是如此,他們無法看到窗外世界的美好。而若心中保有一絲純淨和真摯,你將會看到紛繁世界中閃爍的亮眼明珠,從而得到內心的平靜。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0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很早就出門去買菜了。但是爸爸打算先去公園逛逛。

公園裏面不像其他時間那麼多人,我們來到橋上。一朵朵荷花開放在湖面上,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呢。我們走過橋,在路上一陣陣青蛙和蟋蟀聲像一個交響樂團在奏樂。走到一個臺階旁,一陣較大的青蛙聲響了起來,我疑惑的走到臺階蹲下來看一看是什麼?“是青蛙,有青蛙!”我對爸爸說到,便把爸爸按了下來。“你看,他們在產卵!”爸爸對我說,“你看那兒,不是卵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青蛙產卵,真興奮啊。我們走着走着,來到了河邊。“你看,那兒有隻白鷺!”爸爸興奮的對我說,“你看,他正在抓魚呢”我們希望能看到他抓住了一條魚。可白鷺不久後就飛走了,我們就這樣帶着遺憾離去了。

接着,我們來到了一個仿古代的碼頭邊。我們登上碼頭,不遠處有一條船停在那兒。“你看這是什麼,爸爸。”我指着一塊石碑問,“那是一首詩”爸爸回答到。上面的詩是唐朝詩人韋應物寫的,上面寫着:“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彷彿把我們帶回了盛唐如詩如畫的滁州西澗。回家時,我們踏着詩路,欣賞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鄉愁》……突然一塊石碑出現在我眼前,上面寫着:“境由心生”,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們的感受嗎?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1

天藍、雲白、風吹草舞,湖面上波光粼粼。

初次來校無疑是入學考試。學長學姐們帶我們去考場。我望着這龐大的校園內心波濤起伏,多美的校園,可是過一會兒迎接我們的便是死之般的考試。我的內心十分緊張,全身每一個地方都警惕起來,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的心中是分緊張、期待,而身上則是全家人的責任,我怎能有心情欣賞美景,我低頭不語跟着學姐去考場,這條路對我來說很長很長……我不斷的問:“怎麼還沒到?這學校也太大了吧!”“不要緊張,快到了。”同樣的答覆我聽了好幾遍,一棵又一棵樹從我身邊過去,一隻又一隻鳥飛走,我記得當時還過了一條河,不,是湖。總之,對於當時緊張的我,這路太長了……一切都是未知。

後來我如願以償考上了那所學校。每天,和我的學長學姐和同學們一樣奔波於學習之中。漸漸熟悉了新校園後,我終於明白了學姐的話:“其實校園不大。”每天三點一線,教學樓,食堂,宿舍。現在我也常走那條通往考試考場的路,但我覺得它很短,很短。不是和朋友談着天,嬉笑着快速走過這條路,就是一個人抱着書,欣賞着藍天白雲、小草以及湖面,面帶着淺淺的微笑,默默的蹦跳着穿過這條小徑,一切都帶着熟悉的味道。

同一條路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感受,境由心生,心境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非凡。

天空還是如此藍雲,雲還是如此白,草依舊迎風而舞,湖面也是那麼美,但這一切中多了幾分熟悉。

這條路,是長、是短,取決於我的心境。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2

每次回鄉,總會經過那條盤山小路。這路,十幾年不變。

路是上世紀末流行的路;泥沙路,時代日新月異。這種路在大城市早已絕跡,但卻由於地勢險峻,別說泊油路,就連換成水泥路,也可能是數年後的事了。因此每次走過這路時,車便顛的和最老式的拖拉機差不多。你換啥車都無濟於事。

這段路每次要走十多分鐘,但對於不同時期的我來說,我的感受是不同的。“境由心生”嘛,不同時“心”不同,“意境”也就不同了。

最小時,不知幾歲,反正那時父親抱我十分輕鬆,一隻手就能把我提起來,那時我們沒有車,便搭了輛便車。用母親的話說,一開進小路就像過山車一樣,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下子四胎騰空,年幼的我不像表妹,一點兒都不暈車,還高興的“哇哇”大叫,可憐了小表妹,臉上不是汗和淚就是哇出的飯。

小時的我沒啥意境,“好玩”唄!那時覺得路很短。“飛”幾下就到鄉下老家了。

八歲時,我的一位太婆病種。山裏基本無信號,智能手機“報了廢”,沒辦法,父親只能自己開車送醫院。

時近黃昏,父親的車飛速的飛馳着,和死神做時間賽跑,我滿頭大汗,一邊照顧着呻吟的太婆,一邊讓父親快點,小時候認爲很短的路,一下子變得似乎永遠到不了頭,只見樹葉繁密,遮住了陽光,路上十分陰暗,父親左突右搶,一會兒左拐,一會兒右拐,在這似乎永恆的左右拐中,時間在流逝,終於拐完了彎,車終於行駛在了大道上。我長呼一口氣。

兩年前,老家突發泥石流。山洪爆發,山上不時落下石塊,路一邊突扎入泥石流中,接着斷了。另一邊落滿了石塊。

災後回鄉上觸目驚心的。不是因爲路被沖塌了一半,而是路實在太窄了。

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感覺。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3

我想,一個人總要經歷幾件事,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那些哲理的深邃內涵,就像不久前的我所經歷的一樣。

那天,我獨自一人在學校後園的池邊散步。時間已是深冬,那不怎麼深的池水早已經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光禿禿的灰黑的枝椏在砭骨的朔風瑟瑟發抖;陰沉灰暗的天空低垂着,沒有一絲的生氣,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那片本就不怎麼晴朗的天空又平添了幾分憂鬱的陰霾。“這鬼天氣!”我裹緊了身上的羽絨服,暗暗咒罵道,“本來想出來散散心的,反倒弄得人一點興致也沒有,真是討厭!”

又過了幾日,我和朋友下課後出去散步,不經意間又轉到了那池邊。天氣仍舊如那天般冷得厲害,但今天我的心情卻很是輕鬆。當我再一次向那片水池望去的時候,不料想竟一下子被觸動到了——一縷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冰面上,泛着閃閃的粼光;垂柳柔軟的梢頭,綴着小小的綠苞。剎那間,一種奇妙的感覺從我心底油然而生,我自己好似置身於陽春三月一般。看吶,不是嗎?眼前那冰封的水面好似將要解凍一般流動着燦燦的波光,柳梢在風中招展着,不久就要被和風裁出細葉。天空是那樣的明朗清麗,好一派融融春光!我沉醉着,耳畔彷彿聽見了悅耳清脆的鳥鳴,眼前似乎看見了天上招展飛翔的風箏,鼻尖好似嗅到了撲鼻的花香……直到朋友的一句話,才把我拽回到現實中來:“傻了嗎你,對着上凍的水面瞎看,這不還是那池子嗎!”我眨眨眼,周圍依舊是來來去去的人流,依然是十二月的寒冬。我心頭的思緒不禁被什麼牽動了一下。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幾天前的經歷。就像朋友說的:“這不還是那池子嗎!”也許,從別人的視線裏來看,甚至用幾天前的我的眼睛來觀察,這地方和之前的那片池水似乎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或許還有些死氣沉沉得讓人討厭。可今天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究竟是爲什麼?或許,正是我心情不同的緣故吧。我真切的體悟到了古人所說的那句“境由心生”。一點兒不錯,境由心生,擁有什麼樣的心情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景緻,從而就會得到不同的體悟與感觸。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嚴冬,但我們可以擁有一顆如春天般生氣洋溢的內心。這樣,我們看到的,將會永遠是生機盎然的春天!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4

那天,雨紛紛而下,天,如爲開闢一般混沌。屋檐下,滴滴答答的沾溼了我的衣襟,涼透了我的心。

那,是一幕一幕蕭瑟的悲境,灰濛濛的天,蒼茫茫的地,若有若無的陰風與雨滴破裂時心碎的聲音,交匯成了淒涼的合唱,悠長而悽慘,久久迴盪在我心頭。路過那條小巷,幾隻小貓悽慘的嘶啞都被我拋之腦後,我只是走着,無心的走着……

我可以接受在考場的慘敗,也能忍受老師的責備,但我絕不能忍氣吞聲的是同伴的嘲笑,無論是有意或無意還是善意的和惡意,都是令我無法想象的,於是我失控了,我憤怒了,平時那個脾氣隨和的我爆發了……之後一切都變了,所有人都想避開我。在我身後竊竊私語。我頓時就成了一頭隨時有可能會爆發的野獸一般,虎視眈眈的盯着每個人。

然後上天就“慷慨”的送了我一盆傾盆大雨,任由我在這悲境中頹廢、沉迷,我感覺自己要被憤怒吞噬了。不久,一場雨後初晴之境打斷了我的思緒,溫暖的陽光懶洋洋打在了我的身上,彩色的彩虹不知被誰偷偷抹上了天空。藍天、白雲也露了面,羞澀的衝我微笑。

轉念一想,我又覺得這事錯在我身上,道個歉不就完事了?頓時,我豁然開朗,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不是嗎?

一切似乎都變得明朗了,身後,可以聽見幾只小貓輕柔的呼喚。遠方,似乎可以隱隱約約聞見家中飯菜的香味,我的步伐變得輕盈起來,走着,笑着……

境由心生,境隨情變,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主人,每個人的心情往往決定着自己所能感受的境意。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5

一直都認爲,作家筆下的世界都是內心的寫照。近來重讀張愛玲,我更堅定了這種想法。

張愛玲是著名的才女,其名聲之響亮比之同時代的陸小曼、林徽因也是不遑多讓的,其才情也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的那句“出名要趁早”更是被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少年們奉爲經典,經久流傳。

《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小團圓》,她筆下的感情總是淡薄而又濃烈,那些愛刻骨銘心,那些恨驚天動地。主人公們在她筆下的世界裏艱難地活,執着地愛,痛並快樂着。

平淡無奇的字眼在她的筆下排列着,透出濃濃的滄桑來,我好奇,那樣不起眼的小小身板下是有着一顆怎樣的七竅玲瓏心,用幾十年短短的光陰看穿幾百世紀裏輪迴的悲歡愛恨。她看世情那麼的冷靜而清晰,她對愛情的解釋一針見血,她的文字彷彿一根根細小的銀針,批進你的心臟,表面不會留下顯眼的疤痕印記,卻能讓人骨子裏疼得死去活來。每每看她的文字,我見到那樣一個穿着旗袍、神情冷漠倨傲的女子盯着鏡頭,洞悉人心的目光讓人膽戰心驚。嘴角噙着一絲譏諷的笑容,一邊殘忍地告訴你:天長地久是謊言,至死不渝是幻想,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是傳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蜃樓。可即便她給人們以無盡的絕望,這個冷漠的女子自己還是想要相信真愛的。因此,她總想要在完全黑暗的世界裏給你一點點光明,於是有了白流蘇,有了花柳原,有了《傾城之戀》。

她當衆將那些古老的誓言擲在腳下,譏諷、嘲笑、踐踏給我們看,而轉過身去卻又慌亂地撿起擁在胸口失聲痛哭。她比誰都愛這個世界的真、善、美,卻又比誰都痛恨這個世界的冷漠與欺騙。在愛恨之間茫然無措的心,在紙面上幻化爲另外一個世界。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裏開出一朵花來。”這是怎樣細膩而執着的感情,再沒有比這樣的表白打動人心,這些文字,是那顆玲瓏心對冷漠的世界的抗議,對真愛的深切的呼喚。翻閱書頁,細細審視張愛玲筆下的世界,毫無疑問,這是她的內心,是她坦露的靈魂。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6

一個英國殘疾人,他只有一隻左手,可是他說:“我不用擔心另一隻手和它搶東西了。”他全身癱瘓,可是他說:“我整天躺在牀上,我想我的前世一定是個懶惰無比的人,爲他的來生許下了這個連屋子都不用出去的心願。”他只有右眼能見到一絲光,可是他沒有拿它來哭泣,也沒靠它來憂傷,他用它來讀書看報。比起那些整天只知道怨天尤人的殘疾人,這位英國殘疾人的生活一定要輕鬆、明快得多。所謂“境由心生”,一個人的生活處境很多時候由自己的心態決定。

初看《醜女無敵》,着實被林無敵的水桶腰和鋼牙套雷倒,她臃腫的的身材,平凡的相貌確實符合醜女這一形象。然而她卻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憑着自己的努力進入了概念公司,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當概念面臨危機時,是她和公司裏的一羣不被重視的姐妹一起想辦法,舉辦時裝秀解救公司,她在劇集裏用自己的努力和善良獲得了事業與愛情的雙豐收,同時也向觀衆證明了“醜女不醜”。實際上,支撐林無敵克服一切困難,最終走向成功的是她“永不放棄”的心態。林無敵的扮演者李欣汝說:“我覺得作爲一個不漂亮的女孩,需要加倍努力,永遠不要說放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敵並非不愛美,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大多數人都是更願意接受美女的。然而,他無法改變命運爲她安排的相貌,可她又不願自卑的活着,於是她便加倍努力,使自己在工作方面更具優勢,培養自己永不放棄的心態,不斷的改善自己的處境。事實證明,無敵永不放棄,不畏困難的態度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嘲笑他的吳庸,針對她的裴娜,還有排斥他的安茜最終都被她的精神打動,並且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了林無敵這個醜女,對她給與了肯定的評價。

不可否認,無敵由一個人見人笑的醜女到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才的轉變過程中,她的心態是起了決定作用的。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他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讓自己的存在彰顯價值。

無論是那位英國殘疾人,還是醜女林無敵,他們都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反而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以自己的方式改善生活,境由心生,便如他們這樣罷!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7

煩惱由自己而生,慾望由自己而長,你的人,你的身,你的心,甚至你的所有都由你自己主宰,你想讓你自己怎樣,你自己就怎樣。

心境,往往決定處境。樂時,風雨亦樂;愁時,甜蜜也愁。常樂之人,他所處的環境必定歡樂多於憂傷。所謂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心境,就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自然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局。

人啊!都想平安喜樂。身處塵世,世事繁雜無序,有時候必須得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不懼怕凡塵喧囂,也不必過於擔憂世事的紛擾。仔細想來,誰不曾有過肆意飛揚的青春,不曾有過幾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經歷?

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年紀讀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一首歌,在心情不同的時候聽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然而,歌還是原來的歌,故事還是原來的故事,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只是歲月如斯,那份曾經的純粹與天真早已蕩然無存,再回首,只剩惘然與悲涼。

有時候,人真的是在一瞬間就變老的。那些始料未及的災難一旦降臨,即便你的內心如何堅不可摧,也會在瞬間被摧殘得支離破粹。打敗我們的,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是無法預料到的災難,但同時,摧毀我們身心的,也只是生活裏一地的雞零狗碎。

流水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聚散本無常,來來去去都不曾有過絲毫停歇。在塵世間奔走不停的我們,其實輸贏沒有錯,一切都是命定的緣分,來的時候無法躲避,走的時候也無需挽留。

所以想盡辦法將一顆煩躁的心,放得寬廣一些,修得安靜一些,不必把得失看得太重,有得必有失,這是自然規律。人生本無常,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包括我們每一個人。不奢望,不依賴,看淡浮華,看清虛僞,務實平常,以一顆寧靜的心面對世界,纔會真正的心安吧。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8

早上,陽光透過窗櫺子,灑落在牀邊,盈滿了一室的溫暖,鳥兒的輕吟低唱輕叩我的門扉,把我從睡夢中叫醒,陽光和煦的輕撫我的臉頰,頓時全身無比的輕盈舒暢,溫馨美好從心底漸漸飄起,淡淡的微笑上揚了嘴角,喜歡這樣的生活,淺淺的,淡淡的,簡簡單單的,卻是沁人肺腑,平淡唯美。

每天行走在車水馬龍,鋼筋水泥間,會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無數的笑,有垂眸淺笑,有開懷大笑,有盈盈一笑,有會心一笑,有輕蔑的笑,有猙獰的笑,有凝眸苦笑。有的笑讓人安心溫暖,有的笑讓人心驚膽寒。

如果心裏深埋着仇恨的種子,這顆種子就會在生命時空中生根發芽、成長結果,然後,它會無情的吞噬原本存在的寬容、感恩和本應明媚的陽光,就會在陰暗之中無端消耗着寶貴的生命,這時會有笑浮上嘴角,那是猙獰的笑。

如果心裏裝着嫉妒,裝着算計,裝着貪婪,就走不出狹隘、猥瑣、自私的陰影,在自以爲是的小圈子裏怨天尤人、作繭自縛、枉度時日。這時笑會浮上嘴角,那是冰冷的笑。心裏裝着他人的不是,就會愚蠢的拿“他人的不是”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反覆的折磨着自己,這時笑會浮上嘴角,那是輕蔑的笑。

如果心裏裝着位子、票子、房子,生命就會在“位子、票子、房子”交織而成的一個物質世界裏疲於奔波。當這些東西都漸次踏來,慾望會推動你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直至本性完全迷失。待大限到臨時,卻只能帶着一生的庸碌兩手空空而去,這時笑會浮上嘴角,那是筋疲力盡的苦笑。

相反,如果心裏裝着善良,裝着寬容,裝着真誠,裝着感恩,你會發現,你的生命中確實充滿了陽光。這時笑會浮上嘴角,那是感恩的笑。你會體驗到放下之後的解脫境界原來竟是這般美妙。遇到任何矛盾,你會首先找自身的不足然後修正它。他人的`一切不好都不值得一提,都會在你博大的胸懷中瓦解冰消,這時笑會浮上嘴角,那是慈悲的笑。

如果心裏裝着天地,裝着洪大的宇宙,你就會溶於天地洪宇之中。人世間的是是非非、爭爭鬥鬥、兒女情長、功名利祿、升沉榮辱,一切的一切,在你面前只不過是轉瞬即逝的兒戲,一笑釋然,一切盡在笑顏中。

在單位,每天,我都會置身於歡聲笑語中,那笑聲拂過我的臉頰,滌盪着我的心扉,雖然笑的多了皺紋會多好幾條,但是還是很喜歡。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那我們每天的相守、相知,是不是要在前世醞釀了千年,纔會有了今生一塊生活、一塊工作的緣呢?珍惜緣分,善待遇見,真心對待。真心,纔有咫尺,眼前,身邊,心間,付出了真情,滋潤了感情,微笑的對待人生。

如果,你現在還在爲工作而苦惱,眉頭緊蹙,那就笑笑吧,如果,你現在還在爲堵車而煩躁,捶胸頓足,那就笑笑吧,如果,你現在還在爲傷心事而憂愁,垂淚欲滴,那就笑笑吧,如果,你現在還在爲失去的不能得到,黯然神傷,那就笑笑吧。

記得,出門時請帶上你的微笑,歸家時請帶回你的微笑,笑對生活,淡看人生,想必心靈的春夏秋冬裏,花兒不會凋零,草兒不會枯萎,花開四季,馨香如初。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19

也許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也許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但也許,生命可以是“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的恣意與淡泊。

不必在意走過的路是否有花香沁人;也不必在意你表演的舞臺下是否有掌聲震耳。無人欣賞,無人歡唱,或許會有最初的傷心與無奈,但在隨後的適應與感知中,你會發現因爲沒有欣喜,所以不會有失落與痛苦;因爲沒有開始,所以不會結束。

不必在意別人曾擁有過曇花一現的幸福;也不必在意別人曾經歷過轟轟烈烈的生活。夜深人靜,月明風清,也許會有孤寂與淒冷,但註定摻有雜質的一切都不能長久的保存,短暫或看似長久的牽掛終究抵不過歲月的風化,平靜而純潔的生活纔是永恆的命題。

因爲心靜,所以即使草盛豆苗稀,王摩詰依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因爲淡泊,所以陶元亮將夢想寄託於文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書”。

因爲恣意,所以李白寧願棄官長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不願身在官場,隨波逐流。

我是極羨慕水的品性的。“水利萬物而不爭”,一路行走,一路奉獻,它看透風景,用如明鏡般透明的心,看夢迴鶯囀,流年似錦;看青山隱隱,綠水迢迢。任自己身處何處,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任自己棲於何時,一草一天堂,一沙一極樂。

行走於塵世,請踮起腳尖,小心拿捏行走的步伐,畢竟腳上的泥易除去,而心上的你卻難以清除。若境由心生,那麼心有污點的人的世界定不會是煙柳畫橋;而心有明鏡者的世界定會是鳥語花香,春和景明。

心。

菩提,明鏡。

賞摩詰,羨元亮。

行思流水,頓步生花。

境是由心生,魂爲夢牽縈。

浮游塵埃之外,踮步泥塵之上。

蓮出污泥而不染,心離塵世而不亂。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0

布朗先生途經一個偏僻小鎮,來到一家旅店打算投宿。這時,另一個人也正好來訂房間。不巧的是,這家旅店只剩下一個房間。

這是一間雙人房,服務員說,如果你們願意,就同住這間房吧。一開始,兩人都不願意,但由於深更半夜,他們就勉強同意。半夜,睡夢中的布朗先生忽然聽到有人喊叫。出什麼事了?他驚問。同房的那人虛弱地回答:我有哮喘病,現在感覺很不好。如果你不想我死掉,麻煩你趕快幫我把窗戶打開。布朗先生跳下牀開燈,但是停電了。病人繼續呻吟道:空氣、空氣我需要新鮮空氣。

布朗先生摸黑設法去找窗戶。花了好長時間,他終於找到了,卻怎麼也打不開。病人的聲音越來越弱。情急中,布朗先生操起身旁的一張椅子,猛地朝窗戶砸去,玻璃嘩啦一聲破碎了。病人說他感覺好多了。

天亮了,他們醒來發現,房間裏唯一的一扇窗關得緊緊的,而室內的穿衣鏡卻成了碎片。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1

一個富翁,見到一個漁夫在海邊垂釣,就關切地說:“你這樣怎能賺到大錢?如果我是你,就會想辦法買一艘漁船,這樣會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然後呢?”“然後我會把賺到的錢再去投資。”“然後呢?”漁夫繼續追問到。“比如開工廠,然後我再去投資,賺更多的錢,我就可以成爲更大的富翁。”“你有那麼多的錢以後幹什麼?”“然後我可以到夏威夷海灘度假,享受悠閒的生活啦!”“那麼,你看我現在不是正在享受這樣的生活嗎?”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可笑,它有時像是一個圓,我們從起點出發一路順着追求的路線跑下來,終點恰落在起點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看是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活,不是誰都可以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的,我們要生存,要在工作中得到自己生活的來源,壓力與煩惱也就不斷地從中產生。

有錢人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閒暇時間去旅行,去鄉村度假,那對於他(她)們來說既是一種放鬆,也是一種享受。換一個環境,會得到一種釋放與解脫,另一個環境能給人帶來新奇與快樂。鄉村的風景,返樸歸真,是親近於自然的,對整日穿梭於人海車流中的人來說,是天上人間。而對於農村的人來說呢,那隻不過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他(她)們或許正向往着城市的繁華呢——高樓林立,和體面的工作,要遠遠好過整日在土裏刨食——沒什麼,人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什麼,就越嚮往什麼。對於個人的愛好,是可以有選擇的去做,而對賴以生存的工作來說,有時,可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能做什麼只能做什麼,因爲要生存,所以不得不放棄一些夢想。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很愜意的,比如說與時俱進的農民,踩踏着季節的旋律,走四時的臺步,是何等的灑脫,那正是一些人整日奔波於車水馬龍之間的人士夢寐以求的,沒有緊張的節奏,卻依然飽食着自然的谷果,那可是要花高一點價格才能買來的綠色食品呢,這算不算是一種安樂?

也許,對於農民來說,那只是生活,既然在生活中游走,就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壓力,再喜歡的事如果帶着壓力去做,也很難體會出其中的樂趣,什麼都要求發展,時代也需要進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糧食一年比一年高產的農民便不是好農民,當膨脹在心中的那些期望壓縮了悠然的本質,便產生了另一種物質,那就是責任,對自己的,對別人的,要自己好過的同時,也要讓家人以及身邊的人幸福快樂。

都說幸福快樂與物質無關,可這些起碼也都得建立在溫飽與滿足之上,有人說富日子好過,苦日子難熬,我偏說苦日子好過,富日子難熬,“患難見真情”在苦難裏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不空置疑,能與自己在困苦的日子裏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的,都是值得自己用一生去珍惜的人,那苦澀裏釀造出來的甜蜜,是無法比擬的,這些是在物質充盈的條件下根本體會不到的感覺。

同樣走一段鄉間小路,如果兩個人開車前往,也許自然的田園美景像電影裏的一個片段一閃即逝,只容人回味;若兩個人手挽着手,走在小路上,那草綠花紅,鳥叫蟲鳴,還有一望無垠的田地,空氣中飄着花香,把一切風光盡收眼底......

其實,快樂就在路上,只是有的人走的慢,就要享受的多,感受的多,而最先到達終點的人,也不過是無聊地喝着咖啡等待着後來人。

生活,一向對我們不薄,即使它給你出難題,可是你知道嗎,它背後正藏着一份豐厚的大禮等着犒賞你呢,要看我們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境由心生,物由人造,付出,總是會有收穫的。選擇一種簡單的方式,快樂的活着。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2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有悲有喜;在每一本書中,我也享受活在作者筆下蒼穹的過程,因爲這使我獲益匪淺,就如王小波所言,讀書能讓你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自從上了高三,就很少像以前一樣放下時間狠狠地讀萬卷書,再爽爽地抒發心中萬千感慨。由於讀書節奏的減慢,讓我用了兩個月才把《解憂雜貨店》這本書讀完。

讀這本書,首先是對這本書早有耳聞,對於它的作者也是較爲欽羨。書的開篇,裏面豐富的故事情節也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一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解憂雜貨店,就像一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人生十字路口,由此引出了各段小故事。飽覽作者的構思之精巧,用筆之老練之餘,也讓我有很大的感觸。

“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能幫你找回”書本封面如是說。是的,這家雜貨店確實幫很多人找回了信念,找回了自我,誤入歧途的小偷,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無從選擇的克郎,爲披頭士着迷又遭遇家庭不幸的和久浩介,想用陪酒和當有錢人的情人來幫助自己完成人生抱負的晴雪。每個人都帶着各種煩惱而來,最後,每個人都過上了相對滿意的生活。

但是,這卻不僅僅是雜貨店回信的力量,而是每個人靠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實。很多時候,雜貨店的回信並不是都給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甚至與好的方案截然相反,但來諮詢的人自己內心都理解成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境由心生,成敗由內心決定。

這也讓我想起我近來心中的浮躁,我老是覺得自己周圍環境不好。我也總是覺得自己從雲端跌入大地,又從大地跌入地獄,我可以給自己多些時間來緩解,來調節,可以放鬆。是的,對於曾經的我來說,差班就是地獄。然而,看完這本書,我認真思考,自己也沒那麼可悲,只不過自己內心無形地放大了外來的影響,最可悲的是自己內心的墮弱。

看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渾渾噩噩,其實是自己放不下過去,承擔不起過去,讓過去在自己的生活裏興風作浪,自己內心又放大這些風和浪。

作者東野圭吾說:“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個人究竟應該怎麼做?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沒讀過這樣的小說。”的確,我現在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也從解憂雜貨店裏認識到自己丟失了什麼。

我已掩卷沉思片刻,我告訴自己:境由心生,勿忘初心,即使在你並不喜歡的差班。從現在開始,對渾渾噩噩的自己說再見。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3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一生跌蕩起伏卻不能改變李白心中的豪邁,便讓他“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不願放棄自己的本性,因此即使仕途不順也只是笑道說:“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因爲心中豁達,所以天地浩然。

“我願有一間掛滿向日葵畫的房子,全是單純而炙熱的明黃。”凡高曾這樣孩子氣地說過。沒有人能明白那樣狂熱的背後暗涌的孤獨,但他不因此改變自己的積極,他在心中種滿了灼烈的向日葵,飾以星空的奇崛清詭,用生命作畫,畫出了幾個世紀的轟動。 因爲心中熾熱,所以天地明朗。

就像心中有佛的佛印一樣,他的天地間都是佛,佛家說“明心見性”,心中有什麼就會看到什麼。就像那位老者的提問,你從何處來,便將往何處去,不變是世界,改變的是心態。因此不妨撥去心中的青蔓,種滿山鮮花,看天地間都香氣流。

泰戈爾說:“寂靜在喧囂中低頭不語,沉默在黑暗中與目光交錯。於是,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也許我們看錯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模樣來自我們內心對未來,對夢想的追求,對自我的認知。

“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王陽明如是說,與其抱怨世界的黑暗,不如在心中點一盞明燈;與其指責世界荒蕪,不如在心中種滿鮮花,待到山花爛漫,方知天地芬芳。 心靈的鏡子

一個人看世界猶如照鏡子,鏡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醜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靈魂。

人的感情是多變的,世界也會因之而多變。當心愛的人走了,你周圍的美景就會蕩然無存,心中惟有孤單和悲傷。怪不得柳永會詠出“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的詞句,也難怪《悲慘世界》中的癡情者會這樣訴說:“你走了,也帶走了我天空的太陽,我的世界從此變得黑暗。”一個人的心情遙控着一個世界:在憂愁者心中,世界是灰暗的;而在樂天派心中,世界又是何等的美好。

聽說過德蘭修女的故事嗎?軟弱多病,骯髒不堪的人誰還會去照顧他?只有像德蘭這樣充滿美好信念的人才會來承擔這份責任。當愛滋病將人類擾得人心惶惶的時候,非洲一位偉大的女性卻將一個患了愛滋病的小孩撫養到了十幾歲。是信念和愛心驅使她們跨越了疾病、恐懼的障礙,在這兩位女性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

心存何物,萬物皆成何物。葛朗臺心中僅存的是金子,於是一切都成了金子。妻子生病請醫生看病,在他眼裏就意味着金子的流失;女兒的婚事,在他眼裏也就成了金子的來源。即使到臨死之時,吝嗇鬼的眼中充滿的仍是金色的光芒,愛情、親情等都已不復存在。還有那“可敬”的唐吉訶德,不也是如此嗎?他心中充滿了騎士的幻想,帶着僕人所穿的騎士服,把羊羣當成猛獅,把風車看成魔鬼的確,在那騎士年代裏,一切的真實都已經不復存在。心存之物——騎士思想,主宰着中世紀人們的人生,於是纔有了諸如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爲我們所演繹出一幕幕的“荒唐”與“滑稽”。

由是觀之,心存之物的優劣對於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你若想遊戲人生,那必將一事無成,因爲在你的眼中一切都會成爲戲中情、戲中景,你的鬥志就會從此而煙消雲散;你若能夠心存“不滿足”,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創造動力,因爲在你的眼中涌浪不能容忍山澗的狹窄,雛鷹不會安於卵壁的黑暗。

心逐物爲邪,物隨心爲正。不將罪惡存放在心中,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善良。保持你心靈之鏡的潔淨,讓心中的太陽因此而光芒無限;澄清你心靈的池塘,讓我們的社會因你而美好無比。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4

今天,在外出學習的路上,在車上和同事天南地北的聊着天,下了高速路進入一個縣城,同事說車裏悶,開車窗透透氣吧,我坐在窗邊打開窗戶,一股帶着濃濃秋意的新鮮空氣撲面而來,讓人精神爲之一震,心情頓時舒適極了。也深深地體會到什麼叫做秋高氣爽。

我不禁向窗外望去,秋天特有的絢爛景緻撲天蓋地映入眼簾,紅的、綠的、黃的、黃綠相間,在這特有的時期內變幻着它的色彩;路邊不知名的小野花,或黃或紫或片或星點的點綴着路兩旁的山崖,雖然沒有人駐足欣賞,它也用盡全力在開放着,爲秋天的景緻增添着一抹抹淡雅的色彩;路邊不時時閃過幾株柿子樹,落光了葉子的柿子樹上,紅彤彤的柿子倔強地掛在上面,用它鮮豔的顏色向路人行注目禮,似乎在等待着發現它,欣賞它,摘取它的伯樂;一片片蘋果園從我眼前掠過,一個個鮮紅的蘋果,露出它可愛的笑臉,不停地向我召喚;不時還有黃橙橙的顏色閃過,仔細看過,才發現是農家小院裏,或掛或晾在地上的玉米棒子,散發着特有的芳香氣味,好個多姿多彩的秋!

以前,從未發現秋天是如此的別緻,可能是因爲沒有用心的去看,也許是人生的閱歷不夠,只知道春天的鮮翠欲滴,夏天的自由灑脫,冬天的寧靜安逸,從未發現秋天的蘊味深遠。

是啊,想想自己,已然心境已脫離了少女的青澀、青年的癡狂,不知不覺中在人生路上已經慢慢成熟、內斂,有了如此心境,纔會體會到秋的涵義,這便是人常說的境由心生吧!

境由心生的散文 篇25

人的一生,總有學不完的知識,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裏來,總之,人生之夢,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別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已過不去。心隨境轉,苦不堪言;境隨心轉,就得自在。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人在境中,境在心中,猶如魚和水,人們很難離開豐美的水去欣賞魚的。人生除去基本生存問題,就是要時時面對這種心理狀態的選擇。書上雲: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已的修養不夠。想一下也是,因爲每個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會影響都是不一樣的,在你看不慣別人的同時,是否別人也看不慣你呢?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與境,到底是心隨境遷,還是境隨心轉?本來無境,只因心有,若無心即無境。

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你的心便是你的世界。所以開心地去面對每一個人,要學會看朋友身上的優點,學習朋友身上的優點,朋友的缺點正是你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你努力去發現美好,美好會發現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會獲得別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幫助他人,你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習慣了在紛繁喧囂中尋找那一份寧靜和挑戰,儘管旅途充滿荊刺,途經的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卻會在過往中,享受美麗,感悟憂傷,尋着快樂!我沒有別人的快樂,我卻擁有我自己的知足,淺秋,時光蒼茫還是和往常一樣嵌滿惆悵!心情伴着夕陽的泛紅,而無常!真的無法抉擇的那一刻,我們又能怎樣!一個人的心境決定着他生活的態度。當我們用美好的心去看世界時,世界回答我們的也是美好。如果你努力去發現美好,美好會發現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會獲得別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幫助他人,你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人的心靈是掌握自己命運真相的鑰匙。外在的一切表現只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樣子,反映的只是自己的心性,其實外在的境並沒有怎麼樣,而是內心的世界還不夠圓融。

已看慣了太陽的東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習慣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間萬物的改變;卻很難看淡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恩怨,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清雲淡。經過了很多年的改變以後,將開心當成了一種習慣,於是我發現我的開心感染了很多人,人們問我爲什麼的時候,我只說:開心是一種習慣!宇宙間萬事萬物,包括我們周圍的一切人、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着,運動着,瞬息萬變,這是很正常的,你沒有必要跟着它變,跟着它動。佛講,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己心的幻化與遊舞。一個人的心境決定着他生活的態度。當我們用美好的心去看世界時,世界回答我們的也是美好。就算是像蝸牛一樣,看不見美麗的天邊,也會感悟到自己腳下的壯美!漸漸的,不知哪一天,我隱去了所有,現於過往!在恬淡的南山下回憶,那個你,那個他,那時我和你和他!若是可以,我願流浪在任何一季,任何一地!把我的故事寫在大地!用美好的心看世界,你就會發現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託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