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憫農》作文(精選24篇)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憫農》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憫農》作文(精選24篇)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學過很多首古詩,例如:孟郊的《遊子吟》、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是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看到這首古詩,我就彷彿看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個農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鋤着地,鋤頭越來越重,農民伯伯也越來越累,豆大的汗珠順着臉流了下來,溼透了衣服,滴到了地裏,這是一幅多麼辛勞的畫面啊!正是因爲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我們每天才能吃到那麼多豐富的食物,有香噴噴的米飯、好吃的饅頭、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可媽媽告訴我說,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爲災害、戰爭等各種原因而吃不上飯,他們忍受着飢餓與痛苦,有的人還被餓死了,這是多麼的悲慘啊!與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又是多麼的幸福啊!可有的小朋友,並不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運,他們吃飯的'時候浪費糧食,對食物挑挑撿撿,還把飯粒掉的四處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還偷偷的將食物倒掉,唉!真是不應該呀!在這裏,我要對所有的小朋友,大聲地說:“請愛惜糧食!”

從小到大,讀過無數的詩篇。許多人,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志向,思念親人同友人離別之意。在我讀過的詩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中作者體現了以爲慈愛,樸素,偉大的母親的無限的愛。

現在的我們,對於母親的關愛,認爲是理所應當,無法體會母親的用心良苦,甚至有時還對母親大吼大叫,但作爲母親的她們,仍然默默的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她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無怨無悔。

記得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親在廢墟中用身體抵住抵住塌下來的樓房,身體下面護着她3,4個月大的孩子,因爲有母親護着,孩子毫髮無損,安靜的睡着。當救護人員解開蓋在孩子身上的被子時,發現了一部手機,手機屏幕上有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對你的愛。雖然這個母親的偉大事蹟已經家喻戶曉,可是知道的那些人是否有感觸?母親,可以爲自己的孩子而放棄自己的生命,普天之下,並不只有這位媽媽會這樣做,而是所有的媽媽都會這樣做。

回想自己生病的時候,媽媽整宿沒睡,倒水給我喝,守在牀邊,寸步不離,在母愛的呵護下,病好得很快。當醒後看到媽媽整宿沒睡守在牀邊的時候,感動得落淚。

回想自己考砸的時候,媽媽給予的並不是責罵,而是給我分析錯的題目的正確解答方法,當手裏捧着考得不錯的成績單時,她笑了,笑的很欣慰,也笑得比我還開心。

回想這些年的點點滴滴,媽媽每天都在陪我走。不管什麼天氣,她都總是牽着我的手走;不管什麼情況,她總是在受挫折後才教給我一切;不管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她總是陪我度過。……

曾經,怨恨過母親,爲什麼那麼殘忍,爲何不在泥濘中抱我前行?爲什麼不在挫折前教我應對?爲什麼那麼執着,不在寂靜中勸我放棄而不去休息……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令我印象深刻!

很小的時候,我總是不好好吃飯,每次吃完飯,我都會把米粒弄得到處都是,或總留下一口飯在碗底。媽媽爲此事絞盡腦汁,終於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拿來了一篇古詩——《憫農》,讓我背得滾瓜爛熟才準吃飯!我恭敬不如從命了!

對於我,想背完整篇古詩簡直是異想天開。我看着古詩,只好不情願地朗讀起來:“鋤禾日當午……”我一會兒躺在牀上發呆,一會兒滾來滾去,好像就像在跟背誦作對一樣。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聽着窗外青蛙大軍們呱呱的叫聲,我心煩不已。吃晚飯時,我終於把古詩流暢地背出來了。媽媽檢查過了一番,皺着眉頭說到:“咦……可以……不行……行吧,算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我連忙問:“咋了?”媽媽笑着說:“沒事,我只是沒想到你竟然乖乖地背會了。”媽媽低下身子溫柔地問我:“那你現在知道想吃一口飯是多麼辛苦了嗎?”我點了點頭,笑着說:“知道了。”

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正是出去玩的好時機。我急匆匆地做好了出門的準備。半路殺出了一個“攔路虎”,她向我咆哮着:“你一定要領悟出這首詩的道理,才能出門玩耍!”我垂頭喪氣地迴應:“你忍心讓你的女兒抑鬱嗎?”媽媽說:“咋啦?乖乖去領悟,領悟完了你才能出去。”聽着屋外同學們嬉戲玩耍的聲音,我怒氣衝衝地回到了房間,生氣了半個小時,心想:不行!我得趕快悟出道理,不然跟夥伴們玩耍就要遲到了。我得坐下來,靜下心,放平心態認真思考這首詩的含義。

過了一會兒,我興高采烈地衝出房間,跟媽媽講述了這首詩的道理。媽媽問:“那你以後還挑食嗎?”我搖了搖頭說道:“不了,因爲我知道農民伯伯他們太辛苦了,他們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稻田裏,沒日沒夜地照顧,細心培養,供我們吃,我們可千萬不能糟蹋糧食!”

現在,我背誦《憫農》時,還會想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古詩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它可以陪伴我們一生,讓我們一生受益無窮。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3

“小慶,你看你,桌上又都是飯。”爺爺坐在四方桌的上沿,盯着我這裏,邊是搖頭邊是輕聲嘆氣,彷彿看到我又做錯了什麼似的,很無奈。我坐在下沿,低頭看下去,原來是剛纔吃飯不小心從碗中掉下些飯粒,三五個飯粒抱在一起,白白胖胖的,倒像是散落在碗周圍的晶瑩珍珠。

也就是爺爺剛纔的嘆息,奶奶停下正在夾菜的那雙筷子,只見她緩緩站起來,半彎着腰,左手託着飯碗,放到我碗邊的桌沿下,右手併攏筷子,像個掃帚掃地一樣,將那大大小小的`飯粒劃到自己碗中。她的手骨瘦如柴,褐黃色,和鍋沿邊的那塊舊海綿抹布沒什麼兩樣,我知道那是她幹農活的結果。奶奶沒有做聲,又坐回板凳上,那隻右手麻利地使着筷子,在盤中夾了塊鹹肉放在我碗中。爺爺彷彿想要說什麼,但還是欲言又止。我做賊心虛,不敢看了,低下頭津津有味地吃起鹹肉。

自小我和姐姐是爺爺奶奶照顧的。最早,爺爺一邊把桌上的飯划進自己碗裏,一邊喃喃道,“粒粒皆辛苦”的話,我是聽不懂的。後來奶奶也在遞給我飯時叮囑:“下巴別再漏了噢。”我和姐姐都笑,爺爺也笑眯眯的。到後來估計他們看我是改不了,也不再說了。就連爺爺唯一會的那首《憫農》也不念了。

那天中午放學,天熱得要命,剛進家,一屁股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只聽廚房裏的奶奶喊過來:“小慶觀後感,你去草場喊你爺爺回來吃飯。”我一驚,正想着,外面熱死了,還要去那麼遠啊,要是爺爺有手機就好啊了。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去了。一路小跑,遠遠看見爺爺正彎腰在棉花地裏鋤草,頂着草帽,手中握着那杆長長的鋤柄,像個古時的士兵,更像個機器人反覆那樣的動作,彎腰,舉鋤,再彎腰,再舉鋤……

來到他身邊,才發現前幾天還在後院的棉花小苗在這兒快一尺高了,綠葉中星星點點地混搭着嫩紅葉子真好看,像一顆顆盆景。

爺爺看到我笑着說:“放學啦。熱吧,你先回去,我鋤完這場就來。”說着他把草帽沿向下拉了拉,接着幹起來。在他彎腰的時候我才發現:他後背的襯衫已經汗得和後背緊緊貼在一起,顯現出高低起伏的脊椎骨。我還是忍着熱,等了爺爺,這才真正明白《憫農》的意思。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今天的下巴是不能再“漏”了啊。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4

小時候,每次吃完飯,桌子上總會有許多飯粒,有時還會弄到衣服上,讓媽媽整天幫我洗衣服。於是,媽媽採取了措施:她讓我吃飯前先背一遍《憫農》,並保證不再掉飯粒,要珍惜糧食。我也相信自己,就放心的吃,可吃完飯後,一看桌子,哎,又失敗了,仍然有飯粒,爲此我也很沮喪,難道我就改不掉這個壞毛病嗎?媽媽爲了我也費盡心機:做遊戲、鼓勵、批評、講條件……哪招都用過,可在我身上根本不起效。在這期間,我一直在堅持“每日古詩”計劃,可背也是白背,因爲那時我還小,只有6歲多,根本不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媽媽爲什麼讓我背。

直到有一天,媽媽帶我親自到鄉下看農民伯伯幹活,讓我親眼看看糧食是怎麼得來的,我才改掉了這個毛病。那時正值酷暑時節,農民伯伯在田裏頂着大太陽勞作,我清楚地看見豆大的汗珠從他一層一層的皺紋上掉落下來,也聽到了他那喘喘的`呼氣聲。可我卻感覺不到農民伯伯的疲憊,反而覺得他有些高興,彷彿他已經知道今年大豐收。這時,他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工具,緊鎖眉頭,蹲下身來,仔細盯着那片地。我疑惑了:老伯在幹什麼呢?剛纔還好着呢。我好奇地走到他跟前,蹲下來,喔,也沒什麼大事嘛,只不過是伯伯不小心剷掉了兩株還沒有長熟的玉米。聽見一旁的老伯伯嘆了一口氣,說:“哎,可惜了這兩株上好的玉米嘍!”說罷,他拾起鏟子和工具又開始勞作了。老伯伯走了,只剩下我在那裏發傻,只是失去了兩株玉米苗,就傷心成這樣,那他要是知道我這麼浪費糧食,肯定更加傷心。於是,我在心裏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能浪費糧食了。果然,從鄉下回來以後,我吃飯時,每吃幾口,就會把碗拿開,看看有沒有米粒。雖然這樣做速度是慢了點兒,但只要堅持,肯定能克服困難,改掉我那掉飯粒的壞毛病的。媽媽也發現了我這一巨大的改變,表揚了我,我也很開心。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許多人都不注意小節,非常浪費,雖然他們知道浪費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但生活越來越優越,使得他們已經不在乎這些次要的東西,而去追求一些昂貴的東西。

雖然,這是發生在我幼年時代的事,但我卻不會忘記,尤其是我每天必背的一首古詩《憫農》。它告訴我們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告訴我們不要浪費糧食,告訴我們要養成好習慣,做一個好孩子……這首詩讓我震驚,短短几句話,就蘊含着那麼多知識和道理。從現在開始,不管你還有沒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都要改掉或做到最好,這樣纔不會辜負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呀!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說:這首唐詩不是僅會背誦就行了,主要還是要理解、領會這首詩的意思。所以,爺爺反反覆覆地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一定要珍惜糧食這一道理。”這對我教育、觸動很大。因爲對照自己的行爲,我平時太不珍惜糧食了,如我每天吃飯,總是有以下現象存在:一是大米飯掉在桌上或地上;二是碗裏沒吃乾淨,剩留無數粒;三是留剩飯,沒吃完就不吃了。爺爺奶奶看到這種浪費糧食的現象心痛不已,就採取兩種方法來處理,一是把掉在地上或桌上不衛生的大米飯倒入垃圾筒;二是我的剩飯爺爺奶奶吃了。看到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再來對照我平時行爲,那真是有天壤之別,使我感到臉紅,羞愧難言,心裏很不好受。我就責問自己:“爲什麼我在書上學的和實際行動這麼不一致,存在着這麼大的.差距呢?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一定要改掉這種愛浪費的壞習慣。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打開《古詩80首》,映入眼簾的又是這催人深思的古詩。這首普普通通的詩在我讀幼兒園的時侯就會背了。今天,又看到了它,心裏又有了一點新的收穫。這首詩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這樣一幅畫來:在炎熱的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農田裏有一個戴草帽的農民伯伯在辛勤耕耘,無情的太陽曬黑了他的皮膚,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襟,這真是粒粒皆辛苦啊!這雪白的.大米滲透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和心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

同樣,任何勞動成果都凝聚着勞動者的汗水和心血。難道不是嗎?我們身上穿戴的衣帽,鞋襪,我們學習用的筆墨紙硯哪一樣不是工人叔叔們經過無數道工序生產出來的。從一項小實

驗到成爲偉大的事業,那就更不說了。更何況創建更偉大更輝煌的事業。希望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珍惜盤中餐,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鋤禾人。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肯定很熟悉,這是李紳寫得《憫農》。這首詩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浪費糧食,可是,你做到了嗎?

那天中午,我先吃魚,白菜還沒有動。爲我們盛菜的奶奶過來問我:“你的菜還沒有動吧?”我輕微點點頭。奶奶又問道:“你還吃不吃?”我當時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但還是答應了一聲“是”。這時,老師走過來了,奶奶像是找到了傾訴對象,口若懸河的對老師說:“這一桌喜歡剩菜,浪費糧食……”老師不停地點頭,並告訴我們不能剩飯了,我們答應了。這時,幾個星期前的畫面快速的在我的眼前展開。

那一天,因爲我和趙梓汝吃飯慢,所以那一桌只剩下了我們倆。一位奶奶的動作,令我們倆非常吃驚。她拿着一個躺在饅頭筐裏的大包子,瞬間掰成了兩半,其中一半就隨手扔在趙英亦的盤子裏了。這件事我們印象非常深刻,第二天,我們跟同一桌人講時,她們都感到不可思議。這時,她們已經給我們做了一個浪費糧食的“榜樣”。因爲那件事過去很久了,而且這幾個星期也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我們認爲那是偶然,並且聽她們的話,一直沒有剩菜。沒想到,那件事情,再一次上演了。

星期五中午,我們吃完飯,照例去洗手,我們發現右手邊有兩個奶奶。一個往稀飯桶裏瞧了瞧,發現就還有一點,就把稀飯倒在別人的.盤子裏了。另一個奶奶,去收饅頭筐,發現還有一個饅頭,暗自笑笑,把它掰開,就嫺熟的扔到別人的盤子裏了。難道這就是你們所認爲的“珍惜糧食”嗎?就算你們一天浪費2個饅頭,那一週浪費10個,一月浪費40個,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啊!我相信你們也知道種田的辛苦,明白一粒糧食花費的時間和汗水,希望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做一個好榜樣。

是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希望同學們不要剩菜,珍惜糧食!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8

我讀了李紳的《憫農》一詩,這首詩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農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辛苦地彎着腰鋤草的情景。詩人在後兩句用反問的手法告訴人們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珍惜糧食。整首詩歌語言簡短通俗,但卻表達了“不要浪費糧食”這樣一個樸素的大道理。

讀完詩句,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輪火辣辣的太陽懸掛在天空,它如洪爐鑄劍般用盡所有的熱量炙烤着大地。正在田裏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豆大的汗水一滴滴地落入腳下的泥土中,我彷彿聽到了他們的鋤頭插入地面時發出低沉的聲音,看到了禾苗舒展着腰身、仰起面龐衝着他們微笑。從春天播種到秋天收割,從一顆種子到長成一粒稻粒,禾苗經歷了耕地、播種、澆水、施肥、噴藥、鋤草……在每個環節,農民伯伯都要盡心盡力去呵護這些幼小的禾苗,才能最終收穫人們口中的糧食。就像詩句說的,每一粒米飯都是汗水澆灌出來的,這其中需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多少的辛勞啊!

古時的農民種糧食需要親手耕種,但即便是現在,我們有了許多的機械設備,種糧食仍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我看了一個關於糧食的記錄片,裏面說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會達到98億,人們需要在更少的土地上種出更多的食物,養活更多的人。90歲高齡的袁隆平爺爺和他的團隊研發出了新型高產雜交水稻,爲中國人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但在世界其他地方還在鬧饑荒。如果大家都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這些餓着肚子的人是不是就能多吃上一口飯了?想到這,再想到我平時吃飯經常吃不乾淨,碗裏總是留有剩菜剩飯,有些是因爲我挑食,不愛吃的菜就故意留到最後,偷偷倒進了垃圾桶;有些是因爲吃得太慢,趕不上媽媽洗碗,所以碗沒有扒拉乾淨,碗壁上還沾滿了飯粒。看着李紳的詩句,我不由得爲我這種浪費糧食的壞習慣感到慚愧、後悔,我發誓以後每次吃飯都要把碗裏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再也不浪費了。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9

《從我出生到現在,我讀過許多著名的詩文,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描寫了農民伯伯耕種的艱辛,反映了糧食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同時,也飽含了作者對農民羣衆的深愛之情!我們應該深知現在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他們的辛勤與汗水換來的。試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些默默耕耘的勞動者的辛勤付出,那麼我們人類將依靠什麼生活?這個世界的飢餓情景將是怎樣的悲慘?我真的不敢再想下去……農民伯伯們每天起早貪黑地在田間耕作,辛苦的爲我們種糧食,可仍然有許多同學不能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艱辛,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貴生活。

特別是個別同學喜歡吃的'東西就多拿多要,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毫不吝嗇地扔掉,看着他們那不屑一顧的表情,分明是在無情的踐踏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極度奢侈。一點也沒有想到農民伯伯在田地裏頂着烈日,揮汗如雨地種地的艱辛。這是爲什麼?難道農民伯伯不知道享受安逸的生活嗎?不!他們是在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爲我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現在我們都過着幸福的生活,如果不節約糧食,珍惜生活,那是多麼的可恥!因爲他對不起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對不起他爸爸媽媽對他的愛!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我們應該從日常小事做起,從我們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養成勤儉的好習慣,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以實際行動來回報農民的辛勤勞動,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0

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的故鄉。從小時候到現在,我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詠柳》、《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清明》等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知道了不少歷史,認識了好的揚名中外的詩人,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了這首詩,我眼前彷彿出現了在烈日暴曬下的農民伯伯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着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裏的情景。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着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爲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麼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小時候吃飯時經常把米粒撒到桌子或地上,爸爸媽媽對我說:“要愛惜糧食,不要浪費”,而我總想:不就是幾粒米嗎!浪費就浪費了,我們家又不是買不起。隨着我慢慢長大,我知道了這不是買得起買不起的問題,而是要學會“愛惜”。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是我媽媽和老師教我學的一首古詩。

四歲時,我對古詩的意思只是一知半解。吃飯時總會在餐桌上撒下些許飯粒,媽媽常說我的嘴是“漏斗嘴”,家裏人哈哈大笑,我偶爾也會傻笑。

七歲了,我在一年級的課文裏讀到了《憫農》,經過老師繪聲繪聲的分析講解,親眼所見讓我感受到農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下勞作的辛苦,知道顆顆粒粒都飽含着農民的血汗。

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對浪費糧食的行爲產生了反感。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位叔叔抱着一位大約四五歲小女孩走過燒烤店,女孩吵着要吃烤鴨腿,叔叔毫不猶豫從口袋裏拿出錢包付了五元錢。小女孩剛吃一口,就皺着皺頭說:“不好吃!”“不好吃就扔了吧!”叔叔也很乾脆地說了一句話。小女孩隨手把鴨腿一扔,叔叔急忙擡起腳狠勁地把鴨腿踢入路旁的水溝裏,親了親小女孩紅撲撲的臉蛋,“走啦!”說完話揚長而去。

此時此刻,我真想上前勸說叔叔:不要浪費那個鴨腿!可是看到那位叔叔不屑一顧的神情,他還在乎一個鴨腿嗎?還在乎那五元錢嗎?我想到《金色的魚鉤》中餓死在草地上的紅軍老班長,想到了在大年夜餓死在街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到中國西部的孩子們忍飢挨餓的情景,想到海地這個國家的'窮人用黃泥和麪粉做餅乾……滿嘴流油的人怎能理解飢腸轆轆的人對糧食渴望的焦灼心情?我的眼圈紅了。

前天晚上,我上網得知:中國人一年浪費的糧食相當於2億位貧困同胞的口糧。我要呼籲:讓我們共同珍惜糧食,伸出援手助貧困地區的人們一臂之力吧!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關炙烤大地,農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苗鬆土、除草。在這我勸告人們,千萬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爲這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這樣做,卻一天天的在浪費。

有一次,我看過這樣的一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物已夠災區吃一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費那麼一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爲事,就只那麼一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那可都是寶,爲什麼到了一些人的手裏卻是草了呢?我覺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種出成果來,然後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你會傷心嗎?將心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一幕,他們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浪費和糟蹋。

這樣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是一種極大的可恥。節省,纔是美德。“節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讓我們一起節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爲出現在我們之間。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家喻戶曉,我們大家甚至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會背了,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昨日,當我再次翻起《唐詩三百首》時,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大家都在家裏乘涼,只剩下農民在辛勤勞動。汗水流進了乾裂的土地裏。誰知道飯碗裏的飯,是農民的'心血……

記得上個星期六,媽媽帶我去飯店裏吃飯,結賬時,媽媽大聲的對服務員說“小姐,把剩餘的飯菜都打包吧。”許多人的目光都向媽媽投去。我的臉一下子熱了,忙拽住媽媽的衣服說:“小聲點兒”。說着,便耷下了腦袋。“怕什麼?我們一不偷,二不搶的,有些菜只吃了一點兒,不要多可惜!”媽媽的聲音陡然提高了許多,絲毫不顧忌周圍的人。“真摳門。”我嘀咕了一句。媽媽的臉一下子拉長了,板着臉嚴肅地說:“學習是怎麼學的,把《憫農》背一遍。”我的眼裏噙着淚珠,委屈的背了起來……媽媽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孩子,我是想讓你記住‘節約’這兩個字啊!現在,掙錢是多麼不容易呀。在媽媽小時候,能吃上白米飯就不錯了,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是啊,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養成良好的習慣。打包有什麼丟人的呢?這是人們的虛榮心在作怪。願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都做個勤儉節約的人。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4

翻開《小學生故事精選》,我被書中一首首優美的古詩所深深吸引。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憫農》一詩。

《憫農》這首詩告訴我們農民的艱辛,同時也讚美了勞動人民勤勞的品質,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讀着這首古詩,我彷彿看到了農民辛勤勞動的情景:炎熱的夏天,烈日當空,他們在田地上揮汗如雨地耕種。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們依然不知疲倦地勞動着……他們這樣辛苦爲的是什麼呢?那當然是爲了讓大家豐衣足食。

讀了這首詩,我們懂得了:我們的糧食是勞動人民辛苦的勞動得來的,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米粒,也是費了勞動人民不少的血汗纔好不容易得來的。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的、穿的、用的也越來越好了。可是,有些孩子卻不懂得愛惜糧食:不愛吃飯,經常把白花花的.米飯偷偷地倒掉;每天早餐之後,學校的潲水桶幾乎是滿滿一桶只吃了一兩口、甚至是根本沒吃過的麪包、饅頭……這是糟蹋糧食的行爲,這樣的行爲,不但白白浪費了勞動人民的血汗,而且是對勞動人民的不尊重。他們這樣做對得起勞動人民嗎?我想對這些人說:“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隨便浪費糧食。要知道這些糧食是勞動人民花了多少心血種出來?沒有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我們連吃的食物都沒有的。”

讀了《憫農》後,我懂得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愛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詩人李紳的這首五言絕句講的是:中午,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一樣燃燒着大地,農民伯伯在熾熱的陽光下辛苦地幹活。“噼啪,噼啪”,汗水溼透農民伯伯的.短衫,流進黑黝黝的泥土裏,變成了糧倉裏、餐桌上的一粒粒糧食。

仔細地品讀着這首詩,想着農民伯伯汗淋淋的樣子,我幾乎要淚潸潸了。樹上的知了不停地拼命喊着“熱死了,熱死了”,我在空調屋裏蹦跳笑鬧時都懷疑空調是不是不製冷了;而農民伯伯卻還得在太陽底下揮汗如雨……原來,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汗水的結晶啊。

可是,我們中有很多人卻不知道愛惜糧食。有一次我在家看電視《舌尖上的中國》。裏面說,我們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2000億是多少我不知道,也想不出來。現在,我才學萬以內的數呢。可電視上說,這些糧食夠2億人吃一年!這是多麼大的浪費,這要農民伯伯甩下多少汗珠啊!那些自以爲自己有錢的人,那些不知道種地辛苦的人,請你們去看一看,請你們來想一想,農民伯伯種地太不容易了,而你們的浪費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今後,我一定從我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我還要好好學習,用學到的知識減輕農民伯伯的辛苦。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6

記得那是假日的一個下午,天陰沉沉,秋風習習,給人帶來陣陣涼意,一種豐收的喜悅充滿了我的內心。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推門一看,原來是小明來約我去圖書館,爲了友誼,我不好推辭,只好隨他而去。

到了圖書館,我特意挑選了一本《詩集》閱讀着。當我讀到《憫農》時,心情一下子緊張起來,我一遍又一遍地念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那詩句簡短,但意味深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是有血有肉、意蘊深遠地說明了勞動的艱辛,說明了糧食來之不易。這首詩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羣體的生活和命運。

讀了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在烈日下,一個黝黑的農夫,汗流浹背、不辭辛勞地鋤着禾苗。他忘記了烈日的暴曬,一心只盼着禾苗快點長大,給他帶來秋天的收穫,帶來幸福的希望!

這首詩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受益無窮。讓我深深的明白:“擺在餐桌上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都是農民用血汗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能鋪張浪費;要尊重農民的付出,尊重農民的勞動果實。”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老農在烈日炎炎之下,在田裏除草,汗珠一串一串滴進禾苗下面的土裏,這首詩深刻的道出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可又有誰知道這盤中餐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千辛萬苦話來的呢?

當我們把剩下的飯菜倒掉時,是否想到那些在炎炎烈日下勤勞勞動,在綿綿細雨中不忘耕耘的.勞動者呢?當你厭惡他們那黑黝黝的皮膚和長滿老繭的手時,是否知道我們吃得喝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

現在我們生活富起來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鋪張浪費。雖然我們吃得飽、穿得暖,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角落,可能還有一些因飢餓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死亡的人。還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上,學習《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這篇課文時,語文老師給我們看了幾組貧困山區孩子的照片,當時我就哭了,我實在不敢相信我們的很多同齡人還生活在那樣貧困落後的環境中,他們衣衫襤褸,啃着黑石塊一樣的饅頭,住在露着天的房子裏,年齡還那麼小,就到磚廠打工掙錢……而我們,卻還在無休止的浪費。

作爲小學生,我們不是財富的創造者,而是純粹的消費者,因此我們更應該從小養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反對鋪張浪費的不良行爲,節約糧食,愛惜資源,從現在做起從自我起,從愛惜每一粒糧食開始。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8

在我讀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天吃午飯,剩下了很多飯都沒吃,這時,我讀的古詩大全裏出現了一首叫《憫農》的詩,讀完之後,我也想起了那天幫外公種地。

那天,我和外公來到了菜地,就在這烈日炎炎的菜地上,我和外公舉起了鋤頭,慢慢的向土地鋤去,看外公在那賣力的幹活,而我早已經累的不行了,太陽越來越大,我只好躲到樹下乘涼。而這時,外公還在幹活,我叫外公來休息一會兒,外公走了過來,跟我一起坐了一會兒,不到一分鐘,又去工作了,他說他每天都是這樣的,要是今天少做了,明天就得多做,所以,不能休息太久。

看着外公滿頭大汗,我也休息夠了,繼續去幫外公幹活,而我幹一會兒就又去休息了,外公還在繼續鋤地,外公對我說:“你做這麼一會兒就受不了了,那我天天干,那不是要累得走不動了?”可我卻完全沒聽進去,我也無聊了,只好繼續起來幹活。

我跟着外公幹活,這裏幹完了,又幹那裏,那裏幹完了,又幹另一個地方。就在快乾完活的時候,我和外公都已經累得全身是汗,而眼看外公,還在賣力的幹活,我也只好接着幹了。終於把活幹完了,沒想到農民這麼累啊!每天都要這樣做,可想起那天吃飯還浪費食物,真是太不應該了,要是能回到那時,我一定會吃完所有米飯的`。

幹了那麼久的活,我腦子裏突然浮現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19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是我們一年級學的古詩。當時,老師只要求我們能夠熟練背誦這首古詩,但我沒能全部理解這首古詩的含義。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到安徽農村的外婆家。外婆是一個農民,自己種了幾塊地。我很好奇,來到農村的第二天早上,我就拉着媽媽去看外婆怎麼收稻穀。當看到瘦弱的外婆在火辣辣的太陽下揮起鐮刀割稻,那額頭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往下淌,衣服全部都汗溼的時候,我很心疼外婆,也體會到了幹農活的幸苦,這時再次想起了《憫農》這首古詩詞,並背誦了好幾遍。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這首古詩詞的含義:這一粒粒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的'汗水換來的呀!

在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不愛吃飯,或者挑三揀四,但是這些小朋友不知道:沒有農民伯伯那雙勤勞的手,你們哪來飽肚子的糧食,哪來那麼多好吃的東西?

再次讀了這首古詩,我想說:作爲當代的小學生,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不能浪費糧食。讓我們大家都從節約每一粒糧食開始,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尊重他人的優良傳統。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20

我讀了李紳的傑出代表作《憫農》,這首古詩讓我深深地瞭解糧食是來之不義的,讓我懂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在我的身邊就有一個不珍惜糧食的人,就是我的小表妹,平時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吃一半掉一半。每次都要浪費很多,我每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跟她說,她都會毫不在乎的說:“浪費這一點沒關係”。有一次,我又看見她在浪費糧食,我馬上說道:“妹妹呀!你現在吃的香噴噴的'白米飯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每一粒白米飯呀,都飽含着農民伯伯辛苦的汗水。他們頂着炎炎的烈日,不顧肚子嘰喱咕嚕地亂叫,堅持給莊稼鋤草、澆水、施肥,身上的汗水啪噠啪噠不停地滴進泥土裏。你呀,以後不要再浪費糧食了。”“姐姐,我以後一定不會再浪費糧食了。”妹妹紅着臉,不好意思地說。

糧食是用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它凝結着無數汗水。作爲祖國花朵的我們,不要讓農民伯伯的汗水和辛苦白白浪費。來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去珍惜糧食,愛惜糧食吧!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21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到了故鄉,我在外婆家收割稻穀,親身體會到了農民伯伯們辛苦而又充滿歡樂的勞動生活。

每天早晨天剛矇矇亮,全村的大人和能幫得上的小孩們都起牀了。他們匆匆趕往朝霞映照下金燦燦的稻田,風風火火地大幹了起來。頓時,鐮刀割刀谷的“刷刷”聲,腳踏式脫蹈機的“嗡嗡”聲,大人們偶爾的談笑聲,孩子們清脆的歌聲,鳥兒“嘰嘰喳喳”的鳴叫聲便匯成了動人的'交響樂。我陶醉在這美景和樂曲中。

雖然涼風徐徐,但是忙碌的農民們很快就大汗淋漓了。他們顧不得拭汗,依然不知疲倦地幹着。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小的孩子們在田裏拾稻穗。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併成了他們的朋友。

太陽爬上頭頂熱辣辣地嚴烤着稻田,人們的身上全溼了,大人們叫小孩回去,他們卻仍然堅持勞動。一擔一擔黃澄澄的稻穀被挑往曬穀場,扁擔都被壓彎了。那“吱悠吱悠”的響聲也彷彿在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咧!農民伯伯在烈日暴曬之下,揮汗鋤禾,感嘆糧食來之不易,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金川公司六小五年四班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22

暑假裏,老師佈置我們閱讀古詩70首,其中一篇《憫農》讓我深受啓發。

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大家都很熟,全詩是這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的內容主要講的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地勞動,汗水滴在泥土裏,有誰知道,我們盤中的飯,每一粒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辛勞.讀完詩,看完註釋,我不禁羞愧起來,想起我以前吃飯總要剩下好多的飯菜,而且會掉很多米粒,媽媽常說我吃飯象在種米,吃不掉的飯菜都被媽媽當做垃圾扔掉了,想想農民伯伯那麼辛苦地種糧食,我的行爲有點可恥,不僅浪費了糧食也浪費了錢,我好慚愧啊!我決心從現在做起,一頓飯能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再浪費糧食,不再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同學們,你們也加入到節約的隊伍中來吧,我想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珍惜每一.粒糧食,那麼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貧困人們,就不會再忍受飢餓,也會減少許多的犯罪現象,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23

暑假裏,老師佈置我們閱讀古詩70首,其中一篇《憫農》讓我深受啓發。

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大家都很熟,全詩是這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的內容主要講的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地勞動,汗水滴在泥土裏,有誰知道,我們盤中的飯,每一粒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辛勞。

讀完詩,看完註釋,我不禁羞愧起來,想起我以前吃飯總要剩下好多的飯菜,而且會掉很多米粒,媽媽常說我吃飯象在種米,吃不掉的飯菜都被媽媽當做垃圾扔掉了,想想農民伯伯那麼辛苦地種糧食,我的行爲有點可恥,不僅浪費了糧食也浪費了錢,我好慚愧啊!我決心從現在做起,一頓飯能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再浪費糧食,不再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同學們,你們也加入到節約的隊伍中來吧,我想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珍惜每一粒糧食,那麼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貧困人們,就不會再忍受飢餓,也會減少許多的犯罪現象,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我最喜歡的古詩《憫農》作文 24

唐朝詩人李紳寫了一首題目叫《憫農》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道它的意思嗎?如果不知道,那讓我來告訴你吧。第一句“鋤禾日當午”的意思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大家都爭着去避暑,可農民伯伯還在田裏辛勤地勞動。第二句“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農民的汗水滴在禾苗的土裏,滋潤了禾苗。最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誰會知道這碗裏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呢?現在,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了吧!

可是現在,還有很多人在浪費米飯。我的`一個朋友,他在吃飯時每吃一口都要掉下幾粒,這樣一頓飯吃完,他要浪費多少米飯呀!怪不得他媽媽喊他播種機呢!有一次我問他,“誰知盤中餐”的下一句是什麼,他竟嬉皮笑臉的說:“粒粒皆辛苦唄!”我氣憤的說:“既然你會背,也知道它的含義,爲什麼你偏偏做不到節約糧食呢?你既然不能學以致用,那你學它幹什麼呢?”

一方面有很多人餓死,一方面有飯吃的人卻在浪費,難道他們都沒學過《憫農》,這首詩?清大家都行動起束,不能再讓人餓死了;不然的話,我們大家都會遭到報應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