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經部公羊傳

《公羊傳》莊公

本文已影響 2.5W人 

公羊傳》又名《春秋公羊傳》,是儒家經典之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羊傳》莊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公羊傳》莊公

◎ 莊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弒子不言即位。君弒則子何以不言即位?隱之也。孰隱?隱子也。

三月,夫人孫於齊。孫者何?孫猶孫也。內諱奔謂之孫。夫人固在齊矣,其言孫於齊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曷爲貶?與弒公也。其與弒公奈何?夫人譖公於齊侯,公曰:“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齊侯怒,與之飲酒。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於其乘焉,脅幹而殺之。念母者所善也,則曷爲於其念母焉貶?不與念母也。

夏,單伯逆王姬。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何以不稱使?天子召而使之也。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曷爲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諸侯嫁女於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

秋,築王姬之館於外。何以書?譏。何譏爾?築之禮也,於外非禮也。於外何以非禮?築於外非禮也。其築之何以禮?主王姬者必爲之改築。主王姬者則曷爲必爲之改築?於路寢則不可。小寢則嫌。羣公子之舍則以卑矣。其道必爲之改築者也。

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錫者何?賜也。命者何?加我服也。其言桓公何?追命也。

王姬歸於齊。何以書?我主之也。

齊師遷紀、郱、鄑、郚。遷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則曷爲不言取之也?爲襄公諱也。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大之也。何大爾?自是始滅也。

◎ 莊公二年

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夏,公子慶父帥師伐餘丘。餘丘者何?邾婁之邑也。曷爲不繫乎邾婁?國之也。曷爲國之?君存焉爾。

秋七月,齊王姬卒,外夫人不卒,此何以卒?錄焉爾。曷爲錄焉爾?我主之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郜。

乙酉,宋公馮卒。

◎ 莊公三年

春王正月,溺會齊師伐衛。溺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夏四月,葬宋莊公。

五月,葬桓王。此未有言崩者何以書葬?蓋改葬也。

秋,紀季以酅入於齊。紀季者何?紀侯之弟也。何以不名?賢也。何賢乎?紀季服罪也。其服罪奈何?魯子曰:“請後五廟以存姑姊妹”。

冬,公次於郎。其言次於郎何?刺欲救紀而後不能也。

◎ 莊公四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於祝丘。

三月,紀伯姬卒。

夏,齊侯,陳侯,鄭伯遇於垂。

紀侯大去其國。大去者何?滅也。孰滅之?齊滅之。曷爲不言齊滅之?爲襄公諱也。《春秋》爲賢者。諱何賢乎襄公?復仇也。何仇爾?遠祖也。哀公亨乎周,紀侯譖之。以襄公之爲於此焉者,事祖禰之心盡矣。盡者何?襄公將復仇乎紀,卜之曰:“師喪分焉”。“寡人死之,不爲不吉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家亦可乎?曰:“不可。”國何以可?國君一體也。先君之恥,猶今君之恥也。今君之恥,猶先君之恥也。國君何以爲一體?國君以國爲體,諸侯世,故國君爲一體也。今紀無罪,此非怒與?曰:“非也。”古者有明天子,則紀侯必誅,必無紀者。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元明天子也。古者諸侯必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號辭必稱先君以相接,然則齊紀無說焉,不可以並立乎天下。故將去紀侯者,不得不去紀也,有明天子則襄公得爲若行乎?曰:“不得也”。不得則襄公曷爲爲之,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緣恩疾者可也。

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隱之也。何隱爾?其國亡矣,徒葬於齊爾。此復仇也,曷爲葬之?滅其可滅,葬其可葬。此其爲可葬奈何?復仇者非將殺之,逐之也。以爲雖遇紀侯之殯,亦將葬之也。

秋七月。

冬,公及齊人狩於郜。公曷爲與微者狩?齊侯也。齊侯則其稱人何?諱與仇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後此者有事矣,則曷爲獨於此焉?譏於仇者將壹譏而已。故擇其重者而譏焉,莫重乎其與仇狩也。於仇者則曷爲將壹譏而已?仇者無時焉可與通,通則爲大譏,不可勝譏,故將壹譏而已,其餘従同同。

◎ 莊公五年

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秋,倪黎來來朝。倪者何?小邾婁也。小邾婁則曷爲謂之倪?未能以其名通也。黎來者何?名也。其名何?微國也。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此伐衛何?納朔也。曷爲不言納衛侯朔?闢王也。

◎ 莊公六年

王三月,王人子突救衛。王人者何?微者也。子突者何?貴也。貴則其稱人何?系諸人也。曷爲系諸人?王人耳。

夏六月,衛侯朔入於衛。衛侯朔何以名?絕。曷爲絕之?犯命也。其言入何?篡辭也。

秋,公至自伐衛。曷爲或言致會?或言致伐?得意致會,不得意致伐。衛侯朔入於衛,何以致伐?不敢勝天子也。

螟。

冬,齊人來歸衛寶。此衛寶也,則齊人曷爲來歸之?衛人歸之也。衛人歸之,則其稱齊人何?讓乎我也。其讓乎我奈何?齊侯曰:“此非寡人之力,魯侯之力也!”

◎ 莊公七年

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

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恆星者何?列星也。列星不見何以知?夜之中星反也。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則曷爲謂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星隕如雨。”何以書?記異也。

秋,大水。

無麥苗。無苗則曷爲先言無麥而後言無苗?一災不書,待無麥然後書無苗。何以書?記災也。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谷。

◎ 莊公八年

春王正月,師次於郎,以俟陳人、蔡人。次不言俟,此其言俟何?託不得已也。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禮一也,皆習戰也。何言乎祠兵?爲久也。曷爲爲久?吾將以甲午之日,然後祠兵於是。

夏,師及齊師圍城,成降於齊師。成者何?盛也。盛則曷爲謂之成?諱滅同姓也。曷爲不言降吾師?闢之也。

秋,師還。還者何?善辭也。此滅同姓何善爾?病之也。曰:“師病矣”。曷爲病之,非師之罪也。

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弒其君諸兒。

◎ 莊公九年

春,齊人殺無知。

公及齊大夫盟於暨。公曷爲與大夫盟?齊無君也。然則何以不名?爲其諱與大夫盟也,使若衆然。

夏,公伐齊納糾。納者何?入辭也。其言伐之何?伐而言納者,猶不能納也。糾者何?公子糾也。何以不稱公子?君前臣名也。齊小白入於齊。曷爲以國氏?當國也。其言入何?篡辭也。

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內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伐敗也。曷爲伐敗?復仇也。此復仇乎大國,曷爲使微者?公也。公則曷爲不言公?不與公復仇也。曷爲不與公復仇?復仇者在下也。

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其取之何?內辭也,脅我使我殺之也。其稱子糾何?貴也。其貴奈何?宜爲君者也。

冬,浚洙。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曷爲深之?畏齊也。曷爲畏齊也?辭役子糾也。

◎ 莊公十年

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

二月,公侵宋,曷爲或言侵,或言伐?粗者曰侵,精者曰伐。戰不言伐,圍不言戰,入不言圍,滅不言入,書其重者也。

三月,宋人遷宿。遷之者何?不通也,以地還之也。子沈子曰:“不通者,蓋因而臣之也。”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公敗宋師於乘丘。其言次於郎何?伐也。伐則其言次何?齊與伐而不與戰,故言伐也。我能敗之,故言次也。

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荊者何?州名也。州不若國,國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蔡侯獻舞何以名?絕。曷爲絕之?獲也。曷爲不言其獲?不與夷狄之獲中國也。

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何以不言出?國已滅矣,無所出也。

◎ 莊公十一年

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於鄑。

秋,宋大水。何以書,記災也。外災不書,此何以書?及我也。

冬,王姬歸於齊。何以書?過我也。

◎ 莊公十二年

春王三月,紀叔姬歸於酅。其言歸於酅何?隱之也。何隱爾?其國亡矣,徒歸於叔爾也。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萬弒其君接,及其大夫仇牧。及者何?累也。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孔父、荀息皆累也。舍孔父、荀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仇牧?仇牧可謂不畏強禦矣。其不畏強禦奈何?萬嘗與莊公戰,獲乎莊公。莊公歸,散舍諸宮中,數月然後歸之。歸反爲大夫於宋。與閔公博,婦人皆在側。萬曰:“甚矣,魯侯之淑,魯侯之美也!天下諸侯宜爲君者,唯魯侯爾!”閔公矜此婦人,妒其言,顧曰:“此虜也!爾虜焉故,魯侯之美惡乎至?”萬怒搏閔公,絕其脰。仇牧聞君弒,趨而至,遇之於門,手劍而叱之。萬臂摋仇牧,碎其首,齒著乎門闔。仇牧可謂不畏強禦矣。

冬十月,宋萬出奔陳。

◎ 莊公十三年

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婁人會於北杏。

夏六月,齊人滅遂。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盟於柯。何以不日?易也。其易奈何?桓之盟不日,其會不致,信之也。其不日何以始乎此?莊公將會乎桓,曹子進曰:“君之意何如?”莊公曰:“寡人之生則不若死矣。”曹子曰“然則君請當其君,臣請當其臣。”莊公曰:“諾。”於是會乎桓。莊公升壇,曹子手劍而従之。管子進曰:“君何求乎?”曹子曰:“城壞壓竟,君不圖與?”管子曰:“然則君將何求?”曹子曰:“願請汶陽之田。”管子顧曰:“君許諾。”桓公曰:“諾。”曹子請盟,桓公下與之盟。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

◎ 莊公十四年

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夏,單伯會伐宋。其言會伐宋何?後會也。

秋七月荊入蔡。

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於鄄。

◎ 莊公十五年

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於鄄。

夏,夫人姜氏如齊。

秋,宋人,齊人、邾婁人伐兒。

鄭人侵宋。

冬十月。

◎ 莊公十六年

春王正月。

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

秋,荊伐鄭。

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於幽。同盟者何?同欲也。

邾婁子克卒。

◎ 莊公十七年

春,齊人執鄭瞻。鄭瞻者何?鄭之微者也。此鄭之微者,何言乎齊人執之?書甚佞也。

夏,齊人殲於遂。殲者何?殲積也,衆殺戍者也。

秋,鄭瞻自齊逃來。何以書?書甚佞也。曰:“佞人來矣,佞人來矣。”

冬,多麋。何以書,記異也。

◎ 莊公十八年

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夏,公追戎於濟西。此未有言伐者,其言追何?大其爲中國追也。此未有伐中國者,則其言爲中國追何?大其未至而豫御之也。其言於濟西何?大之也。

秋,有{或蟲}。何以書?記異也。

冬十月。

◎ 莊公十九年

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従。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壹聘九女,諸侯不再娶。媵不書,此何以書?爲其有遂事書。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聘禮,大夫受命不受辭,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

夫人姜氏如莒。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 莊公二十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夏,齊大災。大災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疒列>也。何以書?記災也。外災不書,此何以書:及我也。

秋七月。

冬,齊人伐戎。

◎ 莊公二十一年

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 莊公二十二年

春王正月,肆大省,肆者何?跌也。肆大省者何?災省也。肆大省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忌省也。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文姜者何?莊公之母也。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徯盟於防。齊高徯者何?貴大夫也。曷爲就吾微者而盟?公也。公則曷爲不言公?諱與大夫盟也。

冬,公如齊納幣。納幣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親納幣,非禮也。

◎ 莊公二十三年

春,公至自齊。桓之盟不日,其會不致,信之也。此之桓國何以致,危之也。何危爾?公一陳佗也。

祭叔來聘。

夏,公如齊觀社。何以書?譏。何譏爾?諸侯越竟觀社,非禮也。公至自齊。

荊人來聘。荊何以稱人?始能聘也。

公及齊侯遇於谷。

蕭叔朝公。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

秋,丹桓宮楹。何以書?譏。何譏爾?丹桓宮楹,非禮也。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於扈。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爾?我貳也。魯子曰:“我貳者,非彼然,我然也。”

◎ 莊公二十四年

春王三月,刻桓宮桷。何以書?譏。何譏爾?刻桓宮桷,非禮也。

葬曹莊公。

夏,公如齊逆女。何以書?親迎禮也。

秋,公至自齊。八王丁丑,夫人姜氏入。其言入何?難也。其言日何?難也。其難奈何?夫人不僂不可使入,與公有所約,然後入。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宗婦者何?大夫之妻也。覿者何?見也。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見用幣,非禮也。然則曷用?棗慄云乎?腶修云乎。

大水。

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曹羈者何?曹大夫也。曹無大夫,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曹羈?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衆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従,遂去之,故君子以爲得君臣之義也。

赤歸於曹郭公。赤者何?曹無赤者,蓋郭公也。郭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莊公二十五年

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日食則曷爲鼓用牲於社?求乎陰之道也,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爲暗,恐人犯之,故營之。

伯姬歸於杞。

秋,大水,鼓用牲於社於門。其言於社於門何?於社禮也,於門非禮也。

冬,公子友如陳。

◎ 莊公二十六年

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曹殺其大夫。何以不名?衆也。曷爲衆殺之?不死於曹君者也。君死乎位曰滅。曷爲不言其滅?爲曹羈諱也。此蓋戰也,何以不言戰?爲曹羈諱也。

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 莊公二十七年

春,公會杞伯姬於洮。

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

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原仲者何?陳大夫也。大夫不書葬,此何以書?通乎季子之私行也。何通乎季子之私行?闢內難也。君子闢內難而不闢外難。內難者何?公子慶父、公子牙、公子友皆莊公之母弟也。公子慶父、公子牙通乎夫人以脅公,季子起而治之,則不得與於國政,坐而視之則親親。因不忍見也,故於是復請至於陳而葬原仲也。

冬,杞伯姬來。其言來何?直來曰來,大歸曰來歸。

莒慶來逆叔姬。莒慶者何?莒大夫也。莒無大夫,此何以書?譏。何譏爾?大夫越竟逆女,非禮也。

杞伯來朝。

公會齊侯於城濮。

◎ 莊公二十八年

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伐不日,此何以日?至之日也。戰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春秋》伐者爲客,伐者爲主,故使衛主之也。曷爲使衛主之?衛未有罪爾。敗者稱師,衛何以不稱師?未得乎師也。

夏四月丁未,邾婁子瑣卒。

秋,荊伐鄭。公會齊人、宋人、邾婁人救鄭。

冬,築微。大無麥禾。冬既見無麥禾矣,曷爲先言築微而後言無麥禾?諱,以凶年造邑也。

臧孫辰告糴於齊。告糴者何?請糴也。何以不稱使?以爲臧孫辰之私行也。曷爲以臧孫辰之私行?君子之爲國也,必有三年之委。一年不熟告糴,譏也。

◎ 莊公二十九年

春,新延廄。新延廄者何?修舊也。修舊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凶年不修。

夏,鄭人侵許。

秋,有蜚。何以書?記異也。

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城諸及防。

◎ 莊公三十年

春,王正月。

夏,師次於成。

秋七月,齊人降鄣。鄣者何?紀之遺邑也。降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則曷爲不言取之?爲桓公諱也。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盡也。

八月癸亥,葬紀叔姬。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隱之也。何隱爾?其國亡矣,徒葬乎叔爾。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冬,公及齊侯遇於魯濟。

齊人伐山戎。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爲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爲已蹙矣。”此蓋戰也,何以不言戰?《春秋》敵者言戰,桓公之與戎狄,驅之爾。

◎ 莊公三十一年

春,築臺於郎。何以書?譏。何譏爾?臨民之所漱浣也。

夏四月,薛伯卒。

築臺於薛。何以書?譏。何譏爾?遠也。

六月,齊侯來獻戎捷。齊大國也,曷爲親來獻戎捷?威我也。其威我奈何?旗獲而過我也。

秋,築臺於秦。何以書?,譏。何譏爾?臨國也。

冬,不雨,何以書?記異也。

◎ 莊公三十二年

春,城小谷。

夏,宋公、齊侯遇於樑丘。

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何以不稱弟?殺也。殺則曷爲不言刺?爲季子諱殺也,曷爲爲季子諱殺?季子之遏惡也,不以爲國獄,緣季子之心而爲之諱。季子之遏惡奈何?莊公病將死,以病召季子,季子至而授之以國政,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將焉致乎魯國?”季子曰:“般也存,君何憂焉?”公曰:“庸得若是乎?牙謂我曰:‘魯一生一及,君已知之矣。慶父也存。’”季子曰:“夫何敢?是將爲亂乎?夫何敢?”俄而牙弒械成。季子和藥而飲之曰:“公子従吾言而飲此,則必可以無爲天下戮笑,必有後乎魯國。不従吾言而不飲此,則必爲天下戮笑,必無後乎魯國。”於是従其言而飲之,飲之無傫氏,至乎王堤而死。公子牙今將爾。辭曷爲與親弒者同?君親無將,將而誅焉,然則善之與?曰:“然。”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季子殺母兄何善爾?誅不得闢兄,君臣之義也。然則曷爲不直誅而鴆之?行誅乎兄,隱而逃之,使託若以疾死,然親親之道也。

八月癸亥,公薨於路寢。路寢者何?正寢也。

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子卒雲子卒,此其稱子般卒何?君存稱世子,君薨稱子某,既葬稱子,逾年稱公。子般卒,何以不書葬?未逾年之君也。有子則廟,廟則書葬。無子不廟,不廟則不書葬。

公子慶父如齊。

狄伐邢。

拓展閱讀

《公羊傳》又名《春秋公羊傳》,是儒家經典之一。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其作者爲卜商的弟子,戰國時齊國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與胡母生一起將《春秋公羊傳》着於竹帛。《公羊傳》有東漢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撰《公羊義疏》。

特色

《春秋公羊傳》作爲今文學派的中堅,有獨特的理論色彩。主要有三項:

1、政治性。講“改制”,宣揚“大一統”,撥亂反正,爲后王立法。

2、變易性。它形成了一套“三世說”歷史哲學理論體系。《公羊傳》講“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是其雛形。董仲舒加以發揮,劃分春秋十二公爲“所見世”、“所聞世”、“所傳聞世”,表明春秋時期二百四十二年不是鐵板一塊,或凝固不變,而是可按一定標準劃分爲不同的階段。

3、《春秋公羊傳》的“三世說”:“所傳聞世”是“據亂世”,“內其國外其夏”;“所聞世”是“昇平世”,“內諸夏外夷狄”;“所見世”是“太平世”,“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

按照今文公羊家的闡發,《春秋》之“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張三世”。即孔子將春秋242年的歷史,劃分成了“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今文家的這種認識有兩點值得注意:

1、他們所“描述”的歷史運動,並不符合史實但卻符合“理想”。從春秋“本然”的歷史來看,“三世說”的`誣妄顯而易見。顧頡剛《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即指出:“此三世之說殊難稽信也。事實上春秋時愈降則愈不太平,政亂民苦無可告訴,可謂太平乎?”

至少從漢代起,今文公羊家已經對於人類歷史運動的規律性進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探討。根據公羊家的論述,人類歷史的演進,從“據亂世”進入相對平和穩定的“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一條“理想”的社會發展軌轍。在這套理論中,蘊涵着“歷史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這樣一種可貴的思想胚芽。

2、“三世說”在本質的規定性上是循環論的。但在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環範圍內,又存在着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序列,因而也就是一個“進化”的序列。何休注《公羊傳》,更糅合了《禮記·禮運》關於大同、小康的描繪,發展成爲具有一定系統性的“三世說”歷史哲學,論證歷史是進化的,變易和變革是歷史的普遍法則。

何休注《春秋公羊傳》時的進一步發揮:所見者,謂昭定哀,己與父時事也;所聞者,謂文宣成襄,王父時事也;所傳聞者,謂隱桓莊閔僖,高祖曾祖時事也。……於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內其國而外諸夏;……於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所以三世者,禮爲父母三年,爲祖父母期,爲曾祖父母齊衰三月,立愛自親始,故《春秋》據哀錄隱,上治祖禰。(《春秋公羊經傳解詁·隱公元年》)

照何休的解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經過了所傳聞的衰亂世、所聞的昇平世和所見的太平世這樣三個階段。而所以會是三個階段者,蓋由於“禮”是尚三的等等。這是何休的歷史進化論,公羊傳本身並沒有這麼多意思。自東漢以後,封建社會結構趨於穩定,主張“尊古”的古文經學更適於作爲政治指導思想,取代了主張“改制”、“變易”的今文學說的尊崇地位。今文公羊學說從此消沉一千餘年,迄清中葉方被重新提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