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百家姓

常氏-姓常的名人-常姓起名字-常姓的起源與家譜

本文已影響 3.72W人 
常氏分佈地區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西南)。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相當今山東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大致爲今山東西部地區。江原郡: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一帶。河內郡:楚漢之際置,治所在懷縣(今河南省武涉縣西南),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包括汲縣)以西地區。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陽)。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省民勤東北)。

常氏-姓常的名人-常姓起名字-常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常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八。

「常」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爲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武王克商後,文王子於康國,世稱康叔,武庚叛亂被平定後,康叔又被轉封於衛國。後來,康叔又分封其子於常邑,其後逐爲常氏。二﹕因避諱而改,《世本》載春秋時楚國公族恆惠公之後有恆氏,一度改爲常氏。來避宋真宗趙恆的名諱。「恆」和「常」義相同。三﹕又據《路史》雲,戰國時吳國公族之後亦有常氏。神話中黃帝大臣常先與常曦之後。

得姓始祖

康叔爲周武王少弟,因其封地爲康邑,故人稱康叔封,亦稱康叔。周初,商紂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後被鎮壓,康叔由此又受封原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並建立衛國(今沿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帶),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後遷帝丘(今河南省濮陽)。時諸侯有分封采邑之制,康叔有一子受封於衛國分封出來的一個采邑——常(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秦統一天下,衛國被滅,其後有人以邑爲氏,稱爲常姓,尊康叔爲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山東、江蘇爲早期常姓發源地,此種發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於大江南北,據載,戰國時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區以及南方吳、楚等國,均有常姓。西漢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常惠,曾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十餘年後返漢,官至右將軍,封長羅侯,其後又有數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顯赫。與此同時,常姓在起源地山東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漢末三國之際,“蜀之江原(今四川省崇慶縣東)常氏多顯者。”時有名人常播、常騫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甘肅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時,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常林,封高陽鄉侯,官拜光祿大夫,其後人多入朝爲官,家族榮耀顯貴,在河內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孫常珍,攜家眷徙涼州(今屬甘肅省),後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隋唐時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和陝西新豐(今臨潼東北)兩地。新豐常姓職仕朝廷者多人,甚爲顯赫。時有新豐人常袞徙居閩(今福建省)地,後人遂在閩、粵一帶繁衍,故閩、粵常姓多以新豐爲宗,以常袞爲開基祖。宋代因避真宗名諱,恆姓被迫改爲常姓,這爲常姓家族注入一股新泉。此期常姓遷徙足跡自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廣東一帶,後入雲南、貴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遷周邊省份之人煙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臺,定居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約佔全國漢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家族名人

常璩:蜀郡江原人,東晉史學家。曾任成漢散騎常侍等職,入晉後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著有《華陽國志》、《漢之書》等。

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懷遠人,漢族,明代名將。臂長善射,勇力絕人。元末從劉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歷官總管府先鋒、都督、統軍大元帥、中翼大元帥。攻寧國,中流矢,裹創再戰。升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二十三年大敗陳友諒於康郎山,轉戰三日,縱火焚漢舟,湖水皆赤。次年進平章政事,率軍包圍武昌,逼降陳理。從攻張士誠,以奇兵出其後。論功封鄂國公。吳元年(1367年)與徐達興師北伐,爲副將,兼太子少保。相繼取山東、河南、河北諸郡縣。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轉攻太原。二年與李文忠率師北征,攻克開平。師還病卒,追封開平王,諡忠武。一生爲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每稱他爲“天下奇男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