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百家姓

符氏-姓符的名人-符姓起名字-符姓的起源與家譜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符氏分佈地區

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當於今天山東省東南部諳城、臨沂、膠南一帶。

符氏-姓符的名人-符姓起名字-符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符」源出

符姓人口較多,當今國內人口約100多萬,約佔國內漢族人口的千分之六,國外符姓人口約30多萬,約佔國外華人的百分之一。綜合符氏約140萬人口是當今中國漢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間的姓氏。在中國13億人口的大國僅1000個常用姓氏中符姓是靠在前列的大姓。北宋初年編撰、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的《百家姓》中收集了504個姓氏,這些姓氏是中華民族的常用姓氏。它的體例除了四言韻文便於誦記之外,排列先後的一個標誌是“大姓望族”。《百家姓》中符姓也是常用姓氏之一,亦排列其間。其中在海南省,符姓是一個人數很多、影響很大的“大姓”。在全省姓氏排列中位居第三。

符氏來源

1.《元和姓篡》:魯傾公孫公雅,爲秦符笙令,因爲氏。琅琊。《姓氏急就篇》:符氏,魯傾公孫雅。爲秦符令。因氏焉。《廣韻》:雅仕秦璽令,得氏,琅琊。宋代歐陽修《符氏族譜》,明代宋濂《符氏世譜記》,明代丘浚《世引堂記》,也基本上如上所說。以上文獻說明符氏源出於姬姓,是周文王的後裔,“符璽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職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國滅魯國,魯傾公的孫子雅在秦國任符璽令,世人便稱之爲符氏,因而可見符氏得姓於戰國末年,距今約2240年曆史。“符”是古代朝中傳達命令,調遣兵將所用的憑證,先用金、玉、銅、竹、木製成某種形態,再從中間剖成兩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調遣的人各持一半,傳令時相吻合,以驗真假。2.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時期,前秦氐族人苻洪改蒲氏爲苻氏,從草不從竹,其孫苻堅登基稱帝,淝水一戰兵敗後,苻氏後人有的因避禍逐漸改爲符姓,所以苻氏後人也融爲符氏的一支。由此可知符姓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公雅。符姓追根溯源,是遠古黃帝的後裔。相傳黃帝降生在一條稱做“姬”的河邊,他的後代便姓姬。據《元和姓纂》和《姓氏急就篇》載,符氏是姓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殘暴的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打敗商朝建立周王朝。周文王的兒子姬旦和孫子姬伯禽的封國就是東方的魯國,在魯國傳位三十多代,至魯頃公。頃公的孫子公雅任秦國的符璽令,他的子孫便以祖之官名符爲姓。因此說符氏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是真正意義上的黃帝后代。故符氏後人奉公雅爲符姓的得姓始祖。

堂號

琅琊堂:出自戰國時期的符家族。西漢至隋唐他們一直在山東省的諸城、沂、膠南等地繁衍爲望族。這些地方,過去屬琅琊軍郡境內,所以,散佈於各地放的符氏人家,爲了紀念祖先的出處,世代沿用“琅琊”堂名。此外,符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積善堂”等。

遷徙分佈

符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符姓出自姬姓。符和璽是古代很重要的東西:符是古代君王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憑證,作用類似於令箭;而璽是大印一類的東西。春秋時期,秦國設置有符璽令這一官職,就是專門管理兵璽印的。魯頃公的孫子公雅曾在秦國擔任符璽令,他的後代也以官名作爲姓氏,稱爲符氏,是今天符姓的起源。符氏世居琅琊(今山東省諸城市),後因金人入侵,南遷吳中。明太祖時遷徙全國各地,如星羅棋佈於江蘇、浙江、廣東、海南、湖南等地。符氏始祖秉政公偕始祖母李太孺人自蘇州閶門渡江北上,定居於鹽之岡門。自此傳至十四世祖公言、振言、盛言、有言四言公又舉家遷至鍾莊丁港。再後來十七世祖華年公又遷移到高作王莊,這便是符氏積善堂這一宗支的由來。符姓入瓊(今海南省)而籍居者計有:元生、有辰、符諸、大本四人。元生爲公雅三十九世孫,原籍河南宛邱,於唐昭宗大順二(891年),同弟元先,元量入瓊。符有辰爲公雅四十三世孫,生於福建莆田。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入瓊。符大本爲公雅五十四世孫,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福建莆田入瓊。符諸爲公雅四十三世孫,於宋仁宗康定之年(1040年)由福建莆田入瓊。符氏上海始遷祖,相傳於200年前自上海縣龍華鎮遷至三林塘百曲,後再遷至南匯縣龍王廟(今川沙花木鄉)鎮定居。現花木鄉有符姓人,聚居於龍王廟鎮中街和南街……符氏在歷史上也是人材輩出,史載南唐趙州刺史符令謙政績顯著,被老百姓稱做“良刺史”。北宋時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大破遼兵於嘉山、陽城,封魏王,加封太師,遼兵聞其名而喪膽,所以人稱“衛符王”。一千年前表現得燦爛輝煌的符氏家族,是發祥於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一帶。頂着這份無比光榮的傳統,他們的子孫逐漸播遷到其他地方,而且,目前遍佈於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一個個慎終追源,都未曾忘記他們的老家在河南。符姓人口較多,當今國內人口約100多萬,約佔國內漢族人口的千分之六,國外符姓人口約30多萬,約佔國外華人的百分之一。綜合符氏約140萬人口是當今中國漢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間的姓氏。在中國13億人口的大國僅1000個常用姓氏中符姓是靠在前列的大姓。北宋初年編撰、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的《百家姓》中收集了504個姓氏,這些姓氏是中華民族的常用姓氏。它的體例除了四言韻文便於誦記之外,排列先後的一個標誌是“大姓望族”。《百家姓》中符姓也是常用姓氏之一,亦排列其間。其中在海南省,符姓是一個人數很多、影響很大的“大姓”。在全省姓氏排列中位居第三。

宗族特徵

1、符姓當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南。2、符姓人才蔚藍,尤多能征慣戰之勇將。3、符姓於宋代以後發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雖進入南方時間不算長,但對南部省份的開發做出了傑出的貢獻。4、符姓得姓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5.符家在五代宋初發展到頂峯,是幾代皇親國戚,成爲影響百年的大家族。符姓文化在當代得到了傳承發展,創立了世界符氏懇親大會,每兩年一度的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爲聯繫海內外符氏宗親搭建了交流平臺。2008年在臨沂舉辦的世界符氏懇親大會,將建設世界符氏大廈,編簒《世界符氏文化志》:有利於弘揚中國的歷史文化,增進國內外的文化交流,讓海外華人和華僑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國。爲世界符氏宗親營造一個美好的家園。當今國外爲主及國內擁有40多個符氏宗親會,符姓創立了符氏教育基金會,爲困難的符氏子女學習深造提供了保障。

家族名人

符載:蜀(今屬四川)人,唐代官吏。德宗貞元中由薦入仕,闢四川掌書記,歷協律郎、監察御史。工詩,有集。

符令奇:沂州臨沂(今屬山東)人,唐代將領。初爲盧龍軍裨將,後投薛嵩,再事田承嗣,及田悅拒命,被田悅所殺,臨刑色不變,卒年七十九。

符璘:令奇子,唐代將領。初爲田悅將,後降馬燧,拜特進,封義陽郡王。李懷光反,從燧征討有攻,入朝爲輔國大將軍。

符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將領。軍閥李茂貞養子,茂貞兵敗,降朱溫,任右司馬。勇毅而少謀,每戰先發,往往多敗。

符習:五代時趙州昭慶人。初事趙王王鎔,鎔爲張文禮害,習請後趙莊宗擊趙討文禮報冤,莊宗壯之,遣將助之。歷宣武軍節度,以太子太師致仕。

符蒙:符習子,五代時官吏。進士出身,性剛直,仕後唐爲成德軍節度使,後事後晉,累官禮部侍郎。

符令謙:符習子,五代時將領。有勇力,以父任爲將,官至趙州刺史。有善政,時稱良刺史。

符存審:陳州宛丘人,五代時將領。李克用時典義兒軍,性謹厚,爲將識機知變。破後梁,擊遼兵,大小百餘戰,屢奏捷。歷忻州刺史、安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武軍節度使,卒於幽州。

符彥超:存審子,五代時將領。仕唐爲汾州刺史,累官安遠軍節度使。

符彥饒:彥超弟,五代時將領。少驍勇,能騎射,仕後唐,任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誅叛將張諫,拜忠正軍節度使,入後晉拜義成軍節度使。

符彥卿:陳州宛丘人,宋初將領。歷事後唐、後晉,後晉時討平青州楊光遠,移鎮許州,封祁國公,又敗圍陽城之遼軍,改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歷後漢至後周,累官天雄節度使,封魏王。入宋,加守太師,後移鳳翔節度使。有謀善戰,賞賜悉分給士卒,故人樂之爲用。遼人甚畏之,稱爲“符王”。其女被柴榮納爲繼室,冊爲皇后。長子符昭願從宋太宗徵北漢,攻遼國,戰功赫赫,真宗時任天雄軍、刑州二鈴轄。次子符昭壽官至益州鈴轄,因凌忽軍校,被部卒所殺。

符之恆: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詩人,詩風清峭脫凡,著有《秋聲館吟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