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百家姓

勾氏-姓勾的名人-勾姓起名字-勾姓的起源與家譜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勾氏分佈地區

勾氏-姓勾的名人-勾姓起名字-勾姓的起源與家譜

平陽郡:三國的時候魏國所置。在今天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一帶。

渤海郡:西漢置。在今天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

歷史來源

「勾」源出

句勾(Gōu)姓源出有四:1、出自以官名爲氏。據《山海經》載,有困民之國,勾姓。爲此姓之始。勾又寫作“句”。其姓最早見於《山海經》:“困民之國,勾姓”。此外,相傳帝少昊的一個兒子名重,死後被封爲木正,爲五行神之一,掌管天地萬物的生老病死,號稱勾芒。他的後世子孫以“勾”爲姓。勾姓在南宋時爲避宋高宗趙構的名諱,改爲“句”(音不變,讀勾Gōu)、“鉤”等姓。2、出自以官名爲姓(即同上“1”說)。據《路史》載,相傳,遠古時期少皞氏的三兒子重曾作爲勾芒官,爲五行神之一,爲木正,主管樹木。重爲後代就用他的官名“勾”作爲自己的姓氏,今寫作句姓。3、出自爲避帝諱所改。南宋時,爲避高宗趙構之諱,勾氏改爲句(Gōu)氏;有的加草字頭,改爲苟(Gǒu)姓。4、出自古代小數民族姓氏句龍氏所改。東漢時,南匈奴有句龍氏,入中原後逐漸漢化,遂以句(音讀Gōu,古寫作“勾”)爲氏,稱句姓。

得姓始祖

子重(勾芒)。“勾”,今寫作“句”,勾、句古代通用。勾氏的是個古老家族,後來他們把自己的姓氏改爲字形相似的“句”,不過,多年來這個家族雖然世代相襲着“句”姓。卻一直將它讀爲原來的“勾”音。改姓字的原因,今天已經難以考證了。勾姓的來源,根據《路史》上說,是少昊氏的叔父子重,他出任勾芒職,勾芒官,就是負責管理森林的.官職,是世襲的官職,他的後代以這個官職爲榮,就以勾芒爲姓,世代相延,後來又加以簡化,改成勾姓。句氏望族居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故句(勾)氏後人奉子重爲句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句(勾)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句(Gōu)姓,源起於勾姓,古今通用。相傳帝少昊有個兒子叫重,死後被封爲東方之神,掌管天地萬物的生長髮育及生老病死,號稱勾芒官(又有一說,僅主管樹木的官而已),他的子孫引以爲榮,稱爲勾氏。據書載,有一些困民之國裏就存在以勾爲姓氏的。南宋時,勾氏爲避宋高宗趙構的諱,有改爲句氏的,但發音均不變;也有改力苟氏的;另有改爲鉤氏的。句氏望族居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一帶)。

【句(勾)姓宗祠通用對聯

〖句(勾)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啓木正;望出平陽。——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句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勞宣湖北;學操洙源。——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勾濤,知潭州,以忠亮自許。下聯典指春秋末年孔子弟子句井疆。

〖句(勾)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方物撰青城志;臺閣標御史忠。——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隋代人句臺符,著有《青城山方物志》五卷。下聯典指宋代鄭縣人句克儉,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侍御史,後出任河東路轉運使,以忠誠清廉聞名於當時。

處士鑑賞第一;龍爽丹青無雙。——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畫家勾處士,宣和間鑑賞第一,凡四方所進,必令品定。令待詔畫院。下聯典指宋代畫家勾龍爽,蜀人。神宗時翰林待詔,喜爲上古衣冠佛疲乏人物,爲一代奮筆。

〖句(勾)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井然有序百事順;疆土長存萬年昌。——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爲以鶴頂格鑲嵌孔子的弟子勾井疆“井疆”二字的嵌字聯。

聖門高弟承道學;章闕忠臣上疏章。——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衛國勾井疆,字子孟,孔子的弟子。下聯典指宋代史館修撰勾濤的事典。有奏議數十卷。

【句(勾)姓典故、趣事】

〖臥薪嚐膽〗“臥薪嚐膽”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爲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裏,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着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爲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爲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爲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着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爲“臥薪嚐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家族名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