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關於鬼節的小故事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鬼節的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鬼節的小故事

  關於我國鬼節的小故事【1】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爲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爲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爲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衆,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爲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所以,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着盛裝和鬼衆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着的人一起爲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爲,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道教的“中元節”:

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爲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這裏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裏說的“官”,不是指人間官員的“官”,而是指意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爲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爲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着以地爲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爲“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

  關於我國鬼節的小故事【2】

看過電視劇《大明宮詞》的人一定還記得,太平公主初遇自己未來駙馬時的情景:幼小的她和女伴走散了。在長安擁擠的街道上,她拽下了自己頭上的面具,四處尋找,逢人就問。當她胡亂拉下一個男子的面具時,一張優雅的面孔驀然出現,她未來的人生畫卷就此展開……這段故事發生的背景就是唐朝的“鬼節”———中元節,也就是盂蘭節。當時,除了祭拜之外,還有豐富的民間活動。像燈會、放焰口、放河燈等等。直到現在,民間還保留着這種習俗。他們的主要活動有放水燈、普度和搶孤。

放水燈總是被賦予很多浪漫色彩。最初,它是用來通告水府幽魂(溺斃的鬼)來享用祭品。水燈分爲水燈頭、水燈排兩種。水燈頭分爲圓形燈籠和紙厝(房屋狀的水燈)兩種。水燈排是用木材紮成木筏上面再懸放燈籠。把水燈放入水中,相傳水燈流得越快,該字姓人家當年運氣愈好。

而另一種活動“搶孤”現在在港臺已經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活動。原來,在普度的廣場上會搭起高丈餘的臺子,上面放滿各式各樣的供品。普度完畢,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就蜂擁而上搶奪,因爲沒有秩序易造成傷亡,所以清朝下令停辦。1992年宜蘭頭城再度舉辦此活動,仍延襲舊制,架高近四層樓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盞食物和純金牌。據說當鬼魂看到一羣比自己還要兇猛搶奪祭品的人時,會被嚇得逃開。

在著名的動畫《麥兜故事》中“搶包山”的情節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現在每年我們還能看到香港政府在盂蘭節期間發佈的通告,廣而告之民衆注意財物和環境衛生等。可見傳統鬼節在港臺因爲有大量的內容豐富的活動作支撐,仍然受到民衆的喜愛。

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或鬼節。每年陰曆七月十五,陵園將安排各墓區代表參加盂蘭盆節,又叫中元節或鬼節。這一天傳說中是陰間的佳節,所以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界時陵園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中國從樑代時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有佛經《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