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關於漢字來歷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在這裏,我就介紹一下漢字的歷史。

關於漢字來歷的故事

有這麼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黃帝時期,黃帝命令他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倉頡是一個長有八隻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隻眼睛觀察八方,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的形狀簡化後刻在龜殼、獸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這個神話當然是荒謬的,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類型——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鐘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爲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體,也涌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着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找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着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隨着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爲一個新的課題。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漢字爲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爲漢字過於複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爲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這樣認爲,因爲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爲了中國人的一種標誌,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

漢字是先民們“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見鳥獸蹄遠之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創造的,體現了先民們審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獨特思維方式。今觀漢字,能從其演變窺得歷史人文。

  常見字

衆(zhòng),本義是衆人、大家。“衆”從三人。“三”表示衆多。“衆”表示衆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像許多人在烈日下勞動。

人:“一撇一捺易寫難做”是說“人”字好寫難做,做人難。一個人是自己管自己,自我控制。

從:兩個人就涉及到領導問題,後面的人跟隨前面人的腳步。所以“從”的本義是隨行、跟隨。

衆:三個人就涉及到管理和分工協作了。

品(pǐn),本義是衆多。“品”從三口。口代表人,三個表多數,意即衆多的人。

一個口:口

兩個口:呂,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義:脊樑骨

三個口:品

附:品字結構漢字表

鑫(xīn),森(sēn),淼(miǎo),焱(yàn),垚(yáo),犇(bēn),驫(biāo),羴(shān),猋(biāo),麤(cū),鱻(xiān),蟲(chóng),贔(bì),衆(zhòng),品(pǐn),掱(pá),劦(xié),晶(jīng),磊(lěi),姦(jiān),聶(niè),轟(hōng),毳(cuì),矗(chù),飝、孨、刕、厽、歮、叒、惢、皛、畾、嚞、舙、譶、雥、灥、飍、馫、厵、靐、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