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漢字的來歷和笑話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漢字的由來

漢字的來歷和笑話

漢字是神傳文字。“神傳”不能庸俗地理解。其表現形式是如老子之於《道德經》、釋迦牟尼之於佛經、耶穌之於《聖經》。

因爲是神傳文字,所以其內涵博大深奧,其體系精密完整。所以從它問世至今跨越五千餘年的歷史滄桑,一直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仍活躍的古老文字,因而也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不同於被戲爲“鳥語(只記音,而本身無義,類於鳥語)”的拼音文字,漢字以其直觀達意的形象與體系,可以相對直接地表現語義,因而具有“望文生意”的特點。

遺憾的是,因殷商的覆亡,漢字的真容隨甲骨文一道蒙塵三千餘載,使後人不得窺其全貌,只能盲人摸象般地學習與使用。

殷商以前,漢字的義理與使用,主要掌握在史官手中。隨着商朝的覆亡,他們或“不食周粟”、或因周黜殷吏而散逸民間,漸至消泯。所以,周繼殷後,已經沒有人能完整掌握漢字構字的全部真義。

這從甲骨文完全符合“六書”,而金文特別是籀文、大篆大多違背“六書”,不知所云,可以得到印證。及至秦有天下,丞相李斯等人作小篆統一文字時,距商已有近千年之久,就更不懂得“六書”的真義了,所以其所制小篆字形背離“六書”的情況更嚴重,很多都完全無從解讀形、義、音。

更爲惡劣的是,由於李斯的建議致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尚能保存和掌握一些漢字構字資訊的古籍和大儒,毀於一旦。所以,等到東漢初年許慎作《說文解字》時,只能依據大多無理的小篆字形求解。

故《說文解字》雖有建樹,卻大都未能觸及漢字真正的本義。許慎以後至甲骨文被發現和解讀之前的語言文字學專家,其境況與許慎所異無幾。

那麼,甲骨文被發現和解讀以後,這個問題爲什麼也遲遲沒有得到解決呢?

其一,當今的語言文字學專家,是在西方文化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其學術研究的基點、思維模式與論證方法,都脫離不了西方文化的框架,也就是說,是在用西方解構分析的求證方法,來研究完全不同有系統的與全息的理念、思維模式構築的文化物件。

具體來說,就是將拼音文字的理論體系,硬套在表意文字的漢字身上,其認知與結論,當然會與實際南轅北轍。

其二,涉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對中華文明的基點和本質的認識。那麼中華文明的基點和本質是什麼呢?就是神傳文化。

這樣的認知,在清以前是明晰的,但是新文化運動以後,特別是隨着西方科學文化體系與理念全面取代國學,而在教育與思想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以後,才逐漸變得模糊甚而被否定,尤其是中共篡政以後的大陸,又與意識形態聯繫了起來,成爲一個敏感的不容涉及的政治問題,徹底阻絕了研究的延展。

可是,中華文化的歷史事實就是那樣的,若想要真正地讀懂它,不站在它自身的發展基點上,是不可能觸摸到它的本質的。

  漢字的`笑話

會”字新解

兒子:“爸爸,簡化字的‘會’字怎麼寫?”

父親:“人字下面一個雲字。”

兒子:“爲什麼?”

父親:“開會的時候,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說,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噸

男青年決定到農村老家舉行婚禮。男方的父親給市裏的親家來電報

問:“能來多少人?好作準備。”

親家回電說:“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備一噸飯就行了。”他把“頓”寫

成“噸”。

很快又接到農村的電報:“婚期推遲一月,因一噸飯的米一時難以湊

齊。”

阿皮蛋正傳

賈主任興沖沖地說:“今天工會發票看電影《阿皮蛋正傳》。”

一個青年笑了:“賈主任,你讀錯了,那是《阿Q正傳》。”“啥?我

讀錯了!?老子打牌打了幾十年,難道還不認識皮蛋,走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