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小年飲食習俗盤點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臘月二十三,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小年,再有一個星期就是除夕啦。一到過節,最重要的當然是吃!那麼,小年有什麼飲食習俗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看吧!

小年飲食習俗盤點

1、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據說,小年是竈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竈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

2、米餅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3、粘糕

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

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爲粘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

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爲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4、殺年豬

貴州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

過了小年夜,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

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5、火燒

祭竈這天除吃竈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每到小年祭竈這天,中國很多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6、年棕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糉”的習俗,年糉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糉年糉,年年高中(糉)”。年糉跟端午節的涼糉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7、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

“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8、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竈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纔有出售。

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祭竈神用。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裏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

9、麪食

北方小年,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麪後醒面,再揉麪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麪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麪食又稱之爲“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11、糖瓜年糕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