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子部儒家

《鹽鐵論》卷一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本議第一

《鹽鐵論》卷一

惟始元六年,有詔書使丞相、御史與所舉賢良、文學語。問民間所疾苦。

文學對曰:“竊聞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後教化可興,而風俗可移也。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趨末者衆。夫文繁則質衰,末盛則本虧。末修則民淫,本修則民愨。民愨則財用足,民侈則飢寒生。願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數爲寇暴於邊鄙,備之則勞中國之士,不備則侵盜不止。先帝哀邊人之久患,苦爲虜所繫獲也,故修障塞,飭烽燧,屯戍以備之。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今議者欲罷之,內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塞乘城之士飢寒於邊,將何以贍之?罷之,不便也。”

文學曰:“孔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畜仁義以風之,廣德行以懷之。是以近者親附而遠者悅服。故善克者不戰,善戰者不師,善師者不陣。修之於廟堂,而折衝還師。王者行仁政,無敵於天下,惡用費哉?”

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厲中國,殺伐郡、縣、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軌,宜誅討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贍,不忍暴士大夫於原野;縱難被堅執銳,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又欲罷鹽、鐵、均輸,擾邊用,損武略,無憂邊之心,於其義未便也。”

文學曰:“古者,貴以德而賤用兵。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廢道德而任兵革,興師而伐之,屯戍而備之,暴兵露師,以支久長,轉輸糧食無已,使邊境之士飢寒於外,百姓勞苦於內。立鹽、鐵,始張利官以給之,非長策也。故以罷之爲便也。”

大夫曰:“古之立國家者,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萬貨,農商工師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農用乏,則谷不殖;寶貨絕,則財用匱。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罷之,不便也。”

文學曰:“夫導民以德,則民歸厚;示民以利,則民俗薄。俗薄則背義而趨利,趨利則百姓交於道而接於市。老子曰:‘貧國若有餘,非多財也,嗜慾衆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禮義防民欲,實菽粟貨財。市、商不通無用之物,工不作無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鬱滯,工所以備器械,非治國之本務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