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二寒假閱讀:別總踩着別人腳步走路

本文已影響 2.55W人 

  (一)別總踩着別人腳步走路

初二寒假閱讀:別總踩着別人腳步走路

  陳 凌

①散發傳統文化氣息的故宮日曆、印有個性話語的摺扇、以“御花園彩石甬路”爲主題的五彩耳釘……近來故宮博物院及其文創產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時間,把故宮文化帶回家,在朋友圈曬一曬來自故宮的禮物,成爲風尚。

②在曬景、曬娃、曬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緣何走紅?“既富有時代氣息,有意思;也飽含歷史厚重感,有韻味。古典基礎上的點滴創新,鑄就了故宮文創產品活着的靈魂。”一位網友的評價,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倘若原封不動地把日曆、摺扇搬到市場,即便有人青睞,恐怕也很難引一時風騷。相反,不管是與互聯網聯姻,還是接地氣的創意,正是在渠道和內容上的更進一步,才讓這些高大上的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③其實,文化最忌炒冷飯,最講求創新創造。從寫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鑄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無不需要貫注創新之魂。清代畫家鄭板橋自幼愛好書法,勤學苦練,臨摹各家字帖,可總覺得自己進步不大,爲此深感苦惱。他的妻子一語點破:“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猛然醒悟。此後,他力求創新,開創出了“板橋體”。“踩着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會讓文化喪失活力;善於推陳出新,呼吸現代新鮮的氧氣,才能不斷讓文化綻放新芽,枝繁葉茂。

④反觀當下,一些文化現象仍值得我們反思。比如,有的書籍,毫無創見不說,內容還東拼西湊,被人戲謔爲“垃圾書”;有的綜藝節目,千篇一律地從國外引入相似模式,結果水土不服,觀衆不買賬;還有的電影,奉行“拿來主義”,劇情場景總是“借鑑”他人作品,屢陷抄襲漩渦,等等。正如美學家朱光潛所言:“老是那樣四平八穩,沒有一點精彩,不是‘庸’就是‘俗’,雖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卻到老沒有進步……一穩就定,一定就一成不變,由熟以至於濫,至於滑。”從這個意義而言,故宮文物的走紅,既是一種警醒,更是一種啓示。

⑤“只見汪洋就以爲沒有大陸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時候,我們慨嘆無法抵達新的彼岸,究其緣由,與其說是因爲文化創新思緒乾涸,倒不如說是因爲對自身挖掘得不夠透徹。《南史》曾載,宋文帝時有一位名爲陸澄的學士,好學博覽,行、坐、食手不釋卷,時稱“碩學”,可其晚年想撰寫一部《宋書》,卻始終不成。原因在於,他是讀了很多書,卻一知半解。時人王儉戲稱:“陸公,書櫥也。”囫圇吞棗,難免思緒短路;甘做“書櫥”,何談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

⑥“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文化創

新這條新路上,或許有絆腳的石頭,或許有攔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樣,一番披荊斬棘之後,

我們必將發現一個更豐富、更精彩的世界。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5月30日第4版,有刪改)

13.請簡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14.文章開頭引用故宮文物走紅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

15.請簡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3分)

16.結合全文內容,說說第⑥段中的“絆腳的石頭”喻指什麼。(2分)

13.文化要(講究)創新和創造。(2分)

14.①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②作爲事例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③引起讀者閱讀興趣。(3分;每個要點1分)

15.此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先提出本段的論點(文化最講求創新、創造),然後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論點(用鄭板橋開創“板橋體”的例子進行正面論證,再引用俗語進行反面論證),最後得出本段結論(文化需要創新、創造或文化需要推陳出新。(3分;每個層次1分,意近即可)

16.示例:

①“絆腳的石頭”喻指創新路上來自主、客觀的困難、障礙(如思想保守、思維僵化、人才匱乏、資金短缺等)。

②喻指一味固守、一成不變、東拼西湊、毫無創見,奉行“拿來主義”、照搬別國模式等思想或行爲。(2分;可自行概括作答,也可摘錄文中的詞句作答,但是示例中的核心詞語不得缺失)


1.八年級寒假閱讀答案:《蠶豆》

2.八年級寒假閱讀及答案:不染

3.八年級寒假語文閱讀及及答案:移花接木

4.八年級寒假閱讀練習與答案

5.八年級寒假閱讀答案:蘆花蕩

6.八年級寒假閱讀訓練及答案:生存是最大的機會

7.八年級寒假閱讀習題:擁你入睡

8.八年級寒假語文作業:古詩文閱讀及答案

9.八年級寒假閱讀:樹梢上的童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