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猴子種果樹》教學隨筆

本文已影響 3.1W人 
《猴子種果樹》教學隨筆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沒有耐心、沒有主見的小猴子不斷改種果樹,最後什麼果樹都沒有種成。
  課文其實淺顯易懂,如果按照教參上課費時而且趣味性不強,於是我便設計了不同於教參上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猴哥”是老朋友
  猴子是童話故事的常客,但小朋友以前的課文他可沒有出現過,所以,爲了拉進他和孩子的距離,我把我們小時候的課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小猴子下山找食物,看見了桃子,他就去摘了一個,他往前走了走,小猴子看見了西瓜,他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看見了小兔,他就扔了西瓜,去抓小兔,小兔跑到森林裏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
  [這裏不僅拉進了孩子和文中主角的距離,還把猴子見了這個,丟了那個的特點展現在孩子面前,也是對新課的鋪墊。]
  我說:“小猴子下山後,就決定要種果樹了,那究竟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一起去看看。”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孩子急切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二、明確目標:“猴哥”爲什麼種了樹卻沒有果子吃?
  初讀課文後,我請學生默讀課文,找找猴子種了幾種果樹,學生回答四種: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我又說種了這麼多樹,爲什麼沒有吃到果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
  [《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中指出一節課要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課後第4題中就有“爲什麼這隻猴子什麼樹也沒有種成”,只有明確目的,教學纔有效。]
  二、授之以漁:學習方法,自主讀書
  我先和孩子看第一次種的梨樹,說說小猴種樹怎麼樣?後來樹成活了,又怎麼樣?學生都能看出這隻小猴是很心急,急於求成,但是聽了烏鴉的話卻沒有自己的主見,改變了主意,當我問這是隻怎樣的猴子呀,發言的學生很積極,有的說“沒有耐心”,“沒有主張”、“不能堅持”、“半途而廢”……於是,我請孩子找找下面幾次種樹的情況,4人小組交流,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沒有種成。
  在第一次種樹的理解下,孩子選擇了一棵樹,交流得很投入,人人蔘與,最後,我請3位代表來交流,並出示板書
  梨樹烏鴉梨五杏四
  杏樹喜鵲杏四桃三
  桃樹杜鵑桃三櫻二
  櫻桃樹櫻桃好吃樹難栽
  看了板書,交流的同學說得很清楚具體。接着,我又出示板書,請孩子自己填一填:
  正當()成活的時候,一隻()()地對猴子說:“()”。
  猴子一想:“()。”於是就()。
學生認真地自己練說着,指名練說的同學基本把課文複述了下來。這樣,接着的課文劇表演,就成功脫稿了。
  三、昇華主題:學生是主角
  課文學到這裏,才用了半節課多一點的時間,我知道課文學生能理解了,不用再說教。於
  是,我又問:有些小朋友想,都是烏鴉那些小鳥,他們不來就好了,你覺得他們有錯嗎?農諺有錯嗎?學生馬上說,不能怪他們,如果猴子不聽他們的,自有主張,別人再怎麼說也沒有關係。我便請這位同學上臺板書自己的觀點:沒有主見。看到上臺寫字,其他學生可把手舉得高高的,於是,黑板上又出現了“沒有耐心”“心太急”“不能堅持”“不動腦筋”……
  [其實,孩子總結的,就是今天要解決的目標,這裏,他們就是主角。]
  平等的環境下,一個學生舉手了:我覺得這是隻很笨的小猴子,他爲什麼要把書拔掉呢?它聽了小鳥的話,可以在邊上再種樹,這樣,到了第三年,可以吃桃子,到了第四年杏子,可以吃梨子。
  這是在張錦霞老師的博客上看到的她的孩子的見解,本來想引導孩子說的,卻產生了沒有預約的精彩。
  趁熱打鐵,練習冊上剛好有第二年,小猴子又種樹了,這次會怎麼樣?請孩子上來演一演,這次請的都是比較出色的學生,他們的表演讓我太幸福了:
  旁白:第二年,小猴子又開始種樹了,他種了一棵梨樹,勤勞地澆水、施肥。(小猴作出勤勞的動作)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隻烏鴉飛來。烏鴉:“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呀?你不知道梨五杏四嗎?”
  小猴子:“沒有關係,我有這個耐心,我能等待,我喜歡吃梨子呀,但是我也喜歡杏子,我就在梨樹邊上種一棵杏樹吧。”
  烏鴉點點頭:“你真聰明呀!”
  旁白:於是小猴給兩棵樹澆水,施肥。
  喜鵲高興地說:“你真是隻有耐心的猴子。”
  ……
  杜鵑說:“你真有自己的想法呀!”
  旁白:就這樣,幾年過去了,小猴子不知道櫻桃好吃樹難栽,幾年都沒有栽活,雖然吃不到櫻桃,但是,沒有關係,因爲小猴的耐心,他種的桃樹、杏樹、梨樹,在幾年後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下,小猴子可高興了。
  [經過表演,聰明、勤勞、耐心的小猴子,給孩子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孩子對孩子進行教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